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以2家企业、2种规格的卡马西平片作为参比制剂进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指导国内仿制药企业更好地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方法 测定北京诺华和太阳药业(日本)生产的卡马西平片参比制剂在5种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随后应用Gastro Plus软件建模、人工仿生膜结合Macro FluxTM 型药物溶出度与渗透速率测试系统进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预测2家参比制剂的体内生物等效性。结果 2家企业的卡马西平片参比制剂在5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均不相似,Gastro Plus软件虚拟生物等效性(BE)与溶出-渗透测定结果显示2家制剂在空腹和饱腹2种状态中均存在生物不等效风险。结论 本研究发现2家企业的卡马西平片参比制剂体外溶出不一致,软件建模预测及人工仿生膜技术预测其体内存在生物不等效的风险,对同时生产两种规格制剂的企业而言,可能导致同一企业不同规格的仿制药在一致性评价中存在生物不等效的风险,建议国家药监局确定唯一企业的参比制剂。本研究为卡马西平片参比制剂的选择提供了数据基础,也为窄治疗窗口药物参比制剂的遴选和确定提供参考,同时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国产非那雄胺片与原研制剂的体外溶出行为,评价仿制药与参比制剂的质量一致性,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析体内外相关性。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2020年版《中国药典》该项目没有变化),分别考察国产制剂与原研制剂在4种不同溶出介质(pH 1.2盐酸溶液、pH 4.5醋酸盐溶液、pH 6.8磷酸盐溶液、水)中的体外溶出行为。同时借助GastroPlusTM软件结合体外溶出试验结果,建立非那雄胺片体内外相关性模型。结果 在选定条件下,国内15家制药公司中有3家公司产品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均与原研制剂相似。软件分析结果提示,体外溶出曲线与软件模拟的体内行为不相似。结论 大部分非那雄胺片仿制制剂在体外的溶出曲线与原研制剂存在一定的差异,国产非那雄胺片工艺水平及处方有待提高,反映体内释放行为的生物体相关溶出条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与探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共30名,以试验用奥美拉唑与参比用奥美拉唑对志愿者进行交叉单剂量口服使用,剂量为40mg.于志愿者服药12h 后抽取静脉血,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中的奥美拉唑浓度进行测量,使用 DAS 药动学程序对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进行计算.结果通过口服试验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与参比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进行对比后可得,志愿者血浆中的奥美拉唑 Cmax 为(1155.72±378.63)ng/ml 和(1129.70±370.88)ng/ml;Tmax分别为(2.30±0.62)h 与(2.30±0.55)h.AUC(0-inf)分别为(5102.48±2172.32)ng?h/ml 与(4893.42±1834.30)ng?h/ml.通过对 AUC(0-12)的可信区间进行分析可得,其90%的可信区间为95.2~107.0%,对 AUC(0-inf)的可信区间进行分析可得,其90%的可信区间为95.9-108.1%.结论通过对实验试剂和参比实际的相对人体生物利用度进行计算可得,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00±13.80)%,则实验试剂和参比试剂相比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4.
邵华  吴鑫  陈浩  许译尹  张学丽 《中国药学杂志》2022,57(20):1771-1775
目的 评估国家药品集采目录江苏省中选药品与相应原研药说明书的差异,为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一步提高一致性评价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为仿制药临床应用的安全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国家药品集采目录江苏省中选药物的原研药和仿制药说明书全部项目进行一致性评价和风险评估,适应证与禁忌项采用SPSS和Medcal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仿制药与原研药说明书的适应证(P=0.782, ccc=0.93, 95%CI 0.89~0.95)与禁忌项(P=0.935, ccc=0.97, 95%CI 0.96~0.98)一致性较高,风险评估发现2组(2.25%)说明书内容差异可引起极度风险、高度风险9组(10.11%),GRADE循证证据佐证高度及以上风险的差异或成为患者用药安全的隐患。结论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完善、落实仿制药说明书一致性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欧洲药品局(EMA)、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TG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等国家或组织的药品管理部门颁布的局部作用经口吸入制剂生物等效性试验研究主要指导原则或相关指南。同时,着重研究分析FDA《特定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经口吸入制剂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相关规定,为我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 比较上述各国发布的相关经口吸入制剂生物等效性国际指导原则主要异同点。针对我国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参比制剂名单中的典型经口吸入制剂药物品种,从剂型、给药方式、体外试验、药动学(PK)、临床药效学(PD)终点比较、试验设计、受试者选择和检测物质选择等多个方面对FDA公布的 《特定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FDA、EMA等国际监管机构对吸入制剂呼吸用药生物等效性总体要求有一定差异,EMA要求采用逐步方法策略,而FDA采用的是总体证据权重方法,并且FDA明确提出采用群体生物等效性(population bioequivalence,PBE) 方法进行生物统计学比较。