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促进胃大部切除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穴位按摩加中药贴敷,对照组常规术后处理,两组其余围手术处理相同.比较两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可尽早恢复肛门排气,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蒙药贴敷神阙穴对腹腔镜胆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胀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45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妇科术后护理,45例综合组患者以蒙药贴敷神阙穴配和治疗。对2组患者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患者治疗效果、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更短(P0.05)。结论:蒙药贴敷神阙穴能有效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胀症状,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灸双侧足三里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双侧足三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状况和胃肠电图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方面均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观察组胃肠电图参数VP-P、f、RA均高于对照组,RD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在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干预基础上加艾灸双侧足三里有助于缩短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张瑜  李菲  金伟飞 《新中医》2021,53(11):205-20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按摩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2例脑卒中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穴位贴敷配合按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胃肠激素(胃泌素、胃动素)的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治疗10 d后,2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贴敷配合按摩可明显提升脑卒中患者术后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缩短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反应的疗效及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在行胆囊微创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和护理,干预组在行胆囊微创术后给予基础治疗护理联合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反应及恢复情况,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价术后患者的抑郁情况。结果:干预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用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干预组HA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出院时HADS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结论:胆囊微创术后应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有利于尽快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效减轻患者术后抑郁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灌肠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期间于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外科接受LC手术的良性胆囊疾病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氧气吸入、生命体征监护,并予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并于术后8 h开始予以中药通腑汤保留灌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穴位贴敷。比较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比较两组术后第1、5天腹部胀痛评分、胃肠反应评分及血清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5天腹部胀痛评分、胃肠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SS、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灌肠可降低腹部胀痛评分和胃肠反应评分,改善血清SS、VIP,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治疗LC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外敷神阙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组术后用中药热奄包外敷神阙穴。结果: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中药热奄包外敷神阙穴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火灸足三里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的中医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雷火灸足三里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的中医护理,3d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12.5%)、恶心呕吐发生率(27.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足三里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中医护理能够显著恢复患者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据中医传统学说子午流注理论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腹胀患者进行择时穴位贴敷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取双侧下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穴,按照常规时间进行穴位贴敷,每次2 h,每日1次;观察组早上7时~9时进行穴位贴敷,贴敷穴位、贴敷保留时间及贴敷药物均与对照组相同,2组均连续干预4 d。观察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贴敷干预后24、48 h腹胀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贴敷干预后24 h,2组腹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敷干预后48 h,2组腹胀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择时穴位贴敷疗法能有效促进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排气、排便。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764-1766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的胆囊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有利于胆囊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26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均行开腹切除术,其中中药对照组术后给予中药辅助治疗;观察组和中药观察组均行腹腔镜切除术,其中中药观察组术后给予中药辅助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给予中药辅助治疗对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为41.46%;中药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中药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短于观察组(P<0.05)。结论:临床实践证明,腹腔镜切除术后不良反应少,对胆囊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而除手术方式外,依据中医理论对术后患者进行中药辅助恢复治疗则更加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因此腹腔镜切除术和中药辅助治疗应得到更大的推广。  相似文献   

11.
何淑斌  林俊  姜仙荣 《新中医》2021,53(3):184-186
目的:观察胃舒贴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推拿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胃癌手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胃癌根治术后常规处理,对照组给予穴位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胃舒贴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60.00%,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舒贴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推拿能明显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邓芳  谭昕  潘佩光 《新中医》2017,49(7):119-121
目的:观察厚朴粉穴位贴敷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术后对照组予抗感染、促宫缩等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厚朴粉穴位敷贴足三里。记录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记录腹胀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腹胀发生率19.0%,治疗组腹胀发生率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予厚朴粉贴敷足三里能促进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有效防止腹胀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术后即刻电针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管控;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即刻进行电针干预。观察两组术后首次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情况(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和肠鸣音出现到恢复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术后首次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及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100.0%和95.2%,对照组分别为97.6%和76.2%。试验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即刻电针干预可明显缩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首次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及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从而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耳针疗法联合穴位贴敷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2例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失调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术后应用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术后应用耳针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程4 d。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和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胃肠激素水平[血管活性肠肽(VIP)、血清胃动素(MOT)];记录2组术后腹胀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IP水平均下降,MOT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变化较大(P<0.05);比较2组术后腹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针疗法联合穴位贴敷可改善剖宫产术后产妇的胃肠激素水平,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王先玲 《新中医》2020,52(6):150-153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中药贴敷的中医特色护理对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并给予常规的西医护理康复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贴敷胆囊区。于术后当天、第3天、第5天评价2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记录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术后当天和第5天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记录并发生症发生情况,出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术后当天,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和第5天,2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3天和第5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2组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均下降(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生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27.50%(P<0.05)。经秩和检验,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中药贴敷的特色中医护理能减轻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中药足浴联合穴位贴敷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联合穴位贴敷,两组均干预5 d。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足浴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干预过程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配合局部穴位按压对经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科腹胆囊切除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两组采用术后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局部穴位按压及艾灸足三里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采用艾灸足三里配合局部穴位按压治疗可促进胃肠功能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神阙穴对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加用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结果: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贴敷神阙穴能明显促进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蒙药贴敷神阙穴对肝癌介入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进行肝癌介入术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为200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依据中心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术后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蒙药贴敷神阙穴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持续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施行蒙药贴敷神阙穴治疗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持续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药贴敷神阙穴对介入肝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患者予以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空白对照,术后72h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患者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可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