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毒性中药饮片在我院肿瘤科门诊使用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毒性中药饮片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抽取2022年肿瘤科门诊含毒性中药饮片处方838张,对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毒性中药品种、毒性中药使用频次、超剂量频次及毒性中药联合使用等问题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838张含毒性中药饮片处方中,共涉及22味毒性中药饮片,占医院毒性中药81.48%,50~60岁使用毒性中药饮片的处方居多(217 例,占25.89%),且每张处方药味多集中在11-15味,临床主要用于各类肿瘤疾病、慢性胃炎、结节病等。除了土荆皮、白果、蜈蚣3种以外,其他毒性中药均存在超剂量现象。毒性中药联用≥2味处方231张,以2味联用190张最多(占比22.67%)。配伍禁忌处方78张,以炮附片与半夏配伍居多,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失眠、郁病等。结论 毒性中药饮片在肿瘤科使用普遍,超剂量现象多,需警惕毒性中药超剂量使用及毒性中药联用配伍导致的潜在风险,加强药物管理,促进合理应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谭敏 《北方药学》2021,18(3):129-130
目的:观察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及合理用药对策.方法:入选2018年1月-2020年2月就诊患者3000例,开出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3000张,评估患者疾病类型、就诊科室;评估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评估有毒中药饮片使用情况、中药饮片配伍禁忌情况,分析中药饮片处方合理用药的对策.结果:患者3000例,疾病类型为:骨科疾病450例,妇科病716例,心脑血管系统疾病1269例,脾胃病150例,呼吸系统疾病415例.处方抽取包括中医内科门诊1414张,中医针灸科门诊420张,妇产科门诊716张,骨科门诊450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3000张,不合理处方255张(8.5%),其中包括不适宜处方71张(2.4%),不规范处方184张(6.1%);中药饮片配伍禁忌主要为半夏-附子、全瓜蒌-附子、天花粉-附子、肉桂-赤石脂;有毒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频次379次,制半夏为超剂量使用频次最多中药.结论:对中药饮片处方开展定期点评工作,可确保病人用药的安全性,提高临床中药药学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处方统计探讨黄芩在医疗机构门诊处方中的使用情况、用药思维和配伍规律。方法调查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门诊处方7682张,对其中含有黄芩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芩处方占门诊处方的15.13%,其中黄芩剂量在6~15g范围的处方占88.83%,黄芩平均剂量为9.82g,黄芩处方主要用于治疗肺系、肝胆系、脾胃系、和妇科四类病证,这四类病证的处方占88.33%,临床常配伍柴胡、黄连、金银花、鱼腥草、半夏、桑白皮、白术等药物。结论黄芩临床使用广泛,配伍药物具有多样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促进宁夏医疗机构对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方法 按随机简单抽样原则,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抽取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同区域15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门诊2019年中医处方3 032张。处方均由各医疗机构具有相关资质的中级及以上职称医师开具。统计各中药饮片使用频率、用量及与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简称药典)规定的相符情况。结果 共涉及中药615味,平均每剂处方15~19味。非药食同源及药食同源中药饮片的临床常用量分别集中在4~10 g、11~15 g、16~20 g和0~10 g、11~20 g、21~30 g;使用频次排名前3的分别为川芎(765次、25.23%),北柴胡(734次、24.21%),麸炒白术(723次、23.85%)和茯苓(1 275次、42.05%),当归(972次、32.06%),甘草片(923次、30.44%)。使用频次排名前30的非药食同源及药食同源中药饮片临床常用量与药典相符率分别为60.03%和70.35%;15家医疗机构有毒、小毒中药饮片用量与药典相符率分别为44.61%和45.60%。结论 宁夏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处方使用总体较规范。为确保药典的权威...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规范中药饮片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电子问卷的方式对全国10个省(区、市)12家中医院中药饮片处方使用情况(处方剂量、药味数)进行调研;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我院)2016年5月-2019年4月共计416100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的处方剂量、药味数及处方中饮片使用情况,同时分析不同科室中药饮片处方使用情况,探讨中药饮片处方临床应用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12家中医院的中药饮片处方平均剂量为129.60~245.00 g,平均药味数为11.90~18.25味;儿科中药饮片处方平均剂量均低于其他科室。我院中药饮片处方平均剂量为242.21 g,剂量分布在201~300 g的处方数占55.75%,超过300 g的处方数占15.22%;处方平均药味数为15味,药味数分布在11~20味的处方数占87.75%,超过20味的处方数占6.64%。我院中药饮片处方中使用频次排名前20位的中药饮片均有不同程度的超剂量使用情况,超剂量使用频率最高的3味饮片为醋郁金(占85.51%)、麸炒白术(占82.10%)和白术(占79.13%);我院内科中药饮片处方数占40.84%;内科和外科中药饮片处方剂量超过300 g(分别占11.98%、18.69%)、药味数超过18味(分别占14.60%、9.53%)的处方较多;儿科中药饮片处方药味数超过18味的处方占24.09%。