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循环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1期)、EMbase、Web of Science和Wang Fang Data,查找国内外有关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前循环与后循环卒中患者中的疗效对比的观察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1月。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从而比较前、后循环卒中患者在溶栓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所有脑出血、院内或90 d死亡、出院或90 d良好预后的情况有无差别。结果最终纳入9个观察性队列研究,共计3592例患者,前循环卒中有3177例(占88.4%),后循环卒中有415例(占11.6%)。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前循环卒中相比,后循环卒中溶栓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OR=0.29,95%CI=0.11~0.80,P=0.017)和所有脑出血(OR=0.27,95%CI=0.16~0.46,P0.001)的风险更低,并且后循环卒中患者在出院时或溶栓后90 d的良好预后比例更高(OR=1.73,95%CI=1.23~2.41,P=0.001),但是两组患者的院内或90 d死亡情况却无显著差异(OR=0.67,95%CI=0.39~1.16,P=0.155)。结论与前循环卒中相比,后循环卒中患者在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脑出血风险更低,短期功能预后更好,更安全有效。但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5-04我院收治的68例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时间为1~3d、3~8d和8d的患者预后优秀率分别为53.33%、40.00%和33.33%。治疗时机较早的患者预后质量较佳,不同治疗时机患者的预后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给予显微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尽早给予治疗能够达到较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Trevo ProVue支架对前循环脑动脉急性闭塞进行支架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本中心13例采用Trevo ProVue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脑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分级评估闭塞血管再通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于术后90 d进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患者独立生活情况。结果 13例患者中,术后即刻8例获得mTICI分级2b~3级再通,4例mTICI分级2a级再通,1例血管无法开通mTICI分级0级。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15.0(9.5~21.0)分,术后24 h NIHSS评分7.0(5.5~16.0)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35)。90 d临床随访,mRS评分0~2分6例(46.15%),3分2例,4分2例,5分1例,6分(死亡)2例。结论应用Trevo ProVue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脑动脉急性闭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架成形术对急性前循环脑动脉闭塞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2例急性前循环脑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急性前循环血管闭塞伴原位狭窄24例,其中取栓术后行支架置入术13例(N1组),单纯取栓术11例(N2组);无原位狭窄18例行单纯取栓术(N3组)。结果 N1、N2、N3组替罗非班使用率分别为69.2%(9/13)、9.1%(1/11)、0%;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N3组手术时间较N1、N2组明显缩短(P<0.05)。N2组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比例明显低于N1、N3组(P<0.05)。3组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脑梗死溶栓治疗分级2b~3级比例、颅内症状性出血发生率、脑疝发生率、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前循环脑动脉闭塞并原位狭窄取栓术后支架置入可能使病人获得更大的收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并不增加相关的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部动脉夹层继发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 连续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2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颈部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AD)继发前循环脑梗死的患者61例,及同期住院治疗的合并颈动脉中重度及以上狭窄程度的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相似文献   

7.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治疗效果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联合能量合剂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9例(33眼)接受长春西汀联合能量合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野、眼底、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综合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视力有显著性差异,χ2=16.364,P=0.037<0.05,治疗后视野检查17眼(51. 5%)恢复正常,15眼(45.8%)有改善,1眼(2.7%)无变化.治疗后视盘水肿 27眼(82.1%)消失,6眼(17.9%)较治疗前有好转.治疗前后视觉诱发电位有显著性差异t检验=6.534,P=0.001 <0.05.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能量合剂是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开展前循环脑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应用评价。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自2010-01-2011-10收治的32例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显微手术,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前循环脑动脉瘤显微手术的应用价值。结果32例患者中,脑动脉瘤破裂3 d内进行手术21例,破裂4~10 d内进行手术7例,破裂10 d后进行手术4例。41个肿瘤中成功夹闭38个,成功率92.68%,术后2例出现脑积水,2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在进行对症治疗后痊愈。12个月的跟踪随访中,其中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神经外科开展前循环脑动脉瘤显微手术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并且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后期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外科手术夹闭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经外科手术夹闭治疗的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出血次数、Hunt-Hess评分、Fisher评分等。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作为评分标准。先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出血次数、Hunt-Hess评分、GCS评分、Fisher评分、术后有无脑血管并发症、术后有无颅内感染与预后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Hunt-Hess评分(OR=40.243)、Fisher评分(OR=12.820)、术后脑血管并发症(OR=39.469)是影响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Hunt-Hess评分、Fisher评分、术后有无脑血管并发症是显著影响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外科手术夹闭治疗患者预后的因素,重视这些因素的预测价值对降低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术后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卒中预后量表预测前、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预后的效度,为不同类型缺血性卒中寻找能够更准确预测预后的评分工具,以期更好地辅助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重要中文文献数据库的资料中脉络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医用信息资源系统(维普)(截止至2009年6月)及其参考文献,筛选所有使用脉络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7分评分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符合标准的RCT文献共63篇,筛选出32项研究(治疗组1704例,对照组1655例)进行Meta分析。8篇为阴性对照,其中7篇符合急性期诊断标准(治疗组262例,对照组266例),合并效应值:OR=3.42,95%CI(1.97,5.93),P<0.00001;15篇为维脑路通(曲克芦丁)阳性对照(治疗组858例,对照组906例),效应值合并:OR=4.18,95%CI(2.89,6.05),P<0.00001;另有9篇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阳性对照(治疗组522例,对照组447例)效应值合并:OR=4.85,95%CI(3.16,67.44),P<0.00001。脉络宁组与各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临床资料显示,脉络宁可改善...  相似文献   

