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绝经后脂质代谢紊乱是否参与抑郁症状的形成。方法 24只LDLR-/-和16只WT C57BL/6J雌鼠,分为5组(n=8),分别为:WT+普通饮食组(WT)、WT+高脂饮食组(WT-H)、LDLR-/-去卵巢+普通饮食组(LDLR-/-)、LDLR-/-去卵巢+高脂饮食组(LDLR-/--H)、LDLR-/-去卵巢+高脂饮食+辛伐他汀组(XF),连续喂养3个月。LDLR-/-雌鼠双侧卵巢摘除联合高脂饮食建立绝经后脂质代谢紊乱模型。检测小鼠体重、脑总胆固醇(TC)及海马ERα、ERβ水平、抑郁行为、脑内5-HT水平;对脑TC水平和抑郁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LDLR-/--H组可复制绝经后脂质代谢紊乱特征,表现为小鼠体重显著增加、脑TC水平显著升高、海马ERβ表达明显下降;(2)LDLR-/--H组小鼠水平和垂直运动均显著降低,TST静止时间显著增加,脑5-HT水平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氢杨梅素(DHM)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是否与促进WAT棕色化有关。方法: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n=10):①正常对照组(ND组):普通饲料喂养、②正常对照+低剂量DHM组(ND+L-DHM组):普通饲料喂养同时用低剂量DHM(125 mg/(kg·d))处理、③正常对照+高剂量DHM组(ND+H-DHM组):普通饲料喂养同时用高剂量DHM(250 mg/(kg·d))处理、④高脂饮食组(HFD):高脂饲料喂养、⑤高脂饮食+低剂量DHM组(HFD+L-DHM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用低剂量DHM处理、⑥高脂饮食+高剂量DHM组(HFD+H-DHM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用高剂量DHM处理。16周后小鼠空腹过夜,取血测空腹血糖和血脂,随后处死动物,测体长,算出Lee's指数;取肩胛下、腹股沟和附睾处脂肪组织称重后,甲醛固定、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大小,免疫组化检测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实验期间每4周测一次小鼠体重。结果:与ND组相比较,HFD组小鼠体重显著升高,提示肥胖小鼠模型复制成功。此外,HFD组小鼠体脂重量、脂肪细胞直径、Lee's指数和血糖显著增加、脂肪细胞UCP1的表达升高;使用L-DHM和H-DHM处理HFD小鼠后,体脂重量、脂肪细胞直径、Lee's指数和血糖等指标显著逆转,而脂肪细胞UCP1的表达升高更为显著;但L-DHM和H-DHM对正常小鼠上述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二氢杨梅素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其机制可能与促进WAT棕色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该文利用两种chemerin敲除小鼠研究脂肪因子chemerin在基础和运动状态对高脂喂养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cre-loxp系统构建脂肪chemerin敲除adipochemerin–/–小鼠和全身性chemerin敲除chemerin–/–小鼠。将雄性野生型(WT)、adipo-chemerin–/–和chemerin–/–小鼠进行12周饮食干预,分为普通饮食(ND)和高脂饮食(HFD)组。此外,将高脂喂养6周的上述三组小鼠进行6周中等强度的跑台运动干预,即WT+E、adipo-chemerin–/–+E和chemerin–/–+E组。检测小鼠体质量、肝质量,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血脂四项、肝组织病理学形态,以及多个肝脏的脂肪代谢调控蛋白和关键酶的蛋白水平。结果显示,(1)与ND相比,HFD的WT小鼠肝质量增加,血脂异常,血清ALT、AST含量升高,肝脏出现大、黄、油特征,表现出NAFLD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芪水提取物(Astragalus radix extract,ARE)对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引起的小鼠肥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喂养组(ND组,n=10)、高脂喂养组(HFD组,n=10)和高脂喂养+黄芪水提取物处理组(ARE组,n=10)。记录三组小鼠体重及食物摄入。在喂养16周时,对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称重,并进行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大小;对小鼠肝脏进行进行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瘦素及脂联素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表达。结果:1与ND组相比,HFD组体重及热量摄入均显著增加,表明肥胖模型建立成功;ARE处理组的体重较HFD组显著下降,但其热量摄入与HFD组相当。2与ND组相比,HFD组白色脂肪组织重量增加、脂肪细胞增大、肝细胞出现显著脂肪变性;ARE处理组上述指标较HFD组明显改善。3与ND组相比,HFD组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下降;ARE处理组与HFD组相比,瘦素水平降低、脂联素水平升高。4与ND组相比,HFD组PPARγ表达显著增加,而ARE处理组较HFD组PPARγ表达下降。结论:黄芪水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PPARγ减轻高质饮食引起的肥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PARα激活后对PPARγ诱导小鼠脂肪肝的影响。