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妊娠期孕妇甲状功能情况,以减少甲状腺疾病对妊娠与胎儿的负面影响.方法 1 250例既往无甲状腺相关病史的健康妊娠妇女按孕期分为孕早期组(孕1~12周)、孕中期组(孕13 ~27周)和孕晚期组(孕28 ~ 40周),选取同期非孕健康女性630名为对照组.对比4组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率.结果 4组的TSH、FT3、FT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水平:孕晚期组>孕中期组>孕早期组>对照组,FT3、FT4水平:孕晚期组<孕中期组<孕早期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孕晚期的A-TG、TPOAb的阳性率均较孕中期组和孕早期组的低(P<0.01或0.05).结论 妊娠妇女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孕期密切相关,早期发现,早期采取干预措施,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和血清铁蛋白(SF)与孕妇不同孕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6例建档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建档时孕11~13周,根据孕中期是否发生GDM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53例。比较2组孕早期、孕中期血清Nesfatin-1及SF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GDM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孕中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中期血清Nesfatin-1、SF水平高于孕早期(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早期、孕中期血清Nesfatin-1和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esfatin-1和SF水平较高是妊娠期妇女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Nesfatin-1及SF水平升高可能增加妊娠期妇女GDM发生风险,且在孕早期GDM患者血清Nesfatin-1及SF即高于正常孕妇。早期监测血清Nesfatin-1及SF水平有利于对孕妇GDM的早期发现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孕妇体内硒元素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01—2021-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到院产检的51例正常妊娠期女性为对照组,观察2组孕妇不同阶段硒元素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 观察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硒元素水平[(6.11±0.28)μmol·L-1、(5.41±0.25)μmol·L-1、(5.01±0.19)μmol·L-1]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6.98±0.32)μmol·L-1、(6.43±0.44)μmol·L-1、(6.32±0.26)μmol·L-1](P均<0.05);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13.72%)明显高于对照组(1.96%)(P<0.05);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15.69%)明显高于对照组(3.92%)(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疾病孕妇血清硒元素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升高,可能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83例,以及同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09例,分别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及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单支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少(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三支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90%的狭窄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但<90%的狭窄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少(P<0.05),而两组间血管100%闭塞情况相似(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Ⅱ级以上的侧枝循环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见(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既往心绞痛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多见(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明显要低(P<0.01),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致死性心律失常等严重急性并发症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明显要少(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死亡率和随访3年的冠心病死亡率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相似(P>0.05),而梗死后心绞痛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则明显增多(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相对复杂,多支及严重狭窄病变多,发作前多已有缺血预适应,且侧枝循环多见,这是心肌梗死形成非ST段抬高的主要原因,也决定了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保守治疗对轻型胎盘早剥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120例胎盘剥离面积1/3的孕妇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保守组及非保守组,保守组孕妇行保守治疗,非保守组孕妇立即终止妊娠,对比2组孕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保守组分娩孕周明显高于非保守组(P0.05),保守组自然分娩率高于非保守组,剖宫产率低于非保守组(P0.05);2组DIC、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新生儿死亡率低于非保守组(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3分、4~7分及≥8分分布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守治疗可延长轻型胎盘早剥孕妇孕周,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晚期孕妇膳食组成与新生儿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孕妇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了解其孕晚期膳食结构,检测新生儿出生后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孕妇鱼虾蟹贝类、水果类、奶类食品摄入量高于郊区孕妇,而蔬菜类、谷类摄入低于郊区孕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畜禽肉类、豆制品、蛋类的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血中Ca、Fe、Zn浓度与新生儿相应微量元素浓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孕晚期孕妇膳食结构与新生儿微量元素密切相关,孕晚期营养知识误区易导致新生儿微量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娠期梅毒患者治疗时机的选择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确诊为妊娠期梅毒的59例患者进行不同时期的治疗,孕早期确诊26例(孕早期治疗组)给予孕早期、孕晚期各1疗程的抗梅毒规范治疗;孕中、晚期确诊共33例(孕中晚期治疗组),孕中期确诊者给予中、晚期各1疗程抗梅毒规范治疗,孕晚期确诊者尽可能给予1疗程规范治疗,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患者是否终止妊娠。方法:对97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根据是否行规范抗梅毒治疗,分为三组:孕早中期治疗组(A组,33例):孕满24周之前治疗;孕晚期治疗组(B组,26例):孕25周开始治疗;未治疗组(C组,38例);比较孕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B组、未治疗组三组早产发生率分别是6.1%、26.9%、21.1%,死胎流产发生率分别是3.0%、19.2%、42.1%,先天梅毒儿发生率分别是39.4%、65.4%、76.3%,围产儿病死率分别是3.0%、19.2%、44.7%,低体重儿发生率分别是6.1%、26.9%、31.6%。A组与C组比较:早产发生无显著差异,其他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只在足月产和围产儿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死胎流产及围产儿死亡无显著差异,其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中期有效的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的关键,如能使梅毒在妊娠早期即能得到有效的诊治,可不主张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疗程为12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0.01),且其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12导联中ST段压低的导联数(N ST)和ST段压低数值的总和(∑ST)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降纤酶对UAP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ST段和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SF组),每组12只。