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丹参(SMB)对野百合碱(MCT)所致肺动脉高压(PAH)大鼠的保护。[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PAH组、SMB组。PAH 组和SMB组大鼠一次性项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50 mg/kg)建立PAH模型,于制模后3周SMB组开始给予腹腔注射SMB[(200 mg/(kg·d)],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周后观察大鼠肺小动脉病理改变。[结果] SMB组肺小动脉管壁中膜厚度、中膜厚度与外径的比值、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管腔面积与血管总面积与PAH组、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丹参能部分逆转肺血管结构重建,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从而修复野百合碱诱导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芒柄花素对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PAH)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CT组、芒柄花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MCT建立大鼠PAH模型,芒柄花素低、高剂量组于MCT注射2周后分别予芒柄花素25、50mg/(kg·d)灌胃,持续14d,对照组等量橄榄油灌胃。造模4周后,测定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重量(RVW)、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HE染色观察肺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法测定各组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含核苷酸结构域的Nod样受体家族3(NLRP3)蛋白水平。RT-PCR法检测NLRP3以及ELISA检测TNF-α、IL-1和IL-6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T组大鼠的RVSP、RVW和RVHI均明显升高,肺小动脉壁增厚,肺组织中α-SMA表达上调,肺组织NLRP3蛋白以及mRNA水平明显升高;TNF-α、IL-1和IL-6水平同样明显升高。与MCT组相比,芒柄花素低、高剂量组的RVSP、RVW和RVHI明显降低,肺小动脉壁增厚明显改善,肺组织α-SMA和NLRP3蛋白以及mRNA水平明显降低。TNF-α、IL-1和IL-6水平同样明显降低。结论芒柄花素可通过抑制炎症以及肺小动脉壁增厚来减轻PAH,部分作用通过NLRP3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Dio)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 组和 Dio 组,每组10只。MCT 组和 Dio 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Dio 组每天给予 Dio 80mg/kg 灌胃,对照组和 MCT 组给予相同量溶剂灌胃。待药物干预满4周后,分别测量各组干预后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管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MCT 组的 mPAP、RVHI、WT%、WA%及 NF-κB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Dio 组;经薯蓣皂苷元干预后,mPAP、RVHI、WT%、WA%及 NF-κB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薯蓣皂苷元能够缓解 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NF-κB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范丽  姚亚妮  李瑜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71-75,80
目的 研究二乙碳酰氨嗪(DEC)对野百合碱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EC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各组均通过腹腔注射60mg/kg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模型。DEC组腹腔注射35mg/(kg·d) DEC,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给药28天。测定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肺动脉压(PAP),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取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α-SMA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染色以观察其肺小动脉组织形态学改变,肺动脉肌化水平和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FADD、caspase-8、Bax和Bcl-2等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RVSP、PAP和RVSI显著高于正常组,而DEC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RVSP、PAP和RVSI值(P<0.05)。HE染色结果显示,DEC可减轻PAH模型大鼠肺动脉内膜增生,显著降低MT%,同时减少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P<0.05)。α-SM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DEC有效降低MCT诱导的肺动脉肌化程度,显著提高无肌化肺动脉所占比例(P<0.05)。MCT诱导能显著降低肺动脉壁的TUNEL阳性率,而DEC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其凋亡水平(P<0.0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DEC能显著提高因MCT诱导而降低的FADD、caspase-8和Bax等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5)。结论 DEC通过调节凋亡相关通路蛋白明显改善PAH大鼠的肺动脉重塑,可成为PAH临床治疗的理想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林伟  王毅  吴昊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2):96-97,118
