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中县滨水新城水源地为中型供水水源地。本次勘察通过物探、勘探等多种勘察方法分析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根据现场二组抽水试验,一组干扰井抽水试验数据,考虑在稳定流和非稳定流两种状态下计算确定含水层渗透系数、影响半径等水文地质参数,分析抽水井出水量合理性;根据现场水样水质分析确定水源地水质质量;根据上述数据综合评定水源地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吕荣试验的诸多不足和限制,通过建立含水层在定压压水条件下的非稳流场数学模型,利用定压压水试验非稳流阶段的观测结果,分别采用直线法、配线法和迭代法推求出了岩体的渗透系数、压力传导系数和单位储水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计算方法求得的岩体渗透系数较为接近,而压力传导系数和单位储水系数对计算方法更为敏感;直线法和配线法易受到观测精度等因素的影响;迭代法适用性较强,可以有效避免人为数据选取和一些精确度较低的观测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参数计算的迭代算法及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齐学斌 《水利学报》1995,(7):67-71,66
本文将高斯-牛顿迭代算法用于分析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数据,利用文中的方法可同时算出经多次迭代运算后的最佳含水层导水系数T、储水系数ue和渗透系数K,与现有的方法相比,它具有如下特点:(1)计算出的参数是经过多次迭代后的最优值;(2)计算过程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省时,高效;(3)文中的方法和稍加修改的程序还可用于稳定流抽水试验数据的分析及参数计算,从而拓宽了该方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某火电厂建设项目位于加勒比海海边,距海岸线350 m,为了提供该工程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设计所需的综合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等参数,开展了稳定流、非稳定流抽水和干扰井抽水试验。参考相关标准推荐公式,计算确定相关参数。修正了原勘察数据,指导基坑支护及降水设计,并在后续的支护及降水实施过程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单裂隙非稳定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以单裂隙稳定流理论为基础 ,分析由边界条件发生变化引起的单裂隙非稳定流 ,得出单裂隙非稳定流的计算公式 ,表明单裂隙稳定流理论是单裂隙非稳定流理论的特例  相似文献   

6.
压水试验求测渗透系数的射渗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压水试验术测渗透系数提出了射渗方法与计算式。以期在某些限定范围与方向的情况下,借助下不稳定流获得参数。对管端出流与管周出流两种压水作分析并导出理论计算式,依靠电测数据求渗透系数。最后给出射渗的q-T-R方程,还与传统的稳定渗流求渗透系数方法简作对照。  相似文献   

7.
单裂隙非稳定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以单裂隙稳定理论为基础,分析由边界条件变化引起的单裂隙非稳定流,得出单裂隙非稳定流的计算公式,表明单裂稳定流理论是单裂隙非稳定流理论的特例。  相似文献   

8.
就压水试验术测渗透系数提出了射渗方法与计算式。以期在某些限定范围与方向的情况下,借助于不稳定流获得参数。对管端出流与管周出流两种压水作分析并导出理论计算式,依靠电测数据求渗透系数。最后给出射渗的q-T-R方程,还与传统的稳定渗流求渗透系数方法简作对照。  相似文献   