方法以4~5周龄C57BL/6J小鼠为模型,实验分为4组:正常饮食组;0.125%Wy-14,643处理组;PPARγ腺病毒(Ad/PPARγ)注射组;先给予0.125%Wy-14,643饮食再注射Ad/PPARγ组。实验结束时,收集肝脏组织称重、照相,HE、油红O染色观察PPARα激活后对PPARγ诱导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结果野生型小鼠给予PPARα激动剂Wy-14,643处理8 d,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小鼠肝脏明显增大,呈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反应;野生型小鼠给予Ad/PPARγ5 d,小鼠肝脏显著增大,出现脂肪肝;给予PPARα激动剂Wy-14,643 3 d,再给予Ad/PPARγ5 d,小鼠肝脏增大更加显著,HE染色、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小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减轻。结论激活PPARα能够缓解PPARγ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肪变,为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PARα转基因小鼠在评价PPARα激动剂类药物毒性时,是否比传统动物更敏感。方法8周龄PPARα转基因小鼠(Tg)和C57BL/6J小鼠(WT),雌雄各半,分别随机分成3组,氯贝丁酯高剂量组(400 mg/kg)、氯贝丁酯低剂量组(300 mg/kg)、溶媒对照组(10%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灌胃一个月,给药结束后检测血生化指标、心肝肾脏器系数及病理改变,并观察动物的一般生长情况。结果 1血生化:Tg♂高、低剂量组肌酐(CRE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显著高于各对应的野生型对照组(P0.01,P0.05)。2脏器系数:Tg高、低剂量组肾脏系数与Tg溶媒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增加(P0.01,P0.05)。3组织病理:Tg各剂量组肝脏、肾脏病理损伤较WT各剂量组更严重。结论 PPARα转基因小鼠评价PPARα激动剂药物肝脏毒性和肾脏毒性时比常规C57BL/6J野生小鼠更敏感,是一个新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是一种新型脂肪分泌因子,在动物脂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前期研究发现,利用慢病毒敲减CTRP6能够保护小鼠免于发生饮食诱导型肥胖。该文以CTRP6缺失的杂合子(KO)小鼠为材料,结合冷刺激手段,来确认CTRP6对小鼠体重和白脂"棕色化"的影响。首先通过Real-time PCR分析KO小鼠CTRP6表达水平,与野生型(WT)小鼠相比, KO小鼠各组织中CTRP6表达显著降低。然后,取4周龄雄性KO小鼠,随机分为两组(5只/组):4°C冷刺激组和25°C室温组,分别以WT小鼠为对照。6周后对小鼠体重、体脂进行分析。与WT小鼠相比,两个温度下KO小鼠体重和白色脂肪的质量均显著下降,棕色脂肪的质量显著上升。对脂肪组织基因表达分析发现, KO小鼠白色脂肪的UCP1、PGC1、PRDM16(棕色脂肪标志基因)以及Cyt c、NRF1、TFAM(线粒体标志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上述数据表明, CTRP6缺失能够抑制小鼠白色脂肪积累,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该研究为揭示CTRP6基因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为人类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基因敲除(sphingomyelin synthase 2 knockout,SMS2-/-)小鼠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神经鞘磷脂(sphingomyelin,SM)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之间的关系。雄性3月龄SMS2-/-小鼠为实验组,同性别同月龄C57BL/6J(wild-type,WT)小鼠为对照组。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两组小鼠,并给予胆盐以促进AS斑块的形成。喂养3个月后解剖观察小鼠主动脉弓,剖开胸腹主动脉进行油红染色以观察AS斑块发生情况;同时收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脂多糖刺激后,提取核蛋白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含量;高脂饮食喂养前后,小鼠断尾取血,酶法测定血清SM水平,用血脂检测试剂盒检测血脂水平。结果显示,高脂饮食喂养3个月后,SMS2-/-小鼠的主动脉弓和胸腹主动脉很少形成AS斑块,而WT小鼠则产生了较多AS斑块;高脂饮食喂养前后,SMS2-/-小鼠血清SM水平均明显低于WT小鼠(P0.05),而血脂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脂饮食喂养后,SMS2-/-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过脂多糖刺激产生的NFκBp65含量明显低于WT小鼠。