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灸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肺俞夹脊穴、心俞夹脊穴、肝俞夹脊穴、脾俞夹脊穴、肾俞夹脊穴,对照组予以西药氟西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80%)。结论温针灸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夹脊穴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阳春市人民医院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施行常规针刺夹脊穴治疗)、观察组(34例,施行夹脊穴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针灸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应用针刺夹脊穴治疗,观察组应用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观察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改善作用明显,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灸背部腧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R 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背部督脉穴及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晨僵、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都有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背部督脉穴及夹脊穴治疗R A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取颈夹脊穴温针灸和穴位注射,对照组只采用颈夹脊穴电针法,10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d,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加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疼、颈痛、视物模糊等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头痛、视物模糊、颈痛症状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眩晕、头痛、视物模糊、颈痛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灸腰部夹脊穴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门诊及病房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温针灸腰部夹脊穴加普通针刺、电针肾俞、腰阳关等腧穴;对照组40例采用卧床休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静点甘露醇及地塞米松等常规保守疗法治疗。结果 2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治愈、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上述2种方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疗效;(2)温针灸腰部夹脊穴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理想,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方法:将60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夹脊穴为主,配合大椎、风池、肾俞等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和血沉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6.7%,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沉方面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较治疗组更为明显.结论:温针灸夹脊穴可明显缓解AS症状及体征,疗效与口服西药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西药明显降低,是治疗AS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 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 ,同时做TCD检查 ,并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结果 温针灸颈夹脊穴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实验组总有效率 9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5 % ) ,并能明显加快其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温针灸颈夹脊穴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红 《光明中医》2022,37(5):860-863
目的 讨论温针灸联合腰部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宜阳县中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针灸联合腰部夹脊穴)与研究组(温针灸联合腰部夹脊穴)各29例,观察指标: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腰椎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1%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结合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取浮针疗法结合董氏奇穴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20例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价量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并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18/20),对照组为65%(13/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价量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结合董氏奇穴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确为有效方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李怡良  项南  唐素敏  王志文  高胜利  王惠 《中草药》2020,51(21):5431-5435
目的 探讨腰痛宁胶囊联合雷火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腰痛宁胶囊口服并联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联合雷火灸治疗。对治疗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痛宁胶囊口服联合雷火灸治疗LDH临床疗果肯定,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日常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徐疾补泻手法针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观察组在腰夹脊穴上采用徐疾补泻手法,环跳、委中等穴采用常规针刺,平补平泻;对照组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穴位,均施以常规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6次为1疗程,中间休息1d,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疾患综合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疾患综合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疾患综合评分以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徐疾补泻手法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常规针刺与超微针刀网点状松解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疾患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治疗和观察组给予超微针刀网点状松解法治疗,两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VAS及JOA腰椎疾患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较为显著(P<0.05)。JOA腰椎疾患评分上,两组治疗后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的提高幅度较为显著(P<0.05)。结论:相比常规针刺治疗,超微针刀网点状松解法治疗可明显减轻LDH患者疼痛感,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同时可有效改善腰椎功能活动状况,最终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腰椎华佗夹脊穴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87例LDH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电针组(n=95)和椎间孔镜组(n=92)。电针组在病变节段患侧选取华佗夹脊穴施以电针治疗,椎间孔镜组则在椎间孔镜系统下行病变节段突出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VAS、ODI、SF-36量表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SF-36评分和直腿抬高角度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椎间孔镜组VAS、ODI、SF-36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改善优于电针组(均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间孔镜组直腿抬高角度、SF-36评分改善优于电针组(均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ODI、SF-36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个月,椎间孔镜组优良率高于电针组(P<0.05); 治疗后12个月,椎间孔镜组优良率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腰椎华佗夹脊穴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椎间孔镜组近期疗效优于电针治疗组,两组远期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针灸联合抗骨增生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性腰痛(肝肾不足证)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腰椎骨质增生性腰痛(肝肾不足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抗骨增生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配合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血浆P物质的影响。方法:将1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隔药饼灸夹脊、环跳、承山、昆仑等穴,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隔面饼灸相同穴位,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腰腿痛功能、下腰痛(JOA)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血浆P物质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腰腿痛功能积分(P0.05)、JOA积分(P0.05)、VAS(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JOA改善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P物质含量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加隔药饼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改善作用优于隔面饼灸。  相似文献   

18.
李群玉 《新中医》2021,53(2):156-15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联合康复锻炼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寒湿痹阻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联合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敷贴联合康复锻炼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直腿抬高角度,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2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直腿抬高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直腿抬高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随访2个月改良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随访2个月改良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敷贴和康复锻炼治疗寒湿痹阻型LDH,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腰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医补肾法联合针灸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补肾法联合针灸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针刺夹脊、秩边、曲池、委中和承山,艾灸腰椎间盘突出部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中药(左归丸或右归丸)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48.08%、28.57%,总有效率分别为94.23%、80.9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各有3例患者针刺部位出现局部血肿,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补肾中药可明显改善LDH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VAS、OSW和JOA评分,临床疗效安全可靠,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20.
王海燕  孙科儿  徐芳玲 《新中医》2021,53(5):171-174
目的:观察在常规术后医护措施基础上加用中药热熨联合艾灸干预腰椎椎管狭窄症(LSS)椎板切除减压术后患者在促进康复方面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2组均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甘露醇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3 d,并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予中药热熨和艾灸干预,2组均连续干预10 d。于术后当天和治疗10 d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以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评价腰椎功能。出院时评价护理满意度。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术后残留症状(下肢麻木、下腰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改善腰椎功能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下肢麻木残留率为12.96%,低于对照组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腰疼痛残留率为9.26%,低于对照组的2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医护措施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热熨和艾灸干预LSS术后患者,可进一步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并可减少下肢麻木、下腰疼痛残留,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单纯给予常规术后医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