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研究坛紫菜的单性组织发育特征并验证其可能存在的单性生殖途径,本文对坛紫菜雌、雄营养细胞、组织发育过程中两性生殖组织的形成和繁殖特征以及两种单性遗传来源的子代叶状体的性别发育特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单性营养细胞和组织能够通过性逆转产生两性生殖组织并形成丝状体,该繁殖方式不属于单性生殖.单性遗传来源的子代叶状体群体由于性逆转产生了雌性、雄性以及雌雄同体三种性别表现.这种性逆转现象在紫菜属植物中尚未见报道.坛紫菜性逆转现象的发现为育种过程中丝状体纯系的分离以及性别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采用兔粪诱导法和酵母划线法,从淮安市采集的10份土壤样品中筛选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活性的粘细菌,并分离纯化。通过观察所筛选到菌株的营养细胞、粘孢子、子实体和菌落形态等特征,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试验,进行鉴定归属。共分离到13株粘细菌,经鉴定为粘球菌属、原囊菌属、孢囊杆菌属、多囊菌属和标桩菌属5个属。采用牛津杯法,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黑曲霉和酵母菌作为指示菌进行抗菌试验,13株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普通小球藻对于CO_2浓度升高的生理响应。在5个CO_2浓度下(400,700,1 000,1 500和2 000μatm)(1 atm=1.01×10~5 Pa)静止培养小球藻20代后,对其光合生理和生化组成进行分析。其中,升高CO_2浓度增加了普通小球藻的细胞密度,且1 000μatm是普通小球藻生长的最适浓度。实际光合效率与细胞密度呈现出相似的趋势。色素含量在1 000、1 500及2 000μatm显著高于其他CO_2浓度。CO_2浓度升高会降低普通小球藻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其蛋白质含量。除此之外,随着CO_2浓度的升高,总酚物质的含量逐步后趋于平缓的趋势。油脂含量在1 500和2 000μatm下显著高于其他CO_2浓度下小球藻的油脂含量。当CO_2浓度为700,1 000,1 500和2 000μatm时,碳氮比与400μatm时相比均发生了极显著的变化。不同CO_2浓度下的不同生物组成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对未来环境下浮游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首次在单细胞绿藻-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中发现并分离出一株内生蓝藻,形态学观察其与色球藻属细胞极为相似.初步的生理生化实验结果表明:与以往发现的蓝藻不同,该内生蓝藻对光照非常敏感,在弱光(800lx)和中等强度(2500lx)的光照条件下,细胞形态、光合色素组成比例、吸收和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5.
一株光合细菌的鉴定及其处理大豆加工废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晰从土壤中提取的一株光合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并实现利用其处理污水、达到资源化的目标,对此株光合细菌进行了菌种、形态以及生理生化鉴定,并考察了其在不同条件下降解人工配制的大豆加工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此株菌为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haeroides,命名为Z08).在初始COD质...  相似文献   

6.
用SABC法对中华稻蝗6龄及成熟个体的卵巢及精巢切片进行了标记,旨在认识中华稻蝗精卵发生、成熟过程中表面糖复合物的形成与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卵母细胞的PNA结合糖复合物最早由自身合成,在中、后期由滤泡细胞合成;精子表面的PNA凝集素受体出现于精子发生早期,并在初级、次级精母细胞有大量表达;在成熟过程中精子表面的PNA结合糖复合物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低钾胁迫下马铃薯植株光合机构响应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供钾水平栽培试验,分析了低钾胁迫下马铃薯植株光合机构的响应机制,并探讨了叶片光合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在低钾胁迫下,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都明显下降,但低钾胁迫对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影响不大,在整个处理期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钾胁迫下马铃薯叶片的可变荧光Fv、PSⅡ光化学效率以及潜在活性均有所下降,其中可变荧光Fv的下降是由初始荧光F0的增加和最大荧光Fm的减小所致;在低钾胁迫的初期,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下降主要是由气孔限制引起,但随着胁迫时间的进一步延长,非气孔限制也逐渐成为Pn下降的重要原因;非直角双曲线Farquhar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低钾胁迫下马铃薯植株叶片的光合光响应特性,各胁迫时期叶片Pn-PAR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均在0.92以上,且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马铃薯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及表观最大光合速率Pmax均明显下降,但钾素水平的变化对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超高产大豆"中黄35"和新大豆"10号"2个品种为对象,采用NBT光化还原法、碘量法、考马斯亮蓝法,愈创木酚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和丙酮法等多种方法,对大豆材料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AD)浓度、叶绿素(总)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生化指标进行了初步分析测定。结果表明:SOD活性、CAT活性和POD活性在2个大豆品种中的变化趋势是相似的,在叶片生长后期下降较为缓慢,但在叶片衰老过程中却有不同。超高产大豆"中黄35"号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CAT活性、SOD活性、POD活性、叶绿素含量高于一般产量大豆品种——"新大豆10号",说明"中黄35号"的光合能力和细胞防御活性氧毒害的能力更强,其产量也更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了放电烧结NdFeB永磁材料在不同电化学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及其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碱性环境中,磁体的电化学反应受表面电荷传递过程的控制,由于磁体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保护膜,磁体表现出明显的钝化特征;在弱酸性环境中,磁体的电化学反应受表面活性物质吸附过程控制,磁体表面的阳极(富Nd相)区域存在电化学反应的活性通道,磁体因此很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与传统烧结磁体相比,放电等离子烧结磁体具有更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0.
