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倾斜试验配合普萘洛尔试验对T波异常的鉴别(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中T波异常可在多种情况下出现.非缺血眭T波异常可因体位(直立,而加重,β阻滞剂可使之恢复。而缺血性T渡改变则不然.但近年来有报道缺血性心脏病者同时台并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其T波改变用口阻滞剂有效。我们于1995年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心电图有T波异常者进行倾斜试验发现另一类与非缺血性T波改变截然相反的情况,即倾斜后有伪改善现象,口服普萘洛尔后T波改变反而加重。通过对两组患者倾斜试验及口服普萘洛尔前后比较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探讨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
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心电图改变特点。方法 分析2,4例β受体功能亢进症患儿的心电图变化及心得安试验的结果。结果 2,4例患儿均有ST-T波改变,表现为T波低平或倒置,T波变化主要出现在Ⅱ、Ⅲ、aVF、V4、V5、V6导联,其中8例见于V5导联。18例患儿作了心得安试验,T波改变均恢复正常。结论 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可出现ST-T波改变,其T波低平或倒置不仅可见于Ⅱ、Ⅲ、aVF导联,亦可见于左胸导联,心得安试验有助于鉴别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与心肌炎等其它器质性心脏疾病所致的ST-T波改变。  相似文献   

3.
起搏使心脏原有自身心律的T波发生改变称为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起搏器工作一段时间后,当起搏停止或间歇起搏时,原有心脏自身节律T波发生了改变,自身心搏QRS波的T波方向倒置与心室起搏时的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酷似心肌缺血,恢复正常除极一段时间后上述T波改变可消失。Rosenbaum于1982年将之称为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Electrotonic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55岁,因反复胸闷3个月人院。一年前安装DDD型起搏器。现心电图发现Ⅱ、Ⅲ、aVF和V1~V5导联T波倒置,且T波呈动态改变。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效果不佳。程控起搏器并改变参数设置后,可模拟及重复T波变化。提示起搏器术后出现倒置T波,应想到T波记忆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1962年Wasserburger等[1]报告了一组无心脏病证据而有心电图T波异常患者,这类T波改变与种族和情绪、精神异常密切相关,服用钾盐可使T波恢复正常。他们将这类T波改变称为“功能性T波异常”。此外尚有诸如T波的正常变异[2]、非特异性ST-T...  相似文献   

6.
低血钾症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它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U波增高、ST段下移、T波倒置等,可同时出现一项或多项改变。但当严重低血钾时,由于U波异常增高并与前面T波互相融合,酷似高尖T波,易误诊为高血钾,必须引起临床及心电图医师注意。  相似文献   

7.
电张调整性T波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传统概念T波异常可分为原发性改变和继发性改变。原发性T波改变是由于心室动作电位的形态或时程不均匀变化所致,激动顺序无改变,通常为病理性,偶见于心电图正常变异如Juvenile波等^[1]。继发性T波改变是因心室激动顺序改变引起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动作电位形态或时程无改变,除极顺序正常时此种继发性T波改变瞬即消失,见于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8.
运动员T波改变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运动员T波改变的发生机制。方法 观察24例青少年运动员的T波改变,分析改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结果 24例T波倒置者在做极量运动或异丙基肾上腺素试验后T波均直立。结论 运动员引起的T波改变是良性神经系统功能改变。系长期运动后,心脏发生的适应性改变,使得调控心血管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衡。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各自为政,失去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使心肌复极异常,致T波倒置。认为系运动员良性T波倒置,属运动员心脏综合症。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肺动脉高压,顾名思义.就是肺动脉的阻力增加、压力增大,导致心脏负荷加重,最后可引发心脏发生结构性改变。导致心功能衰竭。但目前可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不多.其中一种称为波生坦(bosentan)是有一定疗效。研究显示,波生坦可提高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活动能力,降低肺血管阻力,延缓疾病进展。2005年,波生坦被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但只是应用于晚期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近日,一份发表于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研究报告指出,波生坦对早期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也有好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本文分析了6例植入起搏器患者发生心肌梗死不同部位及不同分期的心电图表现。如果为心房起搏,一般不会掩盖心肌梗死的部位及分期的心电图表现;如果为心室起搏,则要具体分析。超急性期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可表现为 ST 段急性抬高及 T 波高耸,此时虽呈心室起搏,但 ST-T 变化明显。急性期及近期心肌梗死在发展过程中,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病理性 Q 波,ST-T 也有动态变化;心室起搏可掩盖部分 Q 波,加之 T 波电张调整性改变也可影响 ST-T 变化,此时需通过相对长的记录或改变起搏方式来显示自身心律的特点。陈旧性心肌梗死时,Q(q)波、ST-T 相对稳定在一个水平,无明显的动态变化。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合并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主要取决于植入起搏器的类型、起搏器心室电极植入部位、起搏器的工作模式及心肌梗死时的梗死部位、分期等多种因素,故需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及心肌酶谱等变化,必要时可降低起搏频率,使自身心律显示出来,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早搏后一系列窦性搏动的T波改变耿洁恩早搏后第一个窦性搏动的T波发生改变已有论述,但早搏后一系列窦性搏动之T波改变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73岁。因上腹痛一年,外院胃镜检查疑"胃溃疡恶变"入院。人院后经胃镜、细胞活检及多方检查排...  相似文献   

