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采用电阻加热Czochralski法和一控双变技术,在最佳工艺参数(转速:6 r/min~8 r/min;拉速:1 mm/h~2 mm/h;循环水温度:28℃ ±1℃;降温速率:8℃/h~10℃/h;轴向温度梯度:1℃/mm~2℃/mm)条件下,生长出了Φ96 mm×30 mm的KBr晶体.分析了晶体的潮解机理,采用饱和溶液对KBr晶体进行抛光,分析抛光压力、抛光盘转速、抛光液流量和抛光时间对晶体表面去除率和粗糙度的影响,得到最佳的抛光参数:最佳压力为0.1042 MPa、抛光液流量为15 mL/min、抛光盘转速为30 r/min和抛光时间为20 min.对抛光后的晶体元件透过性能测试表明,厚度为4 mm晶体的透过率为90.2%,在透过波段存在一定吸收.  相似文献   

2.
用中频感应加热提拉法成功地生长了无宏观缺陷的大尺寸钨酸铅晶体(PWO),其晶体尺寸为35mm×250mm;确定了晶体生长工艺,其参数为籽晶取向犤001犦、提拉速度1.0~1.2mm/h、生长界面温度梯度25~30℃/cm;对晶体的杂质和缺陷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避免晶体开裂和抑制组分过冷的工艺条件.同时,测量了它的纵向透过率,晶体在360nm处的透过率>25%,在420nm处的透过率>55%.结果表明:感应加热提拉法生长的大尺寸钨酸铅晶体具有较好的光学均匀性.  相似文献   

3.
SAPMAC法生长大尺寸蓝宝石单晶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冷心放肩微量提拉法(SAPMAC法)在真空条件下,选择<101-0>方向的籽晶成功生长了尺寸为220×200 mm的大尺寸蓝宝石晶体,生长时结晶区温度梯度为0.5~1.0℃/mm,生长速度为0.1~2 mm/h.对生成晶体的透射率进行了检测,测试结果表明在2 500~4 000 cm-1范围内,1mm厚度蓝宝石晶片的透过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频感应提拉法,生长钬镱共掺钨酸钆钠[Ho,Yb:NaGd(WO4)2,Ho,Yb:NGW]单晶;获得了合适的Ho,Yb:NGW晶体生长工艺参数:拉速1~2mm/h,转速20~22r/min,降温速率10℃/h。测试了晶体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晶体振动进行了归属。研究了Ho,Yb:NGW晶体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Ho,Yb:NGW晶体的荧光光谱波长位于1.90~2.05mm范围内,呈带状连续分布,其中最强峰的发射波长为2043nm,对应Ho3+的5I7→5I8能级跃迁,半峰宽约为100nm。  相似文献   

5.
使用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PBA/KBr(聚己二酸丁二醇酯/溴化钾)复合材料中KBr对PBA结晶行为和晶体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KBr含量的增加,PBA的成核密度不断增大,而球晶尺寸不断减小。此外,PBA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都随着KBr含量的增加而提高。WAXD和拉曼光谱研究进一步表明,KBr促进PBA生成热力学稳定且降解速率更快的α型晶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垂直的Bridgman—Stockbarger方法,研究了在大温度梯度下,InSb-NiSb共晶单向凝固速度R与其NiSb纤维间距λ的关系,得出结果为λ~2R=0.76×10~(10)Cm~3sec。符合Tiller和Jackson λ~2R=C的关系式。与过去小温度梯度下(30℃/cm)的λ~2R=1.56×10~(10)cm~3/sec研究结果比较,发现温度梯度同样影响NiSb纤维间距,温度梯度大,间距则小,并由之得出,λ=AR~(1/2)G~(1/4)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频感应提拉法,生长铥镱共掺钨酸钆钠[Tm,Yb:NaGd(WO4)2,Tm,Yb:NGW]激光晶体;讨论了Tm, Yb:NaGd(WO4)2晶体生长工艺参数,获得了合适的晶体生长工艺参数:拉速1~2mm/h,转速20~22r/min,降温速率10℃/h。研究了Tm,Yb:NaGd(WO4)2晶体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980nm激光的激发下,该晶体在1031mm、1772nm附近获得了较强的荧光发射,分别对应于Yb3+离子的2F5/2→2F7/2能级跃迁以及Tm3+离子的3F4→3H6能级跃迁,1772nm处的半高宽为72nm左右。  相似文献   

