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群落物种数目估计的结果,并利用10条种-面积澧线对东灵山地区几个类型植物群落的临界抽样面积进行了研究,并与其它几个群落最小面积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用各种方法确定的临界抽样面积是不同的,并且各种方法受种-面积曲线不同形式影响的程度不同,但方法1受的影响最小,基意义比较直观、明确,由它得到的结果也比较可靠,对5个群落来说,要抽到这5个群落的乔、灌、草及整个群落60%的所种所需的临界抽样面  相似文献   

2.
采用经验贝叶斯方法、非参数方法(刀切法和自助法)和种-面积曲线外推方法对北京东灵山地区5种类型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进行了估计,考察了这些方法的估计行为,从中得出如下结论:(1)只要抽样强度不是很小,经验贝叶斯方法就能给出群落物种数目很好的估计,但与非参数方法相比,其估计的标准差较大;(2)在适当的抽样强度下,非参数方法也能给出群落物种数目很好的估计。如果抽样强度过低,则估计值也偏低;相反,如果抽样强度过高,则估计值也偏高。但在各种抽样强度下,非参数方法估计的标准差都比经验贝叶斯方法的小;(3)种-面积曲线2、3、4、5、6可以给出群落物种数目较好的估计,曲线1的估计值偏高,而曲线7、8、9、10的估计值则偏低;(4)经过几种方法的综合比较,可以对群落1、2、3、4、5的各层及整个群落的物种数目分别做出如下估计;乔木层16、19、21、12、16,灌木层13、15、21、14、21,草本层49、46、54、82、55,整个群落79、80、96、107、92。  相似文献   

3.
对高山草甸主要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最大,隶属18科,43属45种,呈多优势种植物群落;小嵩草草甸居中,隶属11科,30属35种,小嵩草(Kobresiapygmaea)为优势种;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最小,隶属9科,21属23种,藏嵩草(K.tibetica)为优势种。其中,有9个种群为3个群落中的共有种,分别占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和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总种数的20.00%、25.71%和39.13%。它们在水分资源位上的生态位宽度较大。3个植物群落类型的种-面积关系呈对数曲线分布,群落的最小样方面积为0.25m2或0.5m2较适宜。种-多度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其分布模型的表达式如下:S(R)=S0e-(a2R  相似文献   

4.
利用盖度和重要值两个多度指标对北京东灵山地区小龙门林场的5个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以考察样本大小(即样方数量)对多样性测度的影响,并设计了3种方法来确定临界样方数量(即多样性测度趋于稳定时的样方数量)。结果表明,用盖度和重要值作为多度指标进行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是合适的,并且得出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当取比例因子k1=0.2时,计算临界样方数量的第二种方法与直观判断比较吻合;丰富度指数不太稳定,临界样方数量在20以上(样方面积为5m×5m);多样性指数D1最稳定,只需少数几个样方就达到稳定状态,多样性指数OD最不稳定;均匀度指数Jgi也比较稳定,也只需几个样方就达到稳定状态;3个丰富度指数间有确定性关系:R2>R1>R3;在各指数达到稳定状态以后,甚至在少数几个样方之后就有OD>HP>D>D1>DM,Jgi>Jsw<>Ea>Es>Eh,其中“<>”表示不确定,对乔木层有Ea>Jsw,对草本层有Jsw>Ea,除第3个样地外,对其它4个样地的灌木层也有Jsw>Ea;在大多数情况下,各指数都有或近似地有:草木层>灌木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5.
荒漠河岸林是塔里木极端干旱区唯一的森林群落类型,群落结构组成简单。我们采用种-面积曲线、群落系数-面积曲线与重要值-面积曲线3种方法对塔里木河上游荒漠河岸林灰胡杨(Populus pruinosa Schrenk)群落最小面积进行研究。结果显示,4种饱和种-面积曲线的拟合效果差异明显,S=aA/(1+bA)和S=a(1-e-bA)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较高(P < 0.01),拟合效果优于其它2种模型。当取样面积为100 m2时,可包括群落60%~80%的物种数,取样面积为200 m2时,则可包括群落90%的物种数。群落系数-面积曲线与重要值-面积曲线2种方法确定的群落最小面积均为400 m2,二者克服了种-面积曲线仅关注物种出现与否和饱和种的估算问题,拟合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更适用于塔里木荒漠河岸林最小取样面积的确定。本研究结果表明荒漠河岸林包括60%、80%、90%群落物种的临界抽样面积分别为100 m2、200 m2和400 m 2,可以满足不同研究精度的要求;塔里木河上游荒漠河岸林灰胡杨群落学调查的最适取样面积是400 m2。  相似文献   

