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紫苏油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苏油是一种由多个不饱和双键组成的混合脂肪酸,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但由于这种不饱和结构极易被氧化而影响其品质,就D.D.Bering人提出的油脂中存在痕量过渡金属加速氧化的原理,利用山梨酸、甘氨酸和柠檬酸为螯合剂,对样品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碘值测定发现,添加微量抗氧化剂后,样品油的稳定性能成倍提高,其中添加山梨酸样品油的抗氧化性能好,90℃时可以提高抗氧化性的质量分数近100%,采用复合抗氧化剂后发现,甘氨酸与柠檬酸得合的抗氧化剂效果最好,同时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抗氧剂对样品油抗氧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紫苏油抗氧化性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食用油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关乎其营养价值,其检测技术也有很多,核磁共振技术因具有简便迅速的特点,近年来在油脂研究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以食用油为研究对象,测定食用油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利用1H NMR谱图中不同共振峰与脂肪酸中氢核间的对应关系,建立油脂脂肪酸质量分数的1H NMR测定方法。通过计算食用油样品1H NMR谱图中各组共振峰峰面积,确定各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物质的量以及饱和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摩尔质量,进而计算油脂中各种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并比较了12种油脂(共20个样品)的1H NMR和气相色谱法测定的数据。结果显示,油脂中各种脂肪酸质量分数的1H NMR与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均接近于1,表明核磁共振技术可替代气相色谱法用于食用油脂肪酸组成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3.
核桃油中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秦岭南坡西段核桃油中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该地区核桃油中亚油酸含量为59.40%;与选定的几种天然植物油比较,核桃油中花生四烯酸含量较高,为11.13%.  相似文献   

4.
文冠果油理化特性及组成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胰脂酶水解法分析了文冠果油脂肪酸组成和Sn-2位脂肪酸分布,油脂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接近90%,油酸、亚油酸含量75.5%以上;Sn-2位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为97%,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95.0%).高效液相色谱、Rancimat仪测定结果表明:文冠果油中维生素E含量为51.24mg/100g;氧化稳定性值在110℃时为4.24 h;碘值为111.9g/100g,为半干性油脂;文冠果仁中粗脂肪含量达62%、粗蛋白为29%以上,是一种珍贵的木本油料.  相似文献   

5.
以市售橘仁为原料提取橘仁油.对橘仁油的理化性质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橘仁油主要由7种脂肪酸组成,其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5.1%、25.4%、38.1%;通过测定橘仁油Sn-2位脂肪酸组成,确定了橘仁油脂肪酸的分布、使用GC/MS对橘仁油的不皂化物成分进行了分析,检测出10种主要物质,其中7-烯豆甾醇含量最高,占总量的78.8%.橘仁油中总磷脂含量为2.15%.VE含量甚微.  相似文献   

6.
中国紫苏属植物种子含油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13个省市采集的紫苏属植物18个品种的种子的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系的含油量介于24.75% ̄39.52%,饼粕蛋白含量介于25.38% ̄37.19%,苏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脂肪酸总量的90%,其中亚麻酸含量介于56.14% ̄64.82%,表明苏子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烘箱加速氧化法,通过氧化过程中脂肪酸、生育酚、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等指标的变化探讨紫苏籽油氧化稳定性。紫苏籽油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为α-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存在的天然抗氧化物生育酚有γ、α和δ3种构型,其中γ-VE最为丰富(高达128.28 mg·kg~(-1))。加速氧化过程中,α-生育酚降低最快,表明其最易氧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有所减少,以α-亚麻酸减少最明显,共减少了1.86%。紫苏籽油中共检测出14种亲脂性氧化产物,其中7种为饱和醛,其中丙醛含量最丰富。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在氧化过程中都逐渐升高,但在加速氧化7 d(相当于常温下7月)内,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均未超出食用油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8.
花椒籽皮油和仁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别提取的花椒籽皮油和仁油进行理化指标分析 ,发现仁油中酸值和过氧化值均低于其皮油中的酸值和过氧化值 .对皮油和仁油总脂肪酸测定表明 :皮油主要含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和亚油酸 ,其中在其它植物油中含量很少的棕榈油酸 ,在花椒籽皮油中含量约 2 0 % .仁油中不饱和酸含量高达 90 %以上 ,其中人体必需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在 70 %以上 .  相似文献   

9.
以n-3和n-6型多不饱和油脂——亚麻籽毛油和葡萄籽毛油为原料,探讨了物理精炼对亚麻籽油和葡萄籽油的脱酸效果、氧化程度、反式脂肪酸产生和生育酚含量的影响.在真空残压≤50 Pa、220℃条件下脱酸,精炼4 h后,经脱胶脱色的亚麻籽油酸价为0.67 mg/g,过氧化值为4.25 mmol/kg,茴香胺值为105.32,反式脂肪酸含量为3.62%,生育酚为28.05 mg/100 g;而脱胶脱色的葡萄籽油酸价为0.49 mg/g,过氧化值为2.27 mmol/kg,茴香胺值为21.66,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27%,生育酚为26.23 mg/100 g.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物理精炼,亚麻籽油氧化裂变程度和反式脂肪酸生成速率均比葡萄籽油高,这说明多不饱和油脂的不饱和度越高、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物理精炼工艺脱酸.  相似文献   

