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目的了解辉县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动态,为改善农村饮用水卫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中的规定与方法,分别对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样品采集、保存与检测,对检测结果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以及"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进行评价,从开始采集水样到实验室出据结果按照《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培训讲义》[1]与《农村饮水卫生监测质量控制手册》[2]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结果共检测544份水质样品,所检指标均合格的422份,合格率为77.6%,在不合格指标中以微生物指标为主占87份,不合格率为16.0%。结论微生物指标超标是影响辉县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梧州市郊区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及水质动态变化,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梧州市郊区农村饮用水的类型、供水方式的不同及经济发展的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饮用水监测点28个,其中集中式供水点13个、分散式供水点15个。于2009年3月和8月对水样进行采集,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水样进行检测,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共采集水样82份,合格29份,合格率为35.37%。其中集中式供水水样合格率为36.54%,分散式供水水样合格率为33.33%。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1,P〉0.05)。不合格指标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肉眼可见物、pH、铁、色度和硝酸盐。由微生物指标超标导致的水质不合格率最高,达54.88%;其次是由感官指标超标导致的水质不合格率,为29.27%。一般化学指标中除PH的不合格率为10.98%外,其余的检测指标合格率均在95%以上。结论梧州市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基本良好,微生物污染是影响梧州市郊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的重要因素。缺乏有效的消毒措施导致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严重超标,给农村饮水安全带来隐患。集中式供水点的管理有待完善,建议应采取有效措施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管理、消毒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南平市部分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采样检测,并分析其卫生状况,为提高农村生活饮用水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按《2014福建省饮用水卫生监测方案》(闽卫办疾控发明电[2014]190号)采集部分农村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样,对其常规指标进行检测;水质检验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测;水质评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50.5%,出厂水合格率为62.0%,未梢水合率为16.4%,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63.2%,总合格率为52.3%。不合格项目指标主要为总大肠菌群41.4%,游离余氯39.5%,菌落总数35.9%,耐热大肠菌群7.0%。结论南平市部分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低,游离余氯和微生物不合格为主因[1]。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掌握近年来甘肃省农村居民饮用水卫生状况。方法对甘肃省22个县辖区内农村集中式水厂和分散式供水点连续3年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并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采集水样检测。结果共设置监测点611个,采集水样1 646份,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42.17%,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27.48%;单项指标合格率在95%以上的指标13项,超标较严重的指标总硬度、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结论甘肃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低,主要问题是微生物污染。建议在不断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范农村集中式供水运行管理、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的同时,逐渐开展农村水质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和掌握近年来甘肃省农村居民饮用水卫生状况。方法对甘肃省22个县辖区内农村集中式水厂和分散式供水点连续3年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并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采集水样检测。结果共设置监测点611个,采集水样1 646份,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42.17%,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27.48%;单项指标合格率在95%以上的指标13项,超标较严重的指标总硬度、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结论甘肃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低,主要问题是微生物污染。建议在不断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范农村集中式供水运行管理、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的同时,逐渐开展农村水质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6.
山南地区2009年农村饮用水源水质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南地区农村饮用水源水质卫生状况,为提高农村饮用水卫生管理水平和制定改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要求及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样品采集和检测。结果共检测91份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指标进行判定,合格21份,合格率23.08%。结论山南地区农村人口中绝大部分饮用分散式供水为主。由于缺少基本的水处理设施,饮水卫生问题比较突出,存在一些隐患,应加强监管和农村改水力度。  相似文献   

7.
陈红霞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905-2906
目的 了解十堰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方法 对十堰市3城区共37个农村供水点[地表水34个(全部为集中式供水),地下水8个(集中式供水6个,分散式供水2个)]水质进行了监测,根据《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评价.结果 集中式供水人口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99.87%,分散式供水人口约占全市农村人口的0.13%.在采样监测的74份水样中,细菌学指标均合格的样品有54份,合格率72.97%;感官性状指标合格71份,合格率95.95%;一般化学指标合格46份,合格率62.16%;毒理学指标合格71份,合格率95.95%.结论 该市农村饮用水主要卫生问题是饮用水被微生物污染,同时还存在着硝酸盐超标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蓟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现状,于201 1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县范围内抽取80个集中式供水单位,21个分散式供水户进行水质监测和现场调查.枯水期(4-5月)和丰水期(7-9月)对各监测点进行水样采集1次.集中式供水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各1份,分散式供水入户采集居民家中储水器中水样1份.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检测19项指标,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其中1项指标不合格即判定该水样不合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石首市农村分散式供水水质现状,为农村改水事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石首市14个乡镇办分散式供水点水样共168份,其中包括沟渠/河塘水样40份,家庭自备井水128份。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采集的水样进行检测和评价,每个水样分析23个水质参数,全部检测参数合格的水样判定为合格。结果在被检测的168份水样中,合格37份,合格率仅为22%,主要超标污染物为色度、浑浊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杆菌、耗氧量。结论石首市农村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偏低,地方政府应加大投入,将现有集中式供水管网延伸至整个农村地区,同时加强现有小型分散式供水设施卫生管理和消毒,最终实现全市农村安全饮水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干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实现安全供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2-2014年新干县的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点分别进行丰水期和枯水期水样的采集与检测。结果 共监测水样730份,合格172份,合格率为23.56%,不同年度的枯水期水质合格率均明显高于丰水期(P<0.05)。该县农村生活饮用水以分散式供水为主,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及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分散式供水(P<0.05),但丰水期和枯水期两种供水方式的水质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观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微生物指标水样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4.11%、83.29%、100.00%、29.59%,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结论 微生物污染是新干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卫生问题,加强该县农村饮用水的消毒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绵阳市饮用水卫生状况,保障饮水安全,预防介水传染病的发生。方法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标准检验方法》对不同水样(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自备水和农村水)进行分析,检测结果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共检测水样424份,合格水样333份,合格率78.5%。城市与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分别为94.6%、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集中式供水、农村学校自建式供水和农村分散式供水检测合格率分别为66.0%、71.1%和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落总数和消毒剂指标超标率较高。结论绵阳市城市饮用水合格率较高,农村饮用水合格率较低,应加大农村生活饮用水监管力度,确保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消毒制度落实,减少农村自备井使用。  相似文献   

