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几种化学调节剂对大小麦生长期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麦叶龄6.4叶,小麦叶龄5.3叶时,施用矮壮丰能加快大麦无效分蘖消退,促进小麦分蘖增长,提高大麦成穗2.4%~10.3%,小麦成穗2.6%~7.8%。矮壮丰50 ml/667㎡效果最明显。施用各种化调药剂,主要影响麦子穗下节、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在试验剂量下,麦子穗下节缩短3~9.5 cm,大麦穗粒数减少2.3~3.0粒、大麦千粒重降低1.5~2.1 g;小麦千粒重降低1.4~2.0 g。相对而言,玉米健壮素和水稻劲丰处理,对麦子生长影响较大。小麦劲丰和矮壮丰处理对麦子生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能够有效降低大麦株高的措施,降低因倒伏带来的产量损失,以不做控高措施的处理为对照,设置6个不同的控高方案。结果表明:只在生理拔节期喷施60 g/667 m~2的多效唑和倒0.5叶喷施100 m L/667 m~2的玉米健壮素的处理,控高效果不显著;在见芒10%喷施玉米健壮素100 m L/667 m~2的控高效果最好。结合产量来看,本试验在倒0.5叶喷施玉米健壮素70 m L/667m~2+见芒10%喷施玉米健壮素70 m L/667 m~2的综合效益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玉米健壮素在啤酒大麦生产中从小区到大面积推广运用,根据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剂量进行试验,经过认真细致调查,大量数据进行汇总,结果是使用玉米健壮素能有效地降低株高和穗下节的长度,提高抗倒能力,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和品质.玉米健壮素使用时间,用一次在叶枕平至见芒10%效果最佳,使用剂量根据品种、茬口、群体、栽培水平而定.  相似文献   

4.
稀施保俗称玉米健壮素,通过对大麦后期生长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稀施保与各肥料农药混配不影响其对植株的调控作用,在大麦叶龄余数1.5叶,使用一次,可降低株高2.2 cm;穗下节缩短3.5 cm;每穗粒数减少0.2粒;千粒重增加1.0 g。稀施保在大麦叶龄余数1.5叶和叶龄余数0.5叶两次使用,可降低株高6.6 cm;穗下节缩短4.8 cm;每穗粒数减少0.5粒;粒重降低0.8 g。  相似文献   

5.
对高产小麦品种重要农艺质量与生产能力进行总结与分析,可为小麦高产超高产技术研究提供参考。对6个小麦高产品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产量超过600 kg/667 m~2的小麦品种,其穗数均大于30万/667 m~2,6个小麦高产品种平均穗粒数达47.5粒/穗,平均千粒质量达41.5 g;6个高产品种的株高变幅为70.2~93.4 cm,平均为79.9 cm;穗长、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倒5节间长在株高组成中分别占11.4%、36.1%、23.1%、14.7%、9.4%、5.3%;同时发现,6个高产小麦品种同一植株的各项株高构成指数趋近于"黄金分割"值——0.618 0。  相似文献   

6.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几个籽粒高蛋白大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与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几个性状对蛋白质含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千粒重穗长株高主穗粒数成穗数产量穗下节长分蘖穗粒数分蘖数。  相似文献   

7.
不同药剂防除玉米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药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试验可以看出,大连松辽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20%噻.烟.莠去津0D用于防除玉米田杂草,使用量在70~160 g/667㎡有较好的防效,表现为见效较快,防效较理想,对玉米安全性好;在用药时间上应掌握在杂草2~4叶期均匀喷雾处理;在使用剂量上建议选用90~160 m l/667㎡,药后35 d对各种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可达85%~100%。  相似文献   

8.
小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小麦抗倒伏育种提供依据,以7个株高差异较大的冬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和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遗传力高,早代选择有效。控制株高、穗长、倒一、倒二、倒三、倒四节间长的增效等位基因为显性,而控制倒五节间长的减效等位基因为显性。宁麦8号、宁麦9号、扬麦9号和扬麦11具有控制株高、倒一、倒二、倒三和倒四节间长较多的隐性基因;望水白具有控制穗长最多的显性基因;扬麦9号具有控制穗长和倒五节间长较多的显性基因。株高可能受3~4对主效基因控制,而其构成因素可能受1~3对主效基因控制。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其构成因素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株高构成因素对株高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倒一节>倒二节>倒三节>倒五节>倒四节>穗长。  相似文献   

