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评价北京市顺义区现行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免疫策略的母婴阻断效果。方法利用2005~2008年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gen,HBsAg]单阳性母亲、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V e Antigen,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儿童,HepB免疫后的血清学监测资料,分析其血清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BsAg Antibody,Anti-HBs)和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杭体[Anti-HBVCore Antigen(HBcAg)Antibody,Anti-HBc]水平以及疫苗保护水平。结果所监测的223名儿童中,总体HBsAg阳性率为2.69%,HepB保护率为96.83%。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的儿童,其HBV感染率为7.55%,显著高于母亲HBsAg单阳性者(1.18%)。总体Anti-HBs阳性率为82.96%,各年份Anti-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139.32mI...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HepB)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Technique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ast,HepB-SCY]对新生儿的长期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为预防控制乙肝和HepB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用横断面调查和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HepB免疫效果长期监测点收集1997~2008年出生、全程接种HepB-SCY人群的血清样本和资料;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指标,结合HepB免疫史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免疫人群样本9343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平均阳性率为0.98%,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阳性率为3.16%,HBV感染率为3.37%;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平均阳性率为63.78%,从免疫后1年的91.16%逐渐下降至免疫后12年的50.53%;HepB首剂(HepB1)及时接种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0.89%,显著低于未及时接种人群的2.73%。结论 HepB-SCY免疫人群的HBsAg阳性率显著下降,免疫12年后保护效果良好,无证据表明需要进行再免疫。HepB1及时接种对预防HBV传播至关重要,提高HepB1及时接种率是预防控制乙肝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gen,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阴性人群,全程接种不同剂量重组乙肝疫苗(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HepB)Made by RecombinantDeoxyribonucleic Acid(DNA)Techniques in Yeast,HepB-Y]、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HepB Made by RecombinantDNA Techniques in Hansenula Polymorpha Yeast,HepB-HPY)后的血清抗体应答。方法采集受种者接种后28~45d的静脉血,用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检测Anti-HBs。结果<16岁HBsAg、Anti-HBs、Anti-HBc均阴性人群,接种5μg HepB-Y后,Anti-HBs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al Mean Concentrat...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两次调查肇东市农村地区20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情况,分析该地区1886~2005年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感染标志变化,了解该地区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的免疫预防效果。方法分别于1986、2005年,对该地区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HBsAg、Anti-HBs、Anti-HBc,分析这三项感染指标的流行情况。结果该地区20岁人群HBsAg平均阳性率,由1986年的8.5%下降到2005年的4.4%(χ2=10.88,P0.01),Anti-HBs平均阳性率由18.3%上升到43.1%(χ2=130.47,P0.01),Anti-HBc平均阳性率由39.9%下降到15.1%(χ2=122.18,P0.01)。结论肇东市农村地区20岁人群HBV感染率本底高,1986年使用HepB后,HBV感染率下降明显,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示该地区HepB接种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不同年龄和免疫状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Virus,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组合模式。方法在全国160个疾病监测点,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后,采集血标本,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c)。对HBsAg阳性标本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e Antibody,Anti-HBe)检测。结果全国1~59岁人群HBsAg、Anti-HBs、Anti-HBc、HBeAg、Anti-HBe的组合模式共检测出16种,在1~4岁儿童以单纯Anti-HBs为主,占69.77%;15~59岁人群以全阴性检测结果多见。有免疫史人群中,年龄越大,Anti-HBs检出率越低;未免疫人群除检测指标以全阴性和单纯Anti-HBs外,自然感染所致的标志物多见。结论检测结果为其他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参考,可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免疫史人群HBV血清学标志物的检出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重庆市10余年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251名1~59岁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①重庆市1~59岁城市和农村人群HepB接种率分别为24.09%和13.68%;②接种HepB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标化阳性率分别为4.75%和37.8%,未接种者分别为11.21%和44.73%;③已接种HepB城市人群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0%和48.83%,农村人群分别为6.55%和26.18%.