12.
碎裂QRS波是指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新出现或已经存在QRS波的三相波(RSR’型)或多相波,并排除了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束支阻滞。窄而高的QRS波表现为QRS波时限短于正常,R波振幅异常升高(高QRS波)、同一导联的非特异性ST—T波改变多变等特点。这两种形态的QRS波可作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影响T波变化的因素很多,T波变异可分为生理性改变及病理性改变,对于原发性T波改变如心肌缺血与神经系统引起的T波改变常不易区别,因此将我科近两年来78例心得安试验、120例运动踏板试验及720例Holter监测中T波变化做一分析。58例心得安试验阳性,11例运动踏板试验中T波振幅减低或倒置及132例Holter监测中心率增快时T波低平或倒置,心率减慢时T波恢复直立。这种T波改变大都与神经系统有关、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  相似文献   

14.
U波的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03年,Einthoven在心电图T波后描记出另一个独立的,低振幅波,根据英文字母的排序,将该波命名为U波。95年来,U波的研究进展甚微,临床医师对U波的了解和认识几乎仍是空白。近几年,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使U波重新受到重视。一是研究发现U波的改变对...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脑出血与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不同脑出血量的脑外伤对患心电图(ECG)的影响。方法:选取外伤性脑出血病人123例,按出血部位分为蛛网膜下腔及脑实质出血两组,按出血部量分为轻、中、重度出血3组。结果:按不同部位分组,两组ECG改变差异无显性;按出血量分组各组ECG改变有显性差异.差异以ST段及T波改变为主。结论:外伤性脑出血可引起ECG心率、ST段及T波改变,其改变与出血量有关,与出血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16.
胡调保 《心功能杂志》1997,9(4):205-207
本文探讨运动性QRS波高频电压改变及临床意义,36例心肌梗死,45例心绞痛,52例胸闷,57例康复者及48例正常人,共238例,分别于于运动前后进行了常规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检测。运动后,常规心电图有改变者很少,而高频心电图每例都有明显改变;QRS波高频电压,在冠心病患者中是下降的,在正常中是上升的,两者差异非常显著。这表明,运动性QRS波高频电压改变,可作为心肌是否缺血的参考指标,其敏感性高达10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可引起靶器官损害,早期可致心脏电学改变.这些改变主要包括心房除极的P波改变、心室除极的QRS波改变、心室除极和复极总时间的改变、ST-T改变和心律失常等.通过心电图检查可直接了解和观察心脏的电学变化.本文对近20多年来国内外关于EH患者心脏电学改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浅谈P波异常的鉴别诊断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波异常改变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较为常见。P波为心房除极波,正常P波是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右心房除极构成P波的前半部,左心房除极构成P波的后半部。心房肌较薄,又存在三条结间束和房间束,心房除极所产生的电位差并不大,整个除极过程也较短,平均0.10s完成。P波改变是指P波形态、时限、电压的改变,反映心房除极异常、房内传导或激动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对169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心电图分析,异常改变者134例,其中U波异常改变(倒置、双向)55例。占32.5%,在各种异常心电图改变的总例中,U波异常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异常心电图变化。由于U波改变可反映患者左室收缩期或舒张期负荷增加的严重程度,而高血压心脏病早期表现常有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故U波改变是诊断早期左心室肥厚的重要依据,还可作为临床医生对高血压病患者控制血压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右前间隔旁束可改变QRS终末向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某些部位的预激综合征是否可引起QRS终末向量改变。对6例右前间隔旁束病人射频消融前后的休表心电图作自身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右前间隔旁束引起QRS终末向量改变的5例,主要在I,aVL及V4-6导联使终末R波变为终末S波。在aVR导联使终末S波变为终末r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