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目的:探讨HLA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例急性白血病行HLA半相合PBSCT,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移植时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HLA配型1、2个位点不合各1例,3个位点不合2例.预处理方案由全身照射或白消安、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甲基洛莫司汀组成.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预防采用环胞素、甲氨蝶呤、麦考酚吗乙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四联方案.结果:4例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2例出现Ⅰ度急性GVHD,2例出现Ⅱ度急性GVHD.1例并发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2例并发真菌肺炎.至今3例无病存活29、15和2个月,1例死亡.结论:HLA半相合PBSCT疗效较好、安全可行,为无HLA完全相合供者的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但要特别注意移植后病毒和真菌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LA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例急性白血病行HLA半相合PBSCT,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移植时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HLA配型1、2个位点不合各1例,3个位点不合2例。预处理方案由全身照射或白消安、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甲基洛莫司汀组成。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disease,GVHD)的预防采用环胞素、甲氨蝶呤、麦考酚吗乙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四联方案。结果:4例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2例出现Ⅰ度急性GVHD,2例出现Ⅱ度急性GVHD。1例并发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2例并发真菌肺炎。至今3例无病存活29、15和2个月,1例死亡。结论:HLA半相合PBSCT疗效较好、安全可行,为无HLA完全相合供者的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但要特别注意移植后病毒和真菌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骨髓移植后监测的荧光标记STR-PCR检测方法,为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疗效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建立荧光标记STR-PCR检测方法。于移植前、移植后7d至3个月不同时间采集供、受者血液提取DNA利用荧光标记STR-PCR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检测的受者和供者均具有不同的DNA分型图。例1为HLA半相合母子,移植后监测结果仍为受者基因型,例2、3为HLA全相合的同胞,监测结果为完全供者基因型。结论荧光标记STR-PCR技术是一种准确、可靠的骨髓移植后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半相合移植是近年来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新技术,由于造血恢复慢,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及并发症多,所以对护理要求高.我科于2006年8月成功应用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半相合移植是近年来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新技术,由于造血恢复慢,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及并发症多,所以对护理要求高.我科于2006年8月成功应用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强行移植)治疗原发耐药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可行性。方法患者,女,16岁,供者为其胞弟,HLA配型全相合。预处理方案:改良BuCy。移植单个核细胞(MNC)6.22×108/kg(受者),CD34+占6.1%。结果移植后+14d粒系植入,+21巨核系植入。+30d染色体转为46,XY。移植后合并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症。无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随访14个月,患者获得无病生存,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对于原发耐药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如有合适供者,宜尽早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完全缓解期采用LMW-NTS体外培养净化后进行了自体骨髓移植,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预处理以环磷酰胺和全身照射为主。移植后来接受抗白血病治疗,随访观察15至45个月,11例无病生存≥+15月,8例≥+24月,5例≥+30月,最长1例为+43月。5例在+6-+22月复发。1例在+6月猝死。统计3.5年无病生存率为62.7%士15.0%。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日前,被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b)的李女士在北京友谊医院血液科经两次化疗后成功完成了高风险半相合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手术,术后李女士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脐血移植治疗小儿恶性和非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 ,重点了解造血重建的特点和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用HLA全相合与不全相合的同胞和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患儿 6例 ,重型 β 地中海贫血 8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 1例。移植的预处理方案HLA全相合同胞与非血缘脐血患儿采用马利兰 +环磷酰胺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 ;HLA 2个位点不全相合 β 地中海患儿采用高剂量输血 +去铁胺 +羟基脲 +氟达拉宾 +马利兰 +环磷酰胺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结果  14例患儿白细胞达到植活标准 ,12例患儿血小板达到植活标准水平 ,其血小板 >5 0× 10 9/L的平均时间为 5 8 6 7d。 13例患儿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其中Ⅰ度aGVHD 9例 ,Ⅱ度aGVHD 3例 ,Ⅳ度aGVHD 1例 ,2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9例患儿出现巨细胞病毒感染。 12例患儿长期存活 ;3例分别死于颅内出血、Ⅳ度aGVHD、Ⅲ度出血性膀胱炎。结论 脐血移植可有效治疗小儿恶性和非恶性血液疾病 ;如何有效防治GVHD、病毒与细菌感染等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骨髓移植的临床应用有较大发展,已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疾病临床治疗。我院1990年~1991年11月为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成功实施了自身骨髓移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女3例,男1例,年龄13~35岁,均为急性白血病,首次发病,病程较短,各项指标都符合移植的条件。此4例病人的骨髓移植顺利植入,移植后30~38天解除无菌隔离,搬回普通病房。4例病人中有1例死于其它疾病,1例复发死亡,2例存活。  相似文献   

11.
