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种新方法:通过一个数值过程将地面地震数据转换成拟垂直地震剖面(VSP)。仅仅用一个宏模型生成的拟VSP包含有初始地面地震数据的全部信息。这种方法不同于要求输入地下模型的所有详细参数的VSP正演模拟。文中已给出了正演VSP模拟和拟VSP的比较结果。所用算法对宏地下模型的误差很敏感,这种灵敏性能作为检验地下宏模型正确性的一个新的约束条件。在不同的相交剖面(炮记录、VSP和切片)的多个同相轴的解释中,三维资料的立体表示能起到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挪威海的资料已用来研究应用弹性VSP模型检测野外记录VSP资料中的横波和相继转换波效应。在VSP模型中使用从测井资料得到的横波速度和密度,以及从地面地震和测井方法求得的纵波速度。以时间域非垂直入射的阿米乍德和孟德尔(Aminzaden和Mendel)弹性VSP模拟技术作为计算方法,首先计算两种地面地震记录,即特定入射角平面波的垂直分量及水平分量。用向下延拓方法在不同深度点产生地震记录。这些地震记录的汇集便构成非垂直入射的VSP。VSP资料的垂直和水平两个分量能用这种方法获得。在本文中,非垂直入射VSP是按12.5°入射的平面波产生的。薄层和厚层的成层系统模拟结果都与野外资料作了对比。并且观测到了薄层的转换波效应。野外记录中的若干同相轴可用这种弹性VSP模拟来说明。模拟资料和野外资料对比,能识别一个可能的管波或平面以外来的波。消除该同相轴后显著改进了最终的VSP剖面。本研究也显示了VSP资料怎样来帮助地面三维资料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VSP(垂直地震剖面)主要用于:改善地面地震资料的解释,识别地面地震记录上的多次波,提高地面地震记录的分辨率,可靠地识别地震反射层的地质层位,为地面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提供比较可靠的参数等。本文通过对VSP采集软件VSProwess Acq1.69在现场的应用进行讨论,设置合理的测井参数,并通过一些现场的施工经验解决一些诸如采集信号不好,干扰大等问题,为现场VSP操作人员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可作为地面地震资料的补充。因为要全面研究油藏特征,高分辨率资料是必要的。VSP提供的分辨率一般较高。这是因为其固有的小菲涅耳带以及带宽通常大于地面地震资料的带宽。由此,用高保真的图像可进行有效的油藏监测。同样,用VSP资料能有效地提高盐丘下或火山下等特殊情况时的成像效果,因为地震能量只穿过已褶曲的上覆层一次。 在试用通过VSP技术产生尽可能好的地下图像时,区分真实地下地质情况与人为假象将存在不确定性。已有大量VSP资料与地面地震资料或测井资料相对比的例子。这些研究总是对比这些方法产生的不同的地质解释结果,而不是将解释结果与严格的已知地质剖面对比。以前的模拟研究一直局限于相当简单的地下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5.
利用零偏垂直地震剖面资料,可以增强井底总深度之下的地质构造预测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利用VSP资料的关键就是分辨率和延伸观测距离。波阻抗测井曲线是利用VSP资料进行延伸观测时最有效的工具。VSP综合地震道必须首先与地震剖面和测井合成记录准确连接。通过VSP综合地震道反演可获得波阻抗测井曲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资料处理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彦 《石油物探》2003,42(3):410-413,421
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部部署的库1井得到了较好的油气显示。初步探讨了地面地震资料、VSP资料、测井资料的处理方法。利用合理的处理流程可以得到波组特征清晰,信噪比高的偏移叠加剖面,能够满足该区的勘探要求。合理的VSP施工方法,可以获得高品质的VSP原始三分量资料,原始VSP资料波场信息丰富,反射波清晰,VSP处理结果可以对地面地震资料进行精确标定。根据VSP资料提取地球物理参数,结合测井解释、岩屑录井和地质录井显示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应用4种技术对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可以对储层的含油气性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利用VSP资料标定层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VSP(垂直地震剖面)资料是连结钻井资料和地面地震剖面的天然桥梁,合成记录只能做参考。了解VSP资料和地面地震剖面在记录方式、基准面选择、低降速带校正方法以及资料处理过程是用好VSP资料、做好层位标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Walkaway VSP技术是一种井中接收、在地面沿直线变偏的VSP技术。深海观测地面相对于陆地简单,但巴西深海为盐下成像,波场更为复杂。针对近、中、远井源距资料的不同特点,提出用中井源距检波器方位进行统计,从而实现三分量方位校正合成,较好地解决了定位问题,并进一步应用浮动坐标系极化滤波,波场分离效果好。以零偏VSP速度为基准,结合地面地震速度,综合出一个偏移速度场。用稀疏离散τ-p变换解决波动方程VSP共检波点道集成像的边界问题。处理效果表明,本文方法处理的剖面比国外公司处理的剖面分辨率高,与过井三维地面地震剖面对应性好,盐顶底成像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9.