12.
张霞  佟旭  张斌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2):1209-1213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在前循环大血管狭窄导致的低灌注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因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导致急性低灌注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多途径血管内治疗,随访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的NIHSS及mRS评分。结果共纳入40例行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的急性低灌注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24例(60%),平均年龄70±4岁(60~80岁)。治疗后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中位数:18%vs 86%,P0.01),患者在术后2周、1个月及3个月的NIHSS和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在40例患者中,有1例(2.5%)术后发生大面积脑梗死及脑疝,另1例(2.5%)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结论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对于前循环大血管狭窄导致的急性低灌注性脑梗死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相对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检测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2例和对照组30例的脑脊液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病例组MnSOD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uZnSOD含量轻型患者高于中、重型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高于对照组和梗塞组,而且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脑脊液SOD的增高反映了脑组织对缺血的防御反应,尤其是CuZnSOD对缺血比较敏感,可以反映出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前循环和后循环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型特点。 方法 将2010年8月-2017年9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18~55岁缺血性卒中患 者纳入研究,通过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青年患者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及病 因分型之间的区别。 结果 研究纳入678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包括203例(29.9%)后循环卒中及475例(70.1%) 前循环卒中。高血压均是两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分别占前循环卒中的68.6%和后循环卒中的66%。多 因素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OR 1.569,95%CI 1.082~2.277)作为危险因素对后循环发挥的作用更大。 结论 青年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和危险因素分布大体相似,糖尿病作为危险因素对后循 环发挥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后循环系统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1年期预后的差异。 方法 以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为数据来源,根据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 型方法将脑梗死患者进行分型。对比分析前、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其1年期全因死亡、预 后不良[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3分]和卒中复发的差异。 结果 共8099例新发脑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前循环(anterior c irculation i nfarct,ACI)梗死 6415例,后循环(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CI)梗死1684例。ACI组患者年龄、心房颤动发生率、入 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高于PCI组 (均P <0.001)。PCI组男性居多,糖尿病、高血压发生率更高(均P <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CI组 在出院时[优势比(odds ratio,OR)0.53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396~0.718,P<0.001]、 3个月(OR 0.592,95%CI 0.472~0.744,P<0.001)、6个月(OR 0.636,95%CI 0.516~0.785,P<0.001)、 1年(OR 0.719,95%CI 0.591~0.876,P =0.001)的死亡风险均低于PCI组。ACI组在出院时预后不良的风 险高于PCI 组(OR 1.272,95%CI 1.075~1.505,P =0.005),但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时的预 后不良的风险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的卒中复发风险无显著差异。 结论 在1年内,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高于前循环梗死,而在出院后卒中所致预后不良和 卒中复发方面,两者风险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非急性闭塞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采用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前循环 大动脉非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血管内治疗的血管再通率、术后并发症、临床预后,并随访 患者血管再狭窄及卒中复发情况。 结果 共纳入22例患者,血管内治疗后,20例(90.9%)患者闭塞的血管成功再通,术后并发症3例 (13.6%),其中1例为术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术后出血转化,1例术后出现癫痫发作;血管再通的 患者中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7例,中位血管残余狭窄率为12.4%(8.6%~20.5%),球囊扩张+自膨式支 架治疗10例,中位血管残余狭窄率为10.4%(6.2%~17.8%),两种治疗方法的血管残余狭窄率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血管成功再通患者出院时临床症状改善8例(40.0%),无明显变化12例(60.0%),无症 状加重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9(12~29)个月,mRS评分良好者12例(60.0%),1例(5.0%)再发TIA, DSA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给予球囊扩张术治疗后症状好转。 结论 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非急性闭塞是安全可行的,能够改善患者的缺血症状, 并且术后卒中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范围侧支循环及磁共振灌注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侧支循环情况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及侧支循环不良组,均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检查,比较灌注参数情况、入院时与治疗7 d后NIHSS评分及出院3个月后的MRS评分、出院3个月内终点事件情况。结果(1)侧支循环良好组患侧rCBV增加,rTTP、rMTT延长(P均<0.01); 侧支循环不良组患侧rTTP、rMTT延长,患侧rCBF降低(P<0.01);(2)侧支循环不良组患侧rMTT、rCBV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0.05);(3)侧支循环良好组入院时、治疗7 d后NIHSS评分、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出院3个月内终点事件发生率均较侧支循环不良组低(P<0.05)。结论 良好的侧支循环及脑灌注状态对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Even in the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ly good outcome after intracranial aneurysm surgery, their perception of health is an important outcome issu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of life (QOL) and its predictors of patients who had a good outcome following anterior circulation aneurysm surgery as using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Korean version.

Methods

We treated 280 patients with 290 intracranial aneurysms for 2 years. This questionnaire was taken and validated by 99 patients whose Glasgow Outcome Scale score was 4 and more and Global deterioration scale 3 and less at 6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85 normal persons. Each domain and face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a subgroup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QOL values and hospital expenses of the aneurysm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craniotomy, approach, bleeding of the aneurysm and brain injury.

Results

Aneurysm patients showed a lower quality of life compared with control patients in level of independence,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al, and spiritual domains. In the environmental domai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tergroup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craniotomy and the surgical approach used on the patients (p<0.05). The hospital charge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craniotomy (p<0.05).

Conclusion

Despite good neurological status, patients surgically treated for anterior circulation aneurysm have a low quality of life. The craniotomy size may affect the QOL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n anterior circulation aneurysm surgery and exhibited a good outc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