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尽管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能减轻供区损伤和避免受区臃肿,但是由于分离穿支相当费时,有人认为仅限于经验丰富医生并主张保留部分肌肉组织。目的:探讨应用穿支皮瓣理念设计的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的移植方案及其修复效果。方法:纳入17例需要皮瓣移植的患者,12例背阔肌肌(皮)瓣,3例保留部分肌袖的背阔肌瓣和2例分叶背阔肌组织瓣均采用穿支皮瓣理念设计,根据胸背动脉的供血范围,皮瓣靠前设计,以供区能直接拉拢缝合为度,切取时将胸背动脉外侧支的皮穿支包含在内。必要时可再向内侧切除背阔肌肌瓣以扩大移植组织块面积,有时为了修复两个相邻部位的缺损,可切取保留部分肌袖的背阔肌瓣和以胸背动脉外侧支营养的部分背阔肌肌瓣并形成分叶背阔肌组织瓣。组织瓣切取范围12cm×8cm~28cm×17cm。观察患者皮瓣移植后成活情况、皮瓣供区和受区的外形及功能。结果与结论:皮瓣移植后1例血管危象发生,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危象解除,所有皮瓣均成活;1例肌瓣植皮部分坏死,二期植皮修复;供区创面均直接拉拢缝合。15 例患者随访3~18个月,其中2例皮瓣外形臃肿,影响穿鞋,二期行皮瓣修薄术。提示应用穿支皮瓣理念设计背阔肌瓣能有效减轻供区损伤和受区臃肿畸形,分叶背阔肌组织瓣能较好修复足底和足尖两处软组织缺损,结合穿支皮瓣理念、个性化设计不同形式的背阔肌瓣可满意修复较大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
背景: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游离皮瓣移植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皮瓣游离移植能够解决局部组织量不足的问题。目的:观察背阔肌肌皮瓣(肌瓣)游离移植对临床中出现的各类体表缺损的修复,以及重建组织完整及功能需要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至2013年各类体表缺损病例18例,运用显微外科技术,采取背阔肌肌皮瓣(肌瓣)游离移植修复复杂创面。根据缺损原因,对原发创面进行处理,分离受区动静脉血管。皮瓣大多选择来自缺损同侧的背阔肌肌皮瓣(肌瓣),根据缺损创面大小设计所需切取范围。如切取肌皮瓣(肌瓣)范围较大,继发创面难以直接缝合,可行游离皮片移植覆盖残余继发创面。结果与结论:移植肌皮瓣(肌瓣)均成活,术后血运正常,功能恢复良好,外观经过整形技术能让患者自觉较为满意。背阔肌肌皮瓣(肌瓣)由于它供瓣区面积大,且部位较为隐蔽,显微外科技术,提高了游离移植的背阔肌肌皮瓣(肌瓣)的成活率,对于复杂创面的修复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带蒂轴型背部肌皮瓣在邻近部位深度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05年至2010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采用轴型背部肌皮瓣转移修复邻近部位深度创面22例。烧(创)伤创面彻底清创、溃疡和肿瘤切除后采用胸背动脉为蒂的背阔肌肌皮瓣14例,背阔肌肌皮瓣联合髂腰皮瓣3例,联合胸大肌皮瓣1例,腰动脉和肋间后血管为蒂的逆行背阔肌肌皮瓣1例,下位斜方肌肌皮瓣3例。结果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后感染或远端部分坏死各1例;4例供瓣区植皮部分未成活,经再次扩创或二期植皮后愈合。其余组织瓣移植未见并发症发生。随访3~24月,修复部位功能和外观均基本满意。结论带蒂轴型背部肌皮瓣能满足颈、胸、上肢等深度创面覆盖的需要,可安全、有效地修复这些部位的深度创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海扶刀在治疗肿瘤过程中引起皮肤软组织深度损伤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13年9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8例因海扶刀治疗肿瘤引起皮肤软组织深度烧伤患者,对其创面进行有效清创,彻底去除坏死组织及死骨,均以肌皮瓣转移修复,封闭创面.供瓣区3例植皮修复,其余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8例患者肌皮瓣均完全成活,4例患者有窦道或局部创面形成,其中2例经换药后愈合,2例经二次手术清创后创面愈合;供瓣区愈合良好,植皮均一期成活;8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2年,其中3例患者皮瓣明显臃肿,其余患者皮瓣色泽良好、质地柔软.结论 海扶刀在治疗肿瘤过程中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损伤往往伴有深部组织缺损、骨质坏死、外露等,使用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肩胛下血管蒂组织瓣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肩钾下血管蒂组织瓣的血供解剖 ,解决肩钾下血管蒂的联合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 6具新鲜尸体标本 ,从肩胛下血管起始处灌注中华墨汁 ,观察皮肤着色范围 ,于背阔肌上缘、前缘、肩胛岗、腋前线和髂嵴平面分别切取组织块做连续切片 ,应用Luzex F图像分析仪 ,观察皮瓣间微血管构筑。结果 肩胛皮瓣、背阔肌肌皮瓣、侧胸皮瓣间存在非常丰富的血管吻合网。临床上以肩胛下动静脉为血管蒂 ,包含肩胛皮瓣、背阔肌肌皮瓣、侧胸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巨大软组织缺损 ,吻合血管移植 6例 ,轴型皮瓣移植 5 0例 ,均获成功。结论 肩胛下血管蒂联合组织瓣是一个理想的供区 ,可用于移植修复大范围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应用皮瓣肌皮瓣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肌)瓣修复面颊部软组织损36例,其中有背阔肌皮瓣16例,阔筋膜张肌皮瓣6例,骼腹股沟皮瓣14例,皮瓣面积最大6cm×5.5cm。