垂直地震剖面(νSρ)在各种地震勘探工作中是很有效的一种手段。然而,只有在原始野外数据广泛的计算机处理之后,才能实现对这种方法的全面评价。有时通过处理可建立重要的岩石参数和声波性质之间的关系,并通常能使测井资料与地面地震剖面之间建立非常可靠的联系。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在处理标准地面地震剖面时所使用的这种技术一般要加以改进,以使它们适应于与垂直地震剖面有关的有利条件。本文描述了处理方法及其与垂直地震剖面和地面地震剖面资料解释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由Racult等人提出的检验—VSP是一种新的井中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它把检验测井和VSP的优点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得在数据采集密度大大降低的情况下,获取同VSP几乎等价的测井资料。本文在地层为水平层状介质和零井源距的情况下,介绍检验—VSP技术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实现该技术的具体方法。通过模拟检验—VSP剖面与实测VSP剖面的对比,以及对实测检验—VSP记录的处理,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三维速度场建立的基础是速度资料,综合使用VSP资料、速度谱资料和声波测井资料可以建立高精度的三维速度场。在建立三维速度场的过程中,比较烦琐的是平面平滑处理,而通常按网格化方法后进行平面平滑处理的三维速度场占用较大存储空间,文中提出的分块多项式曲面拟合的方法有效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将应用分块多项式曲面拟合的方法所获得的三维速度场应用于地震资料解释的层位标定中,可以为无VSP或地震测井的井位提供较为准确的时深关系,从而避免了解释人员进行层位标定时的盲目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油田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合成声波测井及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积峰  刘颖 《石油学报》1997,18(4):43-48
从地震道提取出来的速度是重要的岩性参数,方法是把从声波测井模拟合成地震道所用的方法顺序颠倒过来,从地震道提取声波测井信息的技术称之为合成声波测井技术.野外地震数据经过宽带子波处理,得到反射系数的合理近似值,然后做密度校正,反演模型,并经适当标定,得到高频速度系数,再进行低频信息补偿,最终得到合成声波测井曲线.合成声波测井是一种先进的地震反演技术,它将界面型反射地震剖面转换成岩层型声波测井剖面,信息表现成声波测井形式就可反映各个岩性单元,能直接与其他地质信息连接对比,由井外推,以岩层为单元进行研究,可对储层的空间位置、厚度和物性做出横向预测,优化储层评价,提高油气田勘探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从已知的钻井资料出发,借助地震资料进行外推,可以预测井周围地层的岩性和岩相变化。VSP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了地震工作预测岩性的可靠性。利用一维模型,也可以预测地层的岩性和岩相。设计一维模型,要求解释人员熟练地掌握所在工区的各种岩性地层的反射特征,建立各种岩性的V-H关系。然后根据地震剖面特征和已知岩性的声速特征,设计不同的岩性组合模型,制作合成记录与实际地震剖面对比。若两者差异较大,可通过调整岩性组合模型和声速资料,直到所获得的合成记录最佳逼近实际地震剖面为止。在制作合成记录过程中未考虑多次波和透射损失,子波选用雷克子波。此法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宜于在微机上实现。  相似文献   

14.