目的拟建立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并观察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Sprague—Dawley,SD)大鼠中的表达。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15只和野百合碱组(MCT)15只,MCT组一次性颈背部皮下注射MCT(60mg/kg),NC组皮下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饲养3周后分别测定两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之后处死大鼠,测定右心室游离壁(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重量比,同时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中UⅡ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细小动脉UⅡ蛋白的表达。结果MCT组大鼠MPAP、RV/LV+S显著高于NC组(P〈0.01),MCT组大鼠血浆中UⅡ的含量显著高于NC组(P〈0.01);免疫组化显示随着肺动脉分支下移,UⅡ的水平越来越高(P〈0.05和P〈0.01)。结论通过野百合碱诱导大鼠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是一种较为经济方便的方法,UⅡ在肺动脉高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花丹参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AH)模型血流动力学及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SD(sprsgue-dauleySD)大鼠一次性皮下注射MCT60mg/kg体重,建立PAH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白花丹参水提物给药组。观察白花丹参水提物对PAH大鼠血流动力学、肺血管重构及肺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指数及肺组织VEGF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肺血管重构及右心功能也有所改善。结论白花丹参水提物能有效控制MCT诱导的大鼠PAH发展进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肺组织VEG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野百合碱(MCT)诱导雄性SD 大鼠肺动脉高压(PAH)模型,观察间歇性低压低氧(IHH) 对动物模型PAH 的预防作用及其对肺血管的保护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 组)、肺动 脉高压组(PAH 组)、间歇性低压低氧组(IHH 组)和IHH+MCT 组。CON 组不进行任何处理,28 d 后直 接行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肺动脉平均压(mPAP)的测定,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并行血管环 灌流实验观察血管反应性改变。PAH 组经腹腔注射MCT 14 d 后进行实验。IHH 组接受模拟5 km 海拔高 度,6 h/d 的IHH 处理28 d 后实验。IHH+MCT 组先经受28 d 的IHH 后,腹腔注射MCT 14 d 后实验。结果 PAH 组大鼠从注射MCT 后1 周体重较CON 组减轻,倦卧,喘促,活动量、进食量减少。IHH+MCT 组大 鼠一般情况较同期的PAH 组有所改善,但较CON 组差。实验过程中PAH 组死亡2 只,其余各组均全部存 活。PAH 组的mPAP、RVSP、RV、LV+S、RVHI 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H 组高 于其他组,IHH+MCT 组的指标较PAH 组显著降低。PAH 组大鼠肺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收缩及舒张反应 与CON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H 组受损,而IHH 干预后,可改善其受损的内皮依赖性的 血管收缩及舒张反应。结论 IHH 能够有效降低MCT 诱导的PAH 大鼠升高的mPAP、RVSP、RV、LV+S、 RVHI,且对PAH 大鼠肺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收缩及舒张反应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野百合碱(MCT)所致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AH)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伴随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方法:实验分为氟西汀持续干预组(M+F组)、氟西汀短期干预组(M/F组)、MCT组及生理盐水组,共196只大鼠.其中前3组均先行MCT(60 mg/kg)皮下注射3周造模,M+F组为氟西汀(10mg/kg)干预9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川牛膝醇提物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对照组、MCT组、高剂量组(川牛膝醇提物24 g/kg)、中剂量组(川牛膝醇提物12 g/kg)和低剂量组(川牛膝醇提物6 g/kg)。后4组大鼠均一次性腹腔注射MCT 60 mg/kg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CT注射第28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川牛膝醇提物灌胃。6周后,测量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 PAP)和右室收缩压(RVSP),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并计算肺小动脉血管壁厚度(WT)百分比,称重法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采用Westem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观察大鼠肺组织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结果比较,MCT组和低剂量组m PAP、RVSP、右心室肥厚指数、WT百分比明显升高(P 0. 05),PI3K、Akt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 05)。与MCT组结果比较,高、中剂量组m PAP、RVSP、右心室肥厚指数、WT百分比明显降低(P 0. 05),PI3K、Akt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 05)。高、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m PAP、RVSP、右心室肥厚指数、WT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I3K、Akt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高、中、低剂量组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川牛膝醇提物可以降低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抑制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肺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吸入新型一氧化氮供体型甲基巴多索隆(bardoxolone methyl,CDDO-Me)衍生物CDDO-NO对野百合碱 (monocrotaline,MCT)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on 组)、MCT 组、MCT+10 μg/kg CDDO-NO 组(MCT+10NO 组)、MCT+30 μg/kg CDDO-NO 组(MCT+30NO 组),以及 MCT+7 μg/kg CDDO-Me组(MCT+7Me组)和MCT+21 μg/kg CDDO-Me组(MCT+21Me组)。MCT组及各治疗组均给予60 mg/kg MCT腹腔注射造模,CDDO-NO及CDDO-Me治疗组在MCT注射1 h后通过口鼻暴露式雾化吸入装置给药。