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素对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32例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在使用肝素前和使用肝素后30~45分钟、6小时血浆TFPI的变化,并与患儿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及文献进行比较。结果:患儿治疗组使用肝素后30~45分钟血浆TFPI水平明显增高(t=3.953,P<0.001),6小时血浆TFPI又几乎降至用药前水平(t=0.141,P<0.05)。结论:新生儿对肝素的反应与成人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的治疗方案下川崎病(KD)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各阶段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变化,分析肝素对各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KD患儿56例。将住院KD患儿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并与健康体检儿童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各阶段患儿血浆IL-6、TNF-α和TFPI。结果 KD患儿治疗前血浆IL-6、TNF-α、TFPI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7 d、2~3周、2~3月血浆IL-6、TNF-α显著降低,TFPI显著升高。其中治疗后5~7 d,肝素治疗组血浆IL-6、TNF-α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显著(8.059±3.658 pg/ml vs 17.218±10.215 pg/ml,33.72±18.34 pg/ml vs 67.85±32.78 pg/ml);TFPI升高显著(50.367±10.246 vs 43.787±7.0594),可持续到2~3月(41.048±6.215 pg/ml vs 29.885±7.25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IL-6、TNF-α、TFPI水平增高,肝素可通过进一步提高TFPI而降低IL-6、TNF-α水平,且TFPI升高持续时间较长,从而起到抗炎抗凝双重作用,减轻冠状动脉损害,减少血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 (endotoxin,ET)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在油酸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过程所继发的肺外器官损害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 方法:将 34只成年家兔随机分组 ,其中 6只作为对照组 ,另外 2 8只从耳缘静脉缓慢注入油酸 (OA) 0 .1mg/kg,以 30、6 0、90、12 0 m in为时限又分为 4组作为实验组 ,监测平均动脉血压 (MABP)、血气及门静脉、腔静脉血浆 ET、TNF- α的动态变化。同时对小肠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 结果 :实验组注射 OA6 0 m in后 ,门静脉血浆 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腔静脉中的ET在注射 OA90 min后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 ,且 OA6 0 min与 OA90 min时限的门静脉血浆 ET水平与同时点的腔静脉血浆 ET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注射 OA6 0 m in后门、腔静脉血浆 TNF- 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 ,门静脉血浆 TNF- α水平在注射 OA90 m in后达高峰。电镜下可见 OA6 0、90 m in组小肠微绒毛排列紊乱 ,线粒体肿胀 ,粗面内质网扩张 ,上述改变在 OA12 0 min组加重。结论 :在 OA致 ARDS过程中 ,有肠源性 ET血症的发生及 TNF- α的过量释放 ,它们可能参与 OA所致 ARDS过程伴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醋酸纤维膜 (CA)和聚砜膜 (PS)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贫血纠正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 α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半定量法确定血浆 TNF-α含量。结果 :CA组在血透 6 0 min时血浆 TNF-α水平显著升高 ,而 PS组无变化。结论 :TNF-α水平的测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浆和腹水一氧化氮 (NO)、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用比色法、ELISA法分别测定 5 0例肝硬化患者血浆和腹水的NO、IL - 6及TNFα。结果 :肝硬化组血浆和腹水NO、IL- 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腹水渗出液中NO、IL - 6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漏出液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检测血浆和腹水中NO、IL - 6及TNFα有助于肝硬化腹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病儿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42例HIE病儿急性期、恢复初期及2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浆TNF—α水平。结果HIE病儿急性期血浆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3.104,P〈0.01);中、重度HIE病儿TNF—α水平明显高于轻度HIE病儿(t=2.535,P〈0.05)。结论TNF—α在HIE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仲越  张学光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5,25(4):258-260,26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一氧化氮(NO)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46例HIE患儿及18例正常新生儿血浆IL-6、TNF—α与NO水平。