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阐述2004-2005年广东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样本代表性与数据质量,为资料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东省13个县(市、区)2004-2005年全部死亡人群进行回顾调查,依据人口学特征、拟合优度检验、玛叶指数等对2004-2005年广东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样本(其中12个调查点数据)的代...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述2004—2005年广东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样本代表性与数据质量,为资料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东省13个县(市、区)2004-2005年全部死亡人群进行回顾调查,依据人口学特征、拟舍优度检验、玛叶指数等对2004-2005年广东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样本(其中12个调查点数据)的代表性进行评价,从死因诊断依据、死亡率、死因编码质量等方面评价数据质量。结果本次调查覆盖全省12个市、县(区)共758.5472万人口,无论是年龄构成还是性别比、地域和社会经济等指标统计学检验,还是年龄构成的拟合优度检验,调查样本与2000年广东省人口普查户籍人口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选取调查样本10—69岁和20~79岁2个年龄组样本,计算玛叶指数为3.59,说明调查样本人口数据无年龄偏好。本次调查地区共收集2004-2005年12个调查点死亡个案99919例,平均粗死亡率为658.6/10万,10个调查点粗死亡率符合质控要求,婴儿死亡率为6.7%。,全部死亡个案的死因最高诊断单位以县及以上医疗机构为主,达62.48%,死因最高诊断依据以临床+理化和临床诊断为主,合占85.93%;其中死于恶性肿瘤个案的诊断单位以县及以上医疗机构诊断比例最高,达89.33%,诊断依据以尸检、病理、手术和临床+理化等合计比例达83.76%。全部调查个案的编码总体准确率达96.07%,死因不明率为1.89%,死因不准确率为1.56%,死因错误率为0.48%。结论2004—2005年广东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样本代表性良好,调查结果可代表全省情况,调查过程质控严格,数据完整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指标均符合质控要求,数据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3.
全国第三次死因流调四川省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四川省主要恶性肿瘤流行特征。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方案,对2004-2005年四川省10个县区以恶性肿瘤为主的死因进行回顾性抽样调查,分析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其死亡构成。结果2004-2005年四川省10个县区居民恶性肿瘤2年平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42.6/10万和111.3/10万,是被调查地区总死亡原因的第1位死因,占总死因的比例为23.79%;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39.3/10万和80.4/10万,男性标化率明显高于女性(u=25,P〈0.01);主要恶性肿瘤粗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呈现增高的趋势;居前5位的恶性肿瘤死亡依次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其粗死亡率分别为29.7/10万、29.2/10万、26.1/10万、22.8/10万和8.7/10万。结论四川省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癌种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省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死因构成和变化趋势,掌握主要死亡原因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东省抽取13个县区开展2004-2005年居民死因回顾性调查,对其中12个县区的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指标主要有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广东省12个调查点2004-2005年共死亡99919例,年均粗死亡率为658.6/10万,标化死亡率436.3/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549.4/10万)高于女性(334.0/10万)(P〈0.01),农村标化死亡率(458.6/10万)高于城市(387.2/10万)(P〈0.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死亡率分别为560.6/10万、50.9/10万和34.1/10万,分别占总死因的85.1%、7.7%和5.2%。前5位死因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5岁以下幼儿死亡率最高是围生期疾病,占总死因的35.1%,5—14岁儿童首位死因是损伤和中毒(55.8%),15~59岁青壮年首位死因是恶性肿瘤(38.1%),60岁及以上老年人首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44.5%)。居民平均寿命为75.5岁,每年各类疾病和损伤导致全省居民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估计为340.6万人年,男性207.9万人年,女性132.7万人年,城市142.6万人年,农村198.0万人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导致的YPLL分别为164.1、116.3、49.2万人年,分别占总死亡YPLL的48.2%、34.1%、14.4%。