6.
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刘灿然  马克平 《生态学报》1997,17(6):584-592
利用盖度和重要值两个多度指标对北京东灵山地区小龙门林场的5个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以考察样本大小对多样性测度的影响,并设计了3处方法来确定临界样方数量(即多样必否则测度趋于稳定时的样方数量)。结果表明,用盖度和重要值作为多度指标进行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是合适的,并且得出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当取比例因子k1=0.2时,计算临界样方数量的第二种方法与直观判断比较吻合;丰富度指数不太稳定,临界样方数量在20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栎类天然混交林群落最小面积确定及方法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种面积曲线和群落系数面积曲线的方法对宜昌梅子垭地区一种主要植物群落类型的最小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植被类型,样地布置为 10m ×10m 及20m ×20m 可满足不同研究精度的要求。群落系统面积曲线和种面积曲线一样,比较直观。虽然取样调查时工作量稍大,但运用群落系数面积曲线的方法可更多地包含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随面积而变化的信息,所确定的最小面积也能够真实地反映整个群落种类组成及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刘灿然  马克平 《生态学报》1998,18(2):138-150
采用经验贝叶斯方法、非参数方法(刀切法和自助法)和种-面积曲线外推方法对北京东灵山地区5种类型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进行了估计,考察了这些方法的估计行为,从中得出如下结论:(1)只要抽样强度不是很小,经验贝叶斯方法就能给出群落物种数目很好的估计,但与非参数方法相比,其估计的标准差较大;(2)在适当的抽样强度下,非参数方法也能给出群落物种数目很好的估计。如果抽样强度过低,则估计值也偏低;相反,如果抽样强  相似文献   

9.
用比较样地法调查了内蒙古高原4类地带性针茅(Stipa)草原群落的β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Whittacker指数βWS与尺度有关,随取样面积的增加,βWS逐渐降低,取样面积相同时,4类群落的βWS比较接近,各群落 的Cody指数最初也随样方面积的扩大而增大,当样方面积扩大到一定尺度时,贝加尔针茅群落和大针茅群落为〉0.5m^2,克氏针茅群落和小针茅群落为〉2m^2,Cody指数趋于稳定。同一尺度  相似文献   

10.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木本植物种-面积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睿智  国庆喜 《生态学报》2016,36(13):4091-4098
种-面积关系研究是了解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途径,是群落生态学的基本问题。不同的研究方法对种-面积关系影响很大。利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两个10.4 hm2样地和5个1.0 hm2样地的调查数据,采用移动窗口法确定各样地的最小取样面积,避免了巢式取样法及随机样方法的不足。并采用4种种-面积关系模型进行拟合,评价各关系模型的适合度。在此基础上,基于最小面积进行模拟随机取样,探讨取样大小对物种数估计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拟合曲线模型的适用性及曲线外推可靠性问题的存在,采用拟合曲线的方法所估计的最小面积与实际值偏差较大。实际调查得到的各样地最小面积40 m×40 m—45 m×45 m,说明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群落所需的最小面积基本一致,但各样地群落结构的差异却在对取样数量的要求上体现出来。其中丰林与大亮子河样地物种数分布相对均匀,所需最小样方数量较少;而方正与胜山样地物种数分布异质性较大,差异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高原针茅草原群落α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用比较样地法调查了内蒙古高原4类地带性针茅(Stipa)草原:贝加尔针茅(S.baicalensis)草原、大针茅(S.grandis)草原、克氏针茅(S.krylovii)草原和小针茅(S.klemenzii)草原群落的α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群落物种数目同时受取样面积和样方形状的影响,对数模型S=alnA+b能够很好地表征群落的种-面积关系,长方形样方可以获得与面积加倍的正方形方相近的取样效果  相似文献   

12.
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取样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杂类草群落和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群落为代表,在东北松嫩平原研究了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取样强度。巢式样方种-面积曲线结果表明:两个群落的最小面积均为1/4~1/2 m2。 Pielou积累样方多样性指数-取样数曲线结果表明:羊草-杂类草群落1、1/4、1/6 m2正方形样方最小取样数分别在12、22、28个左右; 贝加尔针茅-线叶菊群落分别在10、18、25个左右。群落水平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取样数目的增加。当积累样方数超过最小取样数后,多样性指数-取样数曲线进入平衡状态,上述3种取样面积的结果趋于一致,并在概率95%水平差异不显著。赞成小面积大数目的取样策略。  相似文献   