结曝:术后皮(肌)瓣全部成活,经随访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应用显微技术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不失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臂旋转皮瓣、桡侧返动脉皮瓣、背阔肌皮瓣、侧胸壁皮瓣四种方法修复肘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2008年5月至2014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外科收治23例肘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4.0 cm×7.0 cm~9.0 cm×16.0 cm。采用背阔肌皮瓣修复7例、桡侧返动脉皮瓣修复6例、侧胸壁皮瓣修复6例、前臂旋转皮瓣修复4例。 结果23例患者转移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及动、静脉血管危象发生。随访3个月至3年,21例患者转移皮瓣颜色、质地较周围正常组织相近,肘部及供瓣区外观、感觉和功能恢复满意;1例患者转移皮瓣臃肿,1例患者供瓣区缝合后瘢痕增生。 结论应用四种皮瓣修复肘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及远期效果满意,可视患者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应用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外伤、肿瘤切除术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以颈横动脉浅降支及其伴行静脉为蒂的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外伤、肿瘤等所致的软组织缺损共10例。软组织缺损范围12cm×7cm~24cm×9cm,修复皮瓣大小为13cm×8cm~25cm×10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9例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7d肌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供区伤口一期愈合。其中5例患者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0.5~1.5年。肌皮瓣外形满意,有3例患者肿瘤未见复发,供瓣侧肩外展功能良好。结论下斜方肌肌皮瓣手术操作简便,组织瓣有足够长度及面积,血供丰富,可满足颈部及头部各个区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用腹直肌肌皮瓣修复胸部慢性放射性溃疡的经验。方法 2010年以来收治胸部深度放射性溃疡6例,全身麻醉下行胸壁放射性溃疡创面清创,切除坏死软组织及变性肋骨,根据缺损大小及形状,切取带有腹壁上动静脉血管蒂的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修复胸壁缺损,重建胸壁。其中4例采用纵行腹直肌肌皮瓣;2例采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修复,供瓣区给予游离皮片移植或缝合修复。结果 1例患者皮瓣边缘与创缘愈合不佳,给予扩大切除局部病变皮肤范围后缝合修复。其余皮瓣成活良好,创面修复满意。术后随访1~3年,溃疡无复发,供瓣区无腹壁疝形成。结论清创后,应用血运丰富的腹直肌肌皮瓣覆盖,可有效修复胸部慢性放射性溃疡,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肱桡肌肌皮瓣治疗肘后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肘后部软组织缺损22例,其中合并创面感染3例。均采用肱桡肌肌皮瓣修复创面,其中急诊清创、一期皮瓣移植修复2例,一期清创、二期皮瓣移植20例。结果:本组22例患者术后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于术后14天皮瓣下出现部分感染,经二次扩创、置管闭式引流后创面愈合。术后按植皮成活面积评定疗效,22例患者均为优。术后均随访4~48月,平均18月,受区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肘关节活动良好。结论:肱桡肌肌皮瓣血管蒂恒定,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是修复肘后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和组织外露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流桥接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伴有血供障碍的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对9例伴有动脉血供障碍的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分支桥接手部缺损动脉,重建手部血供;旋股外侧动脉发出的穿支(肌间隙穿支或肌皮穿支)为皮瓣血供设计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分支长度为4~8 cm,切取皮瓣面积为7cm×9cm~11cm×16 cm。 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手部血供良好,供区植皮成活,术后3~9个月随访,皮瓣及手部末梢血供良好,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有排汗功能,部分供区有瘢痕增生。 