结果:(1)轻度HIE组患儿血浆NO水平入院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生后1d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中度HIE组患儿血浆NO、IL-6、TNF—α水平入院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生后第10d达高峰,以后随日龄逐渐下降,3天时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0天时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重度HIE组患儿血浆NO、TNF-α、IL-6水平入院时较正常对照组水平明显升高(P〈0.01),生后第1天达高峰,持续至生后第3天,生后第10天时血浆NO、TNF—α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但血浆IL-6水平虽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入院时、生后第1天重度HIE组血浆NO、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HIE组(P〈0.01)。生后第3天重度HIE组血浆NO、TNF—α、IL-6水平也明显高于中度HIE组(P〈0.01)。(3)中、重度HIE组血浆NO与TNF—α、IL-6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新生儿HIE血浆NO、TNF—α、IL-6水平变化与HIE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多发家系成员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其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43个精神分裂症多发家系181名成员(精神分裂症患者72名)和40名健康对照的血浆TNF-α和IL-6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血浆TNF-α水平为(62. 51±33. 26)pg/ml,明显低于非血亲和正常对照组(P<0. 05),IL-6水平为(52. 58±27. 28)pg/ml,未见组间差异;发作期患者TNF α为( 52. 06±24. 21 )pg/ml,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P<0. 05),而IL-6为(64. 05±26. 58)pg/ml,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 05);TNF α水平与阴性症状N分呈负相关, (r=-0. 320, P=0. 030 ),而IL-6水平与阴性症状呈正相关(r=0. 429, P=0. 003);Ⅱ型患者IL-6水平为(72. 97±25. 97)pg/ml,Ⅰ型患者为(41. 42±22. 10)pg/ml,Ⅱ型患者明显高于Ⅰ型患者和非血亲正常对照组(P<0. 01)。结论TNF-α、IL-6在家族性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IL 6仅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或阴性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 8(IL - 8)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 4 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第 1,3,7,14d的血浆TNFα和IL - 8水平。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TNFα和IL - 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 (P <0 .0 1) ,第 3、7天升高明显 ,第 14天有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Hung -Hess分级Ⅲ~Ⅴ级患者血浆TNFα和IL - 8水平较Ⅰ~Ⅱ级者高(P <0 .0 1)。结论 TNFα和IL - 8作为免疫因素参与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提示TNFα和IL- 8拮抗剂将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预防其所致脑血管痉挛 (CVS)的一条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factorα ,TNF α)在大鼠小肠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①健康Wistar雄性大鼠 ,体重 (2 80± 30 ) g ,分为 3组 (n =8) ,对照组 (CON) :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 (SMA) ,不夹闭 ,观察 90min ;缺血再灌组 (I/R) :分离SMA ,夹闭 30min ,再灌注 6 0min ;缺血预适应组 (IP) :分离SMA ,夹闭SMA 5min反复 3次 ,然后再夹闭30min ,再灌注 6 0min。②利用放免法测定血浆TNF α含量 ,以乳酸脱氢酶 (LDH)含量变化和形态学变化为指标 ,评价缺血再灌注损伤。结果 缺血预适应可明显抑制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LDH的水平增高 (P <0 .0 1) ,降低TNF α的含量 ,保护小肠黏膜不受损伤。结论 TNF α为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关键性介质之一 ,同时也可能起一刺激因子的作用 ;缺血预适应可降低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TNF α的水平 ,对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大鼠严重烧伤后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 用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和治疗组(烧伤后腹腔注射牛磺酸.剂量400mg/kg体重)。于伤后l、3、6、12和24h检测血浆TNFα、AngⅡ和cTnT含量与心肌中TNFα、AngⅡ含量。结果 烧伤组伤后3h血浆cTnT即呈显著升高,12h达峰值.24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烫伤后6h血浆和心肌组织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2h达峰值;伤后lh血浆AngⅡ即显著升高,伤后24h血浆及心肌中AngⅡ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牛磺酸治疗组血浆cTnT、TNFα和AngⅡ水平较烧伤组均有显著性降低。血浆TNFα、AngⅡ含量与血浆cTnT变化密切相关。结论 牛磺酸对严重烫伤后心肌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TNFR)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138例拟诊冠心病的住院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 ,依照CAG结果及纽约心脏协会 (NYHA)心功能判定标准 ,分为正常对照组 40例 ,冠心病无心衰组 61例 ,冠心病心衰组 37例。