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颈椎旁正中切口棘突重建椎管扩大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方法,评价其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采用旁正中切口棘突重建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11例,根据JOA评分和术后CT判定改善率。结果 术后随访9-17个月(平均14.3个月),应用JOA评分改善率均〉75%,CT示处于良好开门状态,疗效满意。结论 本改良术式较传统后正中切口入路手术并发症减少,但对手术者要求较高,应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选择一种后路手术治疗椎管狭窄症较理想的方法.方法采用不切除棘突,用线锯从后正中线锯开棘突、椎板及黄韧带,扩大椎管,锯开的棘突间植入骨块并加以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9例.结果 JOA评分平均改善率达88%,并且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植骨融合良好.结论线锯后正中开门加植骨固定术治疗椎管狭窄症是一种方法简便,减压彻底,手术时间短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植骨块改良固定法.方法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中以丝线交叉编织的方式固定植骨块34例.结果 30例(88.2%)术后效果优良.结论 在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中,以丝线交叉编织的方式整体固定植骨块与椎板,即时效果可靠,生物相容性好,方法 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enterpiece颈后路内固定系统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22例,按照(JOA)17分评分法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X线、CT及MRI等观察脊髓减压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椎管矢状径增加,椎管横截面面积明显扩大,脊髓膨隆良好;铰链侧全部骨性融合,无“关门”现象;无颈椎节段不稳及颈椎曲度改变;术前JOA评分5~15(10.18±2.67)分;术后7~17(13.18±2.75)分,平均改善率45.86%。结论:Centerpiece颈后路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在开门的同时,颈椎可以获得即刻稳定。  相似文献   

5.
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83,自引:1,他引:82  
目的 了解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的远期效果。方法 对98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施行了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其中6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年8个月。结果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组32例,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DCS)组20例脊髓型颈椎病(CSM)组8例,三组均在术后3年时疗效最佳,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2.30%~67.8%和(CSM)组8例,三组均在术后3年时疗  相似文献   

6.
羟基磷灰石在双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在颈椎管扩大成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羟基磷百炼成钢石制成不同规格的多孔长四方椎台体,在颈椎椎板双开门后将其植于劈开之棘突间,并用7号丝线或钢钢丝固定。结果:临床应用于颈椎管狭窄症共14例,术后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无感染及HA脱落,术后10-18个月随访,X线片及CT显示HA与棘突紧密愈合,无移位,颈椎管扩大良好。结论:应用HA代替髂骨行颈椎双开门扩大成形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可有效扩大颈椎管,以达到脊髓充分减压,无再关门之虎,减少了术后硬脊膜粘连,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物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告22例颈椎管狭窄症,根据狭窄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分别选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半椎板切除术及前路部分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无1例术后恶化。本文就手术进路及方法的选择作了讨论,对单开门手术作了进一步改进,强调弹性绞链及支撑植骨在开门术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1例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JOA评分法、颈椎管平均矢状径评价临床疗效,X线、CT判定植骨融合状况.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得到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68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比较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及颈椎轴性症状严重程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JOA评分:术前为3~14(9.0±2.9)分,术后为5~17(12.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率为20%~100%(44.9%±26.9%)。有颈椎轴性症状的患者术前占47.06%,术后占1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治疗2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检查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为(120±25)min;术中出血量为(675±105)ml.术后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3周保守治疗症状逐渐消失.25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JOA评分术前为(9.4±1.0)分,术后6个月为(14.6±1.3)分,JOA改善率为(68.2±9.2)%.X线片及CT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侧均骨性愈合,均未见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C5节段椎管矢状径术前为(9.2±1.0)mm,术后6个月为(14.5±1.2)mm,椎管扩大率为(57.6±13.8)%.结论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在抬起椎板获得即刻稳定的同时,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44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为A组,单纯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21例患者为B组。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骨赘形成、关节突增生。神经根症状主要表现为单侧上肢疼痛、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反射减弱。A组手术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关节突内侧缘切除范围均小于等于50%;B组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20~36个月,平均28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计算两组髓性症状术后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性症状术后临床效果评价:A组优18例,良3例,一般2例;B组优7例,良3例,一般9例,差2例。结论对合并有单侧神经根型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管狭窄合并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30例,男19例,女11例,常规C3-C7减压,棘突打孔10号线固定在门轴侧侧块关节囊上12例,门轴侧C3、C5、C7侧块螺钉固定悬吊椎板18例,术前和术后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7分法)评估临床疗效。结果: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6个月,平均25个月。按照JOA评分:优8例,良1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73.33%(22/30)。其中3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C4或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在2年内因疗效不佳再行前路手术。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方法,尤其适应于老年人。  相似文献   

