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型病毒性肝炎与性传播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丙型病毒性肝炎与性传播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性病患者精液以及阴道分泌物中HCVRNA。应用ELISA法检测其配偶的抗 HCV ,并与正常健康夫妇 18对作对照观察。结果 ① 3 3例男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精液中HCVRNA阳性 6例 (18 18% ) ,2 5例女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HCVRNA阳性 9例 (3 6 0 % )。② 6例男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精液HCVRNA阳性者配偶抗 HCV阳性1例 (16 67% ) ,9例女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阴道分泌物HCVRNA阳性者配偶抗 HCV阳性 7例 (77 78% )。③ 72例性病患者生殖道分泌物HCVRNA阳性 4例 (5 5 % )。④对照组配偶抗 HCV均为阴性。结论 ①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可检出HCVRNA ,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②女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性传播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可能性比男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要大。③性乱人群通过性接触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可能性高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2.
81例住院病毒性肝炎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住院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输血及血制品对传播丙型肝炎(HC)的作用及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对病情的影响。我们对81例病毒性肝炎血清同时作了HBV-M及抗HCV检测,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81例检测对象均为衡水地区农民、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和丙型炎肝检测方法有许多。但主要用于临床的也只有酶联免疫法和基因检测来诊断病毒性肝炎,由于甲肝,戊肝无慢性化,具有较好地血清学诊断指标,故一般不需进行基因诊断。至于庚肝、TIV因至今尚未明确其对人类的致病性,因此,只有HBV、HCV中基因诊断的意义更为重要。 乙性肝炎病毒抗原在血液中浓度较高,现在乙性肝炎病毒感染通过抗原检测,即能明确诊断,因此乙性肝炎诊断往往不需作病毒核酸检测。但在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时,血清中的病毒核酸含量是反应病毒数量和复制活跃程度最可靠的直接指标。对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诊断,现行的血清检测试剂虽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约有20%的患者可不出现抗体,同时,由于目前不能检测抗体,要明确是否现行感染很有必要进行PCR检测,但应注意假阳性,假阴性结果。 至于PCR检测结果与患者血清学标志物不相符的问题,因为PCR检测的是病毒核酸水平,而血清指标检测的是病毒蛋白,两者不在一个水平上,两者测定的不是同一物体,必须综合分析,动态观察,应用多种试验加以对照分析,使诊断水平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血液净化中心10名护士自愿组成一个品管圈,确立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血液净化中心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年发生率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以圈员为中心带领全科护士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液净化中心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年发生率为0,低于预期目标,且每位圈员在品管圈活动中自身学习主动性和自我价值的体现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同时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血液净化中心10名护士自愿组成一个品管圈,确立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血液净化中心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年发生率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以圈员为中心带领全科护士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液净化中心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年发生率为0,低于预期目标,且每位圈员在品管圈活动中自身学习主动性和自我价值的体现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同时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检测联合核酸检测在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血液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进行HCV-Ab检测和核酸检测的3925份血液标本,统计单独HCV-Ab检测、单独核酸检测以及联合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的差别。结果单独进行HCV-Ab检测结果显示阳性2例,不确定1例;单独进行核酸检测未见阳性结果;而HCV-Ab检测联合核酸检测的结果显示,3925份血液标本中有9份呈阳性,检出率为0.23%。可见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进行HCV-Ab检测和核酸检测的阳性检出率(P0.05)。结论血液筛查中应用HCV-Ab检测与核酸检测联合的方式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相关疾病,更好地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7.