以上结果提示,SMS2基因的缺失有抗AS及抗炎作用,因而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源性复合益生菌对db/db糖尿病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细胞因子解偶联蛋白1(UC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R结构域蛋白16(PRDM1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周龄的SPF级db/db糖尿病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罗格列酮组及复合益生菌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SC57BL/Ks雄性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血糖仪检测不同时段空腹血糖(FBG)水平,ELISA法检测糖化血红蛋(HbA1c)含量,取各组小鼠皮下白色脂肪组织,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形态,用Real time-PCR检测各组白色脂肪组织中UCP1、PGC1α、PRDM16 mRNA表达水平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脂肪组织中UCP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组FBG、HbA1c水平明显下降,并且复合益生菌能够明显增加脂肪组织多室脂肪细胞数量,具有棕色化的趋向,并能够显著提高UCP1、PGC1α、PRDM16的mRNA表达和UCP1表达量。结论本研究发现乳源性复合益生菌能够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不同浓度DSS及给药时间诱导NLRP3-/-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模型,并分析与评价其优劣性,为UC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药物研发提供更贴切临床的动物模型。方法 SPF级48只雄性NLRP3-/-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2只小鼠(空白组、2.5%7 d组、3%7 d组和3%5 d组),采用不同浓度DSS和给药时间相结合诱导UC小鼠模型,观察和评价小鼠的体重、DAI评分、HE染色、结肠长度及相关指标(IL-6、TNF-α和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水平评价造模的效果。结果 (1)DSS各小组在不同浓度及给药时间均能诱导UC模型;(2)随着浓度梯度增加及给药时间延长,NLRP3-/-小鼠的体重减轻越显著、粪便潜血呈阳性越明显、DAI评分越高,甚者出现死亡;(3)经HE染色发现,NLRP3-/-小鼠肠黏膜屏障组织病理损伤随DSS给药时间增长或浓度增高而加重;(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炎症因子及紧密连接蛋白,相对于空白组、模型组的炎症因子(TNF-α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是为了观察饮食补充锌减轻酒精性肝病损伤的作用及与HNF-4α的关系。方法:选用成年C57BL/6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n=10):正常对照组、酒精中毒组、正常补锌组及酒精补锌组,用不同饮食喂养6个月处死,在正常补锌组和酒精补锌组小鼠饮用水中加入硫酸锌,使锌的含量达到75 mg/L。取各组小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检测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HNF-4α蛋白表达,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酒精中毒组小鼠HNF-4α转录及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小鼠MDA含量增高,SOD活性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酒精补锌组小鼠PCNA阳性肝细胞数目及HNF-4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酒精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小鼠SOD活性增加,MDA下降,与酒精中毒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酒精喂养导致小鼠氧化还原失衡,而补锌可逆转该状态。我们推测饮食补锌可能是通过增加HNF-4α的转录及表达而增强酒精喂养小鼠的肝再生,因此,饮食补锌可能对酒精性肝病有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PPARγ和PGC-1α在豚鼠支气管哮喘肺组织中表达而探索PPARγ/PGC-1α对哮喘作用机制.方法:加只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化原则分成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地塞米松(C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D组)每组10只豚鼠.卵蛋白致敏法复制哮喘模型,第16天始每日诱喘前30min C组和D组分别给予约3至5ml溶有药物的生理盐水灌胃:C组地塞米松2mg/kg,D组罗格列酮4mg/kg连续14天.测细支气管炎症细胞浸润及支气管重塑指标,肺组织病理;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PPARγ和PGC-1α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两者蛋白表达.结果:(1)哮喘组出现了明显气道重塑和炎症细胞浸润,地塞米松和罗格列酮对其起抑制作用.(2)原位杂交和RT-PCR显示PPARγ和PGC-1αmRNA哮喘组表达最低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显示PPARγ和PGC-1α蛋白哮喘组表达几乎都呈阴性而且以核内表达为主,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地塞米松和罗格列酮可上调PPARα和PGC-1γ蛋白以及mRNA的表达.(3)支气管哮喘豚鼠肺组织PPARγ与PGC-1α表达呈正相关,PPARγ和PGC-1α蛋白以及mRNA与浸润的嗜酸粒细胞、Wal%、SMC-A%呈负相关.结论:PPARγ/PGC-1α在卵蛋白致敏急性支气管哮喘模型中表达下降,罗格列酮和地塞米松一样可上调PPARγ/PGC-1α,PPARγ/PGC-1α对哮喘发病起重要作用而可能为哮喘防治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Toll样受体4(TLR4)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观察突变小鼠对革兰氏阴性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响应的变化。