结论 对伴有动脉血供障碍的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血流桥接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既可桥接血管,又可覆盖创面,是目前修复伴有动脉血供障碍的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一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腹直肌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19例严重创伤或手术切除后形成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腹直肌肌皮瓣修复术,术中根据患者损伤的创面部位采用带蒂或游离腹直肌肌皮瓣修复缺损处,3例胫前或足背动脉受损者采用逆行吻合血管的方法修复创面。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无皮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随访4个月~22个月,皮瓣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腹直肌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应用臀上动脉穿支分叶肌皮瓣在骶尾部脊索瘤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应用臀上动脉穿支分叶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脊索瘤切除后创面的1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骶尾部脊索瘤术后创面感染伴脑脊液漏,患者骶尾部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0 cm×7 cm~21 cm×11 cm,后腹膜形成死腔范围为12 cm×6 cm~24 cm×14 cm;皮瓣设计均以髂后上棘与大转子连线中上1/3为旋转点,其连线为皮瓣轴线,术前均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确定穿支位置,术中所有患者均采用臀上动脉穿支分叶肌皮瓣修复,设计切取穿支皮瓣11 cm×8 cm~22 cm×12 cm,分叶臀大肌肌瓣13 cm×7 cm~25 cm×15 cm,其中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皮肤缺损坏死,分叶肌瓣填塞脊索瘤切除后后腹膜死腔。术后常规给予敏感抗生素抗炎、对症及支持治疗。术后患者尽量保持俯卧位或侧卧位,减少皮瓣受压。密切观察肌皮瓣血运变化及2根引流管引流情况并每日记录。观察术后患者肌皮瓣成活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患者移植皮瓣外形及供瓣区周围瘢痕情况,供瓣区切取后是否遗留明显功能障碍。 结果本组11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存活良好,创面均得到有效修复,外形无臃肿,局部无破溃,平均住院时间为12 d。9例皮瓣缝合边缘Ⅰ期愈合,2例出现缝合口局部窦道形成,少量脑脊液外漏,经门诊换药后痊愈。门诊或电话随访平均8个月,供瓣区切口无明显瘢痕增生,有3例患者主诉上楼梯和伸胯动作时有部分功能障碍,但所有患者未诉在平地上行走时出现明显异常。 结论臀上动脉穿支分叶肌皮瓣解剖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是修复骶尾部脊索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及脑脊液漏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应用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与肌皮瓣转位修复膝下截肢后残端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下肢严重创伤后行膝下截肢的创面,设计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与肌皮瓣修复,其中急诊截肢6例,保肢失败而二期行截肢3例,创面面积最大15cm×15cm,最小7cm×7cm,皮瓣面积最大17cm×16cm,最小8cm×8cm,其中带股外侧肌瓣者4例。结果:术后9例皮瓣全部成活,有3例皮瓣边缘出现小面积皮肤坏死,经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未再次手术。供区无功能障碍,受区外形满意,安装假肢后功能良好。结论:应用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肌皮瓣转位修复小腿膝下截肢后软组织缺损创面,方法简便,成功率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自身关节,改善假肢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头部电烧伤合并颅骨全层坏死、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 从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8例头部电烧伤合并颅骨全层坏死、缺损的患者,一期应用各种血循环丰富的组织瓣修复创面,后期应用数字化成形钛网修复颅骨缺损,观察术后创面愈合及颅骨修复情况.结果 4例患者行颞浅动脉头皮皮瓣修复,2例患者行斜方肌肌皮瓣修复,2例患者行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供瓣区均行中厚皮移植覆盖.