9.
巴基斯坦塔尔地区某燃煤电站冷却水计划回灌至煤层下部承压含水层,为了确保回灌的可行性,开展了一系列的抽水、注水试验。根据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计算了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和渗透系数;根据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s~lgt曲线形态以及三段降深稳定流抽水试验结果判断出煤层下部含水层为稳定分布的承压含水层;采用补给影响半径的概念,基于三段降深稳定流抽水试验结果,计算了合理的回灌井距;结合短周期回灌试验和设计要求确定了单井回灌量;通过对比稳定流抽水试验数据和短周期回灌试验数据,分析了回灌阻力,并确定了回灌阻力曲线;将长期回灌试验曲线划分为回灌阻力阶段和阻塞效应阶段,分析了阻塞效应。通过试验观测数据以及试验曲线的一阶导数,认为阻塞效应并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未来回灌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稳定流和非稳定流理论的分析、实践和验证,参数校正后,利用稳定流裘布依公式和非稳定流水位恢复法进行求参计算与对比,结果显示,水位恢复法方法简单,计算容易,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韩晔  张涛  张卓 《山东水利》2010,(3):24-26,55
多孔非稳定流承压含水层抽水试验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制约,容易导致观测数据和计算结果的偏差。以试验开展条件良好的高密市大牟家镇槐家村为例,探讨了多孔非稳定流承压含水层抽水试验的参数求取过程,并对结果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单组裂隙压水试验的一个非稳定渗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稳定渗流资料在常规压水试验中往往被忽略,也缺少成熟的分析方法,但可以提供裂隙渗流和变形特征的重要信息。借助于地下水动力学概念,考虑裂隙水流的连续性、应变渗透耦合效应、隙间串流、裂隙水贮存量变化等裂隙行为特征,建立了单组裂隙压水试验的非稳定渗流控制方程。在假设参数恒定的情况下,得到简化模型的解析解,并用于分析某花岗岩压水试验中的流量动态曲线,求出了裂隙导水系数、贮水系数和隙间串流参数。模型解释了常规压水试验中单位吸水量、参考渗透系数和实际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考虑了阀门井水流、各水头损失及廊道和支孔惯性长度的影响之后,推导了船闸廊道复合管非稳定流的基本方程组。阐述了解该方程组的一种数据值迭代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方程迭代过程稳定、收敛速度较快,且与试验实测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4.
以修水县马坳镇境内的东津水库为例,概述水库工程岩体及裂隙发育,透水性强等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指出,其岩体渗透系数的计算无法采用现行规范所推荐的方法,进而进行了钻孔水压试验非稳定渗流场拟合分析,得出了较为合理的坝肩岩体渗透系数反演结果;基于此,对水库坝肩岩体钻孔压水试验过程展开分析,得出不同钻孔深度下钻孔水位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线,依托不同孔深压水试验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孔深试验非稳定渗流场分析和岩体渗透系数的计算。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较为吻合,且所提出的坝肩岩体渗透系数拟合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非稳定流公式的建立及其理论应用,解决了非稳定流公式在初始水头是变量的情况下,如何将试验观测资料校正后再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压条件下岩体渗透系数取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裂隙岩体在高水压条件下的渗透性可以通过高压压水试验获得。高水压状态下裂隙岩体中水流形态及渗流本构律对岩体渗透系数起决定性的影响。针对高水压状态下岩体中渗流形态为紊流和非达西流的实际情况,以高压压水试验中压水孔内的水压力和流量以及渗压孔内的孔隙压力等参量为基础,推导了单孔三段压水法和单孔单段压水法的裂隙岩体渗透系数计算公式。结合某抽水蓄能电站高压压水试验成果深入分析了不同渗流形态下的岩体渗透系数的差异性。研究成果表明,裂隙岩体水流形态对岩体渗透系数定量取值结果影响较大,同时高水压条件下水力劈裂产生也将导致裂隙岩体渗透系数取值的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7.
窦铁生  张有天 《水利学报》2002,33(6):0125-0127
现场压水试验的碾压混凝土渗流常处于非恒定状态,压水试验规程中按恒定流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不再适用.本文仿照混凝土试件快速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推导出压水试验过程中渗流处于非恒定状态条件下碾压混凝土求渗透系数的方法和公式.该方法曾应用于江垭工程现场压水试验,较为真实的反映了碾压混凝土的渗透特性.  相似文献   

18.
刘玉珍  程世迎 《水利学报》2006,37(7):846-850
本文基于泰斯方程论述了灵敏度分析法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的基本原理,即把水位降深看做是以导水系数和弹性释水系数为变量的函数,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计算求得理论降深与观测降深最佳拟合时的导水系数和弹性释水系数。针对目前只能在泰斯假设条件下利用非稳定流试验数据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的问题,根据数值积分理论,推求了多种特征类型的降深计算模型和对应的灵敏度系数计算模型,列出了三种类型的推求结果。引用了两个抽水试验实例,根据编制的计算机程序,采用灵敏度分析法求解了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一致。  相似文献   

19.
张勇  赵云云 《人民黄河》2008,30(1):75-76,78
为了解基坑降水过程中周围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情况,根据地下水动力学的稳定流和非稳定流原理,介绍了干扰群井基坑降水设计中基坑及周围地下水位实时预测方法,并编制了相关程序.实例分析表明:降水井的布置位置对降水结果影响较大;预测基坑最终地下水位降深,可按稳定井流和非稳定井流2种方法计算,但降水过程的地下水位实时预报必须采用非稳定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深井竣工以后,都必须洗井,进行抽水试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井孔周围既无专用观测孔,也无专门试验抽水资料,尤其是封闭了潜水层的承压完整井,不得不利用主孔观测数据计算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系数 K影响半径 R、导水系数 T、导压系数 a、弹性贮水系数 S 等。在无观测孔条件下,其理论计算非常困难。虽然这些数据不要求十分精确,但也必须满足井孔布局,一般规划和深井使用的要求。为此经常是作2~3个落程的稳定流试验,每个落程一般8~10小时。近年来,由于燃料的紧张和非稳定流理论的应用,试验时限大为缩短。本文试图通过实例对比,探讨在只有主孔观测数据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