结论 重庆市HepB预防接种效果良好,应重点加强农村人群HepB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4年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计划免疫审评不同免疫覆盖率县的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接种及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状况,为制定农村控制乙肝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6个省(自治区)的6个县2 639名2~13岁常住儿童进行HepB接种状况调查,并采集静脉血,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则HBV血清学标志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结果新生儿出生后24h内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为34.0%,全程接种率为51.8%,HBsAg阳性率为2.5%。有HepB接种史的儿童其HBsAg阳性率低于未免疫的儿童。随着年龄的推近,HBsAg阳性率逐渐降低,抗-HBs逐渐增高。结论农村地区HepB接种应着重提高新生儿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降低HBV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省201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高流行区农村育龄妇女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现状,评估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接种效果,为完善HBV母婴阻断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在广东省乙肝高流行区3个县(市,下同)农村抽取15~49岁育龄妇女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调查人口学特征、肝炎病史、Hep B接种史等。结果共调查育龄妇女2076人,平均年龄30.64岁。3个调查县育龄妇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 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 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年龄标化阳性率分别为12.81%、63.73%、65.90%。HBs Ag阳性妇女中乙肝病毒e抗原(HBV e Antigen,HBe 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e Ag,Anti-HBe)阳性率分别为29.76%和63.94%。不同年龄组育龄妇女HBs Ag、Anti-HBc、HBe Ag和Anti-HBe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HBs Ag=42.01,χ2Anti-HBc=443.35;χ2HBe Ag=38.10,χ2Anti-HBe=36.51;P均0.01),但Anti-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Anti-HBs=5.41,P=0.14)。不同地区、职业育龄妇女HBs Ag、Anti-HBs、Anti-HBc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地区间比较:χ2HBs Ag=9.07,χ2Anti-HBs=7.04,χ2Anti-HBc=39.44;P均0.01;职业间比较:χ2HBs Ag=46.17,χ2Anti-HBs=13.30,χ2Anti-HBc=445.18;P均0.05)。育龄妇女Hep B接种率为31.22%,有Hep B接种史组Anti-HBs阳性率(71.87%)高于无Hep B接种史组(58.57%)和Hep B接种史不详组(63.73%)。结论广东省2013年乙肝高流行区农村育龄妇女HBs Ag携带率处于较高水平,小年龄组育龄妇女HBs Ag携带率下降明显,Hep B接种预防效果显著,仍需继续落实HBV母婴阻断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甘肃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方法对甘肃省1980、1992、2006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甘肃省1~5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由7.52%降至4.39%,1~9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1.66%,比1992年下降了77%;农村人群HBsAg阳性率均高于城市,城市人群HBsAg阳性率下降幅度大于农村;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阳性率由3.11%上升到49.48%,1992年随年龄增长而升高,2006年则随年龄增长而下降,1~9岁儿童Anti-HBs阳性率最高;HBV感染率和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Core Antigen,Anti-HBc)阳性率均呈现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的趋势,但2006年的各年龄组人群HBV感染率和Anti-HBc阳性率均明显低于1992年。结论甘肃省1~59岁人群HBV感染率明显降低,乙肝疫苗免疫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针对儿童的免疫策略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主动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在北京市、甘肃省、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固相放射免疫法)方法,比较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HepB(酵母)主动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儿童HBsAg阳性率为2.30%,疫苗保护率为97.29%。其中母亲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双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4.44%,疫苗保护率为94.77%;母亲HBsAg单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1.17%,疫苗保护率为98.62%。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儿童HBsAg阳性率为17.50%,疫苗保护率为79.41%。其中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37.70%,疫苗保护率为55.65%;母亲HBsAg单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12.74%,疫苗保护率为85.01%。结论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优于5μg×3重组HepB(酵母)。对于母亲HBsAg阳性儿童,特别是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儿童,主动免疫时采用10μg×3的重组HepB(酵母)为宜。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