发育了一系列岩性圈闭的琼东南盆地坡折带是天然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和领域,但在该坡折带上,当沿斜井轨迹的水深变化很大时,常规计算时深关系的方法往往会失效,致使时深关系求取困难。为此,从理论上剖析了该坡折带上常规VSP测井和声波测井计算的时深关系与准确时深关系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常规声波测井和VSP测井是沿井轨迹方向计算时间和深度值的,只考虑了井口位置上的水深影响,而在斜井变水深的条件下,求取时深关系则需要计算井轨迹上每个点的垂向深度及其所对应的传播时间且不同位置对应着不同的水深值。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变水深斜井VSP速度建模方法,开展了射线追踪正演模拟;通过分析VSP正演记录初至时间和实测记录初至时间的相关关系,进行速度模型迭代更新,建立了井附近地层的速度模型,从而得到坡折带上沿斜井轨迹水深变化条件下的时深关系。结论认为,与常规基于标志层方法计算的时深关系相比,所建立的变水深斜井VSP速度建模方法不受地面地震资料品质的限制,保证了井轨迹上每个点时深关系的准确性且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垂直地震剖面(VSP)观测是在井中布置检波器,观测系统有别于地面地震,观测的波场特征也有别于地面地震。利用分步Fourier法外推波场,并在每一个外推深度叠加该深度的观测波场,实现了VSP与地面地震观测数据的联合成像。不同观测系统所获得的波场在成像过程中可以优势互补,提高成像质量。模型试算表明,VSP与地面地震数据的联合,对地层能够更为准确地成像。  相似文献   

16.
利用VSP资料反演地层层速度的一种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杰  魏修成  刘洋 《石油物探》2004,43(2):126-129
利用VSP资料受干扰程度小,信噪比高,高频成分丰富以及能精确地分离出上、下行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VSP资料上、下行波的波场值反演深部地层层速度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VSP资料提取地下地层的反射系数,然后利用地层反射系数反演出各个地层的层速度。与VSP资料解释的层速度相对比,该方法反演出的地层层速度的分辨率较高,且只与资料的采样率有关,与VSP测井的接收点距无关。利用该方法还可以反演出VSP测井接收范围之外的上、下地层的层速度(这些层速度不能通过VSP资料解释得到)。  相似文献   

17.
VSP和声波测井资料在岩性解释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张卫红 《石油物探》2002,41(2):149-153
地层速度变化与地层岩性变化密切相关,在对VSP测井、声波测井的速度进行精度分析后,阐明了在进行岩性解释时,2种速度单一的使用是不完整、不合理的,声波使用前需进行校正。应用实例表明,多井地区2种测井资料的交互速度分析,得到了区内储层的速度-岩层的变化特征,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岩性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倾角测井资料在前陆盆地高陡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李进福  张莉 《测井技术》2002,26(4):282-285,305
前陆盆地高陡构造由于长期处于挤压应力环境,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产状变化大,构造样式多以逆冲断裂-褶皱复合样式为主。以地震剖面为背景,以单井精细构造解释为基础,通过测井与地震的相互标定,把测井地质标志投影到地震剖面上,同时将倾角测井得到的地层产状转化为沿剖面方向的视倾向与倾角,并以此为约束条件在井间对地震资料进行对比追踪,最终获得较高精度的构造解释剖面。该方法充分发挥了测井与地震两者的优势,提高了解释的精度,并成功地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山前高陡构造的解释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地震波的诸种特征参数与地下地层岩性和含油气特征有密切的关系,这是用地震方法研究地层岩性的客观基础。将地震记录道通过合成声波测井处理,反演成声波测井道并进行岩性标定和类比外推。声测井曲线有效外推的基本依据是曲线的横向变化就是岩性的变化。合成声波测井剖面解释比较方便,因为它与岩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为地震资料作岩性解释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手段。江汉地区的沉积现象,用合成声波测井剖面进行岩性解释,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VSP是一种井中地震观测技术,其独特的观测方式,决定了VSP处理也有别于常规地震,最明显的就是VSP资料必须经过波场分离,才能利用下行波或上行波信息对资料进行解释和反演。除波场分离外,VSP还有许多其它独特的处理环节。基于PC-VSP系统,进行了VSP模拟,在正演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VSP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