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验证临床药师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中的效果。方法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4个月后,抽取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前后Ⅰ类切口手术病历200例,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通过干预,抗菌药物使用率从干预前的100%下降为74.0%。用药时机不合理由100%减少到6.0%,Ⅰ类切口抗菌药物疗程>48 h的由67.0%下降为2.0%。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参与普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参与使用前2009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份,参与使用后2010年4—12月病历180份,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其选药、用药时间、用药疗程、用法与用量等趋向规范。结论: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有效,可明显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李静  刘晓玲  贺玫 《中国药业》2014,(17):82-84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采取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分别选择医院2011年1至5月和2012年1至5月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设为干预前组及干预后组,临床药师通过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长及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等进行比较。结果抗菌药物总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00%降为61.11%;品种选择、术前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的合理性提高;术前术后更换品种的病例降低;联合用药比例由2.55%降为0。结论临床药师采取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效果显著,合理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与具体参与方式。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临床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调取干预前、第1阶段干预后、第2阶段干预后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合理性评价,并对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药学干预,干预后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7.96%下降至41.94%,总体降幅为57.19%;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合理率由干预前的41.91%上升至82.26%,总体升幅为96.28%;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7.06%降至7.78%,总体降幅为83.47%。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管理,可有效规范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该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在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在实施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前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比例为16.44%,外科Ⅱ类切口合理用药比例为28.0%;临床药师干预后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比例分别为74.22%和71.27%。结论临床药师对医师的用药方案进行干预调整后,Ⅰ、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程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第1—4季度四川省骨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178例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比分析第1季度与第4季度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我院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无适应证用药比例、药物选择不合理率、术前给药时间不合理率、术后用药疗程,分别由第1季度的88.64%、31.82%、23.08%、15.38%、1.5 d 下降为第4季度的64.44%、24.44%、0%、3.93%、1.3 d(P值分别为0.01、0.44、0.00、0.04、0.01)。结论:临床药师实施药学服务后,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在Ⅰ类切口手术中临床药师进行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Ⅰ类切口手术的102例患者,临床药师在其围术期实施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临床干预;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合理性、用药费用和天数等指标,分析干预效果。结果采取用药干预后,在患者围术期药品选择、联合用药、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方面均显著改善(P<0.01);患者费用和用药天数也因此相应减少(P<0.01);患者费用和用药天数也因此相应减少(P<0.01)。结论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手术中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周后凤  张彬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46-247
目的分析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和干预实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实施干预前后的用药情况。结果干预后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对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实施有效干预,可明显提高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白红  陈龙  官真水 《中国药业》2011,20(13):38-39
目的了解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在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至5月9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和2010年6月至10月1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10年6月至10月的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在品种选择、使用时机及时间上更加合理,提示临床药师干预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大有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能够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规范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考查、分析并探索合理的干预管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考查干预管理效果。结果:通过12个月连续性干预管理,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后停药时间干预初期1月份合格率为73.64%,12月份达到97.3%;术后停药时间≤24 h的比例1月份为0%1,2月份达到43.92%。结论:医院制定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及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措施总体有效、可行,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需引起重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临床医生用药行为,提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宝鸡市中心医院临床药师干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 选取宝鸡市中心医院骨科2011年9月-12月(干预前组)和2013年9月-12月(干预后组)出院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临床药师干预,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用药时机和疗程合理性显著提高,规范了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同时使患者的治疗费用显著降低。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可显著提高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同时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林家萍 《抗感染药学》2019,16(4):603-605
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提高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0例临床资料为干预前组,另抽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0例临床资料为干预后组,分析其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以及不合理使用的原因。结果:干预后组患者中单一用药、联合用药比例分别为80.00%和20.00%;其中头孢菌素类为主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53.33%提高到90.00%,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46.67%降至10.00%(P<0.05)。结论:药学干预促进了骨科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双向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某院双向干预前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298份,双向干预后病例289份,考察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双向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合理性在药物选择、用法用量、超权限应用抗菌药物、溶媒选择、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给药时机等方面均明显改善(P< 0.05);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和人均预防用药时间都有明显的下降.结论:双向干预是有效和可行的,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李锐  刘福 《中国药事》2018,32(1):150-155
目的:调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1-12月出院的997例(干预前组)和2016年1-12月出院的958例(干预后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对其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干预后较干预前下降了9.87%;药物品种选择方面,干预后组预防性使用1、2代头孢菌素者比例明显高于干预前组(81.46% vs.62.12%,P < 0.01);用药时机及疗程方面,干预后组术前0.5 ~ 1 h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及术后用药疗程≤ 24 h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干预前组(96.15% vs.85.10%,P < 0.01;68.18% vs.29.55%,P < 0.01);适应证方面,干预后组的合理性用药比例也明显高于干预前组(84.62% vs.73.67%,P < 0.01);另外,在用法用量、药物联用等方面干预后较干预前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能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药师参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干预前Ⅰ类切口病例2012年1月~ 12月与持续干预一年后2014年1月~12月病例,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后,其选药、给药时机、疗程、剂量等均较干预前规范.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对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我院心脏支架置入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干预前)和2009年(干预后)心脏介入手术,参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管理规范,调查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术后用药天数缩短,平均费用下降;选用氟喹诺酮类作为预防用药的比率显著下降;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显著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在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中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本院临床药师在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实施干预前、后的用药情况。结果:干预组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明显提高,干预组的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实施有效干预,可明显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及医院药事管理水平,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产科专科医院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作用。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2013年门急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分析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前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主要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抽取病史资料,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结果: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我院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与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略有波动,围术期预防性用药合理性有明显改善。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临床药师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全程持续的干预实现围手术期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通过临床药师组织的一系列措施来改变临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对干预效果从术前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以及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使用剂量、用法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干预前的数据进行比较来验证干预效果。结果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用药的合理性明显提高,术前用药合理率达91.67%;术后平均用药时间由原来的8.14d缩短到4.98d,抗菌药物费用降低了29.49%;各种不合理用药情况得到抑制,围手术期用药趋于规范。结论临床药师直接组织并干预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82例病历资料,按手术时间先后分为干预前组和干预组,每组41例;统计与分析其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抗菌药物不同使用品种、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的占比及其用药的合理性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与措施.结果:干预前组28例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29%;干预组25例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用药率为60.97%;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4.00% vs 14.29%,P<0.05),给药时机不合理率也明显低于干预前组(8.00% vs 17.86%,P< 0.05),用药疗程不合理率也明显低于干预前组(4.00% vs 10.71%,P<0.05).结论: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情况在临床药师的干预下得到显著改善,预防感染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疗程、给药时机等均明显趋于合理,药学干预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