连续雾化吸入给药 28 d后,右心导管测量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RVSP),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ight ventricular hyper- trophy index,RVHI)和大鼠右室/体重比(RV-to-body weight ratio,RV/BW)。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检测肺小动脉中膜层厚度(pulmonary artery medial thickness,PAMT)及右心室心肌细胞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马松三色染色(masson trichrome staining,MTS)评估肺小动脉周围纤维化程度,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小动脉肌化程度。结果:血流动力学及右室重构指标显示,吸入CDDO-NO或CDDO-Me均可降低MCT诱导PAH大鼠的RVSP、RVHI和RV/BW升高,其中30 μg/kg CDDO-NO降低RVHI和RV/BW的效应优于等量母体化合物CDDO-Me(21 μg/kg)。 此外,病理学研究显示,吸入30 μg/kg CDDO-NO改善MCT诱导的PAH模型大鼠右室心肌细胞肥大和肺血管中膜层肥厚、降低完全肌化型血管比例及肺血管外膜胶原沉积的效果较等量母体化合物CDDO-Me(21 μg/kg)更佳。结论:吸入CDDO-NO可通过抑制肺血管重构减轻MCT诱导的大鼠PAH,效果优于母体化合物CDDO-Me,是一种治疗PAH的潜在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外源性CO释放分子(CORM-2)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大鼠NO及其合酶(NOS)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MCT60mg/kg。第15天经颈内静脉插管测右心室收缩压(sRVP),筛选出肺高压模型成功大鼠40只。将这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无活性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共5组。第21天取各组大鼠肺组织测NO、eNOS和iNO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无活性组NO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低剂量组NO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无活性组、低剂量组eNOS明显下降,iNOS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低剂量组eNOS升高,iNOS下降(P〈0.01)。结论:CORM-2对PAH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eNOS、iNOS的活性进而影响NO的产生与释放来完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应用辛伐他汀对野百合碱(MCT)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PAH)的改善作用,初步评价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PAH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对照组:d_0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次;PAH模型组:d_0腹腔注射MCT(50 mg/kg)1次;早期干预组:腹腔注射MCT(50 mg/kg)d–7~d~(–1)辛伐他汀(20 mg·kg~(–1)·d~(–1))灌胃,d_0腹腔注射MCT(50 mg/kg)1次,d1~14辛伐他汀灌胃;后期干预组:d0腹腔注射MCT(50 mg/kg),d15~35辛伐他汀(20 mg·kg~(–1)·d~(–1))灌胃。d_(36)通过右心导管测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平均肺动脉压(m PAP),处死大鼠后分离心肺,测定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和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WT%),进行肺小动脉周围炎症评分。结果与PAH组比较,早期干预组及后期干预组RVSP、m PAP、RVHI、WT%得到显著改善(P0.01),肺小动脉周围炎症评分降低(P0.05);与后期干预组比较,早期干预组m PAP、RVSP改善更明显(P0.05),WT%下降更显著(P0.01),而RVHI、肺小动脉周围炎症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早期及后期干预均可改善MCT诱导PAH大鼠RVSP、m PAP及WT%的恶化,早期干预较后期干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半边莲生物碱对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肺小动脉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半边莲生物碱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野百合碱(MCT)复制PAH模型.半边莲生物碱干预4周后, HE染色观察肺小动脉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内皮素受体A(ETA)的表达.结果 半边莲生物碱可显著改善肺小动脉重构,降低血浆ET-1水平及肺组织ETA的表达.结论 半边莲生物碱可抑制MCT所致的PAH大鼠肺小动脉重构,这可能与其显著降低大鼠血浆ET-1水平及肺组织ET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岳珍珍  郭森  焦义明 《广东医学》2021,42(5):524-529
目的 研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0(UPS10)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PAH)中表达的意义及对USP10-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载组与沉默组分别经气管滴入USP10-lentivirus、NC-lentivirus,对照组与模型组滴入等量生理盐水。3 d后除对照组外均建立低氧PAH模型。以PowerLab压力记录分析系统检测各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计算肺血管管壁相对厚度指数(RTI)、右心肥大指数(RVHI),对比各组MPAP、RVSP、RTI、RVHI。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USP10、AM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mRNA,比较各组USP10、AMPK、PI3K、Akt、eNOS 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on blot)检测USP10、AMPK、PI3K、Akt、eNOS蛋白及AMPK、PI3K、Akt、eNOS蛋白磷酸化表达情况,对比USP10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AMPK/AMPK、p-PI3K/PI3K、p-Akt/Akt、p-eNOS/eNOS蛋白比值。结果沉默组、模型组与空载组大鼠均出现精神状态变差,活动量减少,毛发暗淡,口唇、眼眶发紫,沉默组更为严重。