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目的:通过β-磷酸三钙(β-TCP)陶瓷兔颅骨骨膜下的埋植实验,观察在未造成新鲜骨创面的情况下,β-TCP陶瓷在皮质骨表面的引导成骨作用,并探讨其用于萎缩牙槽嵴重建的可行性。方法:使用显微镜用测微尺测量新骨从骨表面长入材料内的高度,并和羟基磷灰石(HA)陶瓷对比。结果:经过两组对照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组新骨生长高度相差显著,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β-TCP陶瓷在皮质骨表面引导成骨能力优于羟基磷灰石(HA)陶瓷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β-TCP)陶瓷兔颅骨骨膜下的埋植实验,定量观察β-TCP陶瓷在骨膜下和未造成新鲜骨创面的皮质骨表面之间的可吸收速度,为其应用于萎缩牙槽嵴加高术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方法:用显微测微尺C5型网格,采用“数点法”测量各时间点标本中材料的剩余含量,并和羟基磷灰石(HA)陶瓷组对比。结果:术后12周时β-TCP组材料剩余含量为35.40%,被吸收的材料量占原来材料含量的38.65%。结论:多孔块状β-TCP陶瓷在骨膜下的皮质骨表面在引导新骨生成的同时可以被吸收,此特性有望使它用于临床的萎缩牙槽嵴加高术。  相似文献   

3.
由于先天性疾病或肿瘤、外伤等原因造成颌面部骨发育不良或骨量不足的患者 ,在临床上经常能遇到。例如第二鳃弓综合征、面斜裂造成的患侧面部骨发育不足 ,或者因肿瘤切除造成的面部骨量不足。这些畸形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 ,影响其社交活动 ,有时伴有生理运动功能障碍。传统的治疗方法常为用软组织充填来解决面部不对称的问题 ,如填入筋膜瓣〔1〕、脂肪〔2〕等 ,但这些方法有时造成面部局部臃肿 ,或者随着时间的延长充填物逐渐被吸收 ,使手术达不到彻底治疗的目的。所以人们尝试用骨组织贴敷的办法来矫正颌面骨发育不良造成的畸形 ,如…  相似文献   

4.
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陶瓷兔颅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筛选合适的骨修复材料。方法 通过β-磷酸三钙(β--TCP)陶瓷兔颅骨缺损的修复,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标本的组织切片,观察β-TCP的被吸收过程、生物相容性和引导成骨能力,并和羟棋磷灰石(HA)对比。结果 本实验明确观察到大量的多核异物巨细胞吞噬β-TCP材料,引起材料被吸收;β-TCP和HA均未引起组织学免疫排斥反应;β-TCP的引导成骨能力大于HA。结论 β-TCP陶瓷是具有可吸收性和良好组织相容性的骨修复材料;多核异物巨细胞对材料的吞噬作用是其吸收性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β-TCP)对兔颅骨缺损的修复,定量测量其在体内的吸收速度。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2,4,8,12周4个时间点组,每组6只动物,分别将β-TCP及羟基磷灰石(HA)样本种植在兔左右顶骨的缺损处,于术后2,4,8,12周取材,采用“数点法”计算各组材料的剩余量。结果:12周时β-TCP组材料剩余34.54%,材料吸收了40.01%。结论:多孔块状β-TCP陶瓷作为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颗粒状β-磷酸三钙(β-TCP)修复牙槽嵴裂,观察其临床效果,探寻一种理想的可代替自体骨修复牙槽嵴裂的人工材料。方法将24例先天性牙槽嵴裂患者分成A、B两组,A组(10例)用自体骼骨松质骨修复牙槽嵴裂骨缺损,B组(14例)用颗粒状β-TCP修复牙槽嵴裂隙。术后7天观察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并于术前、术后4~6个月,采用锥形束CT(CBCT)及三维重建的方法观察牙槽嵴裂骨缺损新骨形成的情况,比较两种植骨材料的植骨效果。结果术后1周,A组1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裂开及排异反应。术后4~6个月CB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两种材料植入后均可形成新骨,与原裂隙两侧骨组织部分或完全连续。两种材料修复牙槽嵴裂骨缺损的临床成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颗粒状人工材料β-TCP的成骨效果与自体骼骨骨松质无显著差异,可以代替自体骨修复牙槽嵴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磷酸钙陶瓷的化学成份、结晶相、结构形态等材料学因素与降解的关系。方法:掺杂磷酸钙陶瓷(β-TCPA、β-TCPs)植入兔颌骨人工缺损区后观察X线片,横截面面积测量、光镜、电镜及能谱分析的变化。结果:24周时β-TCPA吸收率为22%,β-TCPs为28%和β-TCP为40%。4周时在下颌骨和种植体之间有新骨形成,在12-24周时新骨形成更明显,未发现炎症反应,界面的Ca、P和S的相对含量随时间而变化。