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出生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未接种原因及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0至2012年深圳市人民医院出生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及疑似不良反应报告资料。结果2010—2012年深圳市人民医院出生18692名新生儿,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为94.4%,随着年份增加,卡介苗接种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7.67,P=0.000)。三年中仅发生1例一般反应(发热为38.7℃)。三年在医院住院期间有1056人未接种卡介苗,未接种原因主要是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分别占61.1%、21.2%、10.2%,还有呼吸困难、黄疸、畸形、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等共占7.5%。结论深圳市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较高,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未接种原因主要是对禁忌症把握过严,需加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李莹 《首都医药》2014,(24):105-106
目的为及时掌握安定门街道3个居委会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找出薄弱环节,保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继续顺利开展[1]。方法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LOSA)在安定门街道调查2~3岁组适龄儿童30名,进行入户调查现场询问,查看接种证、卡、填写《儿童预防接种入户调查表》。结果疫苗接种率卡介苗96.7%、及时接种率30%,乙肝接种率100%,乙肝首剂及时接种率83.3%,脊髓灰质炎100%、百白破100%、麻风100%、麻腮风100%、A群流脑96.7%、乙脑93.3%、甲肝93.3%。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接种率比较,流动人口乙肝首剂及时接种率,乙脑、甲肝接种率均低于本市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提高新生儿卡介苗、乙肝疫苗的接种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24h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的有效接种率。方法严格执行不同部位接种不同疫苗,即左上臂接种卡介苗,右上臂接种乙肝疫苗。并且乙肝疫苗第2、3针在右上臂接种。结果有效地避免了在同一部位接种不同疫苗及部分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第2针后局部出现的无菌性化脓等不良反应。结论排除了疫苗相互干扰的因素,摆脱了接种工作中的困惑,使接种工作形成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有效提高了两苗接种率,接种率分别是90%和95%,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卡介苗接种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卡介苗接种后的远期免疫效果。方法:对302例~1岁组婴幼儿初种卡介苗三个月后监测和对321例2~7岁组儿童进行复查,所有儿童均使用1:2000BCG-PPD0.1mL于左前臂掌侧正中皮内注射,72h观察结果。结果:~1岁组阳性296(98.01%)人,阴性6(1.99%)人;~7岁组阳性99(33.56%)人,阴性225(69.44%)人;结论:卡介苗接种近期免疫效果肯定,远期免疫效果不理想,应采取复种措施,使青少年人群继续得到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5.
结核性脑膜炎与未接种卡介苗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发病情况与未接种卡介苗之间的关系,探讨初种及复种卡介苗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结脑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卡介苗接种与未接种患儿间的结脑发病率、合并肺结核及死亡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结脑发病以4岁以下幼儿最多(占54.6%),年龄愈大其发病率愈低,152例结脑患儿中已接种卡介苗的占19.1%(29/152),未接种卡介苗的占80.9%(123/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肺结核患儿82例,占53.9%,其中已接种卡介苗6例(7.3%),未接种卡介苗76例(9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粟粒性肺结核18例,其中接种过卡介苗4例(22.2%),未接种卡介苗14例(77.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24例(16.5%),其中接种过卡介苗5例(20.8%),未接种卡介苗19例(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介苗接种在防止或减少结脑的发病及死亡率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叠病例对照法对分散在美国11个地方的252460例使用降脂药的病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5岁以上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因发生横纹肌溶解症而住院的风险比65岁以下患者高4倍(OR=4.36,95%CI:1.5,14.1)。同时,药物剂量高与肾病有相加作用(P=0.022),把这2个变量加入年龄模型中,剂量的OR为5.73(95%CI 0.63,52.6),肾病的OR为6.26(95%CI 0.46,63.38)。  相似文献   

7.
