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如何开展药学服务,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冠心病合并房颤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实施全程化药学监护,包括监测抗凝强度、血压、心室率等指标,根据监护结果提出药物剂量调整及药物选择使用建议,并按照人体生物节律和药物作用时辰制定最佳给药方案,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临床药师通过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了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结论该冠心病合并房颤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有效合理。临床药师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升疾病治疗水平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师参与临床药学监护的体会.方法:针对具体病例,从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以及完善配伍禁忌等方面阐述了药师进行药学监护的重要性.结果:药师可以协助医护人员发现不良反应,解决配伍禁忌,合理选择药物,完善用药方案.结论:药师参与临床医学监护可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自身价值,提升医院整体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黄传峰  夏荣芬 《中国科学美容》2011,(19):173-173,18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路径中开展工作需要具备的能力。方法通过在12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路径实施过程药物种类、剂量的选择,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监测,查找临床路径实施过程前、中、后药学相关问题。结果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临床药师做为重要因素参与不足,医护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患者存在擅自用药及停药现象。结论临床药师要在临床路径下更好的服务患者,需要在提高自身业务修养,准确定位身份,合理与医护人员及患者沟通。  相似文献   

4.
伍三兰  叶晓芬  蔡映云  韩勇  师少军 《骨科》2015,34(6):824-826
目的 小结临床药师在重症肺炎患者药物治疗中药学监护作用。 方法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1例重症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调整及疗效评估,监护药物不良反应,提供用药教育,对重症肺炎患者提供有效药学监护。结果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药学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药物治疗中潜在的主要问题,提高治疗效果。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重症肺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可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付琦芳  孙青  何希瑞 《骨科》2015,34(6):831-833
目的 小结临床药师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药学监护作用。 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并结合患者疾病特点、用药史、药物相互作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等情况,建议医师选择药物,提供个体化的药学服务。结果 通过临床药师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后伤口愈合期,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通过药学查房,临床药师可以提出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并及时发现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专业支持,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在合理用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熊世娟  张庆  高文慧 《骨科》2015,34(3):41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药学监护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针对患者免疫抑制和肾功能不全的特点协助医生完善药物治疗方案,解答医生用药疑问,协助合理用药。结果临床药师对药物治疗方案的干预与建议得到医师采纳,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临床药师以专业特长参与临床治疗,可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谢静  韩方璇  邓立新  云雄 《骨科》2015,34(3):410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口服药物与肠内营养(EN)物质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提高EN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2013年1—12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同时经鼻饲管应用口服药物与EN的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可能发生的EN与药物相互作用。结果入选患者105例,使用药物105种。分析发现,EN与口服药物在药剂学、药动学和药理学方面可发生多种相互作用,导致鼻饲管堵塞、血药浓度升高或降低。结论临床药师应注意药物与EN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运用药学知识选用合理的口服药物和EN给予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方法 对264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4例ADR中,涉及抗生素126例(47.73%),中药注射剂89例(33.71%),静脉给药引起的ADR 243例(92.04%);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损害及静脉炎.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高于西药注射剂(P<0.01).结论 应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及正确选择用药途径,加强对中药注射荆的质量监测,重视静脉注射全过程的护理观察,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方法对264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4例ADR中,涉及抗生素126例(47.73%),中药注射剂89例(33.71%),静脉给药引起的ADR243例(92.04%);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损害及静脉炎。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高于西药注射剂(P〈0.01)。结论应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及正确选择用药途径,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重视静脉注射全过程的护理观察,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生的148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48例ADR中,涉及药物67种,抗感染药的发生率居首位,其次为免疫抑制剂及维生素类药物,循环系统用药等;抗感染药以头孢菌素类药物ADR发生率居首位;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首,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9例.结论:在临床药品使用过程中,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宣传,重视对临床表现隐匿的不良反应的监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方法和要点。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医院药学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服务的的基础上给予药学监护,实施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两个月住院治疗后,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不良反应的及时处理、重拟给药方案率、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用药多且复杂的特点,亟需对老年患者实施临床药学监护,为老年患者提供负责任的药物治疗,为充分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提供保障,尽量降低用药事故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有效的处理已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对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 ravenous Admi xt ure Servi,cPeIVAS)的不合理处方,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临床药师审查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嘱,根据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分析不合理情况。结果:共审查医嘱2235张,发现不合理72张,主要包括配伍禁忌、溶媒选择错误,药物浓度不合适,给药间隔不合理、医嘱录入错误等。通过药师干预,不合理医嘱出现率由6.7%下降到1.63%。结论:PIVAS的开展,可减少不合理医嘱,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本院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加强干预前后用药合理性的比较,评价加强干预措施的有效可行性,为手术科室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和管理提供有效方法。方法抽取本院Ⅰ类及Ⅱ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2012年2311份(加强干预前)及2013年2125份(加强干预后),进行加强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合理性的对照研究。结果加强干预后,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在用药指征、药物选择、术前给药时机、给药频次、单次用药剂量、预防用药时间、术前0.5~2h预防用药溶媒、联合用药及术中应用抗菌药物等方面合理性均有显著提高(P0.001)。结论本院按照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的要求加强了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管理,充分发挥了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导作用,使我院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为临床用药和安全监管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的19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是抗微生物类药物,其中多为头孢菌素类,其次是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且60岁以上的老人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结论临床对老年患者用药时应格外谨慎;尽量避免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围绕存在问题制定干预措施并实施干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模式。方法调查2014年第一季度(即干预前)和2014年第三季度(即干预后)普外科Ⅰ、Ⅱ类切口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从适应证、给药时机等方面做出用药合理性评估,比较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围术期预防用药在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等方面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的用药教育和监督管理及相关行政部门的共同协作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对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书从合理用药出发,论述护士给药技术。使护士在给药技术、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得到提高。该书是由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药剂科邓道济主任、护理部梅俊国主任审定。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护士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药物配禁忌;给药时间及饮食与合理用药的关系;输液速度问题;消毒药和急救解毒药的合理选用;溶液稀释及混合的计算;常用  相似文献   

17.
卢春 《中国科学美容》2011,(19):188-189
目的总结头孢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探讨临床预防方法,为头孢类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的386例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各种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其发生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方法。结果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185例;消化系统反应141例;泌尿系统反应22例;血液系统反应18例;神经系统反应12例;二重感染8例。以过敏反应和消化系统反应最为常见。临床用药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联合用药合理、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以预防为主。结论临床使用头孢类药物时应做到正确合理,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处理方法、临床表现和治疗,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度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28份,借助统计学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涉及药品86种,其中抗感染药物30种,占药品总数34.9%,占病例总数的44.5%;中药制剂8种,占药物品种数9.3%,占病例总数的6.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5%;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占6%。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徐珊珊  胡云珍 《骨科》2015,34(4):556-55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个体化药学监护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脑出血患者药物治疗的全过程,对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药学建议。结果医师接受临床药师的药学建议,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得到及时纠正,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可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参麦注射液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药物不良反应报道逐渐增多并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药物本身、溶媒的选择、配制环境或操作不当及输液的滴注速度均可造成参麦注射液ADR发生。参麦注射液ADR是客观存在的,只有不断改进其生产工艺,提高药物质量,临床合理应用,加强输液管理,才能有效避免或减少其ADR的发生。本研究对其发生ADR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防范对策,为临床合理使用参麦注射液,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