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1口钻井的地质与测井资料和193块岩石样品的物性测试结果,结合火山岩构造-岩相图和产能资料分析,研究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沙河街组三段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显示,本区发育11种火山岩,其中粗面岩为主要储集岩类;岩相分为5大类14亚类,有利储层多见于侵出相;发育5个火山岩旋回,成藏主要集中在中部的粗面岩旋回;储集空间分为2大类9种类型,其中裂缝是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有效储层主要受断裂、喷发旋回、岩相、岩性4方面控制。沿大型走滑断裂,尤其主断裂与派生断裂交汇部位,火山岩储层集中发育,断裂控制火山岩体的空间展布和次生裂缝发育程度;喷发旋回控制储层的纵向分布;岩相控制储层的规模和原生孔缝发育带;岩性决定储集空间类型及后期蚀变改造程度。  相似文献   

2.
哈拉哈塘采油井见水特征受缝洞的空间发育特征、水体大小及接触关系等差异明显,但见水后产油量急剧降低,严重影响油井的开发效果。运用地球物理方法与录井响应特征,结合生产动态对油藏油水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6种不同类型油藏模式;并通过分析出水井见水特征,结合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利用生产动态特征进一步分析油井的产水机理,分类型提出合理、有效的控水对策。对于暴性水淹型油井加强见水预警,及时调整工作制度,延长无水采油期;裂缝"水窜"台阶上升型无水期控制生产压差,含水停喷后提液生产;先升后降弱底水水淹型油井考虑关井压锥,压锥见效后,采取提液生产,哈拉哈塘奥陶系缝洞型油藏单井增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火山岩油气藏是目前国内外开采难度比较大的油气藏类型之一。近些年,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10~8t,并建成了规模产能,为石炭系油气藏的开发奠定了很好的实践基础。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金龙10井区是典型的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其储层具有岩性种类繁多、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明确其产能特征对油藏开发中后期研究产能控制因素和分布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岩心、地震等静态资料,发现该区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以溶蚀孔隙和次生裂缝为主。结合生产监测及试油试采等动态资料,开展油藏产能特征研究,得出4种产能类型:产能稳定型、底水锥进产液稳定型、产能衰竭型、无产能型。进一步分析产能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油井产能主要受孔隙—裂缝发育情况、构造位置、边底水以及压裂规模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准西地区苏13井区石炭系储层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准噶尔盆地西缘苏13井区的勘探效果,综合利用测井、录井、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以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缘苏13井区石炭系岩性发育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储集物性特征以及有利储层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岩性以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泥岩及泥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裂缝为主;有利储层主要受岩性和构造作用控制,凝灰质砂岩和凝灰岩为有利储层的主要发育岩性,构造作用形成的应力集中带为构造裂缝发育的有利区,即不同走向断裂的交汇处或者断裂密集发育区为裂缝的有利发育区;由于苏13井区石炭系发育的各类岩性中易溶组分的含量均较低,不易发生溶解作用,导致风化淋滤作用和溶蚀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石炭系有利储层预测及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风城组储层的发育特征,分析控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指导下步勘探开发,通过钻井、岩心、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的观察与分析,对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物性特征及其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二叠系风城组储层类型主要包括碎屑岩、云质岩和火山岩,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孔隙、溶孔和裂缝;碎屑岩储层整体为低—中孔隙度,平均值为7.32%,粒内溶孔是其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云质岩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4.62%,溶孔和裂缝是其主要储集空间类型;火山岩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2.60%,溶孔和裂缝是其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优质储层控制了油气富集成藏,物性较好的储层含油性好。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以及构造作用对优质储层的控制作用,并预测了不同类型优质储层的空间展布。该研究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风城组储层下步勘探部署有较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风城组储层的发育特征,分析控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指导下步勘探开发,通过钻井、岩心、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的观察与分析,对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物性特征及其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二叠系风城组储层类型主要包括碎屑岩、云质岩和火山岩,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孔隙、溶孔和裂缝;碎屑岩储层整体为低-中孔隙度,平均值为7.32%,粒内溶孔是其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云质岩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4.62%,溶孔和裂缝是其主要储集空间类型;火山岩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2.60%,溶孔和裂缝是其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优质储层控制了油气富集成藏,物性较好的储层含油性好。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以及构造作用对优质储层的控制作用,并预测了不同类型优质储层的空间展布。该研究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风城组储层下步勘探部署有较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是塔河西部主要储层段,为一套以颗粒灰岩为主的开阔台地相沉积,发育于大型鼻凸-阿克库勒凸起之上。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该区一间房组发育了以岩溶缝孔洞型为主的多样化的储集空间类型。以相关井段岩芯观察和镜下薄片鉴定为基础,结合常规测井、钻井等资料,从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及储层类型、储层发育分布特征等方面研究认识了区内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8.
