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范顺阳  张德银 《现代保健》2011,(33):147-148
本文根据临床教学的经验和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寻找医患沟通的障碍,探讨临床教学中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方法,发现提高临床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鼓励医学生多参加临床实践,进行换位思考,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倾听患者述说,掌握相应的语言技巧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新医改对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出了具体要求,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疗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由于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尚未达到足够重视,在临床实习阶段加强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对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学生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梅  夏耀雄  王羽丰 《卫生软科学》2011,25(10):695-696
“沟通技能”是全球医学教育最基夺要求之一。而我国医学院校对肿瘤专业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和研究甚少。文章阐述了肿瘤专业医学生目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技术性医患关系轻非技术性医患关系等问题,提出了必须注重临床与医患融合的培养,制定培养体系,建立评估标准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只注重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本文通过分析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与措施,以达到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职业技术类院校护理及助产专业医学生的心理对其医患沟通技能的影响作用,为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提升提供指导。 方法 利用成熟的医学生医患沟通态度、技能以及心理学相关量表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全部抽样的方式,对忻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并最终获得264份有效问卷用于逐步进入法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医学生学习医患沟通技能的积极态度(r=0.39,P<0.001)、情绪疏泄能力(r=0.29,P<0.001)、观点采择意识(r=0.20,P<0.001)对其医患沟通技能水平的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职业技术类院校在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时,应重点关注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情绪疏泄能力和观点采择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不断发展的同时,临床教学工作也在努力探索之中。医学教育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专业合格的医生,更要注重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和面对当前国内医患矛盾紧张的形势。临床实习是医学生锻炼和提高自身沟通能力的重要时机,通过系统的沟通技能培训和临床实践运用,采用PBL教学、角色扮演、讨论总结等方式转变医学生思维模式,强化沟通意识,全面提高医学生临床诊疗能力,促进疾病治疗和技术进步,维护医患关系的稳定,保证医疗质量的提高和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临床实习医师医患沟通技能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临床实习阶段加强实习生沟通技能的培养,对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但我国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并未受到全面重视。本文从分析医患沟通技能教育现状人手,结合教学中总结的经验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加强临床实习医师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医学生沟通项目正日益向正式的沟通课程之外延伸,并整合到实习医师、住院医师培训项目以及其他床旁或门诊教学中。医学生沟通能力的标准化、个体化的培养,有助于医学生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模式,保持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精湛的医疗技术必不可少,但良好的医患沟通也是保证临床治疗成功的前提。我国的医学教育普遍缺乏关于医患沟通方面的教育,医学生毕业后往往出现此项意识和能力的缺失。本文探讨了医患沟通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在对医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和渗透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教育,从而提高医学生的医学技能和人文素养,规避医疗风险,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0.
刘忠  郑海云 《现代保健》2011,(17):113-114
基于当前医患关系以及目前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探讨了临床实习中加强医患沟通的目的、意义及沟通技能培养的方法,为开展医学生实践教育提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对策,为实现有效的医患交流提出r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儿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玲 《现代医院》2011,11(9):117-118
本文讲述了培养儿科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提出通过树立信心,完成心理转变;加强专业学习;实践中强化医患沟通能力培训等几方面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院》2019,(2):185-187
目的探讨分析医患沟通核心技能课程用于全科医生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社区全科医生2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名,观察组全科医生在常规技能培训基础上加以医患沟通核心技能课程培训,对照组全科医生则仅接受常规技能培训,比较两组干预后医患沟通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沟通有效度评分、接受度评分及理解度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 <0. 05);观察组干预后为96. 00%的满意率,比对照组80. 00%的满意率明显更高(P <0. 05)。结论在全科医生技能培训中应用医患沟通核心技能课程能够提高医患沟通效果,使患者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八年一贯制教学是目前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临床见习是医学生由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的重要转折。在八年制医学生儿科见习教学中,注重学生临床思维培训,重视医德医风、医患沟通能力、医学英语水平、科研意识技能等培养,提高见习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沟通过程模型,分别从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编码译码的一致性、系统噪音等沟通环节分析了医患沟通过程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对医学生进行人文和职业精神教育、加强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和考核、消除医患沟通中系统噪音等改善医患沟通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患关系的内涵和外延日趋丰富,医患沟通能力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及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因此,除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统"三基"教育之外,对医生进行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掌握良好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也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的重点。目前国内的在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在医患沟通的内容上更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欠缺交流技能的培训,在各类医学考试中,重操作技术考核,轻沟通技能评估。因而目前迫切需要探索一套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医患沟通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16.
建立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分析建立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体系的重要性和国外先进的培养经验,探索制定一个全面、系统、可操作性强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规范化培养的指标体系,作为培养、评价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工具,用于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规范化培养,以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7.
探讨血液病临床教学问题.血液病学是一门专科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实习医生学习血液病学缺乏主动性及积极性.为提高血液内科临床实习教学水平,应从培养医学生学习血液疾病的主动性及临床思维能力、加强血液内科专科临床技能培训、强化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加强临床教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院临床技能大赛的开展效果及其在全面提升医学生专业素质中的作用。我院自2011年开始参加全国临床技能大赛,经过几年的培训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和沉淀,临床技能大赛培训确实对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医患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临床技能大赛也推动了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GLTC医患沟通模式在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名临床见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试验组引入GLTC医患沟通模式进行专项培训。带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老师评价优良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73%,P0.05;试验组的自我评价优良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75%,P0.05。结论:引入GLTC医患沟通模式可以很好地帮助医学生从理论过渡到临床,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0.
陆斯琦 《中国校医》2018,32(9):664-665
目的 分析医学生医患沟通培养模式和考评体系的现状及对其改革提出建议。方法 本研究从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搜索2010~2017年关于医学生医患沟通文献,致力于多维度多方面分析医患沟通教育发展现状、发展问题以及瓶颈并分析医学生医患沟通培养模式,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医学生对医患沟通课程重视程度较低,医患沟通学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时缺乏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以及缺乏系统性的医患沟通考评体系。结论 在培养模式改革中应构建多阶段多层次的课程体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进一步促使医学生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提高其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