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沈其霖教授运用膏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经验。沈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以肺气虚为主,渐及脾肾,后期肺、脾、肾三脏俱虚,痰浊、血瘀、水饮互结,本虚标实为其主要病机特点。COPD稳定期以本虚为主,即肺、脾、肾三脏亏虚,治疗宜以补肺健脾温肾为法,兼活血化瘀。自拟冬令咳喘膏方应用于临床,收效较佳。  相似文献   

2.
陈宪海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位在肺,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气虚为主,标实以痰瘀交阻多见,特点为"虚实并见、互为因果",宜补虚泻实,分清主次,辨证分型,肺脾两虚-健脾益肺(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肺肾两虚-调补肺肾(肺肾气虚,西洋参、冬虫夏草、枸杞子、女贞子、淫羊藿、山茱萸、五味子等,补肺纳肾;肺肾阴虚-麦味地黄汤)、痰瘀搏结-化痰祛瘀(益气化痰祛瘀、养阴化痰祛瘀),强调综合治疗COPD,康复治疗,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缓解期服用百令胶囊,补益肺肾,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3.
高维琴 《河南中医》2013,33(8):1203-1206
风湿性肺间质病变证属本虚标实,以肺脾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本病病位早期在肺,但已有脾肾不足,主要为气虚;中期更伤脾肾,气阴耗伤;晚期重伤肾之阴阳,并累及于心,通过分期辨证,有利于更好的把握疾病各期的病机特点,同时也提示在用药选择上当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系肺、脾、肾等脏腑功能虚损,痰瘀互结所致,慢阻肺病机复杂,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洪敏俐教授认为:肺系疾患失治误治,迁延不愈,肺气亏虚,日久及肾;反之,年老或久病肾气亏虚亦可影响肺主气和宣发肃降功能,肺肾两虚是慢阻肺发病的重要病机。治疗上,洪教授以肺肾相关理论为指导,依据患者兼症的不同,以调补肺肾为主要治则,辅以健脾益气、温阳化饮、化痰祛瘀等治法。标本兼治,虚实兼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注重益气固本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新中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59-59,62
目的本文运用中医药理论阐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因病机为久病肺虚,痰饮伏肺,痰阻气道,痰瘀互结,本虚标实;本虚标实为COPD基本病理特征,本虚的病位是肺、脾、肾。稳定期以本虚为主,治疗突出补土生金。运用培土生金法治疗呼吸肌疲劳,固脾护胃重视COPD的营养障碍。提出益气固本为COPD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6.
薛露秋  张素卿 《河南中医》2012,32(12):1593-1594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机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相互影响,发而为病,临证时可将其分为痰浊壅肺、痰热郁肺、肺肾气虚、肺脾两虚辨证治疗.且应加强社区宣传,建立健康档案,早期干预,方可降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李灿东教授认为“虚、气、痰、瘀”是肺结节的病机特点,病位在肺、脾、肝、肾,正虚为本,气滞、痰湿、瘀血为标。有症状患者证候多以肺脾气虚、肺肾两虚、气阴两虚、肝气郁滞、痰湿蕴肺、瘀血阻络为主,无症状者临证注重辨人论治、辨机论治、辨病论治相结合。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扶正以补益肺、脾、肾为主,祛邪则根据气、痰、瘀的兼杂特点,予理气、化痰、行瘀等治法,以达到散结之功。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肺胀范畴,其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指五脏虚,并以肺、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体现在痰浊、瘀血、气滞、毒邪等痹阻于肺。从肺、脾、肾、肝、心、肠等脏腑的生理病理方面分析与本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并探讨从肺、脾、肾、肝、心、肠6个方面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病。  相似文献   

9.
中医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减少激素副作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病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水肿"、"虚痨"、"腰痛"范畴,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定位在肾.与肺、脾、肝相关,本虚为肺脾肾虚,标实为水实和瘀血,其病理为脾肾不足,培补脾肾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大法.治疗的不同阶段配合辨证论治有助于提高和巩固疗效,为了减轻和消除激素的副作用如:柯兴氏征,精神症状,感染等.在临床上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成人以滋养肝肾为主,儿童以补益脾肾为主.  相似文献   

