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素和低分子肝素都是氨基葡聚糖是由D~-葡糖胺和糖醛酸组成。肝素是一种硫酸化多糖(分子量从5000到30000,平均分子量为15000)的不均一的聚分散混合物。肝素的抗凝聚活性是由于其独特的戍糖,它与ATⅢ(抗血栓Ⅲ,凝聚蛋白酶抑制剂)有很高的亲合力,而戍糖中的第三个链基—3—0—酸化葡糖胺在与ATⅢ亲合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肝素的分子中含这种独特的戎糖序列只有约1/3。 低分子肝素是一类新的抗血栓药,是一种多分散的、高硫酸化、线性多糖物质,由几组1—4葡糖胺和糖醛酸链组成。未  相似文献   

2.
亲和色谱分离纯化低分子肝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亲和色谱纯化低分子肝素的方法。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以抗凝血酶Ⅲ及凝血酶为配基分别制备亲和吸附剂,采用亲和方法分离纯化低分子肝素,并对两者的纯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前者制备的低分子肝素抗Ⅹa因子活性为173.9 IU/mg,比纯化前提高1.7倍;后者制备的低分子肝素抗Ⅹa因子活性为646.0 IU/mg,比纯化前提高6.3倍。结论经壳聚糖-抗凝血酶Ⅲ纯化的低分子肝素其抗Ⅹa因子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赵正春  邓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3):3599-3600
Ⅹa因子是凝血过程的关键酶,最近研究证明Ⅹa因子抑制剂与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华法林(warfarin)等现存的抗凝剂相比,具有疗效更好、安全及使用方便等优势[1]。其中利伐沙班就是一种恶唑烷酮衍生的直接作用于Ⅹa因子活性位点的抗凝剂,是第一个可口服、具有选择性和可逆性的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2]。  相似文献   

4.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包括多种凝血因子和血浆成分的顺序性激活,其中FXa的生成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核心步骤。血浆中无活性的凝血酶原在FXa的作用下,转变为蛋白分解活性极强的凝血酶,它可将纤维蛋白原依次裂解,最终形成稳定性交联纤维蛋白。同时凝血过程也受到抗凝系统如抗凝血酶Ⅲ(ATⅢ)、肝素、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TFPI)、蛋白C(PC)和蛋白S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依诺肝素和那屈肝素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84例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n=44)和那屈肝素组(n=40),均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mg)和氯吡格雷(300mg)口服后,继以口服维持(阿司匹林300mg/d,氯吡格雷75mg/d),皮下注射依诺肝素1mg/kg或那屈肝素0.1ml/10kg,每12小时1次,共7d。每日测定抗Xa因子活性,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后48h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最后一次注射LMWH后8h内进入导管室,术中不追加LMWH或普通肝素(UFH)。结果第三次给药后4h两组抗Xa因子活性均>0.5IU/ml,48h后基本达到较稳定水平。30d随访中,临床主要心脏事件(MACE)、出血发生率、每日所测定的抗Xa因子活性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LMWH对高危ACS患者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抗凝血酶Ⅲ(AT-Ⅲ)与肝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高度特异性,并对凝血酶以及活化的因子Ⅸ及Ⅹ等的抑制速度,产生增强的效应。AT与肝素的这种相互作用,使肝素亲和层析法成为分离制备AT的重要方法。但通常商品肝素中具有高亲和力的部分不到1/3,且其中能特异地结合AT的位点仅占2~3%。因而结合在琼脂糖上的肝素总量中,仅极小部分能结合AT,而绝大部分肝素则  相似文献   