陈明泉  许夕海  施光峰 《新医学》2004,35(8):491-491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 ,2 4岁 ,安徽人。因巩膜黄染、尿黄 5年于2 0 0 3- 10 - 11来诊 ,患者于 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巩膜黄染、尿黄 ,当时有轻度乏力、纳差 ,不伴右上腹疼痛 ,无发热 ,无四肢关节、全身肌肉酸痛。尿淡黄色 ,无陶土样大便 ,无皮肤瘙痒。去当地医院就诊 ,查肝功能 :ALT正常 ,总胆红素 5 1 2 μmol/L ,间接胆红素 4 6 4 μmol/L。病原学检查 :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查除抗 HBs阳性外 ,抗 HBe、抗 ΗΒc、HBeAg、HBsAg均阴性 ;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性 ;抗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均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38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36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量表(SF-36)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与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324例新入院且未经治疗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患者自身抗体谱的表达状况,同时使用流式细胞术计数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结果 324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有136例患者至少有1项自身抗体阳性,另有188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自身抗体谱表达均为阴性。自身抗体阳性组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自身抗体阴性组(P0.05);同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4~+CD25~+Treg细胞水平随着自身抗体表达数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结论对HCV感染患者进行CD4~+CD25~+Treg细胞水平监测,能有效预判患者发生免疫耐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柳州地区血液病毒核酸集中化检测的情况,探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血液检测的策略。方法对柳州地区开展血液病毒核酸集中检测的标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从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共检测标本253 229人份,经鉴别或拆分试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标本514人份(0.20%),丙型肝炎病毒(HCV)RNA阳性标本2人份(0.0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RNA阳性标本2人份(0.08‰),核酸阳性率为0.21%(518/253 229),即血清学检测漏检率为0.21%。结论开展血液病毒核酸集中化检测,可以有效降低输血风险,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对深圳市2005年12月至2007年11月吸毒人群中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进行统计,并就其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治疗原则等进行讨论分析。方法笔者严格按照深圳市《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之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由专人负责,采用抗HCV酶免疫法(ELA-3),对检测对象进行检测,并详细记录。结果2027名检测对象中,符合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的有1274例,占总数的62.9%。结论切断丙肝传播途径是预防丙肝的重要方法,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重庆市医疗机构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病例报告现状,为提高该市丙肝病例报告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重庆市5个县(区)中选取9家医疗机构,对其2014年1季度丙肝病例相关数据质量进行核查。结果 437例实验室检出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者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阳性者中,共报告102例,当年报告率为23.34%。报告的住院病例中,诊断分类正确36例,正确率为43.90%,病程分类正确30例,正确率36.59%。其中省级医院报告率低于区县级医院(χ~2=112.648,P=0.000),省级医院诊断分类和病程分类正确率高于区县级医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143、15.887,P=0.000)。结论目前该市医疗机构病例当年报告率、诊断分类正确率和病程分类正确率均较低,需加强对医护人员丙肝诊断报告标准的培训,加大丙肝防治知识科普宣传,提高丙肝病例报告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和白介素-18(IL-18)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13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95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IL-10、IL-12和IL-18水平.结果 患者血清IL-10、IL-12和IL-18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情进展,IL-10和IL-18水平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0、IL-12、IL-18水平在判断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炎性损伤及病情进展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对新生儿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13例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病毒性肝炎患者及所分娩的新生儿。结果 1513例妊娠期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占82.62%,丙型肝炎占12.69%。临床类型以慢性肝炎最多见,其次是急性肝炎。重型肝炎与急、慢性肝炎相比,新生儿窒息率和早产率显著升高(P<0.01)。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8.27%、1.34%。结论最常见的妊娠期病毒性肝炎是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尤其是重型肝炎易导致新生儿窒息和早产,对新生儿的危害极大,处理的关键是在综合治疗后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5.
目前,病毒性肝炎中的丙型肝炎已越来越多地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为了解郑州铁路地区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1991年2~11月我们对郑州铁路中心医院传染科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98例,进行了血清抗-HCV 检测,为我局肝炎临床分型,隔离治疗,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98例患者血清标本,经 ELISA 法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情况,探索早期筛查加以控制丙型肝炎的重要性.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院诊疗的患者丙型肝炎筛查和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抗-HCV检测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HCV-RNA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 3年共检测丙型肝炎抗体7 920例,抗-HCV阳性者共175例,阳性率2.21%,其中进行HCV-RNA检测者39例,阳性者36例,相对规范治疗的8例.结论 注重基层医院丙型肝炎病毒筛查,提高医务人员对丙型肝炎的认知率,对抗-HCV阳性患者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干预,有效地控制丙型肝炎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个性化家庭随访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个性化家庭随访干预。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得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及其总分、患者护理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家庭随访能够有效地改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肝炎肝硬化患者免疫力低下 ,肝脏枯否细胞功能减退 ,门体侧支循环开放以及脾功能亢进等因素 ,使患者易发生感染。为了解肝炎肝硬化患者感染的特点 ,作者对 1995~ 2 0 0 0年本院住院的 40 6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5~ 2 0 0 0年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 40 6例 ,男 3 64例 ,女 42例 ,年龄 7~ 71岁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2 81例 ,乙 +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63例 ,乙 +丁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5 9例 ,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3例。1.2 诊断标准 肝炎肝硬化诊断依据 1995年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流感样症候群的护理及吲哚美辛干预效果。方法纳入的117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1组在注射干扰素前2h口服吲哚美辛片25mg;观察2组在注射后2h口服吲哚美辛片25mg;对照组不给哚美辛片口服。分别在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全程给予相关护理,并观察吲哚美辛防治流感样症候群的效果。结果吲哚美辛在防治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发热中有明显作用(P0.05),特别是观察1组的效果更佳(P0.001)。吲哚美辛干预组寒战、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在干扰素注射前2h给予25mg吲哚美辛口服能明显抑制发热,降低寒战、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发生的几率。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接受治疗方案、坚持完成疗程、有效利用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危害。其关键指标是新发感染率降低90%, 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率降低65%。对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是诊断病毒性肝炎和监测抗病毒治疗的基本指标。敏感的检测试剂才能满足治愈或者功能性治愈的评估的需要。以核酸检测来筛查感染可有助于衔接诊断和治疗。即时检测和触发试验将是服务于基层, 扩大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新策略。有效地衔接检测-筛查-诊断-治疗将是未来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