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针对我国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项目中底部加强部位现浇、上部标准层预制装配的常规做法,首先,从各级技术标准对底部加强部位的要求出发,研究技术标准采用底部加强部位现浇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其次,归纳总结国内主要研究机构针对套筒灌浆连接剪力墙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以论证底部加强部位预制装配结构受力性能的可靠性。最后,针对底部加强部位预制装配的实施,基于建筑和结构设计,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并对下一阶段完善解决方案和提出具体技术措施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客观分析对比工业化住宅与传统现浇结构住宅在施工组织方面的差异,对工业化住宅楼施工组织要点进行阐述,并与类似户型传统现浇结构住宅在施工组织工序划分及关键线路形成等问题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引起两者施工组织差异的本质原因,最后对高装配化率工业化住宅施工组织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可能发展的方向进行预测分析,对高装配化率工业化住宅施工组织模式的变革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能达到高效建造和节能环保的目的,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介绍了中建观湖国际项目中14#公租房的装配式结构体系设计,提出了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原则。并通过抗震性能分析发现本结构底部加强区为薄弱部位,对此部位提出了具体的加强措施;同时对构件连接构造提出了要求,可为类似装配式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上传奇项目是上海万科首个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进行设计施工的住宅小区,采用标准层预制、外表面无现浇模板、窗框预埋、套筒灌浆连接等工艺,对标准化设计、装配化施工、一体化集成、信息化管理等工业化设计原则及要求进行了一定尝试,为建筑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进行了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5.
根据剪力墙水平缝的受力特性提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竖向连接的设计原则,然后从力学性能、生产、施工、造价方面对13种预制剪力墙构件竖向连接技术进行剖析,并就这些技术对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适用性予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技术相比,套筒灌浆连接更适合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墙体的竖向连接。另外,对于剪力墙竖向连接而言,不仅需关注钢筋连接技术,而且还需重视混凝土材料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现浇钢筋混凝土工业化施工对建筑工业化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其表现为钢筋工程工业化、混凝土工程工业化以及模板工程工业化,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应尽量采用高强度钢筋,消除现场配制加工等人工操作,大力推广点焊钢筋网片及成立混凝土施工专业公司,不断创新配合比,取消"后浇带",采用"跳仓法"施工,加强混凝土养护和成品保护工作,同时,现浇钢筋混凝土工业化施工同样还应加强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大力发展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的同时,模板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模板的专业化施工,为此建议大力推广液压爬模、定型组合模板、组合型预制套模和永久性模板。实现模板工程工业化,归根结底是要适当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配化,但须注意装配化施工虽有优势,但并不是绝对的,现浇也能实行工业化和现代化,不能为了装配化而装配化。  相似文献   

8.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推广装配化施工是一大课题,而扩大混凝土预制装配范围,是在混凝土框剪结构中大力推广装配化施工的有利时机。装配化施工并非单指预制装配,现浇混凝土同样可以做到工业化施工。从柱、梁、楼板、外墙、剪力墙、楼梯等方面均可因地制宜,分阶段在结构体系上实现较理想的装配化施工。明确主导思想、做好创新工作等方面的思考是做好装配化施工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5,(8)
80年代以来,我国各种新结构体系不断出现,现浇混凝土结构猛增,模板的需要量也剧增。建筑工业化的目标是将制造装配从工地现场转移到工厂车间,以实现制造的标准化和品质的保证。大模板施工技术正是适应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大模板成套技术是采用大型工具式模板机械化施工,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实现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在现场浇筑钢筋混凝土墙的一种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结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发展现状,系统介绍了一幢四层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重点分析了该工程采用的型钢辅助连接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的设计与施工特点,包括型钢辅助连接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验算、构件生产、节点构造和施工措施。此外,还从经济角度对型钢辅助连接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和现浇框架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表明,型钢辅助连接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构件质量高、施工快捷、技术经济合理,是一个非常适合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