川东地区寨沟湾构造嘉二段储层特征及平面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川东寨沟湾构造嘉二段地层钻井岩心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常规孔、渗资料对其储层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地层的储集岩岩性以晶粒白云岩为主,其次为颗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储集性能总体较差,多属于裂缝-孔隙型和孔隙-裂缝型储层;储层纵向上主要发育于嘉二2 亚段,嘉二1 亚段较少,嘉二3 亚段部分含有储层;横向上,嘉二2 亚段以寨沟2 井和寨沟4 井储层最为发育,嘉二1 亚段以寨沟4 井储层发育最好。此外,沉积作用不仅控制着储集岩体的发育和分布,还影响着储层的基本形态和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导因素; 而成岩作用决定了储层内部储集空间的特征和储集性能,直接影响储集岩孔隙空间的形成和演化;构造作 用则为以上作用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结合塔河油田TK7226井区钻井、试油、试采等资料,利用地质学、地震学的方法对塔河油田TK7226井区开展地质特征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为主要的储集砂体,属于中孔-中渗储层,断裂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通过分析河道砂岩性油藏与断层的关系,认为其具有"垂向调整、侧向运移、断裂控藏"的成藏特征,并总结出河道砂含油气判别的3种方法,在开发实践中效果显著,对同区及同类河道砂岩性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搞清试采井储层的动态参数,确定压力波及范围及相应的储层边界,确定试采井区的合理产能,为上交储量、精细评价和编制开发产能方案提供准确依据,施工前有必要对试采井的产量进行论证,预测其试采过程中的生产能力.根据地层物性的不同,试采井按生产方式分为定产间歇生产试采井和定产连续生产试采井.不同类型的试采井产能预测方法也不一样.根据间歇生产试采井和连续生产试采井产量、压力变化特点,研究出2种试采方式下的产能预测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际试采结果符合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渤深6井发现了富集高产的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地震、钻井和成像测井资料的研究表明,潜山带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潜山风化壳型和内幕型两类,储集空间以裂缝、溶洞为主。地层结构、构造特征分析表明,该区下古生界具备有利的成藏条件,油气分布明显受油源控制,紧邻油源的潜山断块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油气藏类型,分布特征及与成藏条件空间分布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扶杨油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4个主控因素:青一段有效源岩分布及青一段好盖层分布控制了扶杨油层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青一段超压,扶杨油层的低水位砂体和青山口组底部断层的发育是扶杨油层形成上生下储大面积岩性油藏的重要条件,地下水碰撞带为扶杨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水动力圈闭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从歧口凹陷地质构造样式分析入手,结合构造动力学机制,探讨其对输导体系和储集体系的影响,进而探讨油气成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歧口凹陷古近系NW-SE向多次凹复式箕状断陷结构和N-S方向歧口主凹双断复式地堑结构,主要受沧东伸展断裂系统和歧口伸展断裂系统的控制,在平面上形成了多凸多凹、凹隆相间的构造古地貌格局,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空间;歧口凹陷构造样式控藏影响,体现为在油气运移时,主干断层控制油藏形成,次级断层改造油气分布,形成优势输导体系;在油气聚集时,有利储积相带发育,构造坡折带发育,有利圈闭发育.结合前人对油气成藏模式的研究,提出歧口凹陷4种成藏模式,即:陡坡带成藏模式、缓坡带成藏模式、断阶带近源成藏模式和盆内坡折带成藏模式。优选了勘探目标区,经钻探实例验证,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含油气饱和度计算方法探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根据油、气、水在孔、洞、缝非均质储层中的赋存状态和不同测井方法的探测特性,建立了储层的原始地层流体模型、钻井液侵入模型和测井响应的数理模型,从而研制了相应的流体饱和度计算方法及储层含流体性质判别方法。将以上模型及判别方法应用于空隙空间结构极其复杂的裂缝-溶洞型储层,分别计算出了束缚水饱和度、自由水饱和度、封存水饱和度、自由烃饱和度和不可动烃饱和度,从而在油、水分布关系十分复杂的井剖面中不仅能较准确地判别出地层流体性质,而且可以解释和预测油、水的产出特征。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中拐凸起石炭系被断裂分割为不同断块油藏,具有不同的油水界面,均为受断裂控制的带底水的块状油藏。厚层状火山岩体,裂缝发育,双重介质,油水关系复杂;火山角砾岩及熔岩均可成为良好的火山岩储集体。钻探显示,整个中拐凸起石炭系普遍含油,古隆起高部位油气更为富集,是目前有利的勘探领域。结合火山岩岩性岩相展布特征,剖析了火山岩喷发模式及其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提出了裂缝式火山喷发模式、其分布主要受控于火山口及古地貌。  相似文献   

16.