A 10-year-old boy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n second relapse received CD34+ purified 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PBSCT) from his HLA-haploidentical father. The patient developed grade II acute GVHD and received high-dose methyl-prednisolone starting on day + 13 posttransplant. Renal dysfunction followed by massiv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as observed from day + 14. The laboratory findings including elevated serum LDH, increased RBC fragmentation, higher level of thrombomodulin and undetectable haptoglobin corresponded with the diagnosis of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TMA). In spite of various treatments, the patient died 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 on day + 93. Post-mortem examination revealed systemic adenovirus infection without histological findings of TMA. Severe adenovirus infection may be confused with TMA, and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by rapid virological assay.  相似文献   

12.
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死率极高,CAR-T 细胞免疫治疗为此提供新的选择。本文介绍 1 例 CD19 CAR-T细胞治疗缓解后短期复发的 TP53突变阳性难治急性 B淋巴细胞白血病,经 CD22 CAR-T联合单倍体异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功的病例。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患者 CD19 CAR-T细胞和 CD22 CAR-T细胞两次治 疗的外周血 CAR-T细胞比例,PCR法检测 CAR基因表达;临床观察患者 2次 CAR-T细胞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和不良 反应。结果显示,CD19 CAR-T和 CD22 CAR-T细胞 2次治疗均于第 14天达到骨髓完全缓解,且不良反应轻微。但 CD19 CAR-T细胞治疗缓解后 2周骨髓复发,患者外周血检测到异常 19 CAR基因表达,同时 TP53突变水平亦增高。 最终 CD22 CAR-T 细胞挽救治疗桥接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成功。由此表明在细胞制备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 CD3+细胞纯度;CD22 CAR-T治疗可以作为CD19 CAR-T治疗复发的一个挽救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参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并导致非清髓性治疗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失败的主要免疫细胞。方法通过动态观察受者三种不同预处理方案的骨髓移植后早期各阶段在外周血、脾脏、胸腺中的嵌合状态,再用T细胞敲除小鼠作为受者,以验证宿主成熟T细胞在急性排斥反应与诱导特并性免疫耐受中的重要作用。结果亚致死量全身放射治疗TBI(450cGy)4-BMT骨髓移植治疗组的BALB/C受者移植心脏均出现排斥反应,存活时间〈38d,骨髓移植后第7天在受者的外周血、脾脏中仍存活一定数量的宿主成熟T细胞(分别为0.23%与0.48%)。T细胞基因敲除c57BL/6小鼠作为受者,给予单次TBI(450cGy)+BMT治疗,其移植心脏获长期存活,并获得完全嵌合状态。结论移植早期彻底清除或灭活宿主成熟T细胞是预防早期排斥反应的关键,也有利于供者骨髓T细胞植活,这对临床制定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冶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智  翟露  宾娟  范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20):2833-2838
目的 了解同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合、非亲缘HLA全和及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长期生存质量情况。方法 选取2012—2019年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细胞移植病区收治的不同移植类型的133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7例,女46例,平均年龄为5.39岁。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长期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133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其家长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为14.3%(19/133),慢性GVHD发生率为3.8%(5/133)。接受非亲缘HLA全合移植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急性GVHD、慢性GVHD和合并症发生率均低于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源移植的患儿(均P<0.05)。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或脐血干细胞移植(UCBT)、PBSCT+骨髓移植(BMT)、BMT、BMT+UCBT均对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均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B=-3.234,P<0.001)、慢性GVHD(B=-19.452,P=0.001)、并发症(B=-23.327,P<0.001)和移植时长(B=13.369,P<0.001)与移植后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生活质量相关,其他因素如性别、移植物类型、供者类型、HLA是否相合、供受者血型是否相合、GVHD预防方案、急性GVHD与患儿生活质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示患儿年龄越大、并发症种类越多,患儿移植后生活质量越差,而随着移植后时间延长,患儿生活质量越好(均P<0.05)。结论 有合适供者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尽早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注重控制移植并发症,保证患儿移植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核细胞系造血及血小板恢复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24例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移植后7天起应用rhTPO15000U/天,对照组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由最低值恢复至〉20×10^9/L的时间平均为13.8天,对照组为19天,较治疗组延长5.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由最低值恢复至〉50×10^9/L的时间平均为19.7天,对照组为26.3天,较治疗组延长6.