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时的特殊本质的表现,是人对自身活动及其对象建立起来的关系,以及驾驭该种关系的能力,使之服从于自身内在价值。哲学上的主体性主要有三种含义:在本体论的语境中,即在实体范畴中规定,主体就是本体,承担表示事物属性的作用;在认识论的语境中,即在关系范畴中规定主体和客体,表示能动与受动的关系;在历史观的语境中,即在历史范畴中规定主体本身具有能动的实践能力,是实践活动的承担者。马克思哲学科学地揭示了主体性的内涵和适用范围,使其成为科学的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经典其实就是价值存在。价值是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主体需要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是价值关系的主体条件。文学作品的价值就是文学作品的属性满足接受主体的精神需要。文学作品的价值永恒性就是其审美属性满足主体需要———人的共同自由需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比了各类价值定义,确认科技信息的价值存在于价值客体与价值主体的关系之中,提出了价值只是科技信息的关系属性,如果不与用户发生关系,科技信息自身不具有价值。只有潜价值或可能价值;这种潜价值只有发展成为价值的可能,它并不具备现实价值的意义。要使潜价值变为价值,唯一的途径是让科技信息与用户发生关系。一旦发生关系,潜价值就会被用户吸收、转化、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就实现了科技信息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PI”是企业产品形态风格的统一性。我国企业产品的“PI”与国际知名品牌差距甚大,需要广大设计师共同探索。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实践,总结了形成“PI”的三个要素:体现企业的文化特征;尊重产品的一贯表现,寻找成功的形态语言要素;恰当处理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办学体制的多元化,体现了高职“办学模式”的多元化,由于“办学”本身又是由多要素组成的系统工程,使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理论探讨呈多维性、多流派态势。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经营者的立场,结合高职办学实践,分析办学过程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概括了构成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六大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6.
编辑工作是由编辑主体来制约和指导的,在编辑实践活动中,编辑主体活动以编辑对象是否符合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是否符合学术期刊的出版要求而进行编辑实践活动。主体意识是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是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上接2002年第2期第36页)0333〔原形〕:EssentialElementsofInformation〔缩写〕:EEI〔译名1〕:信息要素〔译名2〕:资讯主要元件〔按〕:“信息”和“资讯”的辨析见0017条;“Element”有“要素、成份;构成部分;分子;化学元素”等义项。其中“要素”在现代汉语中是指“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例如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构成世界的四大要素是“地、水、火、风”;又如“形、音、义是构成汉字的三要素”等都是使用的这个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元件”一般多指具有物理属性的器件,而“信息”本身是一种无形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事项定义是事项会计应用研究的第一步。从Sorter提出事项法的概念至今,事项会计的“事项”如何定义尚没有明确的定论。研究认为事项应从基本事项和汇总事项两个层次来定义,基本事项是能使会计主体价值增加的经济活动的属性或特征集。汇总事项是同类的基本事项相同属性加总以后构成的属性集。  相似文献   

9.
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构成要素彼此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人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从10个方面论证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从18个方面总结出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关系;有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所以还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因为“构建和谐社会”本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证全面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前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要处理好5个方面的关系、突出8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实践存在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从实践存在论的视角出发,"价值"就必然只能被了解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关系现象,而不可能是纯粹自在的价值实体,或事物自身的属性,或人的主观方面的东西。只有人人相同的"类性需要"才能作为价值的终极尺度;以人的类性需要为终极尺度的价值关系,必然具有价值意义上的绝对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上篇我们将工业设计置于人类生存活动的空间分析,并拓展了设计空间的要素,使工业设计涉及设计物的实体要素,环境与文化要素,以及主体要素,形成以人类为主体的“人—物—环境—社会文化”设计空间认知图式。下篇我们将从空间的结构出发,讨论“形的空间”以及其相关的“空间的形”,从而讨论设计的格式塔心理效应,并为设计的戏剧性空间,设计的市场节点奠定基础,进而为以人为主体的设计空间走向理性、走向综合发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生主体及其发展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确立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发挥学生主体的特性作用”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核心观念之一,因而探讨学生主体对丰富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均有重要意义,本认为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其内在根据,对学生主体内涵的把握与理解应从学生主体的对象性世界、学生主体的实践关系与学生主体特性三个层面展开与探析,另外,学生主体又是一个特殊的发展中的人,其主体形态在教育过程呈现一种动态发展,先后经历了“他为”、“自为”、“自觉”三个主体形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确立学生的主体的地位 ,发挥学生主体的特性作用”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核心观念之一。因而探讨学生主体对丰富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均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其内在根据 ,对学生主体内涵的把握与理解应从学生主体的对象性世界、学生主体的实践关系与学生主体特性三个层面展开与探析。另外 ,学生主体又是一个特殊的发展中的人 ,其主体形态在教育过程呈现一种动态发展 ,先后经历了“他为”、“自为”、“自觉”三个主体形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档案除了客观地记录和反映人们的实践活动外,也具有为实践活动提供借鉴的可利用的价值,这种价值的鉴定和使用应符合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理”、“气”、“道体”、“大全”是构成冯友兰形而上学体系的四个“逻辑底观念”。理气关系说是构成朱熹哲学逻辑结构的主体框架 ,同样也可以说是构成冯友兰形而上学体系的基础。本文主要从“理”、“气”、“理气关系”三方面来分析探讨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三创”人格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根本素质要求.在厘清“三创”人格的内涵、特征、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创”人格的影响因素和现存问题,从培育内容、培育形式、培育方法和培育主体方面指明了大学生“三创”人格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7.
饮食是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其理念、习俗既是构成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个要素,也是考察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其理念、习俗中的“人道”与“物道”之争,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国人善于综合利用餐饮原料。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习俗当予批判,当今的餐饮企业应从传统的饮食文化中汲取精华,摈弃糟粕。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教学档案具有“自然形成”、“历史记录”和“利用价值”的一般属性,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客观反映和总结,具有自己独立的专业档案特点。科学地分析高校体育教学档案形成的规律,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科学管理的良策,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一种重要需求。  相似文献   

19.
军民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加强国防技术体系建立,促进经济增长中意义重大.军民融合在我国开展比较晚,由于军工企业自身技术的机密性以及民用企业技术的发展开放性,使得军民融合中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实现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需要对其中的主体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将立足于军民融合技术,研究其协同创新主体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20.
在阐明“价值”和“人才价值”含义的基础上,提出在理解人才价值含义时需把握人才的价值和物的价值之间的关系、人才的价值和非人才的价值之间的关系、人才的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复杂性等问题,同时要反对两种错误的人才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