结论:中药饮片处方整体剂量偏高、药味数过多,处方中单味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现象普遍存在。其中,内、外科应着重把控中药饮片处方药味数、单味中药饮片用量以规范处方剂量,妇科需着重控制单味中药饮片用量,儿科应特别关注处方药味数的使用,以保证更加科学、合理地规范中药饮片处方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180张抗肿瘤中药饮片处方用药数据,总结抗肿瘤治疗的中药饮片使用特点及规律。方法调取并筛选2020年1—7月中山市人民医院门诊180张诊断为恶性肿瘤的中药饮片处方,回顾性分析处方中涉及癌症类型、处方组成药味数、处方金额以及使用频率前20味中药用量情况。结果使用中药饮片治疗的恶性肿瘤类型前三位依次为肺癌、乳腺癌、鼻咽癌,而且每张处方使用中药以16~20味为主,占43.33%,而且单剂处方的金额主要21~40元。本院抗肿瘤常用中药饮片以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类中药为主,并辅以补虚、安神类中药。其中蒲葵子、山慈菇、全蝎、蜈蚣、三棱、莪术、酸枣仁、茯苓、白术、麦冬存有超药典用量情况。结论中药治疗肿瘤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为主,但在中药饮片实际使用中存在单张处方药味较多、药量大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药物配伍管理,以使临床合理应用中药饮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儿科门诊中药处方的使用特点,调查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是否合理,为中药房工作和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统计学方法研究医院儿科门诊处方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饮片、常用的中药剂量、联合用药品种分布情况、儿科处方常开贴数、主要疾病的诊断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功效的中药在处方中的应用等,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类、综合。结果医院儿科门诊处方中最常使用的中药是连翘,常用剂量为5g,常用贴数为4剂,主要的疾病证型为风热证。结论医院儿科中药处方,组方用药符合辨证施治的要求,组合用药基本合理,符合《处方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2015版《中国药典》中含有五味子的成方制剂,发现五味子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2015版《中国药典》中有关五味子的成方制剂,提取各味药物的出现频次、功能主治、中药类别、剂量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建立树状图,获得药物配伍规律,对于频次大于20的药对进行现代研究分析。结果共计纳入成方制剂100种,涉及中药128味,使用总频次906次。共计使用了17类中药,最常用为补气药(频次150,占0.1 656)、清热药(频次115,占0.1 269)、补阴药(频次91,占0.1 004)、补阳药(频次78,占0.8 610)、补血药(频次78,占0.8 610)等。使用频次前20位的单味药物分别为地黄(47)、麦冬(39)、茯苓(38)、黄芪(36)、甘草(35)、人参(32)、当归(23)、丹参(23)、枸杞子(21);聚类分析显示,频次大于10的中药可以聚为5类,而地黄单独归为一类。结论 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有关于五味子的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为主要治则,兼以安神、清热、收涩、平肝、熄风、解表、利水、渗湿、理气、化痰止咳、温里、活血化瘀、止血、化湿而进行组方配伍,为五味子配伍的合理用药,深入研究与现代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了解医院中药处方和中药临床使用存在的问题,为指导中药房调剂工作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2014年1~12月1 200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对处方中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应用中药的措施。结果: 中药饮片处方中存在临床诊断填写不全、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中药名称不规范、处方脚注不明确、用法用量不适宜、配伍禁忌等问题;单张处方药味数大于15个以上的处方占比为65.70%,处方平均剂量大于250g的处方占比为40.25%。结论: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的定期点评检查和质量监督,有利于提高处方质量,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经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临床使用海螵蛸的中药处方治疗疾病的用药情况,为临床应用海螵蛸治疗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门诊使用海螵蛸治疗疾病的处方,共计2599张。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功能,分析海螵蛸的治疗疾病、用药配伍、性味归经等规律。结果 在2599张处方中,病证治疗方面,以脾胃不和证所致的胃脘痛、胃痞病等消化性疾病,以及蕴毒腐溃证所致的胃癌、肺癌等肿瘤性疾病的治疗频率为高。常用药物配伍方面,与白及、党参、黄连、百合、乌药等药配伍应用为多。海螵蛸较为常用的剂量为20 g(占49.25%)、4 g(占12.97%)。性味归经方面,所用药多为性温(39.12%)或性寒(32.38%),味甘(31.71%)、苦(29.06%)、辛(26.17%)。结论 利用该平台得出海螵蛸的核心药物配伍和用药规律,可为海螵蛸的临床合理应用和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该院2021年度细辛中药临床使用情况,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搜索东软信息系统,调取该院2021年含中药饮片细辛处方合计4 113张,分析患者基本情况、科室分布、中医诊断、用药剂量、中药配伍等信息。