9.
玉米健壮素是农业生产上常用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本剂常用在玉米上,可以促进根生长,细根增多,叶片增厚,叶色加深,提高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并使株形矮健,节间缩短,防止倒伏,促进抽出雄蕊和开花期提前,促进早熟.近年来通过试验调查,玉米健壮素还可以用在啤酒大麦生产上,可有效地提高大麦后期抗倒伏能力,增穗增产,效果明显.本试验通过玉米健壮素不同剂量和使用时期的研究,考察不同处理对啤酒大麦株高和产量结构的影响,总结出安全、高效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麦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及生物学产量的关系,探讨淮北地区高产小麦品种适宜的株型结构。【方法】以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系)的株型性状(株高、穗长、穗颈长、例二节长、倒三节长、倒四节长、基部节间长与冠层上三叶长、宽、面积、单茎上三叶面积、高效LAI)与产量相关性状(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经济系数)及生物学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产量与旗叶宽、旗叶面积、倒二叶宽、穗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株型性状中仅有高效LAI与生物学产量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安徽淮北地区高产小麦适宜的株型及群体:在较高经济系数的前提下,穗数675万/hm2以上,株高80cm左右,穗长10cm以上,穗颈长30cm左右,基部节间长不超过50cm;叶片短、宽、挺,旗叶长17~21cm,旗叶宽1.4~1.6cm;倒二叶长19~25cm,倒二叶宽1.3~1.5cm;倒三叶长19—26cm,倒三叶宽1.3~1.6cm,高效LAI4.5~5.0;“控株-增穗-增叶”可能是安徽淮北地区小麦实现超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选择不同株高夏玉米品种登海661(DH661,矮秆品种)和登海605(DH605,高秆品种),设置两个种植密度(52 500株/hm~2和75 000株/hm~2),比较研究因自然降雨引起拔节期淹水对玉米植株形态和物质生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拔节期淹水后,两个类型品种子粒产量均显著降低,穗粒数明显降低,千粒重降幅较小。淹水后不同株高夏玉米各个节间干物量显著降低,玉米株高、穗位高降低,各节间长及茎粗均变小,其中,第3节间及穗位节间降幅最大,高秆品种高密度条件下更为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淹水处理后株高、穗位高、平均节间长与产量显著负相关,粒叶比、冠根比与产量相关不显著。表明夏玉米子粒产量降低主要是淹水胁迫降低了植株茎秆中物质积累量(特别是第3节间和穗位节间),明显抑制了穗分化而导致穗粒数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12.
在小麦生产中,倒伏对其产量影响较大。为达到控高及稳产的目的,选用3种常用的抗倒剂(25%矮壮丰、3%调环酸钙水乳剂、5%抗倒酯水乳剂)来探究其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R2(矮壮丰80 m L/667 m2)相比,在灌浆期(5月12日)前,其他抗倒剂处理下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大都低于对照,而灌浆期后下降缓慢,光合作用时间延长;抗倒剂处理下小麦的株高都低于对照且在R6(抗倒酯水乳剂60 m L/667 m2)处理下降至最低,且小麦的不同节间长度在抗倒酯水乳剂处理下都得到控制,在最高浓度(60 m L/667 m2)处理下都降至最低;调环酸钙水乳剂仅对小麦的第3、第5节间有控长作用,而抗倒酯水乳剂对小麦的大部分节间都起到控长作用。从产量方面来看,有效穗数在R6(抗倒酯水乳剂60 m L/667 m2)处理下达到最高,实粒数在不同处理下相差不大,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在抗倒酯水乳剂处理下都处于较高水平,但产量在常规对照R2(矮壮丰80m L/667 m2)处理下最高;其次是R6(抗倒酯水乳剂60 m L/667 m2)处理。因此,综合考虑控高效果、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提高及稳产等多种因素,推荐在小麦的分蘖末期喷施60 m L/667 m2的5%抗倒酯水乳剂,能达到控高且不会明显降低其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廉吉衷 《北方水稻》2011,41(2):62-63
以易倒伏水稻品种郑稻1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新型抗倒调理剂"劲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始穗期喷施60 g/667 m2的"劲丰"效果最好,可以缩短水稻节间长度,降低株高,提高水稻实际单产。  相似文献   