10.
分析测定了3种不同品种松籽油(落叶松松籽油、马尾松松籽油、红松松籽油)的黏度、折光指数、不皂化物等主要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松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3种松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在92.0%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43.3%~44.2%,其次为油酸,相对含量为24.7%~28.7%,松油酸相对含量为12.5%~18.2%。松籽油中甘三酯含量较高的是LOL(13.39%~15.78%)、OLO(7.72%~10.38%)和OLPi(10.22%~13.0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松籽油的生育酚含量,落叶松松籽油中总生育酚含量为21.22 mg/100 g,马尾松松籽油中总生育酚含量为30.94 mg/100 g,红松松籽油中总生育酚含量为22.15 mg/100 g。  相似文献   

11.
微波萃取核桃油工艺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用Mars5微波萃取系统,对微波萃取山核桃仁油的影响因素,包括溶剂类型、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萃取溶剂体积进行单因素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正己烷是萃取核桃仁油的较佳溶剂,在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出优化的微波萃取核桃仁油的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12min,每克核桃仁用萃取溶剂7mL。将萃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时间明显的缩短(是磁力搅拌法的1/12、索氏提取法的1/20),萃取温度也比传统方法下降5℃,微波萃取法所用溶剂体积较磁力搅拌法低,而且提油率也比传统方法高。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核桃油中的脂肪酸的组成,微波萃取法得到的核桃仁油与传统方法相比在脂肪酸组成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由82.94%上升到90.25%,而亚油酸的质量分数由43.49%上升到48.23%。  相似文献   

12.
以5个主要产地的水飞蓟籽为原料,对水飞蓟籽的理化性质和水飞蓟籽油的理化特性、脂肪酸(全样、Sn-2位)组成及生育酚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水飞蓟籽的粗脂肪、粗蛋白质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粗脂肪含量为17.33%~25.54%;5个产地水飞蓟籽油理化性质的差异程度依次为过氧化值>酸值>皂化值>色泽、折光指数;水飞蓟籽油中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以亚油酸(44.74%~56.93%)、油酸(21.36%~32.75%)、棕榈酸(8.36%~9.60%)和硬脂酸(4.81%~6.23%)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7%以上,不同产地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Sn-2位主要脂肪酸分别为油酸(25.52%~42.07%)、亚油酸(57.93%~74.47%),含量较高的产地分别为河北和陕西;生育酚是油脂中的主要抗氧化物质,5个地区水飞蓟籽油中仅检测出α-生育酚,含量为466.89~563.43 mg/kg,由高到低所对应的产地依次为河北、广西、安徽、陕西、黑龙江。  相似文献   

13.
基于脂肪酸分析识别猪油和鸡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猪油和鸡油脂肪酸信息,猪油含有17种脂肪酸,鸡油含有13种脂肪酸.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对猪油和鸡油进行识别分析.结果显示,主要脂肪酸比值法和针对全部脂肪酸信息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针对主要脂肪酸信息进行聚类分析会丢失一些脂肪酸信息,聚类正确率较低.本研究为探索建立识别地沟油分析方法提供参考数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花生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CO2流体萃取花生油的较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和花生仁粒度等因素对花生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花生油的较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4 MPa,萃取温度43℃,花生仁粒度20目,CO2流量20 L/h,萃取时间11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花生油萃取率达到96.16%.对SFE-CO2流体萃取的花生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FE-CO2流体萃取的花生油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和油酸)含量高达78%以上,符合一级花生油的标准(GB 1534—2003).  相似文献   

15.
紫草油脂肪酸尿素包合后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紫草油脂肪酸尿素包合后的液相及固相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确定尿素包合法分离提纯含两种以上多烯脂肪酸的效果。实验采用色-质联用仪,分析测试了紫草油脂肪酸经尿素包合后固相和液相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尿素包合法可以富集多烯不饱和脂肪酸,使液相中亚油酸、亚麻酸、十八碳四烯酸三种多烯脂肪酸的质量分数高达94.6%,单烯和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降为5.4%,但与尿素形成固相包合物的脂肪酸中亚油酸、亚麻酸、十八碳四烯酸三种多烯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仍达66.4%。因此,采用一次尿素包合法分离提纯含两种以上的多烯脂肪酸的植物油效果不很理想,需选用与柱层析相结合的手段做进一步的分离。  相似文献   

16.
新疆小白杏杏仁油理化常数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库车和轮台小白杏2个品种的杏仁为原料,分别测定了它们的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小白杏杏仁油理化性质以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2种小白杏杏仁中粗蛋白含量在20%以上,粗脂肪含量在50%以上,小白杏杏仁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库车和轮台小白杏杏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是91.65%和91.57%,其中主要包括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相似文献   

17.
阿坝4种野生植物种子含油量及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含油量高、抗逆性强、生长范围广的野生能源植物,采用索氏提取法及GC-MS法测定了4种采自阿坝的野生十字花科植物的种子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成分.含油量分别为:葶苈34.21%、遏蓝菜34.70%、独行菜42.23%、播娘蒿为47.44%.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亚麻酸、亚油酸、棕榈酸、油酸、芥酸、山嵛酸等.供试植物种子粗脂肪含量较高,所含主要脂肪酸甲酯化以后是生物柴油的主要组成成分,具有较高的生物柴油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