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特布他林在预防开胸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中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指导咳嗽咳痰,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3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m L,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2mg、特布他林1mg。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p 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术后1~7d痰量,胸管留置时间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Sp O2分别是95.339±1.480、93.232±6.514;Pa O2分别是(78.428±3.050)mm Hg、(77.00±4.059)mm Hg;Pa CO2分别是(40.267±2.702)mm Hg、(44.050±2.551)mm Hg,胸管留置时间分别是(6.13±1.97)d、(8.12±2.69)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率分别是7.14%、16.07%。结论:开胸术后患者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特布他林能有效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李洁 《中外医疗》2016,(5):140-142
目的:探讨异丙托溴铵联合普米克令舒与异丙托溴铵联合普米克令舒及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该院期间收治的60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标记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异丙托溴铵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异丙托溴铵联合普米克令舒及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PaO2、PaCO2、SaO2和PEF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SaO2和PEF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为(9.7±3.1)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3.2)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费用为(1463.7±452.1)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7±503.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普米克令舒及盐酸氨溴索可有效促进AECOPD患者病情的控制,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一〇七医院住院治疗确诊的119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NIPP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以及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 H、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显著高于对照组[(7.41±0.07)比(7.32±0.09),(83±6)mm Hg(1 mm Hg=0.133 k Pa)比(62±9)mm Hg,(92±4)%比(81±5)%,P<0.05],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43±5)mm Hg比(68±6)mm Hg,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82±9)次/min比(79±10)次/min,(20±5)次/min比(24±5)次/min,(123±11)mm Hg比(128±9)mm Hg,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5.4±4.6)d比(22.5±5.7)d],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89%(4/68)比19.61%(1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血气状况,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普米克令舒联合孟鲁司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109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口服孟鲁司特,n=58)及对照组(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n=51)。治疗7 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及呼吸困难Borg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和Pa 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 O2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孟鲁司特可提高AECOPD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调节炎症介质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富马酸福莫特罗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止咳、解痉等常规治疗伴Bi PAP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富马酸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每日1次,每次12μg,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 H值、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7.39±0.07比7.21±0.12,(74±9)mm Hg(1 mm Hg=0.133 k Pa)比(62±9)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46±5)mm Hg比(56±6)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2.58±0.16)L比(2.26±0.11)L,(2.59±0.29)L比(2.24±0.31)L,(66.2±5.3)%比(60.3±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富马酸福莫特罗联合Bi PAP治疗老年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改善患者肺功能有显著优势,且疗效优于Bi PAP单独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 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综合处理;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Bi PA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呼吸、心率变化及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再入院次数等。结果经治疗后,两组RR、HR、Pa CO2、Sa O2、Pa 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再次入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i PAP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减少住院时间和气管插管,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佐治老年重症肺炎(SP)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26例社区获得性S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感染、辅助通气、解痉、抗凝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2个疗程。治疗7d后,测定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与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判定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7 d,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显著高于对照组[(86.3±7.4)mm Hg(1 mm Hg=0.133 k Pa)比(82.6±6.3)mm Hg;295±39比276±3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44.5±5.1)mm Hg比(46.7±4.3)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8±24)ng/L比(92±28)ng/L;(38±9)ng/L比(42±10)ng/L;(40±10)ng/L比(47±11)ng/L;(38±9)mg/L比(48±1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研究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4.4±4.0)分比(16.7±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血必净注射液能显著改善肺部氧合功能,降低APACHEⅡ评分,下调炎性因子水平,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急性呼吸衰竭患者72例,根据患者应用通气方式分为有创机械通气组(对照组)及无创正压通气组(观察组),两组各36例。