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淮南杨村矿副井井筒冻结施工为工程背景,以副井井筒穿越的含盐度钙质粘土为代表,进行常温(+27℃)和(-20℃)不同含盐度钙质粘土条件下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通过对饱和含盐冻结钙质粘土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得到了试验条件下土体在相同温度下单轴抗压强度与结冰温度随含盐量变化的强度特性。为低温条件下含盐钙质粘土力学特性和煤矿冻结壁设计施工提供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2.
淮南顾桥煤矿东风井采用冻结法施工,为了提供表土层冻结参数以进行矿井设计,本文对风井井筒孔检查孔所取土样进行了人工冻结的单轴抗压强度、冻胀性能以及结冰温度试验研究,得到了其应力-应变、冻胀力和结冰温度等参数,试验结果为淮南类似矿井建设提供了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3.
杨村煤矿副井安全顺利通过井筒掘砌的薄弱环节深厚粘土层位,但出现了多根冻结管断裂现象。该粘土层导热性能差,冻土发展速度慢,冻土强度低,同时,施工过程中掘砌段高大,井帮暴露时间长,从而引起较大的井帮位移和底鼓量,是造成冻结管断裂的主要原因。根据冻结管的实际偏斜位置,同时考虑冻结管断管影响,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该层位的冻结温度场分布情况,井帮温度为-10~-13℃之间,井帮温度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差一O.7~0.4℃,表明数值计算结果是可靠的,可为淮南矿区深厚粘土层冻结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详细研究淮南矿区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为冻结法施工提供设计参数,以刘庄煤矿东风井典型粘土层为研究对象,在冻结冻土力学性能室内进行了人工冻结的蠕变试验。根据冻土单轴蠕变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冻土在单轴应力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温度和时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而得到蠕变本构方程和蠕变规律,该规律对淮南矿区井筒冻结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西部冻结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以指导矿井建设,对宁夏红四矿副井井筒检查孔所取土样进行了人工冻结的单轴抗压强度和蠕变试验,得到了其应力——应变和蠕变规律,为西部类似矿井建设,提供了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影响冻土爆破性的因素,即形变能系数、单位炸药消耗量、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波速。根据相似原理和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对冻结粘土、冻结砂土在三个温度(-7℃,-12℃,-17℃)下进行了系列爆破漏斗试验,然后进行了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波速试验。从试验结果得出,随着温度下降冻土趋于难爆,且在同一温度下,冻结粘土比冻结砂土难爆,得出的结论对冻土爆破参数设计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冻结黏土力学性能的相关参数及其变化规律,从皖北某矿获取三个层位的原状土样,通过冻胀试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抗剪强度试验和蠕变试验,获得了冻结黏土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等物理参数及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冻土的冻胀规律可用指数函数来描述,冻胀率、冻胀力都在经历最初的快速发展后,最终趋于稳定;在-15~-5℃范围内,各土层冻土的弹性模量、单轴抗压强度、黏聚力均随温度降低而增大,而泊松比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在应力水平较低条件下,冻土蠕变基本上属于稳定性蠕变;当应力水平较高时,试验结果属于非稳定性蠕变.  相似文献   

8.
水泥土冻结温度及热物理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对冻结水泥土热物理参数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冻结水泥土随水泥掺入比的增加,冻结温度呈线性关系降低,且相同水泥掺入比情况下,粘土冻结温度比砂土的要低。两种水泥土在常温下导热系数和容积热容量随水泥掺入比的增大而减小,导温系数随水泥掺入比的增大而增大;在-10℃条件下导热系数、容积热容量和导温系数随水泥掺入比的增大而减小,但变化不明显。可为类似工程冻结设计提供冻结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9.
