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采用热经济学分析法对一台燃气机热泵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进行分析,对不同转速,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天然气价格4项影响因素条件下,子系统火用成本差、火用经济因子和总系统的火用经济系数的计算分析,指出了燃气机热泵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需要改进之处,针对燃气机热泵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设计需要注意传动比的合理设置问题,并且得出了燃气机热泵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节能》2019,(11):103-106
分布式三联供作为新一代的供能模式,其具有节能、环保、安全、高回报的优点,但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应用对建筑热环境影响的研究却十分有限。文中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 16.0对武汉创天地园区的风热环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了分布式三联供方式和传统楼宇电制冷方式的风热环境,并定量对比分析这2种供能方式下区域热环境的变化。分析区域内下垫面温度分布以及2种供能方式区域内1.5 m高度处温度场分布,验证分布式三联供能方式能有效降低区域热岛效应。对比2种供能方式的区域风环境速度场分布,证明分布式三联供对于区域内风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文中主要研究三联供系统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并进行了探讨。数据中心用电和用冷负荷波动小,常年需要供冷,符合三联供系统的功能特点。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成为解决数据中心能源需求的一个重要选择,在数据中心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运行性能,针对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及其对应的冷热电分供系统,建立了混合联供系统模型,研究了三联供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和优化策略。在最优一次能源节约率、最优运行成本节约率、以电定热及以热定电四种运行策略下,从负荷波动、燃料价格波动、网电价格波动和电制冷比改变的角度分析多联供系统的参数和指标变化。随着天然气价格的升高,联供系统全年的运行成本节约率不断下降;随着网电价格的升高,联供系统的运行成本节约率不断升高;选择合理的电制冷比可以提高系统运行指标。  相似文献   

5.
张继军 《节能》2015,34(2):59-63,3
通过分析微燃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办公楼中的应用,介绍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特点与形式,并且结合典型办公楼的特点,总结微燃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办公楼设计应用中的注意问题。与传统制冷机组+冷却塔这种中央空调系统对比,微燃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办公楼的应用不但可以节约能源,而且具有增加电能生产和保护环境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CCHP),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冷热电三联供(CCHP)的优化研究现状,基于对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优化方式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某建筑微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用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伟  裴跃辉 《节能》2006,25(9):24-26
在满足某建筑冷热电负荷需求的情况下,引用微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评价指标,对微燃机和排烟再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成的冷热电联供系统进行了用能分析。  相似文献   

8.
楼宇冷热电联供系统节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南地区一幢六层住宅楼冷、热、电负荷计算为基础,对基于小型燃气内燃机和微型燃气轮机的楼宇冷热电联供系统进行节能性研究。对系统余热利用情况和一次能耗率PER值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分供式能量系统进行了比较,得出楼宇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节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余热利用情况和主要设备运行效率是影响楼宇冷热电联供系统节能性的主要因素,系统方案选择应兼顾考虑应用场合冷、热、电负荷需求比例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缓解中国供暖期天然气紧张的局面,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的煤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建立了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并对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重点研究了背压机负荷和排气压力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系统进行冷热电三联供时一次能源利用率为105.04%,■效率为32.23%;在变工况状态下,背压机负荷大于60%时,背压机负荷的变化对一次能源效率的影响很小;背压机排气压力为0.6 MPa时,系统的一次能源效率和■效率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作为传统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延伸,在继承传统系统能量分级利用优点的同时,其供能效率和经济性都有很大的提升。为保证系统冷、热、电负荷按照既定的规律变化,维持能量的输出与负荷需求相匹配,确保较高的运行效率,创新地加入储能子系统。本文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针对储能子系统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中的作用展开讨论,结合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模拟结果,对储能子系统进行初步的设计和计算,证明储能子系统的加入对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均有提升。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作为传统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延伸,在继承传统系统能量分级利用优点的同时,其供能效率和经济性都有很大的提升。为保证系统冷、热、电负荷按照既定的规律变化,维持能量的输出与负荷需求相匹配,确保较高的运行效率,创新地加入储能子系统。本文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针对储能子系统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中的作用展开讨论,结合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模拟结果,对储能子系统进行初步的设计和计算,证明储能子系统的加入对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均有提升。  相似文献   