7.
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在全身性感染(Sepsis)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与Sepsis的关系、三种重要抗凝因子(抗凝血酶Ⅲ、活化蛋白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的作用及其在Sepsis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新型抗凝药物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Xa因子抑制剂。其中,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口服制剂、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口服制剂已在我国上市;另外一种直接Xa因子抑制剂贝曲沙班口服制剂也正在进行Ⅲ期临床研究;而直接Xa因子抑制剂爱多沙班口服制剂已在日本上市。达比加群酯致颅内出血发生风险低于华法林,但该药可能增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严重出血和具有临床意义轻度出血的发生率,以及心肌梗死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利伐沙班在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所致脑卒中和栓塞方面优于华法林,预防骨科术后血栓效果优于依诺肝素,大出血事件发生风险与两药相似,而颅内出血发生风险低于华法林。阿哌沙班在降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或全身性栓塞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优于华法林,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大出血发生率与华法林相似或降低;阿哌沙班的安全性与用药剂量相关。爱多沙班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用于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优于华法林。贝曲沙班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血栓效果与依诺肝素相似,出血发生率低于依诺肝素。  相似文献   

9.
1892年,Schmidt发现血液中有灭活凝血酶的能力,1905年Morawitz把具有这种能力的物质称为抗凝血酶,嗣后Weymouth指出,抗凝血酶能与凝血酶形成无活性的复合物,从而起灭活作用。1954年学者们以罗马数字Ⅰ~Ⅵ来命名抗凝血酶,其中抗凝血酶Ⅱ、Ⅲ和Ⅳ都是血浆α球蛋白抑制剂,肝素能增强其作用。近十余年来,抗凝血酶的研究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已知抗凝血酶Ⅲ(ATⅢ)是血浆中最重要的凝血酶抑制物,它能抑制血液中70%的凝血酶活力,还可灭活因子  相似文献   

10.
医药信息     
《中国药师》2007,10(5)
矫形手术患者使用方达肝素和依诺肝素预防血栓栓塞中的抗血小板因子4/肝素抗体肝素引起血栓栓塞(HIT)是通过血小板激活IgG抗体产生的,而这种被激活的IgG抗体可识别结合到肝素上的血小板因子4(PF4)。各种肝素的免疫原性都不同,其间,未经分馏的肝素(UFH)可比低分子量肝素(LMWH)诱导出更多  相似文献   

11.
抗凝血酶Ⅲ(AT-Ⅲ)是一种进行性血浆凝血酶抑制剂,它除了抑制凝血酶和因子 Xa外,还通过与各种蛋白形成酶-抑制剂复合物来抑制因子Ⅸ、Ⅺ、Ⅻ和纤溶酶。目前的一些 AT-Ⅲ检测方法,都是根据 AT-Ⅲ的凝固抑制性质或免疫学性质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 ,许多病人接受溶栓治疗未能达到理想再灌注。曾报道认为 ,低分子肝素及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有助于改善溶栓再灌注的疗效。为了解替尼普酶与依诺肝素或阿昔单抗 (abciximab)合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效果和安全性 ,比利时Gasthuisberg大学医院VandeWerf领导的小组进行了随机、开放 平行组新型溶栓方案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ASSENT) 3研究。研究人员选择 6 0 95例发病 6h以内的AMI病人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 3组 :依诺肝素组 2 0 4 0例 ,应用足量替尼普酶和依诺肝素 7d ;阿昔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肝素单独或与氯化钙一起对因子Ⅷ凝血试验、血液和血浆中因子Ⅷ的稳定性和冷沉淀以及中纯度浓缩物中因子Ⅷ回收的影响.肝素对因子Ⅷ促凝(FⅧ:C)试验的影响,用1体积含0.15mg/ml聚凝胺的巴比妥缓冲液稀释因子Ⅷ溶液使含肝素5u/ml,血浆和浓缩物中FⅧ:C试验结果较好.大  相似文献   

14.
肝素是一族天然酸性粘多糖的直接抗凝血剂,可加速和增强抗凝血酶原Ⅲ,有拮抗凝血酶和其他活化凝血因子的作用。笔者从一些文献中发现,肝素与其它药物合用,可使一些难治病得以医治,且副作用小,使用方便。1 对眼部疾病的作用1.1 抑制后发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常见并发症,李国生[1]报道:100例(118只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囊外摘除术,其中62只眼术中在皮质冲洗液中加入肝素(25μ/ml),56只眼术中不用肝素,术后随访6个月后观察,肝素组的后囊混浊发生率(14.52%)明显低于对照组(4107%),肝素组的术后平均矫正视力(0.68±0.24)…  相似文献   