肺动脉血管组织HE染色观察,沉默组、模型组与空载组管壁增厚、管腔变窄,伴有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层增厚,沉默组变化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的MPAP、RVSP、RTI、RVHI均增加(P<0.05),沉默组均大于模型组与空载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的USP10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AMPK/AMPK、p-PI3K/PI3K、p-Akt/Akt、p-eNOS/eNOS蛋白比值均下降(P<0.05),沉默组均低于模型组与空载组(P<0.05)。结论USP10在低氧性PAH大鼠肺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肺组织,且其在肺组织中的表达下调刺激了PAH的发展,推测可能与抑制AMPK/PI3K/Akt/eNO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小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CD1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野百合碱模型组、野百合碱+尼可地尔治疗组,每组6只,后2组给予野百合碱(400 mg/kg)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8周,制备肺动脉高压模型,治疗组每日给予尼可地尔(10.5 mg/kg)灌胃。8周后通过直接经膈肌右心室穿刺法测定右心室收缩压;称重法计算右心肥厚指数;HE染色观察右室心肌细胞形态;弹力纤维染色测定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免疫组化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并计算肺小动脉肌化程度。结果:尼可地尔(10.5 mg/kg)能显著降低野百合碱诱导的小鼠右心室收缩压升高(P<0.01)和右心肥厚(P<0.05),减轻肺小动脉中膜增厚(P<0.01),抑制肺小动脉完全肌化(P<0.01),减轻右心心肌细胞损伤。结论:尼可地尔能通过抑制肺血管重构减轻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其可能是一种能有效防治肺动脉高压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氟西汀(Flu)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AH)的抑制及其与GATA-4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建立MCT诱导的慢性炎性PAH大鼠模型.用不同剂量的Flu给大鼠灌胃,检测PAH各项指标和肺组织GATA-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压、右心指数、肺动脉血管壁厚度以及肺组织GATA-4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Flu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了以上各项指标.结论 大鼠PAH的形成与GATA-4过度表达有关.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Flu可能通过抑制GATA-4蛋白的表达而抑制MCT诱导的大鼠PA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薯蓣皂苷元(Dio)干预对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PAH)大鼠影响。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模型组、肺动脉高压薯蓣皂苷元干预组,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 PAP)、右心指数(RV/LV+S)、形态学指标、IL-6及凋亡指数,以观察Dio干预对MCT诱导PAH大鼠的影响。结果 :薯蓣皂苷元干预组m PAP、右心指数、肺小动脉管壁厚度、肺小动脉胶原纤维含量、肺组织匀浆中IL-6水平明显低于MCT模型组,而凋亡指数明显高于MCT模型组。结论 :Dio可能通过抑制肺血管重构、抑制炎症因子和促进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等途径,防治MCT诱导的大鼠PAH。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肺动脉血管炎症的干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紫杉醇脂质体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野百合碱模型组(MCT组)和紫杉醇脂质体组(治疗组),每组各10只;MCT组和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1%MCT溶液造模,造模第21天起,治疗组大鼠予尾静脉注射紫杉醇脂质体,正常组和MCT组大鼠予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3d注射1次,35d后测定各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RVS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dex,RVHI);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并检测肺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血管壁面积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水平。结果 MCT组大鼠的RVSP、RVHI、肺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血管壁面积指数、PCNA及α–SM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大鼠的RVSP、RVHI、肺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血管壁面积指数、PCNA及α–SMA表达均显著低于MCT组(P<0.05)。结论 紫杉醇脂质体可降低MCT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动脉压力,缓解肺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20.
杨勇  吕进泉  赵文生 《重庆医学》2012,41(30):3186-3187,3191,3241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对野百合碱(MCT)诱发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肺血管重构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MCT诱发肺动脉高压模型组(M组)、水飞蓟素治疗组(S组),每组8只。28d后,右心导管法测量各组右心室收缩压(RVSP),称量法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HE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肺血管重构,TUNEL法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RT-PCR法行肺组织Fas mRNA半定量检测。结果与M组比较,S组RVSP、RVHI、α-SMA表达均降低(P<0.01),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稍升高,肺组织Fas 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水飞蓟素对野百合碱诱发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