所有患者均在CAG当日清晨采血用酶联法测定TNF α和STNFR。结果 :三组间血浆TNF α和STNFR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冠心病心衰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无心衰组 (P <0 0 5 )。心衰组TNF α与STNFR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r =0 .42 3,P <0 0 1)。结论 :TNF α可促使冠心病心衰的发生和发展 ,血浆TNF α和STNFR水平及其比值对反映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6-二磷酸果糖对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通过观察体外循环 (CPB)中预充 1,6—二磷酸果糖 (FDP)对CPB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探讨它减轻CPB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和机理。方法 选择 3 8例主动脉阻断时间在 2 0min以上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 2 0例 ,对照组 18例。实验组在常规CPB预充液中加入FDP2 0 0mg/kg ,对照组不用FDP。分别在手术开始前、CPB结束后即刻、CPB结束后 3h、6h及 2 4h抽取桡动脉血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介素 - 6(IL - 6)、白介素 - 8(IL - 8)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浆TNF -α、IL- 6、IL - 8的浓度无差异 ,在CPB结束后均已明显升高 ( p <0 .0 1) ,CPB后 3h达高峰 ,6h已开始下降 ,2 4hTNF-α恢复到接近术前水平 ( p>0 .0 5 ) ,IL - 6、IL - 8仍高于术前 ( p <0 .0 5 )。实验组患者TNF -α、IL - 6、IL - 8在CPB结束后即刻、3h、6h血浆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1) ,IL - 6、IL - 8在CPB结束后 2 4h也低于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CPB术后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TNF -α、IL - 6、IL - 8的浓度明显升高 ,在CPB预充液中加入FDP可明显减少CPB术后TNF -α、IL - 6、IL - 8的释放 ,表明此药可减轻CPB术后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TNF-α和sIL-2R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②方法 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 ,检测 78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发病期和缓解期血清TNF α和sIL 2R水平 ,并与 43例健康献血员进行比较。③结果 ANLL和ALL病人血清TNF α和sIL 2R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F =4.93,5 .2 5 ,q =3 .0 2~ 4.34,P <0 .0 1) ,急性白血病病人缓解前和缓解后的TNF α和sIL 2R测定结果有明显差异(F =3 .98,4.5 2 ,q =5 .16~ 6 .0 7,P <0 .0 1)。 ④结论 监测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TNF α和sIL 2R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Grase病(GD) 13 1I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GD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 8例GD患者13 1I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浓度变化。结果:GD患者TNF- α、IL 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13 1I治疗后TNF α、IL 6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TNF -α、IL- 6与甲状腺激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NF- α、IL- 6的异常与GD的发病机制、病程和治疗结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血清一些细胞因子,C肽和胰岛素变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刘静  王青 《医学争鸣》2000,21(6):S119-S121
目的 探讨血清干扰素 (INF- γ)、白细胞介素 2 (IL-2 )、白细胞介素 6 (IL- 6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 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 2 7例 型糖尿病患者和 19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空腹及餐后 2 h血清 INF- γ,IL- 2 ,IL- 6 ,TNF- α,C肽 (C- P)、胰岛素 (Ins)的水平 .结果 对照组与糖尿病组空腹及餐后 2 hINF-γ,IL - 2 ,IL - 6 ,TNF-α的水平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空腹 INF-γ,IL - 2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1.99± 0 .6 3)× 10 3Iu· L- 1 ,(8.82± 2 .5 8)μg· L- 1(P<0 .0 1) ,IL- 6 ,TNF- α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0 .6 2± 0 .2 6 ) μg· L- 1 ,(1.0 1± 0 .2 9) μg· L- 1 (P<0 .0 1) .病程延长可引起 INF- γ,IL- 2 ,IL- 6 ,TNF- α水平的变化 ,TNF- α水平在病程 1a后开始升高 (1.2 7± 0 .2 5 ) μg·L- 1 ;IL- 6水平在病程 3a后开始升高 (0 .86± 0 .19)μg· L- 1 ;INF-γ,IL - 2水平在病程 3a后开始降低 (1.72± 0 .6 2 )× 10 3Iu· L- 1 (7.12±1.6 3)μg· L- 1 .血糖 (BG)的变化与 INF-γ,IL - 2 ,IL - 6 ,TNF-α均无相关性 (P均 >0 .0 5 ) ;C- P,Ins的降低与 IL - 6 ,TNF-α的降低呈正相关 ;与 INF-  相似文献   

17.