其中6例患者创面一期愈合,但有2例患者因早期坏死颅骨未彻底清除而发生创面局部感染,后经再次扩创,彻底清除坏死颅骨后创面方完全愈合,其中1例患者再次扩创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经积极抢救后痊愈.8例患者创面完全愈合至少半年后均再次入院,应用数字化成形钛网修复颅骨缺损,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 一期应用各种血循环丰富的组织瓣尽快修复创面,后期应用数字化成形钛网修复颅骨缺损是治疗头部电烧伤合并颅骨全层坏死、缺损较好而且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肌瓣加中厚游离植皮修复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5月~2006年1月,采用一侧腹壁下动脉肌瓣游离移植加中厚植皮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伴有骨、肌腱外露及骨髓炎患者,部位分别为:小腿4例、足踝、足背、足跟部8例。结果:术后12例移植肌瓣及植皮区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游离腹壁下动脉肌瓣加中厚游离植皮修复小腿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具有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和顺应性好,术后外形美观等优点,是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尤其是并伴感染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小腿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采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足踝创面29例,其中车祸伤19例,机器绞伤7例,皮肤肿瘤3例。术前采用便携式超声多普勒探测仪定位穿支位置,根据创面设计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皮瓣切取面积8 cm×4 cm~20 cm×8 cm,转移修复创面。随访观察受区及供区的外形及足踝功能,评价临床应用的美学效果。 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小腿供瓣区无凹陷、破溃,小腿外形无改变,留有线状瘢痕,不影响整体外观,皮瓣质地良好、色泽正常,皮瓣与周围皮肤无明显色差。 结论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不需取皮植皮,是修复小腿足踝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延长腓肠肌内侧头血管蒂的肌瓣游离移植加二期植皮修复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7例小腿前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外露创面,使用延长血管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瓣游离移植修复,其中2例同时重建胫前肌功能,5~7d后植中厚皮覆盖肌瓣。结果本组病例肌瓣及植皮全部成活,外观良好,植皮表面感觉恢复5例S2,2例S3;行功能重建者2例,均为3~4个月出现背屈动作,全部病例除一例失访外经12~18月随访骨折处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用延长血管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瓣游离移植加二期植皮修复小腿严重损伤后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副损伤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9.
腓动脉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腓动脉瓣用于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6月~2007年7月,采用腓动脉逆行带蒂皮瓣修复中足缺损23例,游离腓动脉腓骨瓣修复上肢骨缺损2例,游离腓动脉腓骨肌皮瓣修复胫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4例.结果:本组皮瓣均成活良好,供区均痊愈.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2 a,23例行腓动脉瓣修复者患肢功能基本恢复,感觉恢复达S3+,均出现两点分辨觉.6例腓骨移植者,6个月左右骨愈合.结论:腓动脉逆行带蒂皮瓣、游离腓动脉腓骨瓣、游离腓动脉腓骨肌皮瓣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用于修复中足创面,大段骨缺损及骨与软组织复合缺损.  相似文献   

20.
游离隐动脉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报道游离隐动脉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2月~2009年2月,对8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5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隐动脉皮瓣修复术。13例患者均伴有肌腱、骨、神经血管外露,皮瓣面积7cm×6cm~12cm×9cm,1例小儿患者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跟腱缺损,2例皮瓣供区采用直接缝合,11例皮瓣供区采用下腹部全厚皮片植皮。结果术后13例患者皮瓣均一期成活,供区伤口一期愈合。经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9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不臃肿,感觉恢复S2~S4,手部功能恢复满意,足部行走功能无影响。2例供区直接缝合者供区遗留线状瘢痕,瘢痕无增生及挛缩,11例供区植皮者植皮区松软,外观可,无瘢痕挛缩。结论游离隐动脉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解剖恒定,手术操作安全、简便,可满足手足部创面覆盖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