14.
在氮、磷、钾肥用量处于最佳施肥量,土壤有效锌含量1.0-1.5 mg/kg试验条件下,水稻增施锌肥后,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产量明显提高,以施硫酸锌22.5 kg/hm^2的处理最高,平均比不施锌处理增产12.7%。不同类型土壤表现一致,但潮土施锌增产幅度明显高于水稻土,且以成穗数增加为主,水稻土处理每穗粒数明显高于潮土处理。通过回归分析,水稻适宜施锌量为21.5-23.0 kg/hm^2,产量可达9 300-9 800 kg/hm^2。水稻土壤有效锌临界值指标1.48 mg/kg。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喷施玉米健壮素的增产效果与使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小区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玉米健壮素对玉米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等.3年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健壮素能使植株矮化、健壮、增根、抗倒和增产.其最佳喷施适期为玉米雌穗小花分化末至抽雄始期,即田间植株抽雄率为2%~3%时.每公顷用健壮素15支(每支30ml,兑水15~20kg),用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施于玉米植株上部叶片,能明显抑制茎节伸长,降低植株高度和提高玉米产量等.3年不同密度的处理株高分别比对照降低44.48cm、51.34cm、54.84cm、58.22cm、60.05cm,控长率为18.77%、20.88%、21.53%、22.07%、22.32%;每公顷增产玉米875.40kg、1080.75kg、1368.75kg、1384.35kg、1503.90kg,增产率为13.77%、15.66%、16.98%、16.62%、17.46%.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寒地早粳稻超高产株型特征,选用700~800 kg/667 m2、600~700 kg/667 m2、500~600 kg/667 m2和400~500 kg/667 m24个产量水平的48个主栽品种和苗头品系,研究其穗型、叶片和茎秆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700~800 kg/667 m2水平的早粳稻每穗干质量和着粒密度较高,剑叶、倒2叶和倒3叶叶基角及剑叶披垂度大,后4片叶的叶长序表现为倒2>倒3>倒4>剑叶,剑叶、倒2叶、倒3叶和倒4叶较宽,在合理范围内增加株高,但必须缩短倒4节间长度。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每穗干质量、剑叶和倒2叶叶宽、倒3叶叶长和叶宽、倒4叶叶长和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秆长、抽穗期和蜡熟期株高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玉米杂交种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4个广泛种植的玉米杂交种,在干旱地区自然降水条件下,进行不同生育时期的干旱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玉米杂交种农艺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节间长、节间数、节间均值只受到生育前期干旱的影响,而茎粗基本上不受干旱的影响,玉米的节间数在干旱条件下没有规律性的变化;产量、成穗率、穗长、穗粗、行粒数、穗粒数、穗重、穗粒重、出籽率、千粒重严重受到不同生育时期干旱的影响(秃尖长显著),与水分的供给时期和次数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各性状在大喇叭口期到灌浆期受到水分变化的影响最明显;秃尖长、出籽率在不同干旱处理间显著差异幅度较小;穗行数不受干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小麦株高及其构成指数与产量及品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了给小麦栽培和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以1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株高及各节间长度、株高构成指数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蛋白质、湿面筋、淀粉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株高及各节间长度除穗下节间外与产量均呈负相关,除穗下节间外与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均呈正相关;穗下节间长度/节间总长、(穗下节间长+穗长)/株高与产量呈正相关,与穗粒数、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呈负相关;千粒重与株高、各节间长、穗下节间长度/节间总长、(穗下节间长度+穗长)/株高均呈负相关;株高构成指数与结实粒数、粒重、产量均呈正相关,与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呈二次曲线关系,节间构成指数与产量、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呈负相关,株高及节间构成指数与穗粒数、单穗重均呈正相关.穗下节间长度/节间总长、(穗下节间长+穗长)/株高、株高构成指数可以作为产量和品质协调的育种选择指标,强筋、中筋小麦应选择株高适中、抗倒性好、穗下节间不宜过长、株高构成指数IL<0.54的植株;弱筋小麦应选择株高偏矮、穗下节间较长、株高构成指数IL为0.56~0.58的植株.  相似文献   

19.
化控条件下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品种、密度、化控剂三因素试验表明,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化控条件下,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郑单958适宜密度75 000~82 500株/hm2,先玉335为67 500~75 000株/hm2,化控剂的使用并不能改变品种的适宜密度;化控条件下穗长、穗粗、行粒数与密度呈负相关,秃尖长与密度呈正相关;先玉335穗行数、千粒重随密度增加而减少,郑单958穗行数、千粒重随密度增加先增后减;化控条件下,随密度的增加穗位高增高、植株重心高度先增后降;先玉335株高降低,郑单958株高先增后降。化控剂可有效降低穗位高、植株重心、株高,降低穗位高进而降低植株重心高度增强抗倒能力是密植稳产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不同棱型大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引进大麦品种资源的特性并为进一步利用提供依据,以从日本引进的儿9份大麦种质为材料,对不同棱型大麦的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棱型的材料在这6个性状上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4个性状差异显著。与四棱和六棱相比较,二棱材料极显著地表现出矮秆、穗下节间长度短、穗子长、穗粒数少、千粒重大的特点;四棱材料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居中,产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六棱材料穗粒数极明显地高于其它棱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