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维基泄密事件再次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据相关媒体报道,维基解密网站的创始人,现年39岁的澳大利亚人阿桑奇早年曾做过职业黑客,对网络安全漏洞有着极大的兴趣,并逐渐将关注的目标瞄准了政府和企业的丑闻。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人们可以自由享受方便、快捷的网络生活,但同时也要忍受各种网络威胁带来的烦恼。  相似文献   

2.
靖程 《电脑时空》2014,(4):38-39
2014年3月7日,万众瞩目的2014SXSW互动媒体大会终于到来,在此我们一起见证多位科技巨星在奥斯汀舞台上发光发热。棱镜门主角斯诺登和维基解密创办人阿桑奇也“现身”大会;苹果iTunes、微软Studio在大会中倾情亮相;众多新兴科技公司也在此次大会中崭露头角……这一次我们不仅关注产品的发布,更关注背后的“你”该如何和科技互动。在这场科技盛会中我们不但看到各种新奇的电子产品,还听到很多以前闻所未闻的新奇想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叙述了“维基解密”事件,介绍了“维基解密”的传播机理,并从网络信息安全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陈晨 《信息网络安全》2011,(2):31-32,46
WikiLeaks是一个国际性的非盈利媒体组织,其中文名称通常被译作“维基解密”或者维基揭密。该组织主要公开匿名来源的文档和网络泄露的信息。该网站成立于2006年12月,由阳光媒体负责运作,在成立一年后,网站宣称其文档资料库已经成长至超过120万份,本文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标题党     
他东逃西窜,只缘揭了别人的老底 维基揭秘网站不顾美国五角大楼的禁令,日前再次公布了近40万份有关伊拉克战争的秘密文件,又一次成为全球的焦点。但是,有“新闻界的詹姆斯·邦德”之称的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阿桑奇最近却过得不怎么好,为了躲避情报机构的监视和跟踪,  相似文献   

6.
"维基解密"事件对全球信息网络安全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维基解密”事件爆发后,网络安全重要性问题上升到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言论自由的底线、数据信息的保密势必会发展出全新且更为全面的法律标准。分析“维基解密”事件的启示是,掌握机密信息的计算机终端用户必须进行全面的信息保护,政府信息安全知识亟待提高,私人或者公众数据库保护级别必须提高。与其从法律与道德层面对“维基解密”进行谴责,不如夯实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7.
"维基解密"(WikiLeaks)网站是一个致力于发布机密信息的非盈利性国际组织。文章首先分析了"维基解密"成功运作的原因,然后归纳了"维基泄密"事件对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的启示,最后提出了确保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分析“维基解密”事件看新闻自由与国家利益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基解密”事件的实质是新闻自由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过度的、不加限制的新闻自由使美国政府在处理“维基解密”事件上遭遇了法律困境,对新闻自由应采取相对限制的立法外。由于新闻自由与国家利益范围的主观性和变动性,对二者范围的界定只能采取利益衡量原则。  相似文献   

9.
李强 《信息网络安全》2011,(2):13-14,18
“维基解密”事件给如何在表达自由与保障国家安全之间取得平衡带来了新的课题。“维基解密”的泄密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并非表达自由的正当行使,但相关国家采取的干预措施同样不符合国际人权法的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新审视国际人权法中关于表达自由的限制性规定,并依据互联网的特性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0.
摘要:本文对“维基解密”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介绍,并从战略信息战的角度分析了此次事件。  相似文献   

11.
从“维基解密”事件反思数据信息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单回顾了“维基解密”事件,对此事件是否违法做了分析,并反思了与此事件相关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与网络》2010,(16):36-36
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木马”一词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且不说普通用户的个人电脑能否抵御木马入侵,就连美国国防部也少不了被黑客的木马频繁光顾。就在前几天,美国传来消息:“维基解密”网站上传了一份可供下载、但暂不可阅读的加密文件.而它很有可能与阿富汗战争密档泄露事件有关。难道木马就真的无入能挡、不可应对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因为这只是你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而已。  相似文献   

13.
隐私保卫战     
《多媒体世界》2010,(24):64-64
信息透明相信是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所提倡的,并坚信这样的透明能带来比较高的工作效率。但凡事都讲究一个“度”字,信息透明一旦到了某个限度,恐怕就会有很多人笑不出来了。目前美国政府就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在这里,维基解密似乎扮演了一个相当微妙的角色,亦正亦邪地存在着,而他的创始人被捕并不能阻止其继续泄密活动,反而让这个神秘的网站在全球范围内名声大噪。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木马"一词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且不说普通用户的个人电脑能否抵御木马入侵,就连美国国防部也少不了被黑客的木马频繁光顾。就在前几天,美国传来消息:"维基解密"网站上传了一份可供下载、但暂不可阅读的加密文件,  相似文献   

15.
维基解密与军事信息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维基解密”更深刻地剖析对信息安全的影响,更加理解有效地保护涉密的信息数据、提高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由“维基解密”事件谈起,从认清网络窃密严峻形势、提高网络安全保密意识、严守网络安全保密规定、学习网络安全防范技能、养成网络安全保密习惯等五个方面,对个人如何防范网络泄密窃密、保护个人隐私进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7.
《软件世界》2004,(5):73-73
在山西各地市的政府网站中,长治市的名称最为特殊—就叫“中国长治”。不仅名称起得响亮,里面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可以说是山西省内容建设最好的一个政府网站。在长治市政府大楼内,记者见到了市信息中心主任、同时也是“中国长治”网的当家人聂和平。聂主任介绍说,该网站的开通是在1999年,最初也是叫做“长治经济信息网”,后来才改为现名。去年,在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对全国257个地级市网站历时一年地测评中,“中国长治”四次测评后综合排名第7,是中西部地区唯一进入第一梯队(前15名)的网站。其实“中国长治”只是长治电子政务建设的冰…  相似文献   

18.
不到半年时间,互联网的“百团”大战就发展成了“千团大战”,但在剖析了群团并进的市场格局后不难发现,团购网站的出现速度堪比“过江之鲫”,可绝大多数团购网站的活跃网民却“寥寥无几”。针对这一现状,“拼客网”的市场总监李阳表示,这与各网站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迈向一个新台阶,特别是“面向公众、服务公众”的政府门户网站得到质的提升。科学地评价当前政府门户网站的运行情况,对指导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改进方向有重要意义。在秉承“政务公开、公共服务和公众参与”的政府网站三大定位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下,2005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从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和网站设计等四个方面全面考察网站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20.
《程序员》2008,(2):64-64
2004年《程序员》杂志第一次评选活动揭开序幕,2005年成功发布“软件创新20强”、“十佳技术网站”、“十佳技术Blog”及“十佳开发类图书”等榜单,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为多家网站与公司引用。2006年又成功评选出了“10大最具创新性技术”、“10大最佳技术应用网站”、“10大最具影响力公司”、“1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10大技术开发类图书”等专业奖项,在业界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