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充分有效利用镁渣废料,减小混凝土的自生收缩变形,试验分别取镁渣掺量为0%,10%,20%,30%,40%,研究了镁渣掺量对混凝土自生收缩变形和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微观形貌分析镁渣的作用机理,建立了混凝土自生收缩率和时间以及镁渣掺量的关系式。结果表明:镁渣对混凝土的自生收缩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且在镁渣掺量高时抑制效应较大;建立的混凝土的自生收缩模型显著、可靠,360 d的预测值与实测值非常接近,模型可用于预测镁渣混凝土的自生收缩变形;随着镁渣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呈非线性增大,但掺量达30%后增强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抗开裂能力.方法通过实验测定了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自由干燥收缩应变和在环形约束条件下的受限干燥收缩应变随龄期的发展,并测试了环形试样的开裂时间及初始裂纹宽度.结果相同水胶比条件下,试样的自由干燥收缩应变随粉煤灰粉煤掺量的增加而增加;粉煤灰掺量为40%和60%时,试样的受限干燥收缩应变大于硅酸盐水泥体系,粉煤灰掺量为20%时,试样的受限干燥收缩应变与硅酸盐水泥体系的发展相近.试样的开裂时间在水胶比为0.28条件下随粉煤灰的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水胶比为0.50条件下,粉煤灰掺量40%时最长.相同水胶比时,粉煤灰掺量超过一定量时初始裂缝宽度下降.结论从受限状态下的环形试样的开裂时间可以看出,在较低的水胶比条件下粉煤灰提高复合胶凝材料的抗开裂能力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活化煤矸石及矿渣作为复合硅酸盐水泥混合材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寻找煤矸石热活化的最优条件,优化设计活化煤矸石-矿渣作混合材制备复合硅酸盐水泥,探索不同配比混合材、石膏对复合硅酸盐水泥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最佳热活化条件为煅烧温度700℃、保温时间1 h、物料粒度0.08 mm;以活化煤矸石为主的混合材掺量为40%,能够制备出强度等级达到32.5的复合硅酸盐水泥。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了不同细度锂渣粉作为掺合料时对胶凝材料需水量、强度以及与外加剂适应性的影响和锂渣作为混合材对水泥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不同细度的锂渣粉代替30%水泥,随锂渣粉细度增加,胶凝材料需水量增加,3 d强度大幅降低,28 d强度降低较小,这说明锂渣粉作为掺合料的掺量不宜过大;当外加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的5‰、锂渣粉比表面积为901 m2/kg、锂渣粉代替12%水泥时,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较好。锂渣粉作为混合材掺量在6%以内,水泥的凝结时间正常,安定性合格,28 d强度满足P O42.5要求,早期强度稍低于对照组,但后期强度与对照组相当甚至高于对照组强度。  相似文献   

