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龄大肠癌手术患者的希望与应对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高龄大肠癌手术患者应用Herth希望量表、医学应对问卷及欧洲生活质量协作组癌症核心量表(EORTC QLQ-C30)中文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高龄大肠癌手术患者的希望水平总分为(32.83±2.80)分,处于中等水平;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和回避呈正相关(r=0.36、0.39,P0.05),而与屈服呈负相关(r=-0.39,P0.05);其希望水平总均分与生活质量总均分呈明显的正相关(r=0.74,P0.01),不同纬度的希望水平与整体生活质量均呈正相关(r=0.34、0.36、0.74,P0.05或0.01)。结论护士在护理高龄大肠癌手术患者时,除提供疾病治疗的相关信息外,应采用个体化的护理方案,以帮助患者重塑战胜疾病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现状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其进行测评,将WHOQOLBREF和SSRS各项目评分与国内常摸比较,分析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SSRS测评结果显示观察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总得分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0.05);WHOQOL测评结果显示观察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总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均呈正相关(r=0.029,0.030,0.045,0.047;r=0.013,0.043,0.033,0.048;均P<0.05),社会支持总分值与生活质量总分值呈正相关(r=0.429,P<0.05)。结论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为正相关关系,应加强对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肠造口患者希望水平并探讨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焦虑抑郁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希望量表(HHI)、医学应对问卷(MCMQ)、社会支持量表、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对98例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肠造口患者希望水平总分为(34.39±3.26)分,处于中等水平;希望水平总分与面对、回避及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r=0.28、0.37、0.26,P0.01),而与屈服、焦虑及抑郁呈负相关(r=-0.32、-0.24、-0.20,P0.05)。结论肠造口患者希望水平总分处于中等水平,为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各种症状困扰程度,采取以问题解决法为目的的认知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社会心理因素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抑郁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社会心理因素、自评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调查,然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症发病率为53.65%;logistic回归分析教育程度低、自费承担医疗费、病程长、发作次数多增加了患者的抑郁状态发生的危险性(OR值分别为0.440、24.145、0.304、0.304、7.308,均P〈0.05);自评抑郁量表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动能力呈负相关(r=-0.375,P〈0.01;r=-0.443,P〈0.01;r=-0.230,P=0.019);与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工具性生活能力呈正相关(r=0.711,P〈0.01;r=0.740,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状态发生率高,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锦州市某三甲医院203例老年BPH住院患者,使用生活质量量表及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BPH患者生活质量总平均分为(97.43±16.133)分,自我护理能力总平均分为(50.30±6.108)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的老年BPH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配偶情况、文化程度、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及居住地的老年BPH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r=0.594,P0.01);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和生活质量中的心理、社会及满意度维度对自我护理能力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提高老年BPH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调动患者主动参与自我护理过程,提高生活质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渝中区和九龙坡区345例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SF-36生命质量量表(第二版)、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简易应对问卷(SCSQ).结果 SF-36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和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394~0.814,P<0.01),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355~-0.529,P<0.01).结论 社区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指导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增强其社会支持,以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我感受负担(SPB)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4例老年癌症患者应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癌症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数据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癌症患者普遍存在轻度自我感受负担,平均(19.86±6.16)分,与社会支持总分、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250,-0.220,-0.304,均P<0.05);与应对方式中幻想维度呈正相关(r=0.266,P<0.01)。结论癌症患者SPB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应鼓励患者利用其社会支持,优化患者的应对方式,减轻患者的负担水平。  相似文献   

8.
