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胡桃夹”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以及左肾静脉受压情况,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方面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回顾性观察134例正常检查者及4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左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距离,左肾静脉最窄内径及左肾门左肾静脉最宽内径,以明确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对左肾静脉形态的影响,并计算出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参考范围。结果134例正常人中,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为49.8°±26.2°,“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25.3°±8.0°;正常人左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距离为(1.26±0.72)cm,“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0.58±0.21)cm,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影响左肾静脉的形态,漏斗型左肾静脉(左肾门区左肾静脉最宽内径与左肾静脉最窄内径的比值〉3)的出现率在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35°时为30.6%((15/49),〉35°时为4.7%(4/8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以及左肾静脉受压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畸形共干部真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总结手术中瘤体显露、切除以及血管重建的操作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2月至2006年12月6例临床资料。均在全身麻醉下于腹腔干上方主动脉放置阻断带,游离并牵开胰腺体尾部,阻断共干部动脉瘤起始部和远端动脉分支,切除动脉瘤,缝扎腹腔干起始部和胃左动脉远端,分别行肾下主动脉与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结果行动脉瘤切除、肾下主动脉分别与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5例,联合动脉瘤和脾脏切除、肠系膜上动脉成形、肾下主动脉与肝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例,术后恢复顺利,切口愈合良好,无肝脏、脾脏或肠管缺血等并发症,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观察1年2个月至8年。5例行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转流者,均未发现吻合口阻塞或明显狭窄;1例主动脉-肝动脉转流、肠系膜上动脉成型者,手术后6个月和1年时均发现修复成型处略有狭窄,而主动脉和肝动脉吻合口通畅,随访1年2个月无肠管或肝脏缺血表现。结论在主动脉、共干腹腔干起始部及其分支阻断或控制下,切除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畸形共干部动脉瘤,同时行肾下主动脉与内脏动脉(肝动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是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胡桃夹综合征的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表现特征,探讨CTA诊断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明确诊断为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CTA资料.结果 10例中有9例因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α)变小所致,14.0°≤α≤24.5°,1例因左肾静脉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脊柱之间且明显受压所致,左肾静脉近肾侧扩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左肾静脉下控制腹主动脉后,切开腹主动脉逆行血栓内膜切除、腹主动脉-双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在左肾静脉下控制腹主动脉,远侧纵行切开腹主动脉,清除管腔内血栓内膜,在阻断钳控制下,以大弯钳或刮匙或Fogarty导管等器械逆行做腹主动脉近侧端血栓内膜切除,腹主-股总动脉Y型人工血管旁路术。结果4例手术患者安全地渡过了围手术期,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效果良好,其中1例行腹主动脉、股动脉、胭动脉序贯旁路的患者在术后8个月出现股胭动脉旁路处的人造血管血栓,行截肢术。结论手术是近肾腹主动脉闭塞的唯一合理选择,左肾静脉下控制腹主动脉后的腹主动脉逆行血栓内膜切除、腹主动脉双侧股动脉人造血管转流术是符合生理的术式,患者未出现脏器栓塞,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大鼠自体原位小肠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的大鼠自体原位小肠移植动物模型。方法:以Wistar大鼠20只为实验对象,麻醉下切除远侧回肠、盲肠及结肠大部,自腹主动脉逆行插管至肠系膜上动脉,结扎阻断肠系膜血供和相应肠段的回流静脉。自导管灌注4℃乳酸钠林格液,经该肠段自肠系膜静脉属支开口流至体外。