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刻瓷齐鲁风     
刻瓷又称“瓷上锦绣”,是在烧成的素色瓷器釉面上用钨钢刀或者金刚石刀镂刻、书画的一种艺术,集书法、国画、篆刻、陶艺为一身,具有奇妙的金石趣味。2011年盛夏,北京十里河闽龙陶瓷艺术馆内,50余件刻瓷作品引来了各方行家。平目里,大家都只是听闻山东淄博几乎家家都从事刻瓷,从来不乏大师,但是很少有机会在北京看到顶尖的刻瓷作品。这次名为”齐鲁陶风山东陶瓷艺术展”的展览,无疑让人大饱眼福。  相似文献   

2.
《现代技术陶瓷》2010,(2):36-36
以“淄博刻瓷艺术”为主题的“齐鲁陶风山东陶瓷艺术展”日前在宜兴陶都陶瓷艺术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涵盖了山东淄博老、中、青三代刻瓷名家近两年来的精品力作。其中展出了代表中国刻瓷艺术最高水平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梓源的“鲁青瓷五头刻瓷文具”作品,以及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阎先公、信德胜、王一君等名家的最新作品。  相似文献   

3.
正山东刻瓷是地方特色相当浓厚的陶瓷艺术。起于清乾隆年间,源于北京皇宫,上世纪七十年代经青岛来到淄博,在各级领导的倡导下,在刻瓷艺术家的努力下,最终在淄博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全国各地很多人从事刻瓷艺术,但都知道淄博是刻瓷中心,是刻瓷圣地。就像我们知道景德镇是瓷都,是陶瓷艺术的圣地一样。一种艺术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在一个地方生根发展,成为一种地域性的文化,是不容易  相似文献   

4.
王玲 《中国陶瓷》1989,(3):30-30
一、山东刻瓷的兴起刻瓷是我国陶瓷传统装饰方法之一。相传我国刻瓷早在明末清初即已问世。现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文物中,可以看到乾隆年间(公元一七三六——一七九三年)的刻瓷作品。最早是皇宫的官庭艺匠华法(字约三),是刻瓷艺术的一代宗师。光绪年间官庭艺匠朱友麟、陈智光对刻瓷艺术的发展,也曾做过很大的贡献,但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刻瓷艺术濒临灭绝境地,刻瓷艺人流落他乡。  相似文献   

5.
王一君     
王一君,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馆研究员、国际柴烧陶艺协会副会长、中国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多次任全国刻瓷艺术评比评委、山东陶瓷艺术创新评比评委,多次受邀为国家主席、副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创作陶瓷艺术国礼。  相似文献   

6.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由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共同组织。经过一年的评审.全国评出了161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我省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张明文获此殊荣,这在淄博工艺美术界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刻瓷艺术终于有了第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张明文.1941年生于山东淄博。淄博刻瓷艺术始创奠基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现任中国陶协刻瓷文化研究会会长,山东陶协刻瓷专业委员会主任.淄博市刻瓷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1993年,国务院授予“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奖.1997年授予“全国优…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刻瓷,就是使用天然金刚石、人造金刚石、合金等硬质材料制成的刀具,以刀代笔在瓷器釉面上雕刻山水、花鸟、鱼虫、动物、人物、肖像及书法等各类题材的作品,并根据不同釉色敷色或不敷色的一种艺术。刻瓷艺术诞生于清代乾隆年间,据有关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喜文善武,嗜古成癖,凡过目喜之的器物多即兴提笔赋诗颂之。宫廷艺人为保留皇帝的墨宝,使用硬质工具雕刻后敷墨色,由此一种新的陶瓷装饰手法——刻瓷艺术就此诞生。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等都有此类珍藏。清代光绪年间,刻瓷艺术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廷农工商部工艺局学堂设有镌瓷科,朱友麟为第一届毕业生,  相似文献   

8.
王一君     
《陶瓷工程》2011,(12):F0002-F0002
王一君,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馆研究员、国际柴烧陶艺协会副会长、中国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多次任全国刻瓷艺术评比评委、山东陶瓷艺术创新评比评委,多次受邀为国家主席、副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创作陶瓷艺术国礼。  相似文献   

9.
中国陶瓷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刻瓷是陶瓷艺术中既古老又新兴的艺术种类,早在宋元时期就有在陶瓷上刻字题款,将各自的标记刻在碗碟底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陶瓷文化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刻瓷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刻瓷艺术的发生、发展、刻瓷技艺以及刻瓷的刀法、造型和用色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一君简介     
《山东陶瓷》2006,29(4):I0001-I0001
王一君,号归一楼主人,从事刻瓷、陶艺、中国画创作。现为中国陶瓷馆研究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山东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轻工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陶瓷创新评比评委、全国刻瓷艺术创新评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