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BO正反定型和Rh(D)定型是采供血机构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传统手工法检查繁琐且易造成人为差错。随着全自动加样系统和微板法血型检测技术在血站的应用日益普及,使得传统的手工检测血型方法更新换代为自动检测成为可能。笔者对本站采用Freedom EVO全自动加样器、Poseidon数字血型仪和梯形微板整合的一套自动血型检测系统进行ABO正反定型和Rh(D)血型筛查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板法检测Rh血型临界值的选择.方法通过已知Rh阳性及Rh阴性标本的试验结果,选择判读是否凝集的临界值,并观察所选临界值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所选临界值判读准确率达99.5%,实现了Rh血型检测的自动化、标准化、结果的数据化.结论微板法筛查Rh血型,适用于血站系统Rh阴性献血员的大批量筛选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检测无偿献血者血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将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与试管法、U形微板法进行ABO正、反定型、不规则抗体、Rh(D)检测比较。结果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与试管法的符合率为100%。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比U形微板法多检出亚型2例,抗体减弱1例,不规则抗体3例,Rh(D)阴性2例。结论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检测血型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节约了试剂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可在血站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评价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应用于血站献血者血型筛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全自动法)对20 335例献血者标本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盐水不规则抗体初筛,并与U型微板法(半自动法)进行比对试验。结果全自动法与半自动法比较,ABO血型1次准确定型率:99.93%9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D血型鉴定正确率均为100.0%;O细胞凝集阳性率:0.1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保持反定型检测准确度达100.0%的血浆稀释倍数为1∶64,高于1∶4;脂血标本和溶血标本导致的误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及抗干扰能力,更易发现盐水不规则抗体,适合于血站开展献血者血型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ECKMAN PK7300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在血站实验室用于血型筛查时出现结果可疑的原因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方法选取天津市血液中心2015年5月至2015年8月ABO及Rh血型经微板法鉴定后的无偿献血者的标本14417例,再由PK7300进行检测,统计分析ABO及Rh血型结果判读的正确率、错误率以及对可疑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ABO血型结果一次性判读正确率为99.01%,失败率0.99%(其中正反定型不符0.48%),无错误判读;Rh(D)血型正确判读率100%。结论 BECKMAN PK7300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结果准确可靠,实现了血型检测的自动化、标准化,减少人为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反应图像可长期保存,保证结果的可溯性,节约成本,适用于血站实验室血型批量化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6.
微板法初步筛查批量标本Rh血型D抗原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Rh血型的筛查及鉴定基本上采用盐水法、酶法及聚凝胺等技术在试管中进行[1],操作周期长,效率低,判定标准的人为因素影响多.随着多克隆(Polycolne)抗血清的生产以及微板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盐水介质抗血清一步法筛查Rh血型的微板操作技术.本中心于1999年4月建立了Rh血型大规模初筛的自动化操作方法,实现了Rh系统初筛的标准化,使也其成为本中心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全自动血型仪在血站系统中检测ABO血型及Rh(D)血型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统计分析2005-11/2006-05应用全自动血型仪检测献血者ABO血型及Rh(D)血型后所得结果的正确率、正反不符率、错误率.结果:13 854例献血者ABO血型结果的正确率为99.1%,正反不符率0.9%,错误率0%.Rh(D)血型结果的正确率为100%.结论:全自动血型仪可用于献血者ABO血型及Rh(D)血型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Rh血型系统阴性血型筛查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筛查Rh血型系统Rh(D)、Rh(E)、Rh(C)阴性血型,为临床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微柱凝胶法对11 035例作ABO血型鉴定标本同时进行Rh血型系统Rh(D)、Rh(E)、Rh(C)阴性血型筛查.结果 Rh(D)抗原阴性23例,检出率为0.21%;Rh(E)抗原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STARBG全自动血型仪在血站血型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STARBG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利用微孔板凝集法进行ABO正反定型、Rh(D)正定型及盐水法不规则抗体检测,与试管离心方法的反定型进行比较。结果对本站118128名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STARBG全自动血型仪对AB0血型一次判读正确率为99.99%;Rh(D)血型一次判读正确率为99.99%;ABO血型一次判读不可定型率为0.12%;Rh(D)血型一次判读不可定型率为0%。结论STARBG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实现了血型检测的自动化,操作简便,降低了人为因素对实验造成的影响,凝集图像直观,结果可靠,方便人工核对,而且采用微板法减少了抗-D、抗-A和抗-B的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血站对献血者进行批量化血型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OLYMPUS-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用于ABO和Rh(D)血型检测的效果.方法 凝集法采用OLYMPUS-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血型进行检测.结果 用仪器法和试管法同时做600例样本对比试验,两种检测方法结果 符合率为100%;对本站2010年度58 700例血样进行检测,共检测出Rh(D)阴性315例,经血型室确诊303例仍为阴性;正反定型不符29例,频率为0.05%;共筛查出41例血型错误.结论 OLYMPUS-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实现了血型检测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降低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判读结果 更标准,对于血站大批量的血型筛查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Rh血型系统是ABO血型系统以外最具临床意义的血型系统,也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之一,有40余种抗原,其中主要抗原有C、c、D、E、e5种。临床上,将D抗原缺乏者称为Rh阴性。在我国汉族人中,Rh阴性者只有0.2%-0.5%,Rh阴性患者的输血成为一个难题。