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吴小琼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2038-2040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方法:对20例食管癌、贲门癌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并用带蒂大网膜覆盖固定在食管胃吻合口上.对照组20例,应用常规吻合方法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对其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治疗组全部治愈,仅脓胸1例,肺部感染1例,对照组全部痊愈.发生吻合口瘘2例,脓胸2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带蒂大网膜覆盖吻合口能有效地预防食管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但仍需密切观察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2例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并用带蒂大网膜覆盖同定在食管胃吻合口上观察疗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的发生.结论:带蒂大网膜覆盖能有效地预防食管癌吻合口瘘发生,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械吻合术对食管癌贲门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2012年128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患者采用机械吻合术。结果 128例患者中除2例使用食管-胃吻合失败,改用常规手术方法吻合外,其余病例均一次完成。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乳糜胸3例。无吻合口瘘发生。无手术死亡。结论机械吻合术能缩短手术时间,且术后彻底安全,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等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食管全器械侧侧吻合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效果。方法150例食管癌患者行颈部胃食管全器械侧侧吻合术,作为实验组,另选50例食管癌患者使用管型吻合器进行胸内胃食管端侧吻合术,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无一例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病例发生,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3例,吻合口狭窄4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胃食管全器械侧侧吻合术可最大范围切除肿瘤,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防止食管胃吻合口瘘的非手术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其发生率为 3%~ 5 %。颈部吻合口瘘均不致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 ,而胸内吻合口瘘死亡率为 5 0 %。吻合术式、操作技术、吻合口局部血液循环、张力等是各家反复强调的主要致瘘因素。本文回顾分析 2 0 3例食管癌术后的临床资料 ,探讨防止吻合口瘘发生的非手术因素。1 临床资料1991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科施行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 2 0 3例。其中男 138例 ,女 6 5例 ;年龄 34~ 73岁。食管癌 14 1例 ,贲门癌 6 2例。食管胃颈部吻合 16例 ,食管空肠吻合 4例 ,弓上吻合 31例 ,…  相似文献   

6.
医用OB胶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用OB胶用于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食管癌或贲门癌患者58例,在采用机械缝合器行食管胃吻合过程中应用快速医用OB胶作用于吻合口周围,放弃浆肌层缝合,不附加减张缝合悬吊及包埋。结果术后5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在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机械吻合过程中应用快速医用OB胶的手术方法,便于掌握,省时省力,可提高吻合口质量,明显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此种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机械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机械吻合328例临床资料;其中颈部食管胃机械吻合96例,胸内主动脉弓上食管胃机械吻合142例,主动脉弓下食管胃机械吻合78例,开腹食管空肠机械吻合12例。结果本组328例机械吻合共发生吻合口瘘7例,其中颈部吻合口瘘5例,胸内吻合口瘘1例,腹腔食管空肠吻合口瘘1例。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机械吻合应注意吻合r3血运及张力,选择合适型号的吻合器,同时注意纠正全身营养状况和改善基础疾病,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胸中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0月行胸中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术共1201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平均耗时170min。术后吻合口少量出血20例、吻合口瘘14例、吻合口狭窄28例、胃食管返流76例,发生率分别为1.67%、1.12%、2.33%和6.33%。术后未发生吻合口胸主动脉瘘。结论应用消化道吻合器行胸内食管胃端侧吻合术效果可靠,操作方便,易于掌握,值得推广应用,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尤其是返流性食管炎,影响生活质量,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贲门癌22例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的方式:食道残胃吻合术6例,空肠移植食管重建术8例,结肠移植食管重建术2例,空肠代胃术6例。结果 全组病例均恢复顺利,1例并发吻合口瘘,无手术死亡。结论 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消化道重建术。残胃可通过胃空肠吻合口获得充足的血供,因此,食管残胃吻合术可作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7年1月起开始在食管癌、贲门癌等消化道肿瘤手术中普遍运用吻合器进行消化道重建。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997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共行食管癌手术162例,贲门癌手术243例,胃癌全胃切除46例。其中用吻合器进行吻合的食管癌162例,贲门癌186例,其中经腹手术66例,胃癌42例。消化道重建方法食管胃、食管残胃吻合308例,食管空肠吻合82例。术后病理检查上切缘阳性:贲门癌12例,其中经腹手术组8例,食管癌3例,胃癌2例。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4例,食管癌2例、贲门癌2例。吻合口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原因分析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65例老年食管癌行左胸切口切除,胸内吻合术,术后并发胸内吻合口瘘4例,根据患者不同临床表现、胸片、B超及胸部CT结果选择治疗方法,2例行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共发生胸内吻合口瘘4例,发生率为6.1%,行保守治疗2例,死亡1例。行二次手术2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50%。