简淑媛  张万龙 《贵州医药》2002,26(3):264-264
搞高卡介苗接种率 ,接种质量及减少差错事故是开展卡介苗接种工作的重要内容 ,而在正常的接种工作中出现卡介苗异常反应也同样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市各医院及计免门诊因卡介苗接种后部分人出现淋巴结异常反应 ,现就我院 1996年至 2 0 0 1年 6月前诊治的 36例淋巴结异常反应治疗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6例分别来自于我市部分医院新生儿科及计免门诊 ,乡、镇计免点接种过卡介苗的婴儿。月龄分别为 2个月 3例 (8 4 % ) ,3个月 10例 (2 7 7% ) ,5个月 2例 (5 6 % ) ,6个月 4例 (11 1% ) ,7个月 3例 (…  相似文献   

8.
1984年7月对全县12~24月龄儿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各乡(镇)1/3村(单位),进行“四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复盖率调查。在全县19个乡(镇)284个村(单位)中,共调查99个村(单位)(占34.86%),1056名12~24月龄儿童,其中“四苗”均符合免疫程序的425名,“四苗”复盖率40.25%(Sp=1.51%),单苗按免疫程序接种的儿童数分别是:卡介苗701名接种率(66.38%(Sp=1.45%),脊灰疫苗940名。接种率89.02%(Sp=0.96%),百白破混合制剂715名,接种率67.71%  相似文献   

9.
王志慧  陈美春 《贵州医药》1995,19(5):310-312
贵州省卡介苗接种工作1985年以前,由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负责,从1985年以后,逐步纳入儿童扩大计划免疫工作范畴,下面,我们试用卡介苗接种的几项主要指标,对全省近十年来卡介苗接种的工作效益作一个总体的评价:1资料石料源1.1贵州省第一、二、三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1.2贵州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工作报表和记录。1.3贵州省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资料汇编。1.4贵州省各年度卡介苗监测工作资料.2结果2.1全省调查范围内初克组卡介苗接种率见表1:1984年以前由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在部份县开展,1985年以后数字是省计免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0.
农村18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农村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乙肝疫苗普种前基础资料,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 采用随机的方法,在我省选择了普种前的5县12村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3285例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感染率(HBV)调查,对血清样本检测HBsAg、抗-HBc、抗-HBs。结果 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4.78%(814/3285),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2.80%(749/3285):接种乙肝疫苗者的HBsAg、抗-HBc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接种乙肝疫苗者;1992~1998年出生的儿童HBV感染率为21.6%,明显低于1984~1991年出生的儿童乙肝HBV感染率(43.37%)和1980~1983年出生的儿童HBV感染率(50.14%)。结论 提高农村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是降低我省乙肝病毒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无病生存白血病儿童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无病生存白血病儿童113例为观察组,选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113例为对照组。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表体系对2组儿童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模式分析影响无病生存白血病儿童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无病生存白血病儿童在生理、情感、社交以及学校功能上均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理功能:(69±13)分比(86-1-9)分,情感功能:(79±10)分比(86士7)分,社交功能:(76±10)分比(89±8)分,学校功能:(77±10)分比(88±8)分,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经过放射治疗[比值比(OR)=3.456,95%置信区间(CI):0.853—9.234]、有中度以上疼痛(OR=3.212,95%CI:0.345—8.234)、总住院时间〉3个月(OR=1.234,95%CI:0.453—10.232)、疾病反复发作(OR=1.234,95%CI:0.456—11.232)是影响白血病儿童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无病生存白血病儿童生存质量较差,其中放射治疗、中度以上疼痛、住院时间、反复发作是导致患儿生存质量下降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某地区儿童实施计划免疫现状,了解各类疫苗及时接种率,分析影响儿童免疫及时接种率的影响因素,为控制相关传染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前瞻性回顾调查某地区儿童计划免疫及时接种率,采用随机抽查与普查相结合的调查问卷方式进行。结果共收集1200名儿童样本进行调查研究,其HepB(乙肝疫苗)、DPT(百白破疫苗)、OPV(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BCG(卡介苗)、MV(麻疹疫苗)等的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9.0%、98.9%、98.5%、98.4%、98.8%,及时接种率分别为87.5%、87.3%、90.1%、90.0%、86.7%。