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保障性住房项目决策者提供参考。以合肥市9个不同区位、类型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为研究对象,选取品质、区位、交通、配套、环境5个因素,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采用价值工程和层次分析法,讨论了这些因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的影响。评价了9个不同项目的选址优劣程度,其中5个项目选址最为合理,2个项目选址较为合理,2个项目选址欠妥。居住成本类因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的影响明显,居住质量类因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的影响不明显,建设成本对选址价值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性住房项目决策者提供参考。以合肥市9个不同区位、类型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为研究对象,选取品质、区位、交通、配套、环境5个因素,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采用价值工程和层次分析法,讨论了这些因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的影响。评价了9个不同项目的选址优劣程度,其中5个项目选址最为合理,2个项目选址较为合理,2个项目选址欠妥。居住成本类因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的影响明显,居住质量类因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的影响不明显,建设成本对选址价值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居住空间分异尤其是贫困阶层聚居是长期困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世界性难题.通过搜集西安市106个保障性住房的项目位置、居住价格等资料,基于Arc GIS分析居住空间分异特征,结合保障性住房和各项交通配套、教育资源、医疗机构、商业设施等因子进行交叉研究,并选取2008-2014年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对比,探究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异的演化机理,最后对保障性住房空间规划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为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施工质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所属的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联合60家地方、行业协会及特大型集团公司联名发布"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管理倡议书"。倡议书如下:一、保障性住房工程参建各方要充分认识到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住房困难家庭居住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房价的日益飙升,大学毕业生在刚毕业几年间的住房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现以浙江科技学院近六年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结合多种调研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对其居住足迹的跟踪调查,剖析大学毕业生的住房现状和住房困难问题,探讨公共租赁房这一保障性住房的准入机制及理想的区位分布等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国家和地方政府均非常重视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此背景下,商品住房应当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定义、二者的属性分析、二者从需求和供给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商品住房市场相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定位,以供参考和商榷.  相似文献   

7.
住房是准公共产品。一个好的住房制度,必须同时满足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家庭即全体国民的住房需求。国家《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出台后,保障性住房制度正在逐步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条件。商品住房制度满足了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却无法满足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因此,我们建议国家尽快进行二次房改,建立第三种能够满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公共住房制度(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即准市场化的平价住房制度。  相似文献   

8.
陈焱 《商品与质量》2012,(Z4):127-128
当今世界,住房难题几乎困扰着所有国家的平民百姓,对住宅需求的满足,是对人基本权利保障的前提,因此,国家和政府有必要、有责任对住宅产业的发展进行支持和干预。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国家进行住房保障的重要方式。本文首先对保障性住房进行法律定位,理清保障性住房的范围以及其和商品房的关系,进而分析出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的责任,最后结合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不足提出一些具体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大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住户居住满意度也日渐受到广泛关注,但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并没有提出完善的住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从寻求保障性住房住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公共因子出发,对近十年间研究我国保障性住房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利用Meta回归进行了再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个人社会经济特征对满意度有着负向显著的影响,保障性住房的配套设施、社会环境以及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对住户的满意度有正向显著的影响,而住房本身的建筑设计以及物业管理没有显著影响保障性住房住户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二十一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其解决的正确选择是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的道路。本试图为满足老年人的不断变化的住房、心理和行动的需求,结合国内外的实践,对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和居住环境设计,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经济适用房是以微弱利润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销售的保障性住房,近年来,各地经济适用房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以住房后转型期为背景,针对其经济、适用的基本特性,探讨了如何在保障性住房尤其是经济适用房在规划与建设中降低成本、节约能耗,进一步压缩房价与使用者的后期生活成本。真正建造中低收入者能支付的、安居乐业的舒适家园.  相似文献   

12.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当前我国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其设计建造依然延续传统的方式,制约了民生保障目标的实现。立足于住宅产业化的角度,以住宅业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保障性住房设计中应界定明晰的产权体系,树立绿色设计建造理念,整合家装内胆系统,构筑开放式软件平台,推动保障性住房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方小康住宅外环境气候设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寒冷地区小康住宅外环境质量研究中的一个特殊命题就是寒地气候与气候设计,冬季气候是影响该地区环境适层性的重要因素。在该地区小康住宅的规划设计中,应以寒地城市设计理论为指导,针对冬季气候的不利因素,寻求有效对策和科学设计手段,积极创造富有活力的冬季室外环境,切实提高其热舒适质量,以突出小康住区的引导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小康型城乡科技产业工程》把居住环境建设列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实现小康住宅最终目标的最大举措,然而,目前“小康型”居住环境质量并没有可以遵循的标准,因此,有必要对影响居住环境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小康型”居住区质量验收,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合肥地区不同于北方采暖地区的气候特点,对此地区现存的采暖方式进行了各方面的分析比较.对于不同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的住宅用户,在燃气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的适合的采暖方式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燃气价格变化的情况下,各类不同建筑面积的住宅用户适宜的采暖方式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结论:笼统的比较各种采暖方式的经济性是不全面的,其与住宅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的百分比和燃气价格都是有很大关系,而且给出各种住宅用户比较合理的采暖方式的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住宅建设水平,从变革住宅顶部空间利用方式与住宅建筑形态,改善家庭、邻里关系与更新居住生活方式,改善居住环境质量与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等住宅设计理念出发,探索了一种新型的城市住宅顶部空间利用的构思方案,即充分利用住宅的顶部空间,建造封闭式有机玻璃太阳房,创造出集交往、休闲、健身、游戏、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供全楼居民共享的大型"起居室”和"空中庭园”,并从多个方面研究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从自然通风角度论合肥地区住宅建筑群体布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合肥地区目前住宅建筑群体布局存在的问题,从自然通风角度提出改善住宅建筑群体热环境的规划布局,该布局的实施将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居住区风环境是衡量居住环境的重要要素。以合肥市某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为样本,选取规划设计阶段的两套方案,运用Airpak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两套方案在夏季和冬季不同风场条件下的风环境。依据国家现行标准对1. 5 m人行高度处风速、风压等评价指标进行优劣评价,归纳建筑布局对风环境的作用和效应,得出构建开敞的通风廊道能够充分改善夏季住区内部的通风效果。旨在优化高层住区的风环境,为构建舒适健康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老龄化已经影响到了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居家养老"是解决城市人口安居养老问题的一项可持续性的新举措.而把老龄住宅混合在普通居住区中是解决当前国情下老年人居住问题的最佳方法.老龄化的新型住区——混合老年住区的设计,需要从多样化的住宅体系和人性化的室内外环境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