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位学生告诉我.阿文从某大桥上跳江自尽了。我十分震惊。凭我对他的了解,这事儿发生在他的身上,似乎与他的“固执”有关。阿文的智商很高,甚至有非凡之处,但他喜欢在一条道上走到黑,遇到挫折往往不会拐弯,以思求变。  相似文献   

2.
诠释爱好     
人们都知道个人爱好难以量化。每个人的看法都是微妙的、非线性的,而且恰恰是有联系的。“爱好是一种特别的东西,”伯克利加州大学的Ken Y.Goldberg如是说,他把这个问题作为计算机软件问题来研究,“最好的例子是你并非喜欢你朋友的所有朋友。”  相似文献   

3.
乌干达研究人员最近发现,白蚁喜欢啃食废弃的塑料袋。它们的这一特性,或许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新科学家》杂志说,废弃的聚乙烯塑料制品往往需要很多年才能自然分解,如何解决这种白色污染,已成为当今环境科学的重大课题之一。乌干达马凯雷雷大学的克里斯·卡萨姆巴看到,大群白蚁聚集在他用来育种的聚乙烯塑料袋上,他本来担心这些“破坏分子”会毁了他的农业实验,但经过仔细观察,他惊奇地发现,小东西们正“专心致志”地大嚼这些塑料袋。由此,他意识到昆虫或许能对塑料废弃物进行生物降解。卡萨姆巴说:“我不再将…  相似文献   

4.
德森的世界     
“哈瑞,我好想再看看昨天看过的那部电影呢?” “好的,亲爱的德森,5秒后就为您放映。” “我真的很喜欢李的表演,他的遭遇真的很凄凉呢!” “嗯,是的,亲爱的德森,已经开始放映,如有需要请呼叫您忠实的哈瑞!”一如开始的机械音调。  相似文献   

5.
半年前,一位朋友买回两条罗汉鱼,用玻璃把鱼缸一分为二把它们隔开。那天.我在他家做客,碰巧目睹了一场“武斗”:那条强壮的罗汉鱼一跃而起,跳到了玻璃的另一边,袭击另一条身体瘦弱的罗汉鱼。“分家了还打架!”朋友气愤地数落那条“挑事”的罗汉鱼,顺手把它捞出来扔回自己的领地。我很喜欢罗汉鱼,于是央求朋友:不如送我一条吧,省得它们老打架。朋友于是忍痛割爱,把那条受了轻伤的弱鱼赠给了我。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士伺祚庥在得知美国科学家凭借量子色动力学的“夸克渐近自由”获得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感觉“非常之遗憾”。因为,“在这个领域里,我们的研究曾早于美国,成果也非常接近最后的结果。他说,实验需要钱,大大的,多多的;实验需要人才,也是大大的,多多的。”何祚庥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坐不住,“喜欢弄钱”,  相似文献   

7.
复制偶像     
1941年.他出生于日本大阪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候,他的邻家大叔是一位木匠。这位大叔非常喜欢他,不仅常带他玩,而且还教他用木头制作各种玩具。13岁时,他与木匠大叔合作,在自家的房子上加盖了一间阁楼。看着自己这件“作品”,他非常骄傲,并由此确立了自己的理想——当一名建筑师。  相似文献   

8.
穴居时代     
引子“‘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开始人类新的(居时代。’”年轻的小记者捏起桌上那份材料,一字一句地念完题目,然后眯着眼抬头看星河。“又是新概念?是不是总有一批人整天猫在屋子里琢磨新概念?”刚刚出差回来的星河看着他,心说:你还是报社专跑建设规划口的呢,连这点历史常识都不具备还干什么干!“这是20世纪80年代ITA——也就是‘国际隧道协会’——的号召。”“那怎么把半个世纪前的东西都翻出来了?”小记者再次冒昧。说实话星河挺不喜欢这个记者的,他还是喜欢以前那个姑娘。“因为现在再干还来得及。要是50年前就开始这样规划,现在我们的空…  相似文献   

9.
关于两头蛇。有一个有名的古老传说,传说的主人公是战国时候的政治家孙叔敖。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两头蛇就要死了。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啊!”他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他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认为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  相似文献   

10.
@@@@《卡拉是条狗》的导演路学长曾讲了自家狗的情感故事。他说,他以前根本不喜欢狗,但他的妻子却是一个“狗迷”。他们养的第一条狗是在妻子拍戏时。那次,她在外地拍戏大概要一两个月,她打电话给路学长说,“烦死了,没一个熟人,觉得孤独,要买一只狗做伴。”路学长同意了,但他要求她拍完戏后就地把狗送人,不要带回家。@@@@等她拍完戏回来,路学长到机场接她的时候,刚进大厅,就听到满大厅的狗叫声。原来妻子把狗偷偷放到行李舱里,上飞机之前给狗吃了一片安眠药,但因为行李舱声音特别大,所以狗根本没睡着,还受了惊吓。那次惊吓让这狗的心理产生了阴影,直到现在它的胆子还是特别小。@@@@其实,豢养过宠物的主人们或多或少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宠物似乎和人类一样,也有情绪感受和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前,网上销售的化妆品,80%都是假货!”这一消息在微博上被广泛流传,着实让喜欢网购的消费者吃了一惊。虽然为证自身清白,许多网店都打出了“支持专柜验货”的旗号,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化妆品专柜根本不支持验货。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人,喜欢责怪别人,埋怨外物,如在与同学交往中,认为“同学间冷漠,缺乏友情”,在家里东西找不到了,就怪“妈妈曾收拾了他的桌子”,考试没考好是“老师题出偏了”,球赛输了球是“对方赖球或裁判不公”,笔记记错了是“教室光线不好”等等。这样的人,出了问题都是别人的错。渐渐地他没有了知心朋友,平时很少有心情愉快的时候。抱怨世道不公,抱怨生活没有意义,抱怨自己机遇不好,整天生活在消极的情绪之中,要知道这会给人带来很大危害的。  相似文献   