15.
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如常用的肝素、华法令、阿斯匹林以及噻氯匹定在当代心血管病治疗中,尤其是心血管介入治疗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些新药如糖蛋白Ⅱb/Ⅲa阻滞剂、直接血栓抑制剂、低分子肝素和clopidogrel已开发成功,陆续进入临床应用。本文综述此类药物及其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1抗凝药物11普通肝素肝素是分子量在3000~40000道尔顿的硫化粘多糖混合物,它在血浆中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并提高内源性抗凝作用[1],降低凝血酶和血栓调节素的亲和力并降低蛋白C的活性,效果与肝素分子量相平行[2]。原则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过敏性紫癜(HSP)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Ⅰ组,32例),普通治疗组(Ⅱ组,30例),并设健康对照(Ⅲ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CD4 细胞,CD8 细胞,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CD4 治疗前Ⅰ、Ⅱ两组均显著高于Ⅲ组,1个月后Ⅰ组降至Ⅲ组水平,Ⅱ组与Ⅲ组仍有差异,CD8 与CD4 的改变相反.治疗10d后Ⅰ组APTT、D-D恢复,Ⅱ组APTT恢复,D-D仍显著高于Ⅲ组.Ⅰ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Ⅱ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对CD4 ,CD8 细胞有调节作用,能抑制血栓形成,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脓毒症作为一种由感染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异常和自身组织损伤而出现的一种威胁生命的状况,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常见疾病之一。在脓毒症病程发展过程中,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炎性介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等多种因素在诱导炎症反应的同时,激活患者机体的凝血功能。凝血系统的过度激活可能对宿主机体造成伤害,致脓毒症相关性凝血病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进而发展为危及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如何及时纠正脓毒症相关性凝血病与凝血功能障碍,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也成为了脓毒症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对重组人活化蛋白C(rhAPC)、重组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rhsTM)、抗凝血酶ⅢI(ATⅢ)、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rTFPI)、肝素和血必净注射液等脓毒症相关性凝血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 肝素是由硫酸化D-葡萄糖胺、D-葡萄糖醛酸和L-艾杜糖醛酸所构成的聚合物,分子量差异很大,商品肝素的分子量从5千到3万。因种类的不同,肝素在结构上和抗凝特性上也不相同。肝素能与抗凝血酶Ⅲ(ATⅢ)的赖氨酸残基相结合,使ATⅢ的构形发生变化,促进凝血酶等对ATⅢ活性部位的结合,因而呈现其抗凝特性。现已知支配肝素与AT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急性心肌梗死(ectur emyocardial infraction,AMI)的发病年龄呈显著的下延 ,逐渐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主要危险.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其药理作用与普通肝素基本相似.可分为抗血栓活性和抗血凝活性,血浆中凝血酶(即因子Ⅱa)活性与血凝关系密切,因子Ⅹa 活性与血栓形成关系较密切.由于本品对因子Ⅹa 活性的抑制作用强于抗凝血酶Ⅱa活性,且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等的影响较普通肝素小,较少发生出血合并症,对体内、外血栓,动、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不被血小板的第4因子中和,对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1].其药代动力学参数优于普通肝素,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高可达98%,而普通肝素只有30%,其血浆抗因子Ⅹa 活性3h达到血浆峰值,直至用药24h后仍可监测到,消除半衰期较长.由于低分子肝素抗因子Xa活性强,能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活化物,对血栓溶解有间接协同作用,对凝血酶抑制作用较弱,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较小.临床研究显示,低分子肝素在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中效果良好[2],低分子肝素钙是低分子肝素的钙盐,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作为抗凝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未发现出血等不良事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生产肝素的副产品——低抗凝肝素(LAAH),采用亚硝酸控制解聚和乙醇沉淀技术制备了低分子肝素(LMWH),其平均分子量为6000道尔顿,抗凝效价为35.0U/mg,抗 FXa 活性为110.6抗 FXaU/mg,抗FX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