结论广东省居民死亡率较高,居民主要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遏制慢性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中占据前列,为更好地对广东省癌症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根据广东省2004-2005年全死因回顾调查资料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特征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广东省2004-2005年12个县(区、市)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采取等比例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1].利用国家统一的调查方法获得死亡名单与死亡原因,调查人口数来源于当地公安部门提供的2003-2005年每年年末分性别、年龄别的户籍人口数[1].死亡原因采用ICD-10编码[2],编码在C15~C26的定义为消化道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4-2005年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情况.探索相应的防制对策.方法 以死因监测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构成比以及死亡分布的特点.结果 2004-2005年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年均死亡率为84.27/10万,居该县全死因第3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炎年均死亡率分别为70.07/10万、10.42/10万,居呼吸系统疾病死因第1、2位;死亡率呈现14岁以前和75岁以后两个高峰,分别居同年龄组全死因的第3、2位;男女性死亡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80);城镇死亡率低于农村(P<0.05).结论 安仁县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处于较高水平,尤以COPD、肺炎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东省2004-2005年居民伤害死亡模式,为伤害预防控制提供基础信息.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12个市县作为调查点,调查对象为2004-2005年调查点户籍人口中的所有伤害死亡病例.使用伤害死亡率描述不同类别伤害的死亡水平,估计伤害导致的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以及伤害死亡、寿命损失和潜在工作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0~14岁儿童死亡资料的分析,掌握广东省儿童伤害的死亡特点,为制定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等比例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和2000年广东省人口普查4层比例基本-致的原则共抽取全省12个县(区、市)作为监测点,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4—2005年广东省12个县(区、市)的0~14岁儿童死亡个案采用“死亡原因调查表”及“死因推断量表”2种调查表进行调查。根据死因填写链结合伤害定义来判定伤害死亡,采用ICD-10死因编码对儿童伤害死亡病例进行编码(ICD-10的编码为V00~Y98),并对伤害的死亡特点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东省调查点2004—2005年儿童伤害死亡640例,死亡率为17.52/10万,标化死亡率17.60/10万,占儿童总死亡例数的27.49%(640/2328)。男童死亡率(20.39/10万)高于女童(14.28/10万)(P〈0.01);农村死亡率(19.33/10万)高于城市(12.15/10万)(P〈0.01);无意伤害死亡率为16.18/10万,标化死亡率16.22/10万。伤害死亡率总体趋势为随年龄增高而降低(P〈0.01)。1~14岁年龄组儿童死亡病例中前3位的死因分别为淹溺、运输事故、意外窒息,死亡率分别为9.58/10万、3.64/10万、0.77/10万,占死因构成比分别为54.69%(350/640)、20.78%(133/640)、4.38%(28/640)。〈1岁年龄组伤害的主要死因是意外窒息(占36.00%,18/50),1~14岁年龄组伤害的主要死因均是淹溺和运输事故,分别占57.97%(342/590)和21.36%(126/590)。儿童伤害标化潜在寿命损失率为69.6‰。结论淹溺和运输事故死亡是广东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要根据不同年龄的伤害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恶性肿瘤死亡分布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江西省2个市6个县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按性别和地区分别计算恶性肿瘤死亡专率、恶性肿瘤死因构成比、年龄别恶性肿瘤死因构成比、中国和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世标率)、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结果 2004-2005年江西省恶性肿瘤死亡病例7842例,死亡率为115.37/10万,男性为144.59/10万,女性为83.77/10万;中标率为83.41/10万,男性为110.03/10万,女性为56.68/10万;世标率为110.34/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江西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前5位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前3位恶性肿瘤死因中城市依次为肺癌、肝癌和胃癌,农村依次为肝癌、胃癌和肺癌.结论 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高于西部地区水平,肺癌、肝癌和胃癌是严重危害江西省城乡居民最主要的肿瘤死因.  相似文献   

10.