12.
魏彩梅  李蓓  张娟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94-1895
目的了解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给农村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 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对商南县农村饮用水进行检测。结果 20个监测点共采集水样80份,合格率为16.25%,枯水期合格率为32.50%,丰水期合格率为0;出厂水、末捎水合格率分别为15%、17.50%;不合格指标主要为细菌学指标。结论商南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质量差,存在健康和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全面了解阜宁县生活饮用水卫生细菌学指标污染状况,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防止水源性疾病发生。方法采集县城水厂和乡镇集中式供水的出厂水、末梢水共650份,按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6)进行细菌学监测和评价。结果2年监测的水样中,县城水厂总合格率为100.0%,乡镇集中式供水总合格率为89.8%,枯水期合格率为97.8%,丰水期合格率为86.3%。结论该地区县城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较高,乡镇合格率则相对较低,尤其是丰水期。应加大对乡镇饮用水的整改、监督监测,同时还应加强对各类水源的防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云南省通海县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为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防止水源性疾病发生。方法回顾分析通海县2011—2013年生活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检测结果,按照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6)进行细菌学监测和评价。结果通海县2011—2013年生活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分别为51.37%,63.82%,69.74%,县城水厂供水总合格率为89.19%,二次供水合格率为72.54%,农村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52.72%,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27.12%。结论通海县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偏低,农村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污染严重,应加强对各类水源的防护,确保全县人民的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双流县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以便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今后处理类似突发事件提供参考。[方法]对双流县集中式供水、农村分散式供水和灾民安置点的饮用水进行卫生学调查,采集集中式供水的出厂水、管网水,部分农村分散式供水的井水进行水质检测,并与地震前和地震恢复期的水质检测结果比较。[结果]地震后,双流县集中式供水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分散式供水设施被破坏,部分水质恶化。集中式供水的管网水、出厂水与农村分散式供水的井水合格率,震后初期分别为91.30%、81.16%、44.56%,地震前分别为95.12%、75.00%、49.18%(P0.05);震后恢复期分别为92.44%、81.82%、51.06%,与地震前无明显变化(P0.05)。水质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耐热大肠菌群、色度、浑浊度、铁、锰、余氯,合格率分别为87.37%、90.78%、93.40%、98.86%、96.36%、93.75%、98.61%、96.93%。[结论]汶川大地震后双流县饮用水水质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苍山县农村生活用水水质状况,为政府部门农村改水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09年10~11月,对苍山县21个乡镇521个行政村的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结果]检测521份水样,合格率为21.50%。其中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0.58%、40.88%、69.48%。水样合格率,南部地区为12.87%,东部地区为22.94%,西部、北部地区为26.97%;集中式供水为43.65%,分散式供水为14.43%。[结论]苍山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很低,主要是微生物指标超标。  相似文献   

17.
顾辉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293-1295
目的掌握苏州市吴中区农村饮用水、改厕和粪便处理现状,了解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情况,为制定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吴中区人口比例分层随机抽取10个行政村,每个村随机选取10户入户调查。结果集中式供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90.9%,分散式供水人口占9.1%;采集水样11份,合格率为63.6%,4份不合格项目主要以大肠菌群为主。卫生厕所使用户数占90.5%;生活性垃圾和污水主要为随意排放;生产性垃圾主要为收集堆放,生产性污水主要为管道排放。结论吴中区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现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8.
徐振杰  黄丹  田宏飞 《职业与健康》2014,(18):2630-2632
目的了解大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卫生状况。方法 2013年,对大连市农村109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水质检测,每家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各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1份。结果该市农村地区供水方式以分散式供水为主,抽检的436份水样,总合格率为21.56%;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合格率分别为24.32%和18.80%,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合格率分别为19.72%和23.40%。微生物和硝酸盐超标较严重。结论大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合格率低,饮用水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19.
孙爱霞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260-1261
目的了解汤阴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现状,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1]的规定进行样品采集、保存,随机采取汤阴县10个乡镇227个监测点共227份水样进行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毒理学指标及消毒指标检测。结果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2]限值进行评价,微生物指标、总硬度超标比较严重,消毒指标中游离余氯均未检出。结论汤阴县所检测227份水样,存在浅层水质超标、河流两岸污染严重、水质消毒不到位的情况,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农村居民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