谢勇 《医学文选》2003,22(5):626-628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人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正常对照组和 2型糖尿病 (DM2组 )为研究对象 ,再将 2型糖尿病组按体质量指数 (BMI) <2 5的分为 DM2 a组 ,≥ 2 5的分为 DM 2 b组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各组的 TNF-α水平并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浆 TNF-α为(0 .79± 0 .0 8)μg/L,DM 2 a组为 (1 .2 1± 0 .3 1 )μg/L ,比正常组升高 (P <0 .0 5 ) ;DM 2 b组为 (2 .46± 0 .5 7)μg/L,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 (P <0 .0 1 ) ,DM2 a与 DM2 b相比 ,两者差异亦有显著意义 (P <0 .0 1 )。结论  2型糖尿病人血浆 TNF- 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并与肥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60例CHF患者及 2 0例健康人血浆中TNF -α和TGF -β1的浓度。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结果 :CHF患者血浆中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且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 ,TNF -α水平呈进行性增高 ;TGF -β1 水平在心功能Ⅲ、Ⅳ级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而心功能Ⅱ级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NF -α、TGF-β1 与LVEF呈负相关 (r =-0 .5 13 ,r =-0 .45 3 ,P <0 .0 1)。结论 :TNF -α和TGF -β1 的升高可作为CHF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CHF患者血中高浓度的TNF -α和TGF -β1 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透患者血浆瘦素、炎症因子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 2 6例腹透患者和2 6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血浆瘦素、腹透液中瘦素水平,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CRP) ,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测白介素IL - 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 -α水平,同时检测胰岛素、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并用SGA法评估营养状况。结果 ①腹透(CAPD)患者血浆瘦素(Leptin)、腹透液中瘦素和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 <0 . 0 1)。②腹透患者血浆中炎症因子CRP ,IL - 6和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 <0 0 1)。③腹透患者的营养状况较正常人差,ALB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 <0 . 0 1)。④相关分析:腹透患者血浆瘦素与腹透液中瘦素、胰岛素水平间均呈明显正相关(P <0 . 0 1) ,而血浆瘦素与血清ALB、CRP、IL - 6及TNF -α之间均未见明显相关(P >0. 0 5 )。CRP、IL - 6、TNF -α与ALB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 <0 .0 1)。CRP与IL -6、TNF -α之间以及IL - 6与TNF -α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 <0. 0 1)。结论 CAPD患者血浆瘦素、炎症因子均与营养状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关系。方法 :心衰患者 45例和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 2 0例。测定血清SICAM 1、白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血浆内皮素 1(ET 1)等 ,SICAM 1用ELISA检测 ,IL 6、TNF α、ET 1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 :CHF患者血清SICAM 1、IL 6、TNF α、血浆ET 1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分别为P <0 .0 0 1、0 .0 0 1、0 .0 5、0 .0 1)。血清SICAM 1与血清IL 6呈正相关 (r =0 .45 11,P <0 .0 1) ,与血浆ET 1也呈正相关 (r =0 .4179,P <0 .0 1)。结论 :细胞间粘附分子 1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可能与免疫功能激活及内皮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