评估两组通气4 h和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通气4 h的Pa O2、Pa CO2和Sa O2分别为(82.77±1.68)mm Hg、(57.80±1.13)%、(77.19±5.46)%,通气24 h分别为(92.48±1.41)mm Hg、(49.85±1.02)mm Hg、(93.83±6.07)%;对照组通气4 h的Pa O2、Pa CO2和Sa O2分别为(91.43±1.92)mm Hg、(52.37±0.81)mm Hg、(81.31±6.68)%,通气24 h分别为(94.55±1.30)mm Hg、(50.34±0.89)mm Hg、(94.02±7.96)%,两组比较通气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气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VAP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7.19±0.46)d,低于对照组的(21.31±0.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气体交换,可以有效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 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78例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同时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值[动脉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arterial oxygen,S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carbon dioxide,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xygen,Pa O2)、酸碱度(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p H)]、呼吸频率及心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a O2、Pa O2、p H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a CO2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患者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 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T2 DM)的临床疗效并对炎性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10月-2014年4月115例AECOPD合并T2 DM患者并据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予常规抗感染、抗炎、解痉、氧疗治疗,研究组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续7 d,比较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炎性因子水平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7 d内,研究组改气管切开有创通气比例(29.5%)低于对照组(44.4%)(χ~2=2.756 P=0.097)。对照组有2例(3.8%)并发急性肺栓塞死亡,研究组无死亡病例。研究组治疗7 d后Pa O2(81.0±7.9)mm Hg、Pa CO2(41.5±5.2)mm Hg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77.8±7.5)mm Hg、(44.0±5.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7 d后aPTT(38.2±5.9)s显著高于对照组(35.9±5.2)s,D二聚体水平(185.8±42.3)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204.4±45.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7 d后IL-8(32.7±13.1)pg/ml、TNFα(97.9±18.4)pg/ml、CRP(43.3±14.8)mg/L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9.4±14.2)pg/ml、(105.2±20.1)pg/ml、(50.2±17.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DPD合并T2 DM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改善机体高凝状态,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水平,提高肺部氧合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超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普米克令舒和可必特加入一次性雾化器中,氧驱动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20-30min,连续治疗7d。对照组给予α-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10ml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每次20-30min,连续治疗7d。两组同时给予抗炎、吸氧和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住院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血气分析结果、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1),不良反应极少。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AECOPD患者有显著疗效,且方便、简单、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并分析比索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OPO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0.5 mg羧甲司坦片,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比索洛尔初始剂量为1.25 mg,每日1次,如无不良反应,7 d后加量至2.5 mg。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肺功能以及相关炎性介质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高于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 O2高于对照组,Pa CO2明显低于对照组[(0.982±0.013)比(0.892±0.032)、(42.4±2.9)mm Hg(1 mm Hg=0.133 k Pa)比(51.2±3.7)mm H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呈上升趋势(P<0.05),且观察组上升速度更快(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C反应蛋白呈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下降速度更快(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淀粉样蛋白A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呈上升趋势(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索洛尔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氧合能力,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无创通气联合法舒地尔应用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37例)采用无创通气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无创通气呼吸频率为15次/min,氧浓度为30%~40%,呼吸压力调制为4 cm H2O(1 cm H2O=0.098 k Pa),吸气压力调制为8 cm H2O,法舒地尔每12小时30 mg静脉滴注;无创机械通气组(33例)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方法同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血浆脑钠肽(BNP)和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呼吸频率、心率和肺动脉压分别为(23±5)次/min、(93±8)次/min、(43±3)mm Hg(1 mm Hg=0.133 k Pa),均显著低于无创机械通气组的(28±3)次/min、(99±8)次/min、(52±4)mm Hg(P<0.05);联合治疗组的Pa O2、Pa CO2和Sa O2分别为(78±7)mm Hg、(45±6)mm Hg、(91±6)%,无创机械通气组分别为(69±6)mm Hg、(55±8)mm Hg、(85±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浆BNP为(118±31)ng/L,显著低于无创机械通气组的(136±34)ng/L(P<0.05);联合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无创机械通气组(P<0.05)。