13.
幽默三则     
较真有位科学家无论对任何事情都喜欢较真。一次,他看到儿子写的作文有这样的句子:太阳爬上了山顶。”他很生气,教训儿子道“:白昼与夜晚的交替,是地球自转的结果,而不是因为太阳移动。你不懂这一科学常识吗?”然后他挥笔为儿子修改:早晨,由于地球自转,我所在的位置看到了太阳。”又把“晚上,月亮悄悄地躲到了云彩后面”改成“由于今日晚间刮东北风,四级,迫使浮云缓慢地向西南方向移动,终于挡在了月亮和我的视线之间。”料事如神豆豆“:你说世上真有像诸葛亮一样料事如神的人吗?”华华:怎么没有?我妈妈就是一个!”豆豆:真的?”华华:“你还不…  相似文献   

14.
杰克是美国一家超级市场的收银员。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把每天工作与生活中的心得,写成一小段话记录下来。这种每日一思的习惯,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益处。渐渐地,杰克成了一个小哲人,无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什么麻烦事,他都能理性地看待,采取有别于寻常人的处理方式。特别在与人相处上,他更是以难能可贵的方法巧妙处理。正因为此,他在学校里是老师同学都喜欢的好学生,在工作单位是老板与同事都喜欢的好员工。很多人都说,由于有了“每日一思”,杰克创造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一次,超级市场的老板,请了顾问老师来传授顾客满意的服…  相似文献   

15.
人类喜欢赋予动物神奇特性,西方人甚至会把新生命的到来归因于一种鸟儿--白鹳。在美国和欧洲广泛流传的一个可爱动物神话是送子白鹳。当孩子问父母“我从哪里来”时,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送子白鹳把你带来的”。人类学家最近指出,这个神话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他们都认为白鹳是真正爱家的鸟儿。事实上,欧洲白鹳会组成“一夫一妻”的家庭,但并非“白头偕老”。在“临时夫妻”关系期间,一对白鹳配偶会勤勤恳恳照顾子女,由此赢得“模范夫妻”称号。此外,白鹳喜欢与人类住在一起,这可能强化了人们对它们爱家的良好印象。在欧洲的一些传统城镇,人们能见到在房顶上构筑鸟巢、以鸟喙击打房顶而噼啪作响的白鹳。  相似文献   

16.
李新洲 《科学》2004,56(5):6-9
与经典物理相比而言,量子物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非决定论的。为此,尽管爱因斯坦为量子论的创建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却一直不喜欢量子力学,尤其反对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并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反感:“上帝不掷骰子。”霍金(S.Hawking)是一个将量子力学应用到黑洞理论中的始作俑者。霍金在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第一代著名建筑大师张开济住在北京海淀一套很普通的住宅里。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笔者敲开了张老的家门。身材高大、戴一副老花镜的他神采奕奕地迎了出来:“请坐,请坐!年轻人。”笔者心情激动地步入他的客厅,经一番热切交谈,两人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交”。我们的话题自然离不开“建筑”与“人居”。经历:建筑是今生无愧的选择“我是1912年生的,祖辈世居杭州,但我出生在上海。”一落座,一脸慈爱的张开济同笔者聊了起来,没有半点大师的架子,“小学时我成绩很差,还坐过‘红椅子’哩!”张开济回忆说,1918年秋至1924年夏,他…  相似文献   

18.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在哲学方面,他强调“美德即知识”,知识的对象即“善”。在逻辑学方面,他的主要贡献在于首次提出归纳和定义的方法。在伦理学方面,他是最早强调知识和行为有联系的人。就是这样一位影响了不知多少代人的大哲学家,曾经给他的学生出过两道考题。第一道考题是这样的:一天,他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即把你们的手臂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往后甩。”然后自己示范了一遍,“从现在开始,每人每天甩臂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可能感到这个问题可笑,这么简单的事怎么能做不到…  相似文献   

19.
骗子的大话     
凡是骗子,没有一个是不说大话的,胡万林当然也不例外。那些江湖“医生”在农村、在街市摊子一销,几声咄喝,就有一群人围拢来。先是吹,他什么病都可以治;后是骗,他可以把死的说成活的,让你乖乖把钱扔给他。我小时在街上常看见卖狗皮膏药的人就是这样骗人钱财的。如今出了一个胡万林,他倒不摆地摊,而是堂堂正正地坐堂‘所医”了。这中间胡万林说大话是他“行医”的骗术之一。君不信,请听他的豪言壮语:“癌症在我这里就像治感冒那样容易。”‘俄就是艾滋病的克星,”等等。至于他到底会不会治病,经他这么一吹,善良的人们便不再怀…  相似文献   

20.
这两年“穿越”这个词很火,君不见,影视剧总喜欢布置一点穿越的情节,不然火不了;游戏也有这个趋势,比如目前最热门的“穿越火线”,否则名字不够霸气,就没人愿意玩;歌词也是这样,“时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假如时光倒流……”,诸如此类,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