长期的增温对植物的生理和生长过程的影响以及不同植物功能类型之间的影响如何变化尚未得到广泛分析,在此次Meta-analysis中,搜集了70余篇有关增温处理的文献,利用文献中的实验数据,研究了长期和短期的增温对不同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增温对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都具有刺激作用,加速了植物的生理生长过程,但长期增温却对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叶氮含量产生负面影响。长期和短期增温均对植物呼吸速率有积极影响,长期增温更是加速了这一生理过程。总体而言,结果表明了短期增温和长期增温对植物生理和生长的影响是有区别的,并且还会在不同功能型植物和温度变化幅度中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红背桂光合特性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10月份对红背桂成熟叶片的光合作用日进程主要生理生态指标进行测定,研究其日变化。结果表明:红背桂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8:00时和15:00时;存在光合午休现象,且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  相似文献   

12.
选择三种不同生长调节剂,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杜鹃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5个浓度梯度的IAA、GA 3、NAA对叶片进行喷洒处理,并进行不同时间、不同梯度的光合因子和光合-光响应曲线测定,使用叶子飘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光响应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及浓度梯度对杜鹃植株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各有差异.GA 3作为常用生长调节剂,提升净光合速率的效果优于IAA和NAA,更有利于营养物质在植株体内合成和转化,研究结果可为杜鹃花期调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光合细菌分布广泛,本身无毒,富含蛋白质、类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得到广泛应用。光合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开展了40多年,在固碳和蛋白质表达系统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阐述了光合细菌cbb操纵子固碳的分子机制和光合细菌作为新型蛋白质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为光合细菌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光合细菌在我国食品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光合细菌在我国食品工业废水(柠檬酸废水、味精废水、酒精废水、淀粉废水、豆制品废水及乳品废水等)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利用光合细菌处理食品废水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细胞膜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功能筏及膜穴系统是细胞膜的功能结构单元,是进一步研究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光合细菌胞质内膜与功能筏及膜穴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高度一致,可以认为光合细菌胞质内膜是研究细胞膜功能筏及膜穴系统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浮床栽培香根草、在浮床周围悬挂人工介质、并定期向水体中投加光合细菌的组合技术,对湖泊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浮床组合生物技术对湖泊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能显著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同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向水体中投放鱼类来延长生物链,更有利于提高浮床组合生物修复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光合细菌(Z08)啤酒废水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优化光合细菌处理啤酒废水的工艺条件以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一株新的光合细菌(Z08)处理啤酒废水并回收菌体,探讨在光照厌氧、黑暗好氧、自然光微氧3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对废水处理效果以及菌体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厌氧条件下COD去除率(88%)大于自然光微氧条件下COD去除率(74%),大于黑暗好氧条件下COD去除率(62%);光照厌氧条件下菌体总量增长率(38%)大于自然光微氧条件下菌体总量增长率(-35%),大于黑暗好氧条件下菌体总量增长率(-43%);光照厌氧条件所需水力停留时间(240h)大于自然光微氧条件所需水力停留时间(60h),大于黑暗好氧条件所需水力停留时间(36h).光合细菌可以实现啤酒废水的处理与资源化,推荐的工艺条件为:白天厌氧,夜晚好氧,光线不足时补充光源.在此条件下既可以快速降解污染物,又能获得较高的光合细菌增长量,此条件时废水中有机物转化为单细胞蛋白的转化率达到26%,有效地实现了污水资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