8.
TGG晶体是一种具有高菲尔德常数、低吸收系数、高热导率和高激光损伤阈值的磁光晶体。利用固相法和液相法合成多晶原料,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提拉法,提拉生长TGG磁光晶体。通过对熔体组分、拉速、转速、热效应分析,得出了生长无缺陷晶体的最佳工艺参数。以液相法合成多晶原料,温度梯度为0.02~0.04℃/mm,拉速为1.0~1.2mm/h,转速为10~15r/min生长出无杂质、无开裂的优质TGG磁光晶体。  相似文献   

9.
NaY(WO4)2晶体生长与开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Cz法生长NaY(WO4)2晶体.研究了钨酸钇钠晶体的生长工艺,给出晶体生长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拉速1-2mm/h,转速为10-18r/min,冷却速率为18℃/h,轴向温度梯度为液面上0.7-1℃/mm.大量实验表明,晶体开裂主要是由热应力引起的.热应力引起的开裂除了沿解理面方向外,还由于各方向上热膨胀系数不同,而表现为横向层状的断裂(偏c轴方向生长)和纵向断裂(偏a轴方向生长)两种形式.因此可通过设计合理而稳定的温场、选择最佳工艺参数及退火处理等方法,减少热应力引起的晶体开裂.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频感应提拉法,在氩气和四氟化碳气氛下,生长掺钬氟化钇钡[Ho:BaY_2F_8]激光晶体;针对Ho:BaY_2F_8晶体生长工艺参数进行了讨论,获得了合适的晶体生长工艺参数范围:拉速0.5~1mm/h,转速5~7rpm;研究了Ho:BaY_2F_8晶体在中红外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889nm激光器的激发下,该晶体在3.9μm附近获得了较强的荧光发射,对应于Ho离子的~5I_5→~5I_6跃迁,Ho:BaY_2F_8晶体在3.9μm附近的中红外激光器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沥青路面温度变化规律,更加准确地指导沥青路面设计和对沥青路面病害的分析,选择北京地区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路面结构内部埋设了温度测试设备,对沥青路面结构内部温度进行了跟踪监测和分析,并给出了北京地区路面结构内部温度极值的预测公式.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实验路段中)沥青路面上面层底部全年最高温度为33.8℃,最低温度为-16.8℃.夏季沥青路面结构内部平均温度梯度为0.45℃/cm,冬季为-0.10℃/cm.路面结构内部温度降温速率在农历夏至前后最大,约0.6~1.2℃/h;路面在冬季长时间处于低温状况,降温速率在冬季较小,约0.2~0.4℃/h.北京地区1 a内沥青路面工作温度处于中低温期的时间约占85%左右.  相似文献   

12.
SINGLECRYSTALGROWTHOFCuBASEDSHAPEMEMORYALLOYANDITSTHERMODYNAMICANALYSISSINGLECRYSTALGROWTHOFCuBASEDSHAPEMEMORYALLOYANDITSTHER...  相似文献   

