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省国土面积18万余平方公里,林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44.5%,森林面积约占林地面积的70%,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是华中华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地。  相似文献   

2.
《决策导刊》2004,(10):33-33
巫溪足一个林业大县,全县幅员面积40.26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9.77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73.9%),其中森林16.0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814.34万方,森林覆盖率39.9%,比1996年提高6.7个百分点。2003年当年实现林业总产值1.15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l0.4%。林业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泌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积极组织实施“大绿化、大生态”工程.极大地加快了绿色泌阳的建设步伐。目前.全县林地面积已达1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6%,活立木蓄积量已达263万立方米。建立了千亩以上的用材林基地70万亩;50亩以上的经济林基地30万亩:1万亩以上的薪炭林基地25万亩;防护林工程12万亩。同时.泌阳县生态经济林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县已基本形成了“南梨、北枣、中部桃、普及板栗和杂果”的林果发展新格局.并建立了四大林果基地.年产各类干鲜果17200万公斤,全县林业年产值达3.9亿元。先后被授予“全国林业工作站建设合格县”、“河南省荒山造林绿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并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  相似文献   

4.
南川区幅员面积2602平方公里,人口66万,辖31个乡镇、3个街道。全区林业用地212.2万亩。是耕地的3.5倍,占幅员面积的54.5%。全区重点公益林54.4万亩,地方公益林48.2万亩.商品林109.6万亩,森林覆盖率47.2%。全区集体林地面积191.6万亩,涉林户数15.5万户。森林资源年增长量40.7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500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5.
《决策》2006,(6):63-63
安庆中厦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长期的摸索,成功实践了林业经营的新模式——林权流转。这种新模式经过近年的实践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有利于聚集民资发展林业。由于利益作为前提,能将大量的民间资本和社会上的闲置资金聚集到投资林业上来,解决了长期困扰林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有利于农民增收。一方面农民通过林地或林木使用权流转获得流转收益,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林木管护取得收益;三是有利于投资增效。专业化造林公司对林木实行集约化经营,降低了成本,解决了缺乏培育、管护林木的技术难题,提高了林木生长量和优质商品材出材率,  相似文献   

6.
4月8日,全国林业上市公司“投资湖北林业、共创跨越发展”招商说明会暨签约仪式在武昌召开,20家涉林上市公司和5家中央企业与会,现场签约10个项目和2项战略及技术合作协议,签约资金27.65亿元。这一消息的传出,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不禁要问:湖北林业有哪些优势条件?投资湖北林业有哪些途径?上市公司、央企如何进入林业行业,推进湖北现代林业建设?湖北又将如何服务好各地客商,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实现林业新跨越?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湖北省林业厅厅长王海涛。  相似文献   

7.
《决策导刊》2005,(6):24-24
北碚区林业局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中心,以实现“绿山富民活行业”为奋斗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林业改革与林区稳定四大关系。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林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赢得重庆市第三届“绿化杯”、获市林业目标考核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决策》2005,(12):F0004-F0004
中厦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一家专业从事造林营林,林业科研,林木加工的大型民营股份企业,4年来,公司已投资1000多万元在安庆,桐城,铜陵等地建成速生杨树基地2.5万亩,  相似文献   

9.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森林资源与林地应当可持续地管理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的需求。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林业的核心和基础。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的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10.
《决策》2006,(6):F0003-F0003
安庆中厦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安徽省林业改革的先锋.林业系统的龙头企业,自2003年6月成立以来.以“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保障林木供给”为创业宗旨.本着“科学的成本投入、使效益最大化”的核心理念.在省内率先推出了“合作造林、委托管理、利益共享”的造林方式.成功实践了“林权流转”非公有制林业经营新模式.建立了一支“造林.育林、护林”一体化的专业营林队伍建设了优质苗木基地两千多亩.建成了遍及皖江南北的速生杨基地近四万亩.为加快我国林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山东的决定》,思变创新,提升标准,盛世兴林,社会办林,依法治林,科技兴林,实施大工程带动,实现大规模扩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造林面积6万亩,植树600多万株,全区森林覆盖率从2001年全国森林资源普查时的不足12%,达到现在的27.4%。超额完成了全市到2005年覆盖率达到25%的计划。2004年度覆盖率猛增8个百分点,实现了林业的超常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决策导刊》2010,(1):51-51
荣昌县林业局以“科技兴林、产业强林、绿县富民”为目标,按照“以森林换生态、以森林造宜居、以森林富百姓”的工作思路,近年来,通过实施森林工程、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县森林面积达到55.86万亩,全县活立木蓄积量69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13.
林啸 《决策导刊》2004,(4):36-36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决定》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基础地位。”这标志着林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春天来临。2004年.城口县林业局将紧紧围绕“抢抓机遇、强化措施,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以退耕  相似文献   

14.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等约束因素的根本保证,改变现行的林业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林业循环经济体系,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黔西南州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环境资源可利用性等现状的探讨,采用逐层分析的方法对本地区林业发展进行区划,目的是从生态可续的角度来打造黔西南州现代林业科学布局和规划的新发展,从而促进整个黔西南州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保障未来林业生产力的持续高产优产和林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区位商和因子分析模型分析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竞争力现状,得出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区位商指数为0.78;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林业总产值、人均林业总产值、高等林业院校研究生毕业人数,营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林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等是影响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并就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林业目前正处在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转化阶段,因此,如何保护森林资源、合理经营利用森林资源,突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功能作用,达到林业科学发展要求,实现林业的历史性转变,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在承担好、完成好这一课题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系统地明晰林业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从“永续利用”到“以生态建设为主”不断调整的历史脉络,更需要系统地明晰林业永续利用与林业科学发展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实践     
《领导决策信息》2010,(9):22-22
重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全面启动 最近.重庆市召开会议全面动员部署“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提出到2012年.“两翼”农户纯收入在2009年基础上户均增加1万元.达到25000元.为此.重庆提出要搞好“两翼”地区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的确权工作,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实行林业经济补贴、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补贴、龙头企业税收返还、龙头企业贷款担保贴息等。  相似文献   

19.
《咨询与决策》2011,(5):31-31
湖北香园食品有限公司是湖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湖北现代林业老河口森林食品科技产业园区的森林食品骨干加工企业。该公司创建于2008年6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由广州市香大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现有员工168人,厂区占地80亩,拥有固定资产6000万元。公司依托当地沙产业。加工转化各类水果和其它农产品,以期延长、加粗产业链条,实现林产品深加工增值,带动果农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08,(29):25-25
铁"证"如山我国18亿亩耕地的亩均产出水平约为686元,而43亿亩林地资源的亩均产出水平只有22元,林业成了国民经济链条上的弱势产业。集体林权改革已成为涉农改革的结合点、突破点和推进点。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