方法 针对TLR4基因外显子2设计并合成1对sgRNA片段,与编码Cas9的mRNA混合后通过受精卵显微注射方法,建立TLR4基因敲除小鼠,通过繁育获得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TLR4-/-小鼠);通过LPS刺激,分析TLR4-/-小鼠对炎症应激的反应情况,并在分子和病理水平上和野生型对照(WT)进行比较。结果 PCR及测序检测表明TLR4基因外显子2在小鼠基因中被成功敲除;给予LPS刺激后,IL1βIL6MyD88iNOSTNFa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在野生型小鼠的心、肝和肺组织中显著上调,而在TLR4-/-小鼠中则几乎没有变化;血生化指标显示LPS刺激后WT小鼠血清中的尿素(Urea)和肌酐(Cre)水平显著升高,而TLR4-/-小鼠刺激前后无显著变化,病理分析同样发现TLR4-/-小鼠能够抵抗LPS对肾组织的损伤。结论 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TLR4基因剔除小鼠模型,TLR4的缺失能够降低IL1βIL6MyD88iNOSTNFa炎症因子对LPS刺激的响应,抑制LPS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对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津力达对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Apo E-/-小鼠骨骼肌甘油三酯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将8只雄性C57BL/6J小鼠设为正常组(A组);40只雄性Apo E-/-小鼠喂养16周后分为模型组(B组)、罗格列酮组(C组)、津力达低剂量组(D组)、津力达中剂量组(E组)、津力达高剂量组(F组),开始灌胃给药,连续8周。采用酶法、BCA蛋白浓度法测定骨骼肌TG含量;OGTT评价小鼠的胰岛素抵抗程度;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小鼠骨骼肌HSL、ATGL、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津力达能够不同程度降低小鼠的FBG、TC、TG和LDLC,升高HDL-C;下调FIns水平,提高ISI,明显改善小鼠糖耐量异常;津力达能够不同程度的上调小鼠HSL、ATGL、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津力达能够通过调节骨骼肌甘油三酯相关酶的表达,改善高脂诱导的Apo E-/-小鼠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已有研究表明运动具有广泛的健康效应,其能够通过改善机体代谢等机制防治慢性疾病。新近研究表明运动预处理(即在疾病发生、发展之前给予运动干预)具有一定的心脏保护效应,但其能否抵抗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和代谢紊乱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明确运动预处理对长期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的体重和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C57BL/6小鼠(4周龄)在经过3个月的游泳训练或安静对照后,给予正常饮食(normal diet, ND)或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 HFD)喂养4个月。结果显示:3个月的游泳训练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血糖、提高葡萄糖耐量和增加抓力。运动预处理不能改善由于HFD喂养引起的体重增加,但能够改善由于HFD喂养引起的糖耐量异常。运动预处理对ND和HFD喂养小鼠的运动能力和运动节律均无明显影响。HFD喂养后小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皮下脂肪和附睾脂肪含量增加。运动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ND喂养小鼠循环游离脂肪酸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运动预处理能够增加HFD喂养小鼠的循环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循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但不影响皮下脂肪和附睾脂肪的重量。HFD喂养增加肝脏重量,提高肝脏总胆固...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外周动脉能引起骨骼肌病变,其中氧化损伤是骨骼肌病变的重要表现,并且动脉粥样硬化也会减少有益肌肉因子的生成分泌。肌肉因子鸢尾素(irisin)、肌肉素(musclin)和BAIBA被认为参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然而,目前尚不明确动脉粥样硬化诱导骨骼肌病变的分子机制,以及有氧运动训练对其骨骼肌氧化损伤和肌肉因子生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脂饮食(HFD)喂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12周,以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小鼠骨骼肌中的氧化损伤、Nrf2抗氧化信号通路以及肌肉因子鸢尾素、musclin和BAIBA生成的变化,并通过6周有氧运动观察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骨骼肌氧化损伤的改善作用,以及鸢尾素、肌肉素和BAIBA生成的影响。ApoE-/-小鼠在HFD喂养12周时,采用多普勒超声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标准饮食喂养的野生型(WT)小鼠相比,ApoE-/-小鼠主动脉内-中膜厚度(P<0.01)、峰值血流速度(P<0.05)和阻力指数(P<0.05)显著增加,血浆甘油三酯...