宫克  王莉  白姣姣  王峥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576-2578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现状及其相关性与对策。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对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120名年龄大于60周岁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回避和屈服得分均高于常模(P<0.05);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面对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影响维度、社会活动受限维度呈负相关(P<0.05);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回避与患者生活质量的避免和限制性行为维度、心理影响维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面对、回避是影响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提高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健康意识,帮助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提升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疾病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收集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72例,利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中文版健康评估问卷(HAQ-DI)、疾病活动度测量表(DAS-28)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回避与屈服应对方式得分均明显高于常模(P0.01),但面对应对方式得分明显低于常模(P0.01);屈服应对方式与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疾病状态密切相关(P0.01);面对应对方式与患者的总体健康情况相关(P0.05)。结论面对、屈服应对方式是影响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与疾病状态的主要因素,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应对方式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帮助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整体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疾病感知特点。方法选择疾病感知问卷修订版(IPQ-R)、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疾病感知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前列腺增生IPQ-R各因子之间Pearson偏相关分析显示病程(急慢性)因子与疾病一致性因子、后果因子、情绪陈述因子、个人控制因子和治疗控制因子显著相关(r=0.369,0.409,0.441,-0.602,-0.460,均P0.05),情绪陈述因子与后果因子、个人控制因子和治疗控制因子显著相关(r=0.333,-0.399,-0.593,均P0.05)。社会支持度主观支持与后果、情绪陈述呈负相关(r=-0.256,-0.379,均P0.05),与治疗控制呈正相关(r=0.407,P0.05);社会支持度客观支持与情绪陈述呈负相关(r=-0.327,P0.05),与治疗控制呈正相关(r=0.544,P0.05)。丧偶患者在病程(急慢性)和情绪陈述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已婚、有家庭成员照顾的患者(2.97±0.43,2.58±0.51;2.47±0.39,2.80±0.42;均P0.05);在治疗控制因子、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得分明显低于已婚的患者(3.65±0.19,3.86±0.22;7.45±1.23,8.61±1.35;17.30±1.30,18.55±1.82;均P0.05)。结论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负性疾病感知,此外,社会支持度、家庭成员和家庭照顾等因素影响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对患者疾病恢复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流行情况。方法入选老年冠心病患者164例及同期体检正常对照组患者40例,使用统一问卷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问卷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均采取面询的方式,统一指导语和填表方法,在患者入院后一周内完成问卷调查。结果 1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44例(26.8%)存在焦虑,54例(32.9%)存在抑郁,其中24例(14.6%)患者合并有焦虑、抑郁心理障碍。老年冠心病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352,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较非冠心病人群焦虑、抑郁严重程度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与抑郁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住院期间的应对方式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研发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核心卷(QLQ-C30)中文版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117例老年住院肺癌患者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老年肺癌患者住院期间总体健康状况得分为(56.34±15.68)分;患者多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P0.05);肺癌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与屈服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并对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社会支持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等。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1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119.76±12.85)分,社会支持得分为(61.83±5.42)分,生活质量得分为(63.91±6.28)分。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在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治疗缴费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与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呈负相关(r=-0.501;P<0.05),与社会支持得分呈正相关(r=0.457;P<0.05)。文化程度(OR=2.824,95%CI 1.343~5.935)、家庭人均月收入(OR=2.751,95%CI 1.345~5.626)、治疗缴费方式(OR=2.702,95%CI 1.379~5.292)、疾病不确定感(OR=3.111,95%CI 1.474~6.565)及社会支持(OR=2.933,95%CI 1.451~5.928)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偏低,且与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存在相关性,可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庭关怀、医学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 对253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及阿森斯失眠量表(AIS)测量.