结论:β-TPCA和β-TCPs在组织中的降解速度较β-TCP慢,但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骨缺损的修复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在齿槽裂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在齿槽裂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齿槽裂的修复手术运用局部黏骨膜瓣形成袋状受植囊,同时关闭鼻、唇、腭间的软组织裂隙,恢复解剖形态;去除裂隙两侧上颌突的骨皮质;采用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根据裂隙大小、形状及与健侧的对称性,修整人工骨,植入裂隙。结果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植入物排出,外形恢复理想,局部饱满。术后3个月X线片可见局部骨性愈合,术后1.5年X线片可见植入人工骨基本被自体骨取代。结论用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修复齿槽裂,具有恢复形态准确;修复创伤小的优点;植入物组织相容性好,具有骨引导性,可降解,能被自体骨完全取代,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行研发的2种支架材料修复兔下颌牙槽骨临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8只新西兰大白兔下颌骨制备10mm×8mm箱状骨缺损,分别植入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与β-磷酸三钙/聚左旋乳酸2种支架材料,分别在4、6、8、12周时各处死2只。采用肉眼观察,锥形束CT与组织切片观察成骨效果与材料降解情况。结果β-磷酸三钙/胶原支架在各时间点成骨效果均好于对照组。在12周时,完全修复骨缺损。结论β-磷酸三钙/胶原支架可以快速、有效修复兔下颌牙槽骨临界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牙髓细胞与β-TCP复合培养后的生长情况及细胞活性,探讨β-TCP作为大鼠牙髓细胞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分两组,实验组为大鼠牙髓细胞与β-TCP复合培养,对照组为大鼠牙髓细胞常规培养。采用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贴附情况;采用MTT、细胞蛋白检测、碱性磷酸酶检测的方法评价大鼠牙髓细胞生长情况及细胞活性。结果:大鼠牙髓细胞复合β-TCP后生长良好,贴附于材料表面及孔隙内壁。MTT及细胞蛋白检测复合培养组和对照组无差异,6 d、9 d时复合β-TCP培养的大鼠牙髓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复合β-TCP进行培养的大鼠牙髓细胞生长良好,没有出现生长抑制现象,其细胞活性更明显增强,表明β-TCP完全符合牙髓细胞支架材料的要求,是一个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牙髓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β-磷酸三钙(β-TCP)生物陶瓷对狗骨膜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特点的影响,探讨β-TCP作为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组织块法培养的骨膜细胞经传代培养后,接种于β-TCP上培养。通过MTT、流式细胞术和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骨膜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情况,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情况。结果骨膜细胞能在β-TCP上贴附生长,其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无明显改变。结论β-TCP有望作为骨膜细胞的载体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作用于剩余牙槽嵴重建的个性化β-磷酸三钙支架,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方法:构建犬下颌骨局部剩余牙槽嵴模型,3个月后行CT扫描.三维重建后,利用快速成形技术制作树脂模型,在模型上用硅橡胶重建剩余牙槽嵴,得到模拟支架,翻制模拟支架的阴模.相同烧结条件下制备个性化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和5个测试试样,烧结后,观察多孔支架的精确性.测定试样孔隙率、吸水率、抗压强度,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其晶相,扫描电镜下观测其孔隙结构.结果:制得与剩余牙槽嵴树脂模型形态吻合的个性化支架.试样孔隙率为74%,吸水率为48%,抗压强度为4MPa,主晶相为β-磷酸三钙,内部孔径150-400μm,孔隙连通径40μm.结论:应用快速成形技术结合传统工艺成功制备了与剩余牙槽嵴形态匹配的个性化β-磷酸三钙支架.  相似文献   

13.