结果 使用细辛处方的女性患者居多,占比56.9%(2 340/4 113),大于60岁患者居多,占比35.6%(1 466/4 113);处方所含中药味数以11~16味居多,占比57.6%(2 367/4 113);细辛用药单剂量以≤3 g最多,部分处方用量超过3 g(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剂量),未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细辛处方多分布于骨伤科门诊及中医内科门诊;诊断以腰痛病最多,占23.2%(952/4 113);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证最多,占29.5%(1 215/4 113);单味药与细辛配伍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甘草、麸白芍、桂枝、独活、槲寄生、木瓜。结论 细辛为该院临床常用中药,主要用于腰痛病、虚劳病等,分析其用药规律,掌握用药剂量及配伍等,可有效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中药处方用药情况,分析中药临床用药特点,为药师审方和药品采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别对2011年3月、6月、9月、12月共27 528张门诊中药处方的药品功效分类、超常规剂量、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情况、处方中药味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用药排序前50位的中药使用补虚药占28%、清热药次之为18%;杜仲超量使用频率高达95%;年轻人使用配方颗粒占的比例最高,为7.49%;处方中药味数10味以下占23.33%。结论本院补虚类中药使用占多数,体现了调理身体的患者居多,存在的问题是常用中药饮片临床使用较容易超出《中国药典》中规定的剂量,宜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我院中药饮片的使用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饮片的使用特点,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结果:被调查24723张处方药味数以16~20种居多;10,15及12g为单味药常用剂量;单张处方药物总剂量偏大;活血化瘀类药最常用;不规范处方仍然存在。结论:需要认真学习《中国药典》,规范中药饮片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该院”)中药饮片处方中细辛的用药规律,为中药饮片细辛在治疗皮肤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21年该院诊断为皮肤疾病、含有细辛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采集处方中的信息,对用药情况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1 004张中药饮片处方,主要来源于皮肤科、中医科。细辛以入汤剂煎服为主,使用剂量为2~15 g,超剂量使用的处方有580张(占57.77%)。频数分析结果显示,细辛超剂量使用程度为2~5倍,未发现不良反应;使用细辛频数较多的证型诊断为寒湿证、湿热浸淫证以及脾虚湿盛证。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与细辛由强到弱关联的药物依次有细辛、桂枝与当归,细辛、桂枝与附片,核心药对主要包括细辛与桂枝、当归、茯苓、甘草。结论:基于处方用药分析,中药细辛在治疗皮肤疾病的临床应用中,常与桂枝、当归、茯苓、甘草等配伍应用,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同时存在一定的超剂量使用情况。治疗皮肤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为中药细辛的合理配伍及安全剂量范围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利于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毒性中药饮片在儿童专科医院的使用情况及分布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毒性中药饮片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根据相关法定文件,收集整理2019—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患儿含毒性中药饮片处方数据,对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和毒性中药使用频率、使用剂量、超药典剂量使用频率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66 294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涉及11味毒性中药饮片,处方18 680张,占比28.18%。据年龄组统计,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患儿使用毒性中药饮片情况最多,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口服含毒性中药饮片处方数多于外用。使用频数前5位的毒性中药饮片分别为炒苦杏仁、盐蒺藜、炒苍耳子、川楝子和全蝎。9味毒性中药饮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剂量使用情况,制吴茱萸处方超剂量问题最突出。毒性中药饮片条目数22 309条,单张处方大多使用1味毒性中药饮片,毒性中药饮片联用≥2味的共3 913条。结论 儿科临床应用毒性饮片比较广泛,使用毒性中药饮片基本合理。但需警惕毒性中药连续使用、超药典剂量使用以及毒性中药联用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儿童中药处方中金银花的使用情况,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提高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在儿童的合理使用水平。方法:从解放军某医院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的中药处方中选取符合条件(处方含金银花、处方对象为14岁以下儿童)的处方共220张,采用列表分析方法,找出金银花的用药规律。结果:患儿以3~4岁为主,占47.7%,绝大多数为外感类疾病患儿;处方药味数以8~13味(84.1%)居多,平均每张处方11味;处方每日(剂)剂量集中在40~120g,每味药每剂用量3~11g;处方用药金额80%以上集中于100元以下;与金银花配伍的中药以甘草、连翘居多。结论:金银花与其他中药配伍灵活,总体具有一定规律性,充分体现出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的特点,可有效治疗儿童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喉痹等疾病,比西药更经济。  相似文献   

17.