结果 253例脑卒中患者中,存在失眠者111例(43.87%);APGAR平均(7.41±2.72)分;老年脑卒中患者在回避、屈服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常模(t=8.74、7.52,P<0.01),面对方式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P>0.05);屈服方式在家庭关怀与睡眠质量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总体较差,存在家庭功能中度及重度障碍的患者比例偏高;增加家庭关怀有利于减少患者采取屈服的应对方式,进而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DM)患者入院期间营养风险现状、分布特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36例AMI合并DM患者采用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MIDAS)、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生活质量、营养风险、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并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 AMI合并DM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9.2%;AMI合并DM患者生活质量与营养风险、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影响AMI合并DM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屈服应对、营养风险、治疗方式、人均月收入、面对应对与回避应对(P0.05);路径分析显示,治疗方式、营养风险、面对应对、人均月收入、回避应对对AMI合并DM患者的生活质量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屈服应对对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结论应早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患者的心理状态,开展临床营养干预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老年糖尿病人群抑郁的患病情况,探讨不同生活质量量表所测生活质量结果与抑郁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欧洲五纬度健康量表(EQ-5D)对218例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定;比较分析抑郁评分与三种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此组患者抑郁的检出率高达42.7%(93例)。②3种量表测得的各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在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中明显低于无合并者(P0.01)。③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CES-D评分与WHOQOL-BREF生活质量总评分相关性最强(r=-0.842),其次为SF-36评分中的心理方面综合评分(MCS,r=-0.758)及EQ-5D健康效用值评分(r=-0.60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抑郁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心理障碍,WHOQOL-BREF评分与抑郁的相关性高于其他量表,临床应用WHOQOL-BREF量表能够更客观地评价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利于国际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伴发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65例PD患者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PD-MCI)和无认知障碍组(PD-NCI);应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期、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基础日常生活能力问卷(BADL)和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发病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D-MCI组患者在Mo CA各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PD-NCI组(P均0.01);2组患者H-Y分期、UPDRS-Ⅲ、PDQ-39、UPDRS-Ⅱ及BADL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Mo CA评分与H-Y分期、UPDRS-Ⅲ、PDQ-39、HAMD、UPDRS-Ⅱ呈负相关(r=-0.32、-0.23、-0.42、-0.49、-0.25,P0.05);与BADL呈正相关(r=0.40,P0.05)。结论PD-M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运动障碍相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及血压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42例,行单盲法、随机分组,观察组71例,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联合积极心理干预模式护理,对照组71例,仅采取常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入院、出院时心理情绪、血压变化、生活质量(WHO-QOL-BREF量表测评)改善情况。结果出院时观察组MHC-SF总分、情绪幸福(EWB)、心理幸福感(PWB)、社会幸福感(SWB)评分明显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两组负性情绪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WHO-QOL-BREF总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生活信念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积极心理状态与高血压水平呈负相关(r=-0.413,P=0.016),积极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r=0.409,P=0.018);负性情绪与高血压水平呈正相关(r=0.385,P=0.039),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评分呈负相关(r=-0.385,P=0.009)。结论老年高血压实施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联合积极心理干预模式护理效果确切,消除负面情绪,稳定控制血压,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疾病累计评分量表(CIRS)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价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共病状态程度与生活质量,探讨共病状态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134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卧床组73例和非卧床组61例,分别应用CIRS和EQ-5D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老年心房颤动患者CIRS总分为(14.62±4.33)分,严重指数为1.03±0.31,共病指数为4.52±1.37,EQ-5D总分为(10.89±3.02)分。卧床组CIRS评分与EQ-5D评分与非卧床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5.29±4.67)分vs(13.80±8.78)分,P=0.04;(12.19±2.45)分vs(9.33±2.90)分,P=0.00],CIRS总分与共病指数(r=0.998,P=0.000)、严重指数(r=0.942,P=0.000)均呈显著正相关,严重指数与血肌酐水平(r=0.350,P=0.000)、血尿酸水平(r=0.276,P=0.002)呈显著相关。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共病状态与生活质量相关,CIRS与EQ-5D的应用,可以客观评价共病状态的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心理痛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治疗的199例T1DM患者,当面向患者发放一般资料调查问卷、T1DM痛苦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T1DM患者心理痛苦得分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T1DM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结果199例T1DM患者中伴有糖尿病痛苦者173例,检出率为88.44%。T1DM患者心理痛苦总得分为(2.15±0.61)分。T1DM患者心理痛苦得分与面对、回避应对方式、家庭支持、朋友支持维度均呈负相关(r=-0.867~-0.407,均P<0.01),与屈服应对方式均呈正相关(r=0.407~0.749,P<0.01),与其他支持维度无相关性(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1DM痛苦总分与共同居住人数(β=-0.116),并发症(β=0.091),严重低血糖事件(β=0.061),采取面对、回避、屈服应对方式(β=-0.118、-0.177、0.116)、家庭支持(β=-0.363)和朋友支持得分(β=-0.171)有关(均P<0.05)。结论T1DM患者的心理痛苦处于中等水平,其影响因素有居住状态、糖尿病并发症、近期严重低血糖事件、疾病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