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表面处理前后的成骨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比较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陶瓷表面处理前后的成骨能力。方法: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得多孔β-TCP陶瓷,用明胶对其表面进行处理,检测处理前后β-TCP陶瓷的孔径、孔隙率和最大抗压强度。将表面处理前(对照组)、处理后(实验组)的β-TCP陶瓷同时接种第2代人骨髓基质细胞(BMSCs),体外成骨诱导培养。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钙蛋白(OCN)含量,用以比较细胞在2组材料上的成骨分化能力。将体外培养7d的2组细胞材料复合物回植裸鼠皮下,分别于术后4、8、12周时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与图像分析,评价2组的异位成骨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MTT、ALP、OCN和新生骨小梁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明胶进行表面处理后,多孔β-TCP陶瓷的孔径和孔隙率无明显改变,最大抗压强度则显著提高。2组材料的MTT、ALP活性和OCN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2组细胞材料复合物在裸鼠皮下4周时均已成骨,并随时间延长,新生骨量增多。2组在各时间点的新生骨小梁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明胶表面处理后的多孔β-TCP陶瓷的生物力学强度显著增高,并对人BMSCs的增殖与成骨分化能力无影响,为负重骨替代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在牙槽嵴裂修复中的成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就诊的单侧牙槽嵴裂患者59例,根据使用骨修复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为自体骨,共22例;B组为β-TCP,共18例;C组为BMP-2+β-TCP,共19例。将同一患者术前术后CBCT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中,通过CBCT三维重建的方法,分别计算术前骨缺损体积及新成骨体积,计算成骨率,评估其成骨效果。结果 3组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植入材料排出,无感染、裂开、排异等症状。术后12个月,3组患者CBCT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可见牙槽嵴裂隙区内有新生骨桥形成,新生骨组织在影像密度上与正常骨组织没有明显差别,上颌骨的连续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自体骨组成骨率为65.00%±16.66%,β-TCP组及BMP-2+β-TCP组成骨率分别为69.82%±17.60%、71.35%±17.51%,与自体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水凝胶(hydrogel,HG)分别与陶瓷化骨(ceramic bovine bone,CBB)、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复合成的复合材料对骨髓基质细胞(MSCs)的生长、分化的影响,寻找更适合骨组织工程的复合物支架材料。方法:将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接种于CBB/HG、β-TCP/HG上,另外MSCs分别接种于单纯的CBB、β-TCP上作为对照,进行体外培养。5、10d取材,细胞计数观察贴附及增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以及材料的贴附情况,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Ⅰ型胶原的分泌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与各组材料均能形态良好贴附,两种复合材料上贴附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CBB/HG、β-TCP/HG两组间细胞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Ⅰ型胶原的分泌量无明显差别,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CBB/HG、β-TCP/HG均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分化及基质分泌,是一良好的组织工程骨构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6.
由各种原因所致的牙槽骨缺失可以通过患者自身骨移植、牵张成骨和引导骨再生等方法得到修复,但这些修复方法各有利弊。近年来,生物材料的使用为牙槽骨再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其代表性的材料之一的β-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TCP)已广泛用于骨再生,但其降解率低和力学性能不足,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