王燕 《黑龙江医药》2015,(3):516-517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性与用药合理性,为规范中药饮片处方开具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门诊开具的1800张中药处方单进行处方点评,由资深医师及药师参照相关标准进行分析,筛查出不合格处方,统计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不合格率,分析中药饮片处方中毒性中药饮片使用合理性、用药味数合理性及剂量合理性情况。结果:1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不合格的主要问题有临床诊断不规范(临床诊断缺失1.67%、诊断病名不规范1.33%、诊断无证型2.06%、诊断与用药明显不符1.56%)、使用方法错误(煎法错误3.50%、服法错误2.17%、配伍禁忌0%)、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17.78%、修改处无医师签名4.83%、处方脚注21.83%)。2中药饮片使用不合理性主要有用药味数偏多、剂量偏大、毒性中药饮片使用掌握不严等方面,用药10味以上占44.5%,用药剂量超出常量占8.67%,使用含毒饮片比例占24.39%,且超正常剂量使用毒性饮片占9.28%。结论:我院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处方开具规范性及饮片用药合理性,在我院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药师应主动肩负起认真审查核对处方的职责,为促进合理用药发挥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唐榕 《今日药学》2020,(3):190-193
目的分析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儿童中药饮片处方,了解患儿的疾病类型、用药规律及常见不合理处方类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院2019年1~6月中医科门诊儿童中药饮片处方1259张,对就诊患者的处方资料和处方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儿年龄多分布在1~5岁;疾病类型以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常见;单张处方使用药味数以11~15味为主,剂数以3剂居多;涉及药材288种,用药频次最高的中药饮片为甘草;单张处方总金额大多不超过100元;发现不合理处方188张,以特殊用法错误和药物用量不适宜为主。结论我院中医科就诊儿童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基本符合疾病类型,金额合理,但部分处方存在不合理情况,还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有毒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情况,为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规定的中药饮片用量范围,对处方中超剂量使用的有毒中药饮片的品种、剂量、各剂量使用频次和频率、超剂量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超剂量使用的有毒中药饮片共有21个品种,占某院有毒中药饮片品种数的45.65%,其中12种有两种以上超上限使用剂量;超剂量使用频率排名前五位的中药饮片品种和剂量分别是水蛭9 g、吴茱萸6 g、蒺藜15 g、仙茅12 g、天仙子9 g;超剂量使用程度排序,水蛭12 g位列第一,是剂量上限的4倍。小毒中药饮片较有毒中药饮片平均超剂量使用频率更高,但两者平均超剂量使用程度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血化瘀药和平肝息风药的超剂量使用频率和程度均排名前三。结论:有毒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整体情况较合理。建议结合地区用药习惯,制定中药饮片尤其是有毒中药饮片的剂量范围,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门诊及住院处方,了解中药饮片大黄在我院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收集2014 ~2015年门诊及住院含有大黄的中药处方数据,利用Excel 2003软件对其年龄、科室、病症、用法用量进行统计分析及排序.结果 我院使用大黄中药饮片的人群主要集中在30 ~70岁.肛肠科、消化内科、皮肤科、肝科、外科是大黄使用的主要科室,用于治疗肛门直肠疾病、胃痞病、脾系病、湿疮、肝著病及急性胰腺炎.3g、5g、10g、15g是其常用剂量,在药典规定范围内.结论 大黄在我院的应用广泛,且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