虽然各监管机构均推荐开展药动学研究,但FDA目的在于比较待测制剂和参比制剂的全身暴露,EMA目的在于评估比较待测制剂和参比制剂在肺部沉积及全身暴露。FDA仅对异丙托溴铵、酒石酸左沙丁胺醇等特定药物提出开展药效学研究,而EMA建议对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品开展药效学研究,并要求需要监测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影响等。TGA在遵循EMA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于体内临床效果比较。NMPA总体要求与FDA基本一致,但在药效学终点BE研究上借鉴了EMA部分规定。总体而言,FDA的要求比EMA更加严格,其中FDA公布的涉及经口吸入制剂《特定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对具体化学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从多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规范,对仿制药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结论 分析比较上述各国发布的相关经口吸入制剂生物等效性国际指导原则主要异同点,并重点介绍FDA公布的经口吸入制剂《特定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有利于理解世界各地不同机构的生物等效性标准,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晓  高永宝  王璐  马辉  魏晶 《中国药学杂志》2021,55(23):1932-1934
目的 对近年辽宁省药品认证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控制相关缺陷进行汇总和分析,为监管和行业提供参考。方法 对辽宁省2017~2019年认证的197家次企业的质量控制缺陷进行汇总,对高频缺陷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与结论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或受托方应在人员培训、计量校验、实验室管理方面加强力度,控制检验环节质量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开展对乙酰氨基酚片含量测定能力验证活动研究,了解和评价药品检测实验室的技术状况,提高药品检测实验室质控能力。方法 按国际标准ISO/IEC17043《合格评定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进行,委托药品生产企业制备样品,经均匀性和稳定性试验合格后作为能力验证样品,随机分发给参加者,回收结果,采用Z比分数评价实验室能力。结果 全国共339家实验室参加本次能力验证,其中302家实验室结果评定为满意,满意率为89.1%;20家实验室结果评定为可疑,占比为5.9%;17家实验室结果评定为不满意,不满意率为5.0%。结论 绝大部分实验室具备紫外分光光度法(UV)分析对乙酰氨基酚片含量的能力;基本了解我国药品检测实验室的技术状况,药监系统实验室与药品企业质量控制实验室(QC)和第三方实验室相比,药监系统实验室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体外评价6种市售奥美拉唑肠衣颗粒的酸稳定性。方法建立测定奥美拉唑的HPLC;测定奥美拉唑胶囊的含量、释放度,通过改变溶出液的pH(pH1.2~7),测定奥美拉唑在不同pH中溶出的剩余累积浓度,以及测定奥美拉唑标准品在pH2~5的5种pH环境中的剩余原形药物浓度及可能的分解产物的峰高;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奥美拉唑溶出的累积剩余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种市售奥美拉唑胶囊的含量及释放度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及药典规定,但体外模拟胃酸环境下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除洛赛克外,其余5厂家产品均在pH<6(pH3~5.5)即开始溶出,pH7时奥美拉唑肠衣颗粒的平均溶出的累积剩余浓度,6厂家产品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E,B,C,F和D溶出的累积剩余浓度依次为:(136.16±7.85),(127.73±6.54),(118.69±5.93),(105.25±11.94),(87.88±5.89)和(73.69±5.88) μg·mL-1;奥美拉唑标准品在pH2的环境中,1 min的原形药物浓度为初始浓度的54.70%,分解迅速。结论由于各厂家的处方及制备工艺不同,若采用胃管给药,不同厂家奥美拉唑胶囊的生物利用度及疗效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治疗脱发的米诺地尔-甲基丙烯酸酰化明胶(GelMA)生物可溶性微针,并对其进行表征和评价。方法 以生物可溶性水凝胶GelMA为基质,采用模印法和紫外交联法制备米诺地尔-GelMA生物可溶性微针,分别采用光学和荧光显微镜表征其形貌,采用机械性能和溶胀率测定考察交联度对微针机械强度和吸水性的影响,采用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其体外药物释放速度;采用动物透皮实验评价其透皮效果。结果 所得微针机械强度足以穿透皮肤实现透皮给药。微针吸水性良好,使其在刺入皮肤后通过吸附溶胀和降解释放包合的米诺地尔。结论 以GelMA为基质的米诺地尔-GelMA生物可溶性微针具有生物相容性高、可缓释、靶向给药等优点。微针贴片便于携带,使用方便,与其他剂型相比有独特优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基于渗透压原理的尼莫地平渗透泵胶囊,考察影响其释药行为的因素,优化处方并考察其释放机制。方法 根据尼莫地平渗透泵胶囊在体外累积释放度与零级方程拟合度,对囊壳、含药层、助推层的辅料种类和用量进行单因素考察,选出释放主要影响因素为致孔剂用量、含药层并检测其渗透压活性物质用量和膨胀剂用量,利用Box-Behnken设计法对其进一步优化,确定最优处方。制备3批尼莫地平渗透泵胶囊体外释放度与零级方程拟合考察其释药特性,再使用相似因子法(f2)进行释放机制研究。结果 尼莫地平渗透泵胶囊最优处方为致孔剂(PEG 6000)用量14 mg、含药层渗透压活性物质(NaCl)用量33.7 mg、膨胀剂(PEO 800万)用量33.2 mg,制备的尼莫地平渗透泵胶囊在12 h内药物释放较完全,致孔剂为药物提供释药途径,渗透压活性物质为释药动力。结论 尼莫地平渗透泵胶囊控释效果良好,累积释放度大于90%,并且接近零级释放方程,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11.