采用夹闭左冠状动脉30 min,再灌注90min,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夹闭前SF组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5 mL/100g进行预处理,观察各组大鼠在整个缺血再灌注期间心电图ST段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SF组ST段变化均低于IR组各时间对应值,SF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人冻干重组脑利钠肽(rh 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导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导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对照组静脉注射硝酸甘油48 h,治疗组静脉注射人冻干重组脑利钠肽48 h。观察两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4周时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期末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梗死区的局部室壁运动指数(RWMI);治疗前、治疗后72 h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以及6个月随访时6 min步行试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等指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当(P>0.05);两组用药后72 h及1周,两组NT-pro BNP均较同组用药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均P<0.05);与用药前比较,两组用药后1、4周的LAD、LVEDD、RWMI水平均下降,LVEF水平提高(P<0.05)。而同期治疗组LAD、LVEDD、LVEF改善更显著(P<0.05);用药后4周时,治疗组RWM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时治疗组的6 min步行较对照组长[(436±89)m vs(387±92)m,P<0.05]);6个月观察期内,治疗组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1.74%vs 38.64%,P<0.05)。结论 rh BNP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首次AMI患者行PCI术使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达TIMI 3级,分析PCI术前12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的总和与术后1 h ST段下降幅度。按ST段下降幅度分为两组:A组,ST段迅速下降组(下降≥50%);B组:ST段持续抬高组(下降<50%)。所有患者于PCI术前及术后l h取外周血,测定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两组PCI术前与术后l h ET和NO水平。结果所有AMI患者PCI术前及术后1h E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P<0.01),NO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 h的ET水平比术前更高,NO则更低(P<0.05)。ST段迅速下降组PCI术前与术后1 h相比,ET水平增高(P<0.05),NO无明显变化(P>0.05)。ST段持续抬高组PCI术前与PCI术后1 h相比,ET水平明显升高(P<0.01),NO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PCI术后ST段迅速下降组与ST段持续抬高组比较,ST段迅速下降组ET水平低(P<0.01),NO水平则高(P<0.05)。结论AMI及PCI术均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使血中ET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AMI经PCI术后ST段的下降与术后血管内皮功能有关,特别与NO含量有关,PCI术后NO水平未降低者心电图ST段下降迅速。  相似文献   

13.
许多孕妇及其家属误认为怀孕期间营养越丰富越好,特别是妊娠中后期食量猛增,其实这样对母儿均不太好。孕早期正常体重增加为0.5千克,孕中期四个月增加体重1.5千克,孕晚期两个月增加体重5千克,孕期应常称体 重,调整控制饮食,以防体重增加过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低钾血症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3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于入院时抽血测定血钾、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根据血钾水平分为低血钾组(血钾<3.5 mmol/L)和正常血钾组(血钾3.5~5.5 mmol/L),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猝死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低钾血症的总发生率为30.1%,下壁 后壁AMI的发生率较低(7.4%),明显低于前间壁和广泛前壁心肌梗死(P<0.01);发病至抽血时间≤3 h的低钾血症发生率为53.1%,明显高于发病时间>3 h者(P<0.01);低血钾组的CK和cTnI峰值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P<0.05或0.01);低血钾组总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32.9%)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10.8%)(P<0.01)。结论低钾血症与AMI患者的梗死时间、部位和面积有关,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用XQ—IA型心电图机(中国上海七一器材厂出品)对52头黑白花乳牛(内39头已孕,13头未孕)进行了心电图测定。测定心电图所用的导联共9个,即分别为:三个标准导联,三个加压肢导联和三个单极心前导联。所得结果如次:1.孕牛与未孕牛的心电轴均有左、右偏移现象;2.孕牛心率则未孕牛稍高,但不显著;3.在标准Ⅱ导联、aVR、aVF三个导联中,孕牛的P波电压比未孕牛者增加,而且在Ⅱ导联和aVR导联中非常明显(P<0.01);4.aVR、aVF的P波时间,孕牛比未孕牛有较明显的延长(0.01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确诊为变异型心绞痛的患者做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进行24h监测,同时书写完整的动态心电图生活日志,记录ST段改变情况及当时有无心绞痛症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ST段、T波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3%和78...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产前盆底肌肉训练(PFMT)对孕妇产程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分娩的孕妇100例,孕前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孕妇产前进行PFMT,对照组孕妇产前进行常规孕期指导,对比2组孕妇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3个月时阴道收缩压(VSP)、阴道静息压(VRP)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变化。结果观察组孕妇第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VSP、VRP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前行PFMT可有效缩短孕妇分娩期第二产程时间,改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电图检查对妊娠高血压疾病(HDP)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18例HDP患者为观察组,200例正常晚期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在孕36周和产后3个月检查心电图,分析对比结果。结果观察组产前、产后的心电图异常率为78.0%和34.9%,对照组则分别为45.0%和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产后的心电图异常率均明显低于产前(P〈0.01)。结论 HDP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比正常孕妇发生率高,性质严重,持续时间长;常规检查和追踪观察心电图对保障母婴健康和防治女性心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及充填法硬膜外阻滞对胎儿生长受限(FGR)患者妊娠结局的不同影响。方法孕32~34周FGR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连续充填法硬膜外阻滞(0.3%罗哌卡因混合液)治疗,导管保留7d;Ⅱ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 000u皮下注射1次/d,共7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行彩色超声检查,监测胎儿生长情况和脐血流变化,同时观察孕妇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脐血流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Ⅱ组RI、S/D比值下降幅度大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治疗后胎儿腹围较Ⅰ组明显增加(P<0.05),孕妇副反应轻微。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FGR效果优于充填法硬膜外阻滞,副反应少,更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与运动联合干预对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1年10月来我院进行早孕检查且自愿要求进行营养和运动指导的孕妇150例作为干预组,同期在我院进行早孕检查但未进行营养及运动干预的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体重增长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结果干预组孕妇平均增长(12.96±3.03)kg,对照组为(15.62±5.36)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巨大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理想体重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期营养与运动联合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孕期体重增长,降低巨大儿发生率,提高理想体重儿发生率,改善新生儿体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