经统计,常住儿童的及时接种率较流动儿童高,且接种基础疫苗较季节性疫苗接种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对计划免疫的知识了解途径、父母的文化程度和家长对计划免疫及时接种相关的态度与及时接种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父母的家庭月收入、职业及居住地来源与及时接种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对某地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进行系统调研,发现应继续加强疫苗接种等各项宣传教育政策,并定期进行及时接种率统计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完善流动人口的疫苗集中管理规定,从而提升父母对适龄儿童免疫状况的掌握和了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8例经由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观察组)进行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根据儿童的年龄不同分为2—5岁、6~10岁组,通过高频超声检查测量患儿最大淋巴结的纵径(L)、横径(S)和纵横径比(L/S),同期选择60例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5岁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分别为[(14.3±2.8)mm vs(6.9±1.4)mm],S为[(5.4±1.9)mmvs(3.2±0.6)mm],L/S比值为](2.7±0.8)vs(2.3±0.4)],6—10岁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分别为[(14.9±2.9)mmVS(8.2±1.6)mm],s为[(6.1±1.4)mmvs(3.2±0.7)mm],L/S为[(2.5±0.6)VS(2.7±0.4)],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组间6—10岁儿童的L、L/S与2-5岁儿童的L及L/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提示:2—5岁间儿童L、S及L/S曲线下面积及置信区间分别为0.970,95%CI:(0.945~0.996),0.891,95%CI:(0.839-0.944),0.861,95%CI:(0.792—0.930),取L=10.300,此时诊断的敏感性为94.5%,特异度为100.0%。6~10岁儿童L、S及L/S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及置信区间分别为0.945,95%CI(0.910~0.980),0.941,95%CI(0.903—0.978),0.345,95%CI(0.248—0.441),取L=10.852,此时诊断的敏感性为90.4%,特意度为100.0%。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在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图像清晰,可有效观察并测量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位置及大小,为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4.
热毒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热毒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进行分析,并对其疗效做出客观的评价。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HKI)1998年1月~2009年6月发表的关于热毒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运用Jadad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临床评价指标包括治疗总有效率、儿童组有效率、退热时间和咽痛消除时间。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有11篇文献。热毒宁(总有效率)的效应值(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的比)(0R=5.10,95%CI=3.07,7.14);儿童组有效率对效应值(OR=4.25;95%CI:2.68,6.73;P〈0.00001);退热时间的效应值(WMD=-0.78;95%CI=-0.86,-0.69;P〈0.00001);咽痛消除时间的效应值(WMD:-1.01;95%CI=-1.10,-0.91;P〈0.00001)。结论:初步认为热毒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有较确切的疗效。但由选择的文献范围较小,所纳入文献研究质量较低,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等因素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5.
2003--2007年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上海市2003—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表的质量。方法: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规范分级标准》对ADR报告表质量进行评价,影响ADR报告表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多个自变量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003年12月-2007年4月上海市ADR报告总数为32752份。2006年已经达到每百万人口650份ADR报告,来源于医师的占61.94%,严重ADR比例为3.1%。影响ADR报告表质量的危险因素及优势比(OR)、95%可信区间(CI)为:新的严重ADR(OR=2.19,95%CI:1.38~3.47)、新的一般ADR(OR=2.13,95%CI:1.51~3.00)、已知严重ADR(OR--5.32,95%CI:4.15~6.81)、生产企业(OR--35.74,95%CI:28.27~45.19)、军队医院(OR=21.05,95%CI:14.62~30.32)、监测机构(OR=6.16,95%CI:2.38~15.92)、个人(OR=11.17,95%CI:2.33~53.43)、其他(OR=2.22,95%CI:1.04~4.76)。结论:上海市ADR报告百万人13每年上报率已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的标准,但整体质量仍需提高,建议加强ADR的宣传培训,充分发挥医师、药师和护十的作用,改善ADR榍告存纬录入功能.  相似文献   

16.