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体外释放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进行释放度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释放量测定,采用SPSS13.0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四批次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在45min的释放量均超过标示量70%,不同药厂或同一药厂不同批次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的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体外释放度作为药品质量控制的指标之一,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基于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背景下,旨在研究和设计出符合我国医药市场类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方法 基于事理(W)、物理(S)、人理(R)(WSR)3个维度系统方法论对医药市场类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通过调查问卷法以及熵权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计算权重。结果 设计出包括WSR 3个维度和17个量度指标的医药市场类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结论 通过对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设计,得出医药市场类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3个维度的启示,为我国高校药学类课程思政以评促改提供了参考和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高效,稳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轨道阱串联质谱联用(UHPLC-LTQ-Orbitrap-MS/MS) 方法,系统、全面地定性分析中药制剂保心宁胶囊中的化学成分组成。为保心宁胶囊质量控制方法的开发,标准的完善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UHPLC-LTQ-Orbitrap-MS/MS对保心宁胶囊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通过UHPLC-LTQ-Orbitrap-MS/MS扫描的到的化合物精确分子量,对照品和多级碎片离子信息,并结合相关文献以及裂解规律,实现对保心宁胶囊的准确定性分析。结果 共鉴定出103种化学成分,包括萜类、皂苷类、酚酸类、黄酮类、有机酸类、香豆素类、苯酞类及姜黄素类等,并对化合物的药材归属进行了分类。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对保心宁胶囊中化学成分的快速定性分析的方法,为保心宁胶囊的质量评价指标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prepare amoxicill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and study the in vitro release properties. METHODS The drug-containing pellets were prepared by extrusion-spheronization process. Taking the cumulative release at 15 min as the response value, the optimization test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common rotation combination design and the optimal formulation was validated. The drug-containing pellets were coated with Eudragit L30D-55 to prepare enteric-coated pellet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ating weight gains on the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ic-coated pellets, different amounts of plasticizer on the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ic-coated pellets and tablets, and different hardness of tablets on the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ic-coated tablets were investigated by single factor method. RESULTS The optimal formulation of the drug-containing pellets determined by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method included 5% of croscarmellose sodium, 1.2% of polyoxyethylene 35 castor oil and 1% hydroxypropyl cellulos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cumulative release at 15 min was close to the measured value. The coating weight gain of Eudragit L30D-55 should be about 20%, the amount of plasticizer should be 30% of solid content of Eudragit L30D-55, and the hardness of tablets was (130??20)N. CONCLUSION It is reasonable and reliable to optimize the formulation of drug-containing pellets by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method. The enteric-coated tablets have good delayed release effect, and this product has the feasibility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性质稳定,眼刺激性小的透明质酸功能化白蛋白纳米粒。方法 以香豆素6为荧光探针,采用乳化-沉降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碳二亚胺法将透明质酸偶联到纳米粒表面,荧光胺衍生化法测定氨基的减少量计算取代度,考察纳米粒的制剂学性质和对家兔眼刺激性。结果 修饰后透明质酸对白蛋白纳米粒表面氨基的取代度为25.06%,纳米粒呈球形,包封率为86.94%,载药量为2.97%,48 h累计释放率接近70%,Draize实验结果表明功能化纳米粒对家兔眼部无明显刺激。结论 该方法成功制得透明质酸功能化的白蛋白纳米粒,所得纳米粒刺激性小,有望作为眼后部给药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