冷灌流1h后,拔除导管,去除阻断线,修复腹主动脉穿刺孔,结扎开口的肠系膜静脉属支,恢复灌流。结果:20只大鼠中16只完成上述实验过程,3只因大出血死亡,1只因麻醉过深死亡。结论:本实验动物模型制作简便,是小肠保存研究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活体肾移植供肾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双源CT设备对40例受检者行MSCTA检查,评估肾脏血管解剖及变异情况。结果  40例80个肾脏中,MSCTA显示64个肾脏由单支动脉供血、67个肾脏由单支静脉引流、16个肾脏存在副肾动脉、11支主肾动脉存在过早分支、1例左肾上段动脉起始部局限性狭窄、1例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局限性狭窄、1例左肾静脉中段见一血管袢。40例受检者中22例行供肾摘除术,术中所见供肾血管情况与MSCTA术前评估结果一致。结论  MSCTA可准确显示受检者肾脏血管情况,可作为活体肾移植供肾术前血管评估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A对肠系膜上动脉(SMA)起始段解剖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1例正常患者和4例胡桃夹现象患者的腹部螺旋CT动脉期及延迟期图像进行矢状位重组,测量SMA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左肾静脉层面SMA后壁与腹主动脉前壁的距离以及左肾静脉最小前后径并观测左侧精索或卵巢静脉是否扩张。结果 本组21例正常人及4例胡桃夹现象患者均行MIP、MPR、VR后处理,均清晰显示SMA起始段走行,及与左肾静脉、腹主动脉之间的立体血管解剖关系;21例正常人左肾静脉均走行于腹主动脉前方、SMA后方,未见左肾静脉近段及左侧精索静脉或卵巢静脉扩张;SMA与腹主动脉夹角为51.5~98.7°(71.4±14.2)°、左肾静脉层面SMA后壁与腹主动脉前壁的距离为9.0~22.3mm(13.7±4.5)mm、左肾静脉最小前后径为4.0~10.3mm(6.9±1.2)mm。4例胡桃夹现象患者SMA与腹主动脉夹角均明显变小,分别为25.7°、26.3°、28.5°、29.3°,左肾静脉层面SMA后壁与腹主动脉前壁的距离分别为3.7mm、2.6mm、5.0mm、4.1mm、左肾静脉最小前后径分别为1.9mm、2.2mm、3.4mm、3.1mm,均显示左肾静脉近段及左侧精索静脉或卵巢静脉扩张。统计学显示胡桃夹现象患者SMA与腹主动脉夹角、左肾静脉层面SMA后壁与腹主动脉前壁的距离、左肾静脉最小前后径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A可清晰显示SMA起始段、腹主动脉与左肾静脉之间的解剖关系;CTA对诊断胡桃夹现象具有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猪胰肾联合移植改良门静脉回流、胰液外引流动物模型,研究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方法。方法:以12头杂交长白猪为供、受体,经猪腹主动脉原位灌注.大块联合切取供体胰、节段十二指肠、左肾、脾脏。修剪移植肾脏、胰腺和十二指肠.左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吻合。移植时门静脉与受体肠系膜上静脉吻合.腹主动脉段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十二指肠内置入T型管、输尿管内置入脑室引流管自腹壁引出,胰液和尿液转流备Ⅱ期手术完成。结果:手术成功,供肾、胰植入受体后立即恢复良好的血液循环,无出血及漏血现象,并且迅速恢复功能。术后平均存活期12天。结论:成功建立了猪胰肾联合移植门静脉回流、胰液外引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0岁。因“右下腹胀痛2年”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胀痛,且间断性出现右下腹包块。入院查体:右下腹脐水平可扪及一轮廓钝圆的包块约8 cm×6 cm,有压痛。辅助检查:B超提示左肾窝未见肾脏回声,卧位时于L1-L3探及肾脏回声。KUB+IVP示:右肾影位于L1-L3,异位左肾位于L2-L5下缘右侧,立位时异位左肾下移3cm。磁共振血管成像提示:左肾主支动脉由腹主动脉近分叉处发出,左髂内动脉发出一分支至左肾下极。诊断为左侧交叉异位肾。患者入院后择期在全麻下行“左异位肾切除+左髂窝自体肾移植术”。取下腹正中切口,术中发现左…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转流对内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流量主动脉转流对腹主动脉暂时性阻断所引起肝,肾和小肠等内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建立在小猪腹腔动脉开口以上阻断腹主动脉1h和同时辅助主动脉转流的模型,检测在不同再灌注时点肝,肾,小肠组织及血液呈内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同时检测主要肝肾功能,动脉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探讨正常人及胡桃夹综合征(NCS)患者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相关解剖对左肾静脉(LRV)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相关检查诊断为NCS的10例(病例组)与29例正常肾血管者(正常对照组)分别按性别分组和按年龄分组(≤40岁为Ⅰ组,>40岁为Ⅱ组),分别观察LRV及其属支的形态、走行位置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矢状面或斜矢状面测量SMA与AA的夹角α、夹角间LRV横截面积S 横断面测量SMA和AA间隙内LRV管径D1与近肾侧LRV最大管径D2,并计算D2与D1的比值Q.结果 (1)病变组中LRV均明显扩张,4例合并十二指肠淤滞征,6例合并侧支循环形成 (2)病变组与正常组α的Q、S值分别为20.60±5.79、56.17±17.20 3.67±1.34、1.46±0.29 30.93±14.62,92.92±39.