结论无创通气联合法舒地尔能快速、有效地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机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确诊的100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呼吸机联合乌司他丁进行治疗(乌司他丁20万U溶于500 m 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7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a O2/吸入氧浓度(Fi O2)]、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以及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肺功能情况显著改善[呼吸频率:(21±3)次/min比(25±3)次/min;Pa O2:(89±10)mm Hg(1 mm Hg=0.133 k Pa)比(75±4)mm Hg;Pa CO2:(43±4)mm Hg比(51±4)mm Hg;Pa O2/Fi O2:(336±30)mm Hg比(279±2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2±3)分比(1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AP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18.0%比36.0%;4.0%比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呼吸机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ARDS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对于肺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气管插管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44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插管的不同时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采取早期气管插管,对照组采取及时气管插管。观察比较两组气道开放时间和生命体征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意识改善时间),复苏前后体内血气指标水平[p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和出院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气道开放时间早于对照组[(36.5±2.6)s比(61.3±3.7)s],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和意识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92±11)min比(126±12)min,(5.2±1.1)min比(8.9±1.6)min,(36±8)min比(5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后,观察组p H值和Pa O2高于对照组[7.9±1.2比7.0±1.1,(88±8)mm Hg(1 mm Hg=0.133 k Pa)比(68±8)mm Hg],Pa CO2低于对照组[(39±5)mm Hg比(46±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恢复窦性心律、复苏成功和出院存活率高于对照组[87.4%(54/72)比53.6%(38/72),78.2%(56/72)比52.0%(37/72),67.3%(48/72)比43.1%(3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救治,早期气管插管能增加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及成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分为2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BiPAP,对照组予以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72 h的心率、呼吸频率、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02)、氧分压(Pa02)、血氧饱和度(Sa02),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PaC02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pH值、Pa02、SaO,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且治疗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PaCO_2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a02、Sa02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后2组pH值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住院时间对照组为(10.81±3.26)d,多于治疗组的(9.41±2.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有明显疗效,能改善氧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喘炎宁合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痰热蕴肺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5例AECOPD、中医辨证为痰热蕴肺证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喘炎宁合剂,疗程为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变化等。结果:治疗组患者咳嗽、咯痰、气喘等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率(86.03±10.24)次·min-1、呼吸频率(20.36±3.34)次·min-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42.67±4.89)mm Hg(1 mm Hg=0.133k Pa)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Pa O2(75.76±11.56)mm Hg、Sa O2(92.61±2.96)%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2.51±0.65)L、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1.62±0.55)L、最大呼气流速(3.02±0.76)L·s-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58.90±11.10)%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喘炎宁合剂能有效改善AECOPD痰热蕴肺证患者咳嗽、咯痰、气喘等临床症状,能显著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心率、呼吸频率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在阻塞性肺不张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接诊的阻塞性肺不张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肺泡灌洗术治疗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 O2)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指标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病情复发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呼吸频率、Pa O2、Pa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Pa CO2低于对照组[(23±4)次/min比(26±4)次/min,(34±2)mm Hg(1 mm Hg=0.133 k Pa)比(36±4)mm Hg],Pa O2高于对照组[(90±6)mm Hg比(85±9)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42/45)比77.8%(35/4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2%(1/45)比13.3%(6/40)],满意率高于对照组[84.4%(38/45)比46.7%(2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泡灌洗术在诊断阻塞性患者肺不张时,可有效降低患者呼吸频率和Pa CO2水平,提高Pa O2水平,且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很高,病情的复发率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6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及血气指标p H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心率(HR)、呼吸频率(RR)水平及炎性因子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插管、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 H值、Pa O2水平显著上升[(7.39±0.04)、(81.52±6.41)mm Hg,1 mm Hg=0.1333 k Pa],Pa CO2、HR和RR水平显著降低[(49.54±5.27)mm Hg、(85.40±6.37)次/min、(16.27±5.02)次/min],且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3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插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缩短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无创通气治疗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48例AECOPD(急性加重期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泵注尼可刹米)20例、观察组(无创通气)28例,观察两组1h后血气分析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通气1h Pa O2(96.4±6.5)mm Hg、p H(7.32±0.01)明显高于观察组,Pa CO2(53.1±3.5)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住院时间(16.5±3.9)d、院内感染率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AECOPD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更高,且安全、经济,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