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治疗组平均输注单采血小板2次,对照组输注4.8次,较治疗组增加2.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天时对照组骨髓产板型巨核细胞的数量平均为4.8个,治疗组为12.2个,较对照组增加7.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以乏力、头晕、头痛、注射部位疼痛为主,严重程度均为Ⅰ-Ⅱ度。结论rhTPO对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核细胞系造血及血小板的恢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OX40 mRNA和外周血 CD3+CD8- T辅助细胞(Th)1、Th2检测用于评估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016年 1月—2017年 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行肾移植手术的 40例肾移植受者及 2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肾移植受者分为急性排斥组 20例和肾功能稳定组 20例。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定量检测 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 OX40 mRNA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 CD3+CD8-T淋巴细胞中 IFN-γ(Th1)和 IL-4(Th2)表达率。ROC曲线评价 OX40和 Th1对预 测急性排斥的诊断价值。结果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组 PBMCs 中 OX40 mRNA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组以及健康对照组(P<0.01),肾功能稳定组 PBMCs 中 OX40 mRN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排斥组 Th1 表达率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3 组 Th2 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X40 mRNA 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 0.903(95%CI:0.825~0.980);Th1 的 AUC 为 0.731(95%CI:0.587~0.874);两者联合诊断的 AUC 为 0.930(95%CI:0.859~1.001)。结论 监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 OX40mRNA及 Th1细胞可以预测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7.
Ten children between the ages of five and fifteen years old with leukemia (two with 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 in first remission, four with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in first or second remission, one with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in relapse, and one with 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in chronic phase), malignant lymphoma (one) or severe aplastic anemia (one) were given transplants from HLA-matched or mismatched family members between March, 1982 and April, 1984. Two patients died of leukemia relapses on days 107 and 257 following transplantation. One patient died of cardiac failure on day 157. One patient who received HLA-mismatched marrow from his father died of pulmonary edema and 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on day 32. Six are alive 268-843 days post transplantation. None of the ten patients developed interstitial pneumonia due to cytomegalovirus which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death reported in other published studi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在3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儿中,2例行无血缘相关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不全相合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行同胞HLA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移植后进行对症治疗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3例患儿均获造血重建,其中病例1在+37d全血恢复正常;病例2在+90d外周血供体嵌合率(STR)97.8%,脐血造血干细胞完全稳定植入。病例3在+80d外周血STR:99.4%,造血干细胞完全稳定植入。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治疗儿童白血病的较好方法,可以提高白血病患儿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熊辉  李勇  涂伟  刘智文  文武  李煜 《江西医药》2010,45(12):1177-1180
目的建立稳定的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大鼠模型,观察术后移植肝病理学变化,并应用RT-PCR法,研究外周血中PFP mRNA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清洁成年Wistar和SD大鼠。实验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n=30;B组: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组,n=30;C组:肝移植术后非免疫抑制组,n=30。各组在术后第1、3、5、7、10d随机取6只动物肝脏和外周血,将肝脏作病理学检查,并应用RT-PCR方法监测外周血的穿孔素mRNA的表达。结果外周血PFP mRNA表达能随病理变化,以数值的形式反应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变化过程。通过检测未发现A组PFP mRNA表达,而B、C组均有表达,对比各时间观察的穿孔素表达水平发现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1)通过各时间点的监测,发现外周血PFPmRNA表达水平与移植肝的病理变化趋同,因而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外周血穿孔素mRNA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一种较好的方法。(2)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降低穿孔素mRNA的表达,对减轻急性排斥反应作用明显。但仍无法较完全地控制肝细胞坏死和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