了解广东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等比例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东省抽取12个县(区)开展2004-2005年居民死因回顾性调查.结果 广东省2004-2005年0~19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率为19.9/10万,占该年龄组人群总死亡数的34.0%,是该年龄组的第1位死因;伤害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多于女性.其中0~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22.6/10万,农村是城市的1.7倍,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15.9/10万,农村是城市的1.5倍,男性是女性的1.6倍,溺水是0~14岁儿童的第1位伤害死因;15~19岁人群伤害死亡率为26.6/10万,农村是城市的1.4倍,男性是女性的2.5倍;交通伤害是15~19岁青少年的第1位伤害死因.广东省儿童青少年每年因伤害死亡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为35.2万人年.结论 广东省儿童青少年致死性伤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导致的疾病负担沉重.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第3次全国死因流调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四川省死亡特征.方法 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指导手册>实施方案,使用统一的软件对居民病伤死亡人数、死亡率、构成比和死因顺位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5年的平均粗死亡率为5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2/10万,其中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排在前5位.结论 居民死因构成中传染病死亡比例明显缩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绝大多数,慢病已构成人群健康与寿命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对广东省1970-1972、1990-1992以及2004-005年3次死因调查的恶性肿瘤死亡个案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主要统计指标有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及顺位。结果广东省1970-1972、1990—1992以及2004—2005年3次死因调查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分别为52.23/10万、111.49/10万和135.93/10万,中标率分别为53.27/10万、95.70/10万和94.50/10万。3次调查恶性肿瘤在全省全死因顺位分别排第3位、第2位、第1位。3次调查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分别是1970-1972年为肝癌、食管癌、鼻咽癌、胃癌和肺癌,1990-1992年为肝癌、食管癌、肺癌、胃癌和鼻咽癌,2004-2005年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在3次调查中,肝癌一直居第1位(3次调查粗死亡率分别是11.03/10万、23.22/10万和37.02/10万,中标率分别是11.17/10万、20.57/10万和26.95/10万);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位次逐渐前移,鼻咽癌位次逐渐后移。肝癌、肺癌、结直肠癌及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宫颈癌呈下降趋势,鼻咽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但标化率则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差别分解法结果显示第2次调查恶性肿瘤死亡率较第1次升高有79.25%是由其他危险因素引起,20.75%是由人口老化引起的,第3次调查与第2次调查相比则98.61%是由人口老化引起的。结论广东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从绝对性上升趋势转变为相对上升趋势,需根据不同癌种变化趋势以及死亡模式变化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1991-2005年中国人群伤害死亡状况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1991-2005年中国人群伤害死亡状况和变化趋势,为伤害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2004-2005年数据来自于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覆盖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监测点,共调查142 660482人年.通过计算粗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年(WYPLL)和标化死亡率来描述伤害死亡状况,计算标化死亡率时以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将每5岁作为1个年龄组进行标化;1991-2000年数据来自于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由145个监测点组成,覆盖1000多万人口,计算不同年代伤害死因构成比,分析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4-2005年调查地区共计有伤害死亡个案87 753例,其中男性59 664例,女性28 089例;城市23 308例,农村64 445例.伤害粗死亡率为61.51/10万,占全死亡的10.10%,标化死亡率为58.45/10万,是中国人群的第4位死因;伤害的YPLL为1579.61人年/10万,伤害的WYPLL为1721.41人年/10万,占总死亡WYPLL的32.34%.男性和女性伤害粗死亡率分别为81.76/10万和40.3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9.96/10万和36.25/10万,男性死亡率约为女性的2倍.城市和农村伤害粗死亡率分别为48.66/10万和68.0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4.08/10万和66.25/10万,农村伤害死亡率约为城市的1.4倍.15~44岁人群伤害死亡率为48.94/10万(35 497/72 531 671),约占总死亡的40%,是该年龄段人群第1位的死因.2004-2005年调查地区的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跌倒、溺水、中毒,死亡个案分别为29 669、18 678、10 901、7752、4857例,粗死亡率分别是20.80/10万、13.09/10万、7.64/10万、5.43/10万、3.40/10万;交通事故死亡的构成比从1991年的15.00%(1551/10 338)上升到2005年的33.79%(14 792/43 774),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自杀死亡的构成比从1991年的26.66%(2756/10 338)下降到2005年的20.46%(8955/43 774),跌倒死亡的构成比从1991年的5.15%(532/10 338)上升到2005年的12.87%(5630/43 774).