结论①老年食管癌术前应充分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②胸内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③早期诊断、恰当选择治疗方法能提高胸内吻合口瘘的疗效。④手术方法的改进和吻合技术的提高,有助于预防吻合口瘘;⑤积极应用TPN支持和胃肠内营养支持是处理胸内吻合口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总结用带蒂大网膜包盖高位食管胃吻合口预防吻合口漏的经验。方法176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均行食管部分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吻合口周围包盖带蒂大网膜。结果仅1例发生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0.57%,无手术死亡。结论用带蒂大网膜包盖高位食管胃吻合口,可以预防高位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胃三层套入吻合法预防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胃黏膜对食管黏膜、胃浆肌层对食管肌层、胃浆肌层对胸膜或颈肌的三层套入吻合法治疗胃贲门癌178例、食管癌120例。以同期采用胃食管全层吻合治疗的胃贲门癌112例、食管癌98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析。结果 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治疗组分别为0.38%、0.38%和0.77%,对照组分别为1.42%、4.76%和4.2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本吻合法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对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5月行食管癌根治术750例患者临床资料,出现术后吻合口瘘28例,其中颈部吻合口瘘4例,左胸入路胸内吻合口瘘19例(弓上13例,弓下6例),Ivor Lewis术后吻合口瘘5例。所有吻合口瘘患者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胸腔内引流、纵隔脓腔冲洗以及放置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结果 颈部吻合口瘘患者均治愈出院,3例胸腔内瘘患者死亡,其余胸腔内瘘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包括1例食管内置入支架患者。结论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早发现、早处理是食管癌术后的吻合口瘘治疗的关键。积极的保守治疗是处理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缪军  于奇  刘永靖 《安徽医药》2013,17(7):1165-1166
目的探讨食管中、上段癌切除后,胸内、颈部吻合并发症发生状况。方法进胸、腹游离食管和胃体,切除食管肿块,根据吻合口部位分为两组,A组334例,吻合口位于胸内,端端吻合;B组253例,吻合口位于颈部,端侧吻合。结果 A组和B组吻合口瘘、胸腔和肺部感染主要并发症分别为87例和48例;两组吻合口瘘分别为46例和21例,两组比较,皆为P0.05;两组吻合口瘘病死数分别为6例(14.04%)和1例(4.76%),两组比较,P0.01。结论食管中、上段癌切除后,胸部吻合口瘘、胸腔及肺部感染三大并发症和胸腔吻合口瘘及因瘘而致死者,A组较B组预后差,应尽量采用颈部吻合法。  相似文献   

16.
贾伟  于文江  岳志  常王玉 《安徽医药》2012,16(4):490-491
目的探讨一次性弯管型吻合器行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采用一次性弯管型吻合器行弓上食管胃机械吻合根治性切除术中、下段食管癌。结果一次吻合成功149例,1例失败改为弓旁手工吻合。全组患者1例吻合口出血。术后随访144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吻合口瘘、严重感染1例,食管主动脉瘘2例。,乳糜胸1例,经对症处理治愈;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远期出现吻合口狭窄5例,均经球囊扩张器扩张7次后缓解或治愈。6例失访。结论中、下段食管癌采用左胸后外侧肋间切口,使用弯管型吻合器行食管胃弓上吻合,手术难度虽较大,但术后胃肠道重建并发症较少,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向可敏  聂洪刚  李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702-2704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重建术后预防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0B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病例512例.结果:全组病例术后吻合口狭窄43例(8.4%),心律失常36例(7.0%),肺部感染27例(5.3%),乳糜胸1例(0.2%),无吻合口瘘及近期死亡.结论:注重围手术期处理,保证吻合口血运,熟练掌握吻合技术和吻合器的运用,是避免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肠吻合后局部使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促进肠吻合口早期愈合的作用。方法 采用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肠吻合后吻合口喷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照组吻合口未作特殊处理。术后第3、8天切取吻合口的肠管,分别测定肠吻合口破裂压、吻合口组织誊脯氨酸含量,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两组动物均无吻合口瘘,术后第3、8天,实验组兔肠吻合口破裂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第3天局部肠组织羟脯氨酸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的合成,促进肠吻合口早期愈合,对吻合口瘘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伴梗阻一期吻合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左半结肠癌患者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术中结肠灌洗后一期吻合术,对照组采用二期吻合,并进行疗效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及5年生存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及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善术前全身情况的准备,纠正高危因素,术中认真、细致的操作,彻底肠腔减压,正确判断肠管情况和严密的吻合口缝合能够明显的降低病死率,延长5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三腔二囊尿管经肛门直肠腔冲洗防治结直肠吻合瘘的疗效.方法 取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及三腔二囊尿管直肠腔冲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消化道症状、应激状态指标、远期生活质量评分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5例(15.62%)、吻合口瘘愈合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吻合口瘘不愈合1例(3.12%),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疼痛数字评分(NR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3周及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腔二囊尿管经肛门直肠腔冲洗可以有效防治结直肠吻合口瘘,操作简单,无创无痛苦,可反复操作,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