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汉黄芩素对高脂饮食喂养ApoE~(-/-)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的影响,本研究将ApoE~(-/-)小鼠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汉黄芩素10 mg/kg组、高脂饮食+汉黄芩素20 mg/kg组,高脂饮食和药物同时给予,12周后收集动脉组织。采用RT-qPCR法检测IL-6、TNF-α、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油红O染色和HE染色检测主动脉根部油脂变化和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oma-2和VCAM-1表达;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液中的血脂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动脉的NF-κB的磷酸化和IκB-α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高脂饮食组比较,汉黄芩素治疗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少(P0.05),但血脂水平无变化;汉黄芩素治疗组动脉中单核/单核巨噬细胞浸润,TNF-α、IL-6、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水平,V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均显著降低(P0.05)。提示汉黄芩素有效缓解高脂饮食喂养诱导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并伴随抑制NF-κB介导的动脉炎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棕色脂肪组织活化和白色脂肪组织棕化是改善减肥的良好策略。本研究利用冷刺激作为阳性对照,观察京尼平对小鼠脂肪组织活化与棕化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京尼平组、冷刺激组, 每组10只。京尼平组小鼠腹腔注射给予京尼平处理(15 mg/(kg·d),连续9 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冷刺激组小鼠在室温(22℃±2℃)下处理4 d后,置于4℃环境中进行冷刺激处理5 d(24 h/d)。检测各组小鼠每天摄食量、体重和体温变化,取肩胛下区、腹股沟区及附睾周围部分脂肪组织观察形态学的变化,测定棕色脂肪组织、皮下白色脂肪组织以及内脏白色脂肪组织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京尼平组小鼠白色脂肪湿重下降16%,冷刺激组下降28%,均有明显差异(P<0.05);京尼平组和冷刺激组白色脂肪组织颜色变深,HE染色显示脂肪细胞内的脂滴变小,数量增加;京尼平组小鼠的皮下、内脏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3种脂肪组织中的UCP1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京尼平通过上调UCP1的表达促进棕色脂肪组织活化和白色脂肪组织棕化,此效应是京尼平降脂减轻体重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FGF2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FGFs)是细胞间的多功能信号分子,调节生物体的多种生理功能。FGF21作为一种重要的调控因子,对毛囊发育及生长周期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FGF21基因对毛囊发育及生长周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构建靶向敲除FGF21基因的载体,体外将Cas9 mRNA和gRNA显微注射到FVB小鼠受精卵中,在小鼠FGF21基因的第1外显子上造成移码突变,从而获得FGF21基因敲除(knock out, KO)小鼠。通过测序鉴定F0代小鼠基因型,共获得3只FGF21等位基因敲除小鼠(Fgf21 -/-);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在Fgf21 -/-小鼠中未检测到FGF21 mRNA表达和FGF21蛋白表达;经脱毛再生及皮肤组织H&E染色发现,与野生型(wild type, WT)小鼠相比,Fgf21 -/-小鼠体重降低、器官组织未出现异常变化、毛发生长速度减慢、毛囊的直径和毛发的密度均减小。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Fgf21 -/-小鼠模型,为后续研究FGF21基因在毛囊发育及生长周期中的功能提供了更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并鉴定胸腺上皮细胞(thymic epithelial cells, TECs)特异性敲除GSK-3β基因小鼠模型,评价其免疫学特征。方法 采用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打靶基因敲除技术,得到F0代的GSK-3βflox/flox(GSK-3βf/f)小鼠;再采用Cre-LoxP系统进行小鼠的繁殖;PCR鉴定,筛选出基因型为GSK-3βf/fFoxN1-Cre+/-(GSK-3β-/-)小鼠,即为在TECs特异性敲除GSK-3β基因的小鼠。观察基因敲除鼠的一般生物学特征、繁殖能力和子代存活率。应用HE染色、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技术,比较基因敲除鼠和野生型小鼠免疫器官结构、胸腺、脾及外周血中免疫细胞比例及增殖能力差异。结果 成功构建TECs特异性敲除GSK-3β基因小鼠模型。与野生型(wild type, WT)小鼠相比,GSK-3β-/-小鼠一般生物学特征无明显差异,子代存活率> 90%;衰老进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