哈拉哈塘地区是塔里木盆地北部重要的油气勘探区。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大量的油气资源被发现,但也出现油水分布关系复杂、油气藏特征及主控因素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开发。以哈拉哈塘油田哈11井区为例,对其油气藏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哈11井区分为哈11和哈12共2个缝洞带,哈11缝洞带整体上出油,钻井成功率高,高产井较多,而哈12缝洞带钻井成功率较低,低产井和水井所占比例较大。对研究区的断层、构造、地层、流体性质变化特征以及储层类型等分析表明,其油气成藏受断层、构造位置和储层类型控制。虽然哈11和哈12缝洞带具有相似的构造、地层和流体性质变化特征,油气相态均为未饱和油藏;但哈11缝洞带主要受控于北西向早—中加里东期大型走滑断层及其伴生小型断层,而哈12缝洞带主要受控于北东向早—中加里东期大型走滑断层及其伴生小型断层,且构造位置和储层类型也对油气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是库车山前的主力产气层段,具有埋深大、基质物性差、构造裂缝整体发育的特征。利用钻井取心、FMI成像、钻完井漏失量、试采压力恢复资料,结合CT扫描定量分析、高压压汞、扫描电镜、裂缝充填物测年等实验分析方法,开展了低地震资料品质下的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定量评价与预测。认为克深气田区总体发育3期构造裂缝,以高角度半充填剪切缝为主,有效开启度为50~300μm,主要走向以近SN向为主,见EW走向裂缝|主要受古应力的大小及方向控制,同时受地层原始岩性组构影响|第三期构造裂缝与储层演化配置关系最好,对储层渗透率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裂缝的高渗流区主要分布在背斜高部位、断裂的转折端及次级断裂附近。构造裂缝有效沟通了单砂体,可整体提高储层渗透率1~3个数量级,构造裂缝派生的微裂缝可有效沟通其周围的基质孔喉,沿裂缝网络更易发育次生溶蚀孔隙。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洼陷带沙三中亚段浊积岩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飞 《岩性油气藏》2012,24(3):61-65,73
针对浊积岩油藏成藏规律复杂、含油性差异大的问题,以东营凹陷洼陷带东部沙三中亚段浊积岩为例,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地震、测井、钻井、试油等多项资料,采用成藏基本地质要素及油气现今分布规律研究与典型油藏解剖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浊积岩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中亚段浊积岩的成藏主要受控于以下3个方面:①有效储层的发育基本控制了油层的展布规律,储层的厚度中心往往也是油层的分布区或富集区;②在有效储层的分布约束前提下构造背景及异常高压控制了油气的富集;③有效的断层输导条件是研究区浊积岩能否成藏的关键,与相对独立的透镜状浊积砂体相比,由断裂体系沟通下部烃源岩的浊积岩砂体更容易成藏。在明确研究区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针对洼陷带浊积岩油藏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川西北双鱼石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是目前最有潜力的勘探领域之一,针对该地区栖霞组气藏气水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不清的问题,通过对实验测试、钻测井、地震解释、生产动态等资料综合分析,系统阐明了该区流体性质和气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讨论了气水分布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双鱼石地区栖霞组天然气是典型的干气,产出液分为地层水、返排液、凝析...  相似文献   

20.
杭锦旗地区十里加汗区带山1气藏产水普遍,对气水分布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气田勘探开发进程。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分析化验、生产测试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明确了气水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山1段气水层按类型主要分为气层、"上气下水"型、"气水同层"型、水层,产出的地层水主要来自"上气下水"型和"气水同层"型,总结了各种气水层的测井特征;2分析了气水分异现象的原因:在物性较好的井区,临界气柱高度小,气水分异彻底,形成"上气下水"型;在物性较差的井区,临界气柱高度大,气水无法分异,形成"气水同层"型;3生烃强度控制了气水层的宏观分布,储层和物性进一步控制了气水层的展布范围和分布状态,正向微构造和鼻隆对气藏的富集起到了一定控制作用;4山1段气藏类型有岩性、构造+岩性复合、构造三类,前两类为研究区的主要气藏类型,是下一步的重点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