顾桥煤矿表土段拟采用冻结法施工。为取得冻结粘土流变性参数,以顾桥煤矿东风井深厚粘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人工冻土单轴蠕变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出冻结粘土的稳定蠕变方程,同时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H.A.崔托维奇提出的数据处理方式分析实验数据,推导出人工冻结粘土的长期强度方程。该方程不仅为井筒冻结设计和施工参数选取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淮南地区具有代表性深厚粘土层的冻结力学性能,同时为今后相关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冻土爆破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影响冻土壤破性的因素,即形变能系数,单位炸药消耗量、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波速,根据相似原理和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对冻结粘土、冻结砂土在三个温度下进行了系列爆破漏斗试验,然后进行了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波速试验,从试验结果得出,随着温度下降冻土趋于难爆,且在同一温度下,冻结粘土比冻结砂土难爆,得出的结论对冻土壤破参数设计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冻结法施工技术因其适合地质条件复杂地段的施工,在国内外广泛用于城市建设和煤矿建设中。本文以顾桥煤矿为例,通过实验简析冻结粘土的单轴抗压强度与土工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的规律。顾桥煤矿东风井穿越超过400m的深厚表土层需要采用冻结法施工,实验表明:含水率在23.4%时,冻结粘土的单轴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塑性指数大于23时,冻结粘土单轴抗压强度变得越来越小,为施工中的关键土层,对其采用低温冻结才是提高其强度的关键途径;当塑性指数小于23时,冻结粘土的单轴抗压强度满足工程要求。实验结果为两淮地区类似地层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龙固副井冻结井外壁钢筋应力的测试方案,分析温度及约束作用对钢筋计测值的影响和不同方向配筋的应力测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水化热高温的影响,外壁钢筋首先经历压应力急剧增长阶段,而后竖向及径向钢筋压应力随着井壁降温而逐渐减小,最终处于拉应力或低水平的压应力状态,而环向钢筋则始终处于压应力状态;环向钢筋的应力主要受冻结压力控制,而竖向及径向钢筋的应力主要受温度影响;鉴于深厚冲积层冻结压力增长迅速,外壁竖向钢筋可按承担3d内施工的井壁段自重,取15m高度的井壁段进行设计,从而有效地减少竖向钢筋的配筋率;而环向钢筋应尽号靠近鼻壁内侧配置,以提高井壁的水平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煤矿热害损伤矿工身体,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问题,研究设计了矿用降温服(含降温帽)。通过实验室基础研究、人工气候仓模拟、正交试验和两淮部分高温矿井井下现场应用等手段,对其性能进行了综合试验。结果表明:受试者试验前后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肌酐、尿素、钠离子、钾离子等生化指标发生了明显改变,说明湿热环境下人体肝脏、肾脏、心脏等功能受到了损害;因此,降温服不仅使人体热感觉及热舒适性明显好转,而且对于人体机能所受到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缓解,为煤矿井下高温环境作业的工人提供了高温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预计冻结法凿井中井壁结构设计中的人工冻土单轴抗压强度,利用支持向量机在处理小样本分类学习的独到优越性及遗传算法全局并行搜索优化的特点,结合影响人工冻土单轴抗压强度因素,提出了人工冻土单轴抗压强度不同核函数的遗传支持向量机计算模型,并运用该模型预计了两淮地区第四系人工冻土单轴抗压强度。结果表明,多项式核函数的遗传支持向量机模型较高斯径向基核函数及Sigmoid核函数的遗传支持向量机模型较准确地预计人工冻土单轴抗压强度。该模型为人工冻土单轴抗压强度的预计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tatus quo of metadata technology and the informationized freezing construction of an auxiliary shaft in Longgu mine,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metadata standards for informationized construction is discussed. The prototype of metadata standard for the construction is designed and established by using a modeling method, and the framework with XML/RDF for such standard is given.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工构建的高效耐盐脱氮复合菌剂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和脱氮效果,为优化培养条件、提高高盐废水的脱氮效率和处理实际废水提供运行参数.方法在转速125r/min的恒温振荡培养箱中,按6%接种复合菌剂,控制初始氨氮质量浓度100mg/L,进行36h静态脱氮试验.结果耐盐脱氮复合菌剂的脱氮最适m(C):m(N)为15,最适氯化钠质量分数为3%,pH为7,温度为30℃.耐盐脱氮复合菌剂在氯化钠质量分数为3%~7%均能获得良好的生长和脱氮性能,脱氮率达到99.02%,反应末氨氮质量浓度低于1mg/L.结论耐盐脱氮复合菌剂具有一定耐盐性,脱氮过程中无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积累,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能提高高盐废水生物处理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祁南煤矿安全改建箕斗井的工程特点,结合该地区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设计出箕斗井的最佳冻结施工方案,对冻结工艺及施工、冻结监测、冻结实效与安全质量进行了论述。施工中未发生冻结管断裂等事故,实现了安全快速施工,缩短了建井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