10.
总结柏正平主任医师治疗缓解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经验。认为主要病机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虚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主,涉及于心;实则以痰饮、瘀血为重;辨治宜扶正固本,重视化痰逐瘀。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1.
郑健 《北京中医药》2012,31(9):666-668
庞德湘教授认为肺癌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正气亏虚是发病之关键,病位在肺,涉及心、肝、脾、肾及大肠.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应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治疗应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自拟肺金生方治疗肺癌,标本兼顾,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老昌辉教授认为肺胀病位主要在肺脾肾,病初肺与脾,久虚肺及肾,本病总属本虚标实,以肺肾阳虚为本,痰瘀伏肺为标,屡感外邪而诱发,肺病日久,肺肾阳虚,肾不纳气,则见咳逆上气,动则喘甚。老昌辉教授以中医气血阴阳理论为基点,结合肺胀的发病特点及临床实践经验,认为肺胀稳定期的治疗不应只拘泥于肺,强调肺肾同源,肾为生气之根,久病及肾,临证首当从肾论治,固本培元为要,使肺气得以充养,肾气充沛,摄纳有权,则气畅喘舒,总结得出了补肾培元法治疗肺胀稳定期的特色治疗原则,并创制了院内制剂补肾培元胶囊,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京奇主任医师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以肺为本,肝脾肾互参,病因以"风"为因,痰瘀虚兼顾,病机为"风"邪犯肺,气道挛急,肺气上逆.临床治疗需从标本论治,分期治疗,发作期是内外风协同致病,治疗以疏风解痉为主,肝肺同治,以"祛风止咳汤"加减治疗,缓解期以虚为本,治疗以扶正固本为主,肺脾肾同调,以脾胃为本,肺...  相似文献   

14.
贾海燕 《光明中医》2012,27(4):658-659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哮证”范畴,病机既有痰涎壅肺,气道不利,又有肺脾肾三脏的亏损,李国勤主任在临证时注重辨证论治,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病久发时虚实夹杂者,应补虚祛实,平时应补益肺脾肾.同时结合对症与辨病治疗,遣方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肺饮病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心等脏,病性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以肺阳亏虚为本,气、血、水紊乱为标,西医中的肺水肿即属于肺饮病范畴。肺水肿是指肺内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调,大量肺毛细血管内的组织液经过外渗,积聚在肺泡、肺间质和细支气管内,使肺血管外液量增多,从而造成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障碍的病理状态。中医在治疗上需要分清标本虚实,注重肺与其他脏腑联系,急性期以温阳利水、化痰理气为主,缓解期以温肺助阳、健脾益肾为主,突出“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用药应标本兼顾、补虚泄实,使得复杂病症得以合理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基本病机当为本虚标实,本虚是以脾虚为中心的肺、脾、肾三脏亏损,标实以痰、瘀为主。因此"培土生金"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重要治则。通过对近年来采用"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属特发性炎性肌病范畴,肺间质疾病是本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李国勤教授治疗肌炎相关肺间质疾病经验丰富,临床多从脾肾辨治,认为病机以肺脾肾不足为本,以痰瘀阻络、热毒互结为标,病久则多以脾肾两虚为主,因痰瘀互结,耗乏正气,故外邪更易乘虚而入,终致病情反复。治疗应把握核心病机,以培补肺脾肾为主,兼顾活血化...  相似文献   

18.
吴银根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肾、心诸脏,临证可见肺脾肾气虚、肺肾阴虚、气阴两虚、心脾肾阳虚等证型,且痰瘀水饮贯穿疾病始终,辨治当以虚实为纲,补虚培元,标本兼顾,并举验案1则以证临床。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16)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难治病之一。患儿脏腑娇嫩,具有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气常虚的生理特点,屡患屡治,影响生长发育。喻清和主任医师依据25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位标在肺,本在脾肾,故病机关键在于肺肾两虚、脾虚失运,正虚邪恋。患儿是否发病,在于正与邪的消长变化。发作期以邪盛为主;恢复期则以正虚为主。临床治疗主张肺脾肾三脏同治,宣肺同时注重健脾补肾。采取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补虚贯穿全程,同时注重病后调护,增强患儿体质,取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论肺纤维化(肺痿)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古典医籍论述为理论依据,以肺脾肾三脏生理功能为基础,以肺纤维化(肺痿)的病机出发,深入剖析了肺纤维化(肺痿)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此确定其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