12.
负荷结构是联供系统优化中特有的因素,对联供系统的配置规律有重要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时这一技术的正确推广.建立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混合整型非线性集成优化模型.基于某宾馆实测负荷计算了不同负荷比例下的多个算例,利用灵敏度分析考查了热电比、冷电比对各设备最佳容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负荷结构时设备最佳容量及其变化趋势有明显变化;常见的以电定热或以热定电的方式难以获得燃气轮机的最佳容量;吸收式制冷机最佳容量也受各负荷的影响;锅炉和电制冷机的最佳容量可以分别单独由热电比和冷电比近似确定.研究结果可以对不同气候地区三联供系统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南京热电厂600 MW供热机组为实例,采用热力学中的流与经济学中的成本相结合的符号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冷热电三联供计算模型,得出热电厂的冷热电三联供的成本分摊。该模型在3种产品形成的过程中,考察流数值的变化,不仅考虑了3种产品的含量,还深入分析了产品在形成的过程中各自所造成的损,结合以定价,确定产品的成本,并与以热量法计算得出的成本进行比较。计算结果和分析表明,符号经济学运用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切实可行,为3种产品的合理定价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南京热电厂600 MW供热机组为实例,采用热力学中的(火用)流与经济学中的成本相结合的符号(火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冷热电三联供计算模型,得出热电厂的冷热电三联供的成本分摊.该模型在3种产品形成的过程中,考察(火用)流数值的变化,不仅考虑了3种产品的(火用)含量,还深入分析了产品在形成的过程中各自所造成的(火用)损,结合以(火用)定价,确定产品的(火用)成本,并与以热量法计算得出的成本进行比较.计算结果和分析表明,符号(火用)经济学运用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切实可行,为3种产品的合理定价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具有普适性的楼宇型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对象的设定体量,结合相关规范规程及资料,整理分析其相应的冷、热、电负荷。根据冷、热、电负荷需求,研究电、燃气直燃和分布式能源这三种供能方式的装机和运行方案。并基于电空调和燃气直燃型空调等传统制冷、供热方式的成本测算,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装机运行方案进行了完整的经济分析,对这三种供能方式进行了比较与论证,对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能源方案的经济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分布式能源站的反测电价敏感因素进行了详细探讨,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洁 《电力与能源》2012,(5):456-459
通过某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区域供能项目运行策略的选择和供冷季和供热季的能耗费用的计算,分析了目前并网不上网的政策对三联供区域供能项目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按照目前的政策,该项目的经济效益较差,指出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和推广的前景。建议政府尽快研究区供燃气三联供项目的发电上网问题,并给予适当经济补贴。分析结果表明,电网全额收购三联供项目的多余发电量,收购电价约达0.50元/kWh,三联供系统的主机设备增加的初投资可在6年左右收回,就可以吸引投资者投资三联供项目,确保我国燃气区域分布式供能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分布式能源系统,计算分析燃气内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热力性能以及经济性能,讨论冷热电联产系统对比单独发电或制热制冷的优劣。以总能利用率为基础,结合?效率,对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并与常规的单产系统进行对比;并分析了三联供系统的初期投资及运营费用对成本回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可实现能量的高效梯级利用,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基于穷举搜索法构建了一套包含燃气热电联产系统、燃气锅炉、电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和水-水换热器的楼宇级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并以北京3种典型的楼宇建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不同类型负荷下的容量配置、系统运行参数、经济性和减排情况并进行相应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分产系统相比,商业建筑、办公建筑、居住建筑的成本节约率分别为21.76%、16.72%和9.17%,二氧化碳减排率分别为15.80%、10.42%和4.41%,系统能源价格分别下降39.85%、49.04%和41.29%;研究结果可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变工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以微型燃气轮机为核心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并建立了该系统变工况性能分析模型.结合具体算例,对该联供系统在采用"以冷(热)定电"的模式下运行变工况时的热力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揭示了系统在不同调节方式下的变工况性能.结果表明,回热度调节具有较宽的冷热负荷调节范围,因此微型燃气轮机联供系统特别适用于冷热负荷变化大而系统内电负荷较稳定的场合.为使系统变工况时保持较高的性能,当冷热负荷增加时应优先考虑发电功率调节,其次采用回热度调节,最后采取补燃量调节;当冷热负荷减小时宜采用相反的调节顺序.研究结果将对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设计及运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马悦  董舟 《节能》2011,30(4):15-19
介绍分布式能源站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以及近期的国家政策,分析已建成的主要分布式能源站的配置概况,并探讨如何根据负荷情况对分布式能源站进行合理配置的主要原则。通过对目前所面临问题的分析,为分布式能源站的设计和研究方向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