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正常对照组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中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 利用MSCT能精细测量SMA与AA夹角等相关解剖数据,能判断LRV狭窄的程度,为诊断和治疗NCS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量成人肠系膜上动脉(SMA)主干及邻近结构在多层螺旋CT(MSCT)上的正常数值范围,分析比较其年龄及性别之间差异。方法    260例检查者(男140例,女120例)行腹部MSCT增强扫描,采用薄层最大强度投影(MIP)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矢状位SMA血管成像,测量并分析SMA主干及邻近正常解剖结构。结果    SMA直径为(0.68±0.10)cm,SMA与腹腔干(CA)之间距离(1.55±0.33)cm ,SMA与肠系膜下动脉(IMA)之间距离为(6.69±0.88)cm ,SMA与腹主动脉(AA)间夹角为(59±18)° 。男女两组SMA、CA及AA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两组SMA与AA夹角、SMA 与IMA、SMA 与CA之间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MA、CA直径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直径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成人SMA主干及邻近结构解剖,并能准确测量其正常数值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疾病组9例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患者,测量其横断面左肾静脉(LRV)扩张段最大前后径(d1)、狭窄段最小前后径(d2)、d1/d2及肾实质晚期时CT值(D);正常组60例正常受检者左肾静脉近段最大前后径(d1)、夹角段前后径(d2),两组进行比较。结果9例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患者及60例正常受检者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左肾静脉的解剖关系显示清晰,两组d1、d2、D分别为(14.5±2.3)mm、(3.6±0.7)mm 、(154.3±18.7)Hu及(10.5±2.1)mm、(9.0±1.9)mm、(178.5±21.0)Hu,疾病组与正常组间d1、d2、d1/d2、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后型左肾动脉压迫综合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钝性伤后单纯肾蒂损伤后的 MS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腹部钝性伤后经CT检查,临床随访,手术证实,其他影响检查互相印证的肾损伤40例,其中肾蒂损伤2例,占肾损伤5%,肾动脉分支损伤2例,占肾损伤的5%,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肾蒂损伤后MSCT表现:(1)腹腔积血;(2)膈肌脚增厚及膈肌脚浸润征象;(3)膈后间隙片状出血;(4)伤后1∽12小时肾轮廓、大小、密度、形态未见异常、肾周围脂肪囊清晰;(5)伤后24小时肾前、肾后筋膜稍增厚,肾周脂肪囊条索状影;(6)伤后3天以后肾体积进一步增大,密度减低,肾周脂肪囊片絮状影,肾筋膜增厚,膈后间隙及膈肌脚积血量未增加,均在肾内侧,未见肾外侧积血;(7)增强扫描可见肾血管内造影剂外溢及肾灌注减低和肾无灌注,可出现肾节段性及全肾梗死,肾皮质呈“线状强化的皮质环征”;(8)合并肠系膜血管损伤及肠管挫伤。结论:肾蒂损伤后早期出血较特征性位于肾内侧,主要位于膈肌脚及膈后间隙,可合并肠系膜血管及肠管损伤,及早增强扫描可发现肾灌注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外科医师在作肠道修复手术时应注意避免过分牵拉,引起肾蒂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组(2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测量左肾静脉近肾端最宽处内径a及其血流峰值速度Va,经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所导致的狭窄处左肾静脉内径 b及其血流峰值速度Vb,通过简化伯努利方程计算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压力差(△P)。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a/b(p<0.05)、△P(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以△P≥3.5mmHg为临界值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准确性达97.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首选方法,△P与a/b内径比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AA)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机制及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Basigin/CD147)在损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AA(10、20、40μg/ml)作用于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不同时间(24、48 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Basigin/CD147干扰质粒转染HK-2,选取AA最适浓度(20μg/ml),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段(24、48 