很多血站采用全自动微板法检测Rh血型,以建立Rh阴性血型者档案库,保证临床用血需要。微板法所用试剂一般是盐水介质抗血清,当发现与抗D不凝集时,不应轻率地确定为Rh阴性,需进一步排除D^u型的可能。我站开展Rh血型鉴定以来,共筛选出Rh阴性者283人,经使用不同生产厂家的IgG试剂,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确定其中3例为D^u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h(D)血型鉴定微板检测技术的敏感性,为建立Rh(D)血型鉴定最佳实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微板法和玻片法对孝感地区232279份无偿献血样本Rh(D)血型筛查,对筛壹为Rh(D)阴性的样本进一步用美国Dominion Biologals Limited单克隆抗体试剂确认。结果232279份血清样本Rh(D)血型筛查微板法、玻片法阴性捡出毕分别为:0.31%、0.29%(726/232279、671/232279),对筛查为Rh(D)阴性样本采用确认方法鉴定,排除8份D^u型,47份Rh(D)阳性,其确认率:0.30%(700/232279)。结论微板法检测Rh(D)血具有快捷、灵敏、结果准确、经济等特点,适合Rh(D)血型大规模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孔板法检测4 126名献血者的ABO和Rh系统血型;用微柱凝胶法筛查意外抗体及鉴定抗体特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献血者数据库。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0 685名住院患者作常规ABO和Rh(D)血型以及意外抗体筛查和鉴定,配血以血型血清学和电子交叉配血2种方式进行;对9 996名住院患者以ABO和Rh(D)血型相容作血清学交叉配血,并对其中2 920人作电子交叉配血;同时对689名住院患者作ABO和Rh系统血型鉴定和意外抗体筛查,对意外抗体筛选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作电子和血清学交叉配血。结果初步建立了可应用于电子交叉配血的献血者数据库,对2 920名经ABO和Rh(D)血型检测及无意外抗体的住院患者和657名经ABO和Rh血型检测及无意外抗体的住院患者,与4 113名献血者分别作了6 109次和1 227次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2种方法结果完全一致;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试验配血时间分别为15和45 min。结论电子交叉配血的建立和临床应用是可行的,除了同样准确外,其最大的优势是比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4.
献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必要性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献血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频率和分布特点,探讨对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含特定抗原的红细胞,采用固相红细胞微板法和盐水凝集微板法,筛查献血者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的抗体进行效价测定。结果从14460名献血者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42例,检出率为0.29%,其中冷自身抗体16例(IgM)、非特异性不规则抗体11例、抗-Mur3例、抗-M5例、抗-Leb5例、抗-Lea1例、抗-P11例,检出的不规则抗体以效价<16、37℃无活性的IgM型抗体为主。结论我们认为仍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应对Rh(D)阳性献血者进行普遍的强制性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  相似文献   

15.
人类RH血型系统自1939年被发现以来,因导致新生儿溶血病(HDN),溶血性输血反应而成为红细胞血型中仅次于ABO血型的重要系统。其抗原系统主要有D、C、E、c、e五个抗原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D抗原;临床上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D抗原,分为Rh( )和Rh(-),Rh(-)受血必须输注Rh(-)同型血液。《中孱输血技术规范》也明确规定:输血前要进行Rh血型D抗原检测。我院近几年来对肿瘤患18965例进行了RH血型和表型筛查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全自动血型仪在ABO及Rh(D)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全自动血型仪在血站系统中检测ABO血型及Rh(D)血型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统计分析2005—11/2006—05应用全自动血型仪检测献血者ABO血型及Rh(D)血型后所得结果的正确率、正反不符率、错误率。结果:13854例献血者ABO血型结果的正确率为99.1%,正反不符率0.9%,错误率0%。Rh(D)血型结果的正确率为100%。结论:全自动血型仪可用于献血者ABO血型及Rh(D)血型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全自动血型鉴定系统用于检测ABO血型和Rh(D)血型的效果.方法 采用深圳爱康AK03A型数字血型仪对无偿献血者20 702份标本进行ABO血型和Rh(D)血型鉴定,并与手工试管法鉴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发现正、反定型不一致者75例,ABO初筛血型错误36例,Rh(D)阴性53例.结论 全自动血型鉴定系统检测血型快捷、方便、高效,能减轻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但判读时要与手工试管法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Rh(D)血型检测在外科患者临床输血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玻片法检测该院2009~2010年手术备血患者Rh(D)血型.结果 3 516例手术备血患者中,1.2%(42/3 516)为Rh(D)阴性,98.8%(3 474/3 516)为Rh(D)阳性.结论 术前Rh(D)血型检测有利于及时发现Rh(D)阴性患者;对于Rh(D)阴性患者,有必要与医生和血液中心联系,制定合理的输血计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eckman Coulter 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与微板法在ABO血型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5月无偿献血者EDTA抗凝全血标本12 000例,采用Beckman Coulter 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和STAR加样微板手工比色法分别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测ABO血型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BO血型筛查中,Beckman Coulter 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ABO亚型和抗体减弱的检出率均高于微板法。3例ABO血型正反定型在Beckman Coulter 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测中一致而在微板法中不一致,4例ABO血型正反定型在Beckman Coulter 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测中不一致而在微板法中一致。结论 Beckman Coulter 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能够安全有效对献血者进行ABO血型筛查,检测结果可疑的标本仍需结合试管法进行人工判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Rh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用聚凝胺法、微柱凝胶法对31例Rh(D)阴性标本进行Rh血型D、C、c、E、e抗原鉴定。结果 31例Rh(D)阴性标本Rh血型D、C、c、E、e抗原的表达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结果完全相符。结论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Rh血型D、C、c、E、e抗原的检测,其准确性和凝聚胺法相同,两种方法可以替代使用。微柱凝胶法弥补了常规仅做Rh(D)的不足,微柱卡有效期长,易于保存,可一次完成Rh血型5种抗原的鉴定,宜在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