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博乐盆地具有较好的含油气远景,但地质研究程度较低,需要对其形成的构造应力场进行分析。选取构造条件复杂的博乐隆起为主要研究区,采用古构造分析方法进行构造应力场解析。通过统计分析节理、断层发育特征,确定了博乐隆起主要发育三组断裂、四期节理。利用共轭X剪节理求取最大主应力方位,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识,确定博乐盆地石炭纪以来主要经历了早二叠世NNW-SSE向挤压构造应力场、早二叠世末-中二叠世NWW-SEE向挤压构造应力场、晚二叠世末-三叠世NEE-SWW向挤压构造应力场和晚侏罗世至白垩世NNE-SSW向挤压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2.
地质历史中构造相对较稳定的扬子地台是中国最符合页岩气富集赋存的区域之一,但由于地台东西跨度较大,西部的上扬子区与东部的下扬子区构造背景差异明显,对页岩气的形成和保存有重要影响。对比分析了上扬子区与下扬子区古生代的沉积—构造演化过程,结合目前泥页岩的储层特征,认为上扬子区与下扬子区沉积构造演化过程较相似,都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形成条件;对比分析古生代以来上扬子区和下扬子区构造活动特征,认为上扬子区自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中,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下扬子区印支期处于挤压构造环境,燕山期以来发生构造反转,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中,对页岩气的保存有重要破坏作用,因此上扬子区比下扬子区具有更大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3.
运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对青东凹陷新生代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新生代不同阶段构造应力场的差异性和空间分布的规律性,探讨了构造应力特征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研究指出,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沙四下段沉积期为构造转型期,青东凹陷处于北北东—南南西拉张应力场作用下,以北西向断裂体系发育为主,郯庐断裂左旋走滑作用较弱,拉张作用强于走滑作用;沙河街组沙四上段—沙二段沉积期,青东凹陷处于北北西—南南东的拉张应力场作用下,郯庐断裂转为右旋走滑,走滑和拉张作用均较强;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沉积期,青东凹陷整体处于右旋剪切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盆地所受区域拉张应力减弱;东营组沉积末期,青东凹陷整体处于右旋挤压构造应力场作用下,郯庐断裂带由右旋张扭运动转化为右旋压扭运动;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期,郯庐断裂带右旋剪切作用和拉张应力均较弱。青东凹陷成藏关键时期有利生烃区带产生的油气在北南、北北西—南南东最大主应力作用下沿北西—南东方向分别运移至西部斜坡带、过渡带及东部的走滑带,现今盆地最小主应力低值区和剪应力高值区为油气有利运聚区带。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奥陶系和石炭系灰岩地层中的垂直缝合线构造,对济阳坳陷古生代古构造应力场进行的判别结果表明,自奥陶纪开始华北克拉通盆地就受到NNE—SSW向的水平挤压而整体抬升,在遭受长达140Ma的剥蚀作用后,即至晚古生代古构造应力场仍未发生改变。对地震剖面、断层活动特点以及火山活动的研究表明,晚三叠世济阳坳陷区挤压作用达到最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是构造转换过渡期;晚侏罗世开始以近南北向的伸展作用为特征,这是华北东部地区地幔柱上涌的结果。利用岩石薄片数据对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物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纪物源区性质为再旋回造山带和破裂岩浆弧;中生代物源区性质为再旋回造山带和岩浆弧,古老的基底陆块尚未遭受明显的剥蚀,说明济阳坳陷为活动大陆边缘陆相盆地。  相似文献   

5.
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对流体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车坳陷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挤压强烈,流体动力分布复杂。为分析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对流体动力的影响,模拟了库车坳陷喜马拉雅晚期最大主压应力的分布;利用建立的构造挤压增压模型,评价了库车坳陷主要构造带喜马拉雅期构造挤压增压;将沉积型超压和构造挤压增压加以叠合,获得了库车坳陷目的层的压力演化历史,并恢复出气势的演化历史;在构造应力场和流体动力恢复的基础上,分析了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对流体动力的影响及天然气运聚特征。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在构造强烈活动期,构造挤压改变了流体动力的大小,流体动力的增大增强了天然气的运移动力,有利于天然气运移,流体动力的减小减弱了天然气的运移动力,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构造挤压也改变了流体动力的方向,构造挤压作用下,使局部圈闭成为相对低势区,成为天然气运移的指向区;较强流体动力指向上的弱流体动力区,可成为天然气的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6.
李双泉  胡望水 《海洋石油》2005,25(3):48-52,77
文章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泌阳凹陷Tg和T56构造应力场特征,得出应力分布图和构造位移图。根据应力场分析认为Tg、T56的构造应力场具有继承性;凹陷东缘陡坡区、南缘陡坡区等强张应力分布区是有利的油气运移、聚集区。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古构造应力场与中部大气田的联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各原型盆地的地层顶面高程趋势面剩余分析,与相应的沉积基底形态分析结果证实,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加里东期侵蚀面附近存在大型平缓隆起。将盆地基底的同沉积构造变形史分析和区域大地构造运动史分析结合起来,拟定了早、晚燕山期的盆地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方向;然后利用有限单元法分别模拟了盆地这两个演化阶段的古构造应力场和应变场特征,进而探讨它们与盆地中部大型平缓隆起及大气田的成因联系。可能是下古生界的泥岩和膏盐层在挤压应力场中的垂向膨胀,促成盆地中部的加里东期侵蚀面附近出现大型平缓构造圈闭;低挤压应力与其他因素的叠合,导致低压、负压环境的出现,使中部隆起区既成为天然气运移指向区也成为天然气藏封存箱。  相似文献   