13.
以煤矸石矿渣+粉煤灰矿渣为主料,引入TiO2+ZnO+白云石复合矿化剂,通过调整组分配比,优化控制工艺过程、工艺参数,探索支撑剂制备工艺条件及其影响规律,于1 330℃~1 370℃制备出体积密度为1.54g/cm3,破损率为3%~5%的低密高强压裂支撑剂.借助于XRD、SEM等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4.
微纳米金属铁粉的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热重分析手段对微纳米尺度金属铁粉燃料的着火和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微米、纳米尺度金属铁粉燃烧过程的热重试验,分析不同粒径金属铁粉的燃烧特性,计算不同微米、纳米尺度金属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着火点、最高燃烧温度和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30~110nm粒径范围的纳米尺度铁粉的平均着火温度为280℃左右,最高燃烧温度为750~950℃,表观活化能为20~30kJ/mol;2~5μm亚微米级铁粉着火点为380℃,最高燃烧温度为950~990℃,表观活化能为37kJ/mol;而40μm的微米级铁粉着火温度为600℃左右,最高燃烧温度达到1000℃,表观活化能为58kJ/mol.随着颗粒粒径从微米减小到纳米尺度,金属颗粒的比表面积迅速增大,造成TG/DTG曲线上最大增重梯度所对应的反应温度和最高燃烧温度均明显降低,燃烧着火点温度明显降低,表观活化能迅速减小,因此反应活性随粒径的减小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工艺参数对加氢尾油裂解过程中结焦的影响,在加氢尾油裂解实验装置上考察了裂解温度、进料质量流速和水油质量比对炉管结焦速率的影响。利用SEM、EDS、DSC-TG及EA对结焦试样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结焦速率随温度升高从2.16mg/(cm2·h)逐渐增大到7.90mg/(cm2·h);结焦速率随流速的增大从3.36mg/(cm2·h)逐渐增大至11.02mg/(cm2·h);结焦速率随水油质量比增大从7.56mg/(cm2·h)减小为 4.89mg/(cm2·h)。焦体中碳氢质量比随温度升高、运行时间延长及水油质量比降低均逐渐增大,且焦碳在管壁上发生了渗碳现象。综上,加氢尾油最佳裂解条件是温度850~860℃,进料质量流速约193.80g/h,水油质量比为0.5 ~0.7。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制的液位沉降制备薄膜装置在普通玻璃衬底上沉积了ITO薄膜,并对实验条件进行正交设计以考察制备ITO薄膜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液位沉降法成功地制备出ITO薄膜。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影响ITO薄膜光电性能的主要因素是镀膜层数,在进行的实验中,制备ITO薄膜的优化条件为:注射回抽速度为2.5cm/min,膜层数为20层,装置倾斜角度为30°,在300℃下预处理5min,500℃下退火处理2h,得到的薄膜的透光率为88.3%,方块电阻为970Ω/□。  相似文献   

17.
为开发出一种适用于吸附制冷的高性能吸附剂,选择了3种不同孔径的商用硅胶,孔径分别是2~3、4~7、8~10 nm,利用浸泡的方法将氯化钙嵌入硅胶微孔内来制备复合吸附剂,并对吸附剂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对于2~3 nm的硅胶,由于孔径较小,氯化钙的浸入堵塞或者部分堵塞了水进入硅胶的传质通道,导致复合吸附剂不论是吸附量还是吸附速率与纯硅胶相比都没有提高;而对于4 ~7 nm和8~ 10 nm的硅胶,其复合吸附剂不论是吸附量还是吸附速率都较其相应的纯硅胶有大幅提高.复合吸附剂在20%湿度下吸附20 min和2h的吸附量分别是8.08 g/100 g和15.7 g/100 g,在同等工况下,纯硅胶的吸附量分别是1.96 g/100 g和2.0 g/100 g.用制备的复合吸附剂制作了一台小型吸附制冷机并进行了测试,当热源温度为90℃,冷却水温度为35℃时,在整个循环周期内(15 min),制冷功率为1.03 kW,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功率(SCP)为128.3 W/kg,性能系数(COP)为0.27.  相似文献   

18.
建立高效毛细电泳法来测定吡罗昔康含量。采用毛细管电泳仪进行实验:弹性石英毛细管柱75μm×60cm,进样压力100mPa,电动进样5s,分离电压24kV,毛细管温度20℃,检测波长为254nm,运行缓冲液为0.01mol/L硼砂溶液。采用t法和F法进行与HPLC法的显著性检验。吡罗昔康样品的线性范围:1.0×10-6~1.0×10-2 mol/L,回收率:98.66%,RSD=2.1%,与HPLC法无显著性差异。实验表明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和试剂用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