h)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实时定量(Real-time)PCR法检测Basigin/CD147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Basigin/CD147、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结果:AA 48 h组TGF-β1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siRNA+AA 48 h组TGF-β1低于48 h AA组(P0.05);AA48 h组Basigin/CD147 mRNA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siRNA+AA 48 h组Basigin/CD147 mRNA显著低于48 h AA组(P0.05);AA 48 h组Basigin/CD147、α-SMA、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siRNA+AA 48 h组Basigin/CD147、α-SMA、TGF-β1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48 h AA组(P0.01)。结论:Basigin/CD147参与介导AA所致HK-2细胞损伤过程,干扰Basigin/CD147表达可能抑制AA引起的细胞纤维化;Basigin/CD147蛋白表达调控异常可能是引起马兜铃酸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的损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NRK-52E,分别以不同浓度的AA-Na刺激细胞,每组设6个复孔,孵育24 h。透射电镜观察NRK-52E细胞的超微结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A对NRK-52E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NRK-52E细胞的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A对NRK-52E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检测不同时间段(12、24、48 h)马兜铃酸对NRK-52E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内皮素-1(ET-1)mRNA和Ⅰ型胶原(ColⅠ)表达的影响。结果:①AA浓度低于10μg/ml时对NRK-52E的增殖无明显影响,20~40μg/ml浓度的AA可明显抑制NRK-52E细胞的增殖;②较高浓度的AA(40μg/ml)可明显刺激细胞凋亡;③AA5、10、20、40μg/ml均可刺激NRK-52E表达α-SMA,其中AA10μg/ml对α-SMA表达较强;④AA刺激NRK-52E细胞24 h后TGF-β1mRNA、ET-1 mRNA表达最多,48 h时表达水平下降,而COL-I的表达水平随时间的延长而上调,呈时间依赖性。结论:AA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促进其表达肌成纤维细胞标志蛋白α-SMA,即有促转分化作用,且其对NRK-52E细胞的损伤作用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芪对IgA肾病大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以观察黄芪对对IgA肾病的治疗作用及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理。方法:复制IgA肾病大鼠模型,并给予黄芪治疗,分析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α-SMA、FN的表达情况。结果:IgA肾病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肾间质病理损害较正常对照组和黄芪治疗组明显加重,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IgA免疫荧光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P〈0.001)和黄芪治疗组(P〈0.001)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肾组织有少量α-SMA和FN的表达,而IgA肾病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α-SMA和FN表达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和黄芪治疗组α-SMA(P〈0.05)和FN(P〈0.05)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可以抑制IgA肾病大鼠肾组织中α-SMA和FN的表达,从而干预肾间质纤维化,减轻肾脏病理改变,延缓IgA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兔在缺血再灌注时,其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运用频谱多普勒超声测定12只成年日本大白兔肾缺血再灌注前、及再灌注后2h、8h、24h肾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度(Vmax)、舒张末期流度(Vd)、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前比较,兔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在缺血再灌注2h、8h无明显变化,再灌注24h肾主动脉Vmax升高、PI和RI增大(P〈0.05),而Vd及TAMAX无明显变化。结论:频谱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兔肾缺血再灌注时,其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在再灌注24h时方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