1999~2003年常规免疫接种率及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商丘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现状,促进接种工作的改善。方法 利用1999年以来的常规接种率监测资料,采用差值(D)评价和比值(R)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市9个县(市、区)级报告的及时率和完整率1999年分别为89.75%和99.98%,至2003年均100%。1999~2003年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8.87%~99.63%,4种疫苗5年平均估算接种率为86.67%-95.60%,与报告接种率之间还有差距。D值显示4个县的资料为可信;3个县可疑;2个县为不可信。结论 计划免疫工作各县间发展不平衡,主要与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不完善和部分县(市、区)工作薄弱有关。应加强技术培训,做好流动人口免疫接种管理,提高报告接种率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7.
<正> 吕梁地区既往未开展卡介苗接种,1982~1984年为15岁以下儿童普种卡介苗,1985年起按免疫程序接种。为了解结核病疫情和卡介苗免疫效果,1989年初全区进行了1980~1988年0~14岁儿童结脑发病回顾调查,现汇总11个县调查结果。一、儿童结脑发病总况各年度0~14岁儿童累计4950139人,其中男2462496人,女2488543人,男:女=1:1.01。 1.结脑发病278例,男149例、女129例,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进一步认识直接冠脉支架术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8项研究直接冠脉支架术和rt-PA静脉溶栓治疗AMI的对照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 ①直接冠脉支架组与rt-PA组两组间梗塞相关动脉(IRA)开通率、出血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对照研究均具有同质性(P均〉0.05)。②直接冠脉支架组和rt-PA组的IRA开通率分别为99.02%和72.99%。合并效应量的检验:X^2=199.94,P〈0.001(Peto OR:9.18,95%CI:6.69~12.38)。③直接冠脉支架组和rt-PA组再梗死发生率分别为0.79%和17.21%。合并效应量的检验:X^2=131.58,P〈0.001(Peto OR:0.09,95%CI:0.06-0.13)。④直接冠脉支架组和rt-PA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38%和8.77%,合并效应量的检验:X^2=23.04,P〈0.001(Peto OR:0.30,95%CI:0.19.0.49)。⑤直接冠脉支架组和rt-PA组的病死率分别为2.25%和6.90%。合并效应量的检验:1,2=17.52,P〈0.001(Peto OR:0.34,95%CI:0.21~0.57)。结论 与rt-PA静脉溶栓比较,直接冠脉支架术治疗AMI的IRA开通率高,副反应和并发症少,可作为AMI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9.
自1949至1955年,在德国BRvNSwlcK城,約有19000名儿童接种了卡介苗,从1951年以来,除了在医院产科分娩的嬰儿外,所有在家分娩的嬰儿,于生后最初10天内,同样給予卡介苗接种,單1955年内,在3322例新生嬰儿中,有3058例接受卡介苗接种。因此,除去出生后死亡及早产儿外,約95%,新生儿曾經卡介苗接种。12周以后,95%接种卡介苗嬰儿MANTOU×試驗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度前后免疫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1月以来在本社区实施计划免疫接种疫苗告知制度,并统计2013年1~12月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2012年1~12月实施计划免疫接种疫苗告知制度前的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后(2013年1~12月),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08.37%)和接种及时率(97.00%)均较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前(2012年1-12月)(88.92%、84.32%)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5、4.82,P〈0.05)。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前(2012年1-12月)统计的658名儿童中发生不良反应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达0.91%;而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后(2013年1-12月)统计的722名儿童中发生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4%;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1,P〈0.05)。结论通过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度,与儿童家长签订知情同意书,履行告知义务,可让家长了解相关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另外还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减少医疗纠纷提供了证据,起到了保护医务人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