5.
大掺量矿渣混凝土比硅酸盐水泥混凝土表现出更大的收缩,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了转炉钢渣粉对矿渣粉-硅酸盐水泥混合胶砂硬化体收缩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转炉钢渣粉部分替代矿渣粉,可显著降低矿渣粉-水泥混合胶砂的收缩.钢矿复合掺合料中钢渣的掺量越高,掺合料对硅酸盐水泥的替代比例越高,收缩补偿效果愈好.当掺合料对水泥的替代比例为70%、掺合料中钢渣粉(比表面积576 m2/kg)掺量分别为20%和40%时,所制备胶砂的4 d和80 d干缩值比矿渣粉(比表面积565 m2.kg-1)-硅酸盐水泥混合胶砂分别降低18.9%,12.8%和36.5%,33.4%.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高强度复合硅酸盐水泥.利用矿渣和硅质渣制备一种高强度的复合硅酸盐水泥,探讨不同掺量对水泥性能的影响,获得水泥基材料性能的互补效应.研究混合材对复合水泥体系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获得最优的混合材配比方案.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石膏掺量对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SMP)物理力学性能、凝结硬化、体积稳定性等影响,并借助XRD、SEM等测试技术手段研究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混合材种类不同,石膏掺量对SMP水泥强度影响程度则不同。即水泥中SO3由4%增至8%时,不掺混合材的SMP水泥石体积虽存在略大膨胀,但水泥强度仍有较大提高;而掺加矿渣、粉煤灰等混合材后,石膏的掺量至8%时,水泥石存在有害体积膨胀,且尤以掺粉煤灰最为突出。在SMP高硫高碱水化体系中,矿渣、粉煤灰对水泥石力学性能、体积膨胀性、水化产物结构及发展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应根据混合材种类对SMP水泥中石膏掺量进行合理控制,以利于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油母页岩渣作水泥混合材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通过试验,分析了油母页岩渣的性能,并研究了油母页岩渣作水泥混合材的掺量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镁渣复合掺合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镁渣利用率低,以及对现代混凝土尺寸稳定性要求高的问题,以镁渣掺量、掺合料取代率和矿粉复合率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方案,试验研究镁渣复合掺合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特性,分析作用规律,建立关系模型,微观结构分析掺合料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镁渣复合掺合料混凝土的干缩变形与时间呈相关性很好的双曲线关系,其拟合参数的关系模型显著性水平高,与各因数的相关性好;混凝土的干缩变形随镁渣掺量和掺合料取代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矿粉复合率的增大而增大,作用的重要性次序为镁渣掺量、掺合料取代率和矿粉复合率;镁渣对混凝土干缩的作用效应随时间逐渐增大,90d基本趋于稳定,测定龄期内混凝土仅有收缩,无膨胀变形,掺入适量的镁渣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赛马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石嘴山电厂细磨粉煤灰,激发剂,开展了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机理.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为50%时,粉煤灰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均能满足C20~C30混凝土的要求;粉煤灰掺量≤40%时,粉煤灰混凝土强度明显地优于纯水泥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矿渣复合水泥试验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试验研究了粉磨方式、细度、复合组分比例及添加剂对粉煤灰、矿渣、石灰石与少量熟料组成的复合水泥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当以上三组分比例适当时 ,通过添加剂的有效作用 ,采取合理的粉磨工艺和制度 ,在熟料掺量 5 0 %时可以配制出 6 2 5R或 6 2 5复合水泥 ,熟料掺量 4 0 %可以配制出 6 2 5或 5 2 5R复合水泥 ,熟料掺量 30 %可以配制出 5 2 5或 4 2 5R复合水泥 .同时 ,对上述部分水泥配制的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s of the grinling mode ,finencess,gypsum kinds and dosage,mix proportions on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composite cements consisting of slag ,fly ash ,limestone and a lowr content clinker were investigated,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re proportions among slag ,fly ash and limestone are appropriate ,the grinding technology and system are reasonable ,the optinized gypsums and addities are effective,the 52.5R grade cement (52.5R grade cement menas a higher strength than 52.5 at ealy age) can be prepared by clinker dosage of 50% in weight,the 42.5R or 42.5 ,32.5 grade composite cement containing 40% and 30% clinker also may be made ,respectively ,Moreover,the high perfomance concrete preparde from the abover composite cements wa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相似文献   

13.
镁渣替代石灰石配料制备水泥熟料时,分别掺入和同时掺入2种自制外加剂,通过生料易烧性实验和熟料物理性能及XRD图谱的测定,确定外加剂和镁渣的最佳掺量。实验结果表明:同时掺入2种外加剂能大幅度改善生料易烧性,此时镁渣可以代替20%石灰石,烧成的硅酸盐水泥28d强度可达65.2MPa。  相似文献   

14.
低水胶比下工业废渣与水泥熟料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工业废渣与水泥熟料相互作用的定量指标.以掺惰性材料———刚玉粉的水泥水化样作参比样,研究和分析了低水胶比下粉煤灰、煤矸石与水泥熟料的相互作用.实验中粉煤灰掺量为10%~80%,煤矸石掺量为20%~60%,龄期为1~672 h.结果表明,水泥中掺入粉煤灰和煤矸石,由于水泥熟料用量降低而产生的稀释作用促进了水泥熟料的水化,而其他物理化学作用则依工业废渣的掺量、水化样龄期的不同而表现为促进或延缓水泥熟料的水化.  相似文献   