13.
珊瑚羟基磷灰石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21例颈椎间盘病变患者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HA植入术,14例颈椎多节段受压或伴有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先颈后路椎板双开门成形CHA植入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自体棘突骨植骨术对颈椎矢状面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4年6月接受C3~C7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自体棘突植骨且具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患者共57例,年龄62.2±7.4岁(44~73岁),其中后纵韧带骨化症24例(男15例,女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3例(男20例,女13例)。在颈椎X线片上测量枕骨入射角(OI)、枕骨斜率(OS)、枕骨倾斜角(OT)、上颈椎前凸角(C0-C2角)、下颈椎前凸角(C2-C7角)、颈椎前凸角(C0-C7角)、颈椎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2-C7 SVA)、颈椎活动度(ROM)和T1倾斜角(T1-Slope)。对所有患者进行日本骨科协会(JOA)颈髓功能评分,计算改善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13.6±9.3个月,其中56例患者术后1年时植骨明确融合。术前JOA评分10.9±2.7分,末次随访时为14.1±2.1分,较术前平均增加3.2±2.4分(P0.01);JOA评分改善率为(53.1±21.7)%。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OI、OS和OT无显著性差异(P0.05);C0-C2角、C0-C7角、C2-C7 SVA、T1-Slope均显著增加(P0.05);颈椎ROM显著降低(P0.01)。术前与末次随访的OI值与对应的C0-C2角有显著相关性(r=0.542,P=0.014;r=0.479,P=0.027)。结论 :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自体棘突骨植骨术后枕颈部矢状面无明显变化,但颈椎前倾,上颈椎前凸角度增加,颈椎活动度降低,T1倾斜角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棘突纵割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12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采用特制线锯纵割棘突,以自体髂骨作棘突间隔物,行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JOA评分、测量扁平率、CT及MRI复查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经10~28个月随防,术后JOA评分及扁平率均有明显改善(P<0·05),脊髓压迫解除,植骨全部融合,无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棘突纵割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减压充分,疗效确切,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椎管径线测量在颈椎管狭窄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术前CT下椎管径线的测量和临床应用.方法:96例颈椎管狭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1~73岁,平均53岁.术前对其CT片上测量到的各椎管径线换算成实际值,术中以此为依据做椎板开槽,完成椎管扩大成形.结果:术后CT复查椎管矢状径明显改善,椎板开门准确无误,既无偏内又无偏外,椎管减压满意.结论: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前精确的测量椎管径线,并以此指导椎板开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70年代Hirabayashi等[1]报道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简称单开门术)以来,该术式已广泛应用于治疗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退变性颈椎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以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经过长期临床随访观察,其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具有确切的效果[2]。但是,传统的单开门术由于对颈椎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造成破坏,术后出现明显的颈部轴性疼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疗效[3、4]。为了减少对后方结构的损伤引起相关的并发症,1991年日本学者大岛义彦等[5]报告了保留一侧附着在棘突上的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我院骨科自2006年开始,对日本学者报告的术式进行了改良。现就我院开展的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做一简介,供广大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羟基磷灰石人工骨(hydroxyapatite artificial bone,HAB)植骨治疗颈椎疾患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0例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HAB植骨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JOA评分法、颈椎管平均矢状径、颈椎屈伸活动度、颈椎弯曲类型中前弯型比率、相邻椎间的稳定性评价临床疗效,X线、CT判定植骨融合状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得到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8分增加至出院时平均14.0分,改善率为51.6%;最狭窄部颈椎管平均矢状径由术前8.8mm增加至15.4mm,扩大率为75.0%;颈椎屈伸活动度由术前41.6°±10.2°下降为25.2°±11.2°;前弯型比率由术前79.2%下降为73.9%.4例出现相邻椎间失稳.平均随访5年7个月,术后5年时人工骨骨性融合率为56%.结论应用HAB的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有应用价值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并评价一种新的、改良的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方法:治疗压迫性颈脊髓病12例。其中颈椎管狭窄症4例,脊髓型颈椎病及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5例,后纵韧带骨化2例,颈椎过伸性脊髓损伤1例。手术要点是手上下交叉双开门之相邻椎板“门角”之间植骨并钢丝固定而非“门栓”处植骨及丝线悬吊,“门角”植骨固定点与两侧椎板基底部绞链缘形成牢固的三角稳定,同时达到减压彻底及减化手术的目的。结果:恢复率35%~100%,手术优良率91 7%。结论:颈椎板交叉双开门“门角”植骨内固定术手术效果可靠、安全、简捷。  相似文献   

20.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依据影像及临床表现确诊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7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按X线分型:3例为连续型,2例为节段型,2例为混合型,全部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常规C3~C7减压。棘突打孔10号线固定在门轴侧侧块关节囊上。术前和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7分法)评估I临床疗效。结果:2例出现脑脊液漏,均经漏口缝合、取头低脚高位、局部加压等处理痊愈。无硬膜外血肿脊髓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2个月内发生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1.5~3年,平均18.5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46.2%~87.5%(优2例,良4例,可1例),无一例复发。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通过扩大椎管矢状径达到减压目的。不易损伤神经,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