8.
贵州石阡地区宝塔灰岩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石阡地区中奥陶统宝塔组的宝塔灰岩层面凹凸不平,由两组缝合线相交形成网状充填裂缝,形似宝塔状构造。其岩性为含生屑含泥灰岩,据地球化学等特征,认为属潮下局限海沉积,其宝塔状构造特征与蒸发龟裂无关,认为是受成岩作用控制的产物。由于灰泥与粘土纹层二者的差异压实和在深部的压溶作用,导致两组缝合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裂缝的形成和演化受古构适应力场控制,根据对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安福屯潜山带前新生界基岩顶面构造演化的分析,认为其裂缝的形成和演化受到燕山期挤压应力场,喜马拉雅期房身泡组至沙河街组沉积期的两期拉张应力场和喜马拉雅期东营组沉积期右行剪切应力场的影响和控制。采用光弹物理模拟实验法,得到了安福屯潜山带前新生界层岩顶面这3期古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图、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轨迹图和应力级值分布图。依据实验结果,认为燕山期挤压应力场诱发了北东东和南西西向裂缝的形成和沉化,喜马拉雅期拉张应力场导致了北北东和北北西向裂缝的出现。喜马拉雅期右行剪切应力场控制了近东西向裂缝的展布,预测了安福屯潜山带前新生界基岩顶面高密度裂缝区的分布。图0参9  相似文献   

10.
以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宝北区块为例,对由冲起构造模式控制的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古应力场进行模拟,进而对研究区裂缝发育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宝北区块致密砂岩储层中裂缝发育,主要为天然构造缝,包括剪切裂缝、张性裂缝和挤压裂缝.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进行精细地质建模和古构造应力场模拟,恢复了目的层在...  相似文献   

11.
钻井及露头证实下扬子陆区发育下寒武统幕府山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二叠系3套烃源岩。盆地发育时期的动力学环境决定该时期的盆地原型,盆地原型影响盆内岩相及烃源岩展布。幕府山组沉积时期,南黄海盆地表现为张裂背景下的被动陆缘克拉通盆地,盆地相及深水陆棚相呈环带状围绕古隆起或台地发育,为烃源岩发育优势相带,推测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及北部幕府山组烃源岩发育较好;五峰组—高家边组沉积时期,南黄海盆地表现为挤压背景下的前陆盆地,盆地相、斜坡相、深水陆棚相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呈条带状分布,盆地相、深水陆棚相为烃源岩发育优势相带,预测五峰组—高家边组烃源岩主要在南黄海地区中北部发育且有一定厚度;上二叠统龙潭组沉积时期,南黄海盆地表现为挤压背景下的活动大陆边缘坳陷型盆地,在该盆地中各沉积相带呈环带状分布,三角洲相、潮坪相、沼泽相为烃源岩发育优势相带,发育龙潭组品质中等—好的烃源岩;预测龙潭组烃源岩在南黄海盆地中部发育,是南黄海盆地古生界的次要烃源岩。   相似文献   