15.
碱矿渣陶粒混凝土基本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碱矿渣胶凝材料收缩过大限制其应用的问题,将陶粒和陶砂掺入碱矿渣胶凝材料中形成碱矿渣陶粒混凝土.完成了252个碱矿渣陶粒混凝土试件的试验,考虑了水灰比、砂率、粉煤灰质量分数、水玻璃模数、氧化钠质量分数等关键参数对碱矿渣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干缩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碱矿渣陶粒混凝土的28d边长为100 mm立方体的抗压强度为45~55 MPa,碱矿渣陶粒混凝土的28 d干燥收缩率为1.8×10~(-4)~4.4×10~(-4).当水灰比、粉煤灰质量分数、水玻璃模数、氧化钠质量分数增大时,抗压强度减小,干缩率增大;砂率增大时,抗压强度增大,干缩率减小.  相似文献   

16.
氯氧镁水泥基材料体积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不同掺合料与骨料配制氯氧镁水泥基材料,分别在干燥和潮湿环境下,对氯氧镁水泥基材料的干燥收缩和潮湿膨胀变形进行实验研究与变形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干燥状态下,氯氧镁水泥净浆42 d的收缩率达到1400×10-6,单掺稻壳粉后收缩率明显提高,单掺粉煤灰后收缩率提高不多.单掺砂和复掺硅灰及粉煤灰后收缩率明显降低;在潮湿状态下,氯氧镁水泥净浆42 d的膨胀率为6898×10-6,单掺稻壳粉水泥的膨胀率比氯氧镁水泥净浆略有提高,单掺粉煤灰、砂和复掺硅灰及粉煤灰的水泥膨胀率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复合添加高炉矿渣、石灰粉等矿物掺料的混凝土早期质量,在混凝土中掺入CSA外加剂进行了对早期强度及干缩的改善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掺量CSA-a和CSA-b为4%及CSA-c为1%时混凝土的流动性最佳,混凝土的含气量与CSA的掺入率关系不大,而总泌水量随CSA掺入率的增加而大大减少;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随CSA掺入率的增加而缩短,当掺入CSA-c时其效果最为明显;掺入CSA时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可提高到OPC的80%左右,其中CSA—a和CSA—b为4%,CSA—C为1%时效果最佳;混凝土的干缩随CSA掺入率的增加而减少,其中CSA-a为4%,CSA—b为2%,CSA-c为1%时减少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矿渣钢渣熟料石膏体系胶凝材料的强度。胶凝材料正交试验表明:矿渣:钢渣的复合比为7∶1,矿渣和钢渣的比表面积分别为480 m 2·kg -1和550 m 2·kg -1,并与10%的水泥熟料和10%的脱硫石膏复合的胶凝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以优化后的胶凝材料代替水泥,并以热闷法稳定化的钢渣颗粒为骨料,可以制备出抗压强度达到65 MPa以上的人工鱼礁混凝土。利用XRD和SEM方法分析胶凝材料的水化过程,结果表明,水化反应主要生成AFt相和C-S-H凝胶,钢渣、水泥熟料和脱硫石膏的协同作用对矿渣的火山灰活性反应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A new kind of mortar made of ground granulated blast-furnace slag (GGBFS), gypsum, clinker and steel slag sand (〈4.75 mm) was developed. The ratio of steel slag sand to GGBFS was 1 : 1 and the amount of gypsum was 4% by weight while the dosage of clinker ranged from 0% to 24%. The optimization formulation of such mortar was studied. The content of steel slag sand should be less than 50% according to the volume stability of blended mortar, and the dosage of clinker is about 10% based on the strength development. Besides strength, the hydration heat, pore structure and micro pattern of blended mortar were also determi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application of steel slag sand may reduce the dosage of cement clinker an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industrial waste product such as GGBFS, and the clinker is also a better admixture for blended mortar using steel slag s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