13.
陈泓  黎燕琼  郑绍伟  王玲  何飞  刘军  慕长龙 《生态学报》2007,27(5):1818-1825
研究采用3种饱和曲线方程拟合出的群落种-面积曲线,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群落的最小面积进行研究,取比例因子P分别为0.6、0.7、0.8、0.9,求得灌丛群落的最小面积或临界取样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当ρ取0.6、0.7、0.8时,阴、阳坡各海拔梯度样地群落最小面积均小于或略大于100m^2,样方可设置为10m×10m,即样地面积为100m^2,可以满足精度60%~80%的研究要求。当ρ取0.9时,阴、阳坡各海拔梯度样地群落最小面积均小于200m^2,样方可设置为10m×20m,即样地面积为200m^2,可以满足精度90%的研究要求;群落最小面积呈现出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的趋势,且最小面积所含物种数也随之增加;在相对应的海拔高度上,海拔2000m以下群落最小面积及所含物种数阴坡明显大于阳坡,而在2200m左右的高海拔则是阴坡与阳坡相接近;对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群落类型而言,由方程(1)、(2)拟合所得的种一面积曲线较好于由方程(3)拟合所得的种.面积曲线。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群落最小取样面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塔里木河下游退化程度不同的3个典型断面,采用相邻样方格子法,调查荒漠河岸林群落的种-面积关系,利用种-面积饱和曲线方程拟合的方法对群落的最小取样面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断面的群落最小面积分别设为1500、2000和2500 m2可以满足精度为60%~80%的研究要求,满足精度为90%研究要求的群落最小面积分别为2500、3600和4500 m2;群落最小面积呈现随植被退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地下水埋深对群落最小面积的影响并不明显;种-面积饱和曲线针对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群落最小面积拟合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鹿回头库礁造礁石珊瑚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于登攀  邹仁林 《生态学报》1996,16(5):469-475
定量分析鹿回头岸礁造礁石珊瑚群落的种类组成,选择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的度量方法,分析了该群落造礁石珊瑚种、属和科的多样性及其与所处生境的关系。结果表明:鹿回头岸礁造礁石珊瑚群落的物种比较丰富,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都较高,但在不同地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水深中等的地段(2.4~5.0m)的多样性指数高于较浅(1.5~2.0m)和较深(5.5~6.5m)地段;期间带与潮下带之间和礁平台与向海斜坡之间的两个过渡地带的生境条件复杂,物种多样性和种类分布的混杂程度都高于其他地段。  相似文献   

16.
山西霍山植物群落种-面积曲线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样方调查法,对霍山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面积和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对数)-面积(对数)曲线在各海拔处的R2值较种-面积曲线和种-面积(对数)曲线大,中海拔处的平均物种数最多,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也最大,而Jaccard系数(J)最小.各海拔样地物种数的观察值与种-面积曲线和种-面积(对数)曲线在各海拔样地物种数的预测值接近.  相似文献   

17.
滇南热带雨林物种多样性的取样面积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通过不同面积样方种数的比较、物种多样性指数等的计算和逐步扩大样地面积的调查, 本文研究了滇南热带雨林种数/面积关系、个体/种数关系、物种多样性及树种的频度分布规律, 认为滇南热带雨林群落学调查的最适取样(样方)面积是0.25 hm2, 这个面积接近该类型热带雨林理论上的群落最小表现面积。 为能体现一个具体森林(群落)类型的基本的植物区系组成, 需设置4~5个这样的样方(总面积累计1 hm2以上)。从与世界不同地区热带雨林的比较亦可见,云南热带雨林有类似的树种频度分布规律,单位面积上的物种多样性比典型的东南亚低地热带雨林稍低,但比非洲的热带雨林要高。  相似文献   

18.
福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米槠林)最小面积的确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种-面积曲线”,“群落系数-面积曲线”以及“重要值-面积曲线”3种方法对福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米储林)的最小面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3种方法确定的群落最小面积基本下相同。对所研究的植被类型。样地面积为400m^2时,可包括整个群落60%的物种数目;样地面积为1000m^2时,则可包括整个群落90%的物种数目,确定最小面积时应比计算出的理论面积稍大一些为宜,即样地面积大小为1200m^2。  相似文献   

19.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辐射能量环境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孙雪峰  陈灵芝 《生态学报》1995,15(3):278-286
本文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辐射能量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对林、灌、草各层次的总、反、净、光台有效及吸收、透射等辐时因子的变化分别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在生长季(5─10日)期间,抵达林冠的太阳总辐射为3095.45MJ·m ̄(-2),抵达灌草层的为388.34MJ·m ̄(-2)。峰值出现在5月,谷值在8月。(2)生氏季内,抵达群落的太阳总辐射主要集中于5、6两月,占整个生长季的40.99%。(3)生长季内,林冠上方净辐射总值为1658.74MJ·m ̄(-2)。(4)林冠反射主要受入射光的光谱特性及群落发育状况共同影响,反射率的变化主要与群落发育状况相关;灌草层的反射及后射率主要受群落发育状况的影响。(5)整个生长季,林冠所接收的光台有效辐时为1308.3MJ·m ̄(-2),灌草层为194.21MJ·m ̄(-2)。(6)净辐射日进程受气候因素影响十分强烈。(7)群落内光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点四分法取样技术在热带山地雨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海南坝王岭山地雨林为对象,研究了中点四分法取样与样地取样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重要值一面积曲线与重要值一点数曲线而确定的坝王岭山地雨林的最小面积为3000~4000m ̄2,最小点数为32点,32点中点四分法取样所获得的群落数据,不但极其相似于3000~4000m ̄2样地取样,而且取样效率极高,节省人力,是完全适用于热带山地雨林研究的取样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