12.
下扬子地区海相下组合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下扬子地区"海相下组合"构造背景、生储盖发育、演化、保存以及典型实例的剖析,认为下扬子盆地北部中新生代叠置区"海相下组合"烃源岩具备长期生烃、多期次生烃的条件,同时该地区志留系高家边组大套海相泥页岩构成良好的油气封盖层。进一步研究认为,下扬子地区是印支期拼合到欧亚大陆的古板块,古板块的主体部分是历次构造运动的相对稳定区,即下扬子中央稳定带,此中央稳定带位于盐城—南黄海一带的广大区域,是下扬子区"海相下组合"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中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是我国页岩气最具勘探潜力的目的层位之一。恩施-利川地区的牛蹄塘组是页岩气主要富集区,该地区经历了多期次多旋回构造叠加作用,研究区内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受构造变形、断裂、剥蚀等强烈改造作用影响引起区域性能量场变化,致使页岩气吸附/解吸、渗流/扩散等成藏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研究区内下古生界页岩气保存产生重大调整。以恩施-利川地区下古生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层系为研究对象,从物质基础、构造作用和演化历史等几个方面对页岩气保存条件进行研究,并综合分析各项指数,提出页岩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指数体系,以期对研究区勘探提供进一步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三塘湖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二叠系前陆盆地与中生界坳陷盆地叠置构成了三塘湖盆地主体,通过对二叠系和中生界两个主要构造层古构造形迹组合样式分析,认为海西运动期一燕山运动期三塘湖盆地--直处于从南向北挤压应力环境,区域应力场近南北向。海西运动期由于岔哈泉凸起砥柱作用,在马朗凹陷转变为旋扭应力场,从而形成帚状构造体系;燕山运动期条潮凹陷近于平行四边形的边界条件,使得近南北向区城应力场转变为直扭应力场,从而在凹陷北坡形成雁行式构造体系。盆地南缘自海西运动期以来始终处于北东向正压力作用的前缘地带,发育多个大型滑脱断层,形成一系列滑覆构造体系,这些构造体系或单列或叠置,尤其是马朗凹陷南缘,自衣山石炭系推覆体之下二叠系内多个滑覆构造体系叠置,构成三角构造带。三角带断层及裂缝极为发育,是形成裂继性油气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5.
惠民凹陷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聚模拟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采用有限元法对惠民凹陷东营组沉积末期、馆陶组沉积末期和现今构造应力场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并预测了油气运聚的优势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在东营组沉积时期,双丰构造、临盘构造、商河构造及营子街构造带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在馆陶组沉积末期,商河、玉皇庙、江家店及瓦屋等地区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分析表明,惠民凹陷曲堤地垒应力值最低,说明最有利于油气的聚集。研究结果与构造地质及石油地质分析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下扬子地区的 3 套区域性烃源岩(下寒武统、中二叠统以及上二叠统)均发育灰黑色层状硅岩,硅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对认识该区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下扬子无为-南陵地区 4 条典型地质剖面(下寒武统青阳青坑剖面、二叠系巢湖平顶山剖面、巢湖马家山剖面以及泾县昌桥剖面)的硅岩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下寒武统硅岩为纯硅质岩;二叠系硅岩部分样品含少量泥质成分;下寒武统黄柏岭组、中二叠统孤峰组以及上二叠统大隆组硅岩均存在 Ce 负异常,而这 3 个层段的 Eu 异常明显不同。 根据研究区古生界硅岩的 MnO/TiO2 值、Fe2O3/TiO2Al2O3/(Al2O3+Fe2O3)关系以及稀土元素特征,综合判断上二叠统大隆组硅岩沉积背景为大陆边缘浅海,而下寒武统和孤峰组层状硅岩沉积于海盆中,其沉积环境与大隆组硅岩相比,更远离陆源影响。根据研究区 3 个层段的硅岩 Al/(Al+Fe+Mn)值、Al-Fe-Mn 三角散点图以及稀土元素特征,判断研究区下寒武统硅岩为热水沉积成因硅岩,上二叠统硅岩为典型生物成因硅岩,中二叠统孤峰组硅岩为生物和热水混合成因硅岩。  相似文献   

17.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挤压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J D Lowell的构造样式分类方案为基础,对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解释,指出该区主要发育5种挤压构造样式:断弯褶皱构造、断展褶皱构造、挤压背斜构造、断背斜构造、正反转构造。研究认为,沙河子组末期的西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导致郯庐断裂带大规模左旋走滑及营城组时期西太平洋正向俯冲与地幔上涌,是徐家围子断陷挤压构造样式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营城组沉积时期的火山活动,也是形成局部挤压的应力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川南泸州地区为深层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区,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储层的裂缝主要受控于区域古构造应力场.为了探究泸州地区有利的深层页岩勘探区,以其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地层为研究对象,以褶皱断裂系统、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埋深古构造图和页岩岩石力学参数测试为基础,开展了目的层燕山期Ⅲ幕(...  相似文献   

19.
利用稀土元素和微量元量,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物源方向。研究表明,储层REE的分配与其赋存的粘土矿物组合类型、成分差异无关,REE分配规律受物源控制;储层LREE、HREE的分配规律相同,为同一源区产物。同期砂岩储层同一井位的不同层段具有相同的稀土元素分配规律,不同井位同期砂岩储层稀土元素分配规律不同。物源分析表明,苏里格气田盒8储层沉积物搬运方向为由北向南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南京附近的高骊山组主要为海相沉积,共识别出5个生态群落及3个沉积层序,着重阐述群落生态分析在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恢复了维完早中期下扬子区海平面化的特征。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相比,下扬子区的海平面升降旋回有所不同,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