结论 伤害死亡是导致中国人群早死的首要疾病,交通事故是第1位的伤害死因,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中国人群伤害死因谱已经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004-2005年广西女性宫颈癌死亡水平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对2004-2005年广西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5年广西女性宫颈癌粗死亡率为2.97/10万,按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进行标化的死亡率为2.81/10万,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构成的3.86%,排列第7位.宫颈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湖南省城乡人群伤害死亡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004-2005年湖南省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不同人群伤害死亡率、构成比以及外部原因构成的差异。结果 2004-2005年湖南省10个县(市、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为67.40/10万,其中城市和农村伤害年平均死亡率分别为65.98/10万、67.87/10万;男性是女性1.91倍(P〈0.01),伤害死亡占全部死亡数的11.08%,居所有疾病死因的第四位。居民伤害前4位死因依次为交通伤害、自杀、跌落、溺水。结论伤害已成为危害城乡人群的主要死因之一,应根据湖南省不同人群伤害死亡的特点,开展系统研究和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2004-2005)卵巢癌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杳的结果,分析我国卵巢癌死亡的分布特点及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158个样本点的资料,全国样本地区调查女性人口69 690 241人年(其中城市23 598 822人年,农村46 091 419人年).按照统一标准划分东、中、西部地区和城市、农村地区,分别计算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并与1990-1992年全国第2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和世界部分国家的卵巢癌死亡率资料比较.结果 2004-2005年女件卵巢癌粗死亡率1.45/10万(1008/69 690 241),在女性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中排第12位,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45%(1008/69 667),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为0.97/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26/10万.城市卵巢癌粗死亡率为2.67/10万(630/23 598 822),中标率为1.62/10万;农村卵巢癌粗死亡率为0.82/10万(378/46 091 419),中标率为0.59/10万.与1990-1992年调查结果(卵巢癌粗死亡率0.60/10万、中标率0.53/10万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0.75%)比较,卵巢癌粗死亡率上升了141.07%,中标率上升了83.02%,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构成比上升了92.92%,死因顺位由第17位上升到第12位,卵巢癌中标率上升幅度农村(118.52%)高于城市(31.71%).结论 卵巢癌不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城市卵巢癌死亡率高于农村,近20年来死亡率有较大幅度上升,应允分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21世纪初居民主要恶性肿瘤的死亡特征.方法:利用2003年~2005年江苏省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数据,分析人群中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等指标及死亡率之性别、年龄、城乡、地区差别.结果:江苏省2003年~2005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08.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6.45/...  相似文献   

18.
2004-2005年中国居民子宫颈癌死亡情况及30年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我国2004-2005年子宫颈癌死亡率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及其30年的变化趋势.方法 人口资料与子宫颈癌死亡资料均来自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样本由经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8个县(市)样本单位构成.其中,城市61个,农村97个;东部地区52个,中部地区49个,西部地区57个.两年合计总人年数为142 660 482,其中,男性72 970 241人年,女性69 690 241人年.计算子宫颈癌的粗死亡率和年龄别死亡率等指标.采用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将每5岁作为1个年龄组进行标化,计算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并与1973-1975、1990-1992年我国女性子官颈癌的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调查样本地区子宫颈癌粗死亡率2.86/10万(1995/69 690 241),占肿瘤死因的2.86%(1995/69 667),在女性人口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中居第9位.农村和城市子宫颈癌粗死亡率分别为2.88/10万(1326/46 091 419)和2.83/10万(669/23 598 822),中标率分别为2.01/10万和1.67/10万.1973-1975、1990-1992年子宫颈癌死亡分别占肿瘤死因的17.91%、4.86%,中标率分别为11.10/10万和3.25/10万.2004-2005年样本地区子宫颈癌粗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从加岁开始增加较明显,到85岁达到峰值,为20.83/10万(82/393 624).35-44岁组子宫颈癌死亡率比90年代同年龄组的死亡率高.2004-2005年我国中部、西部和东部地区子宫颈癌粗死亡率分别为3.41/10万(827/24 225 738)、3.25/10万(636/19 563 647)和2.05/10万(532/25 900 856),中西部地区中标率约为东部地区的2倍(中部2.35/10万,西部2.38/10万,东部1.19/10万).结论 2004-2005年我国农村女性子宫颈癌死亡率略高于城市,中、西部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与1973-1975、1990-1992年相比,子宫颈癌的危害呈年轻化的趋势;子宫颈癌死亡率及在女性肿瘤死因中的构成比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居民死亡率及死因构成,为制定重点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永定县2004~2005年居民死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4~2005年永定县居民年均死亡率为560.70/10万,标化死亡率为530.00/10万。年均死亡率(/10万),呼吸系统病为142.56,恶性肿瘤为106.54,脑血管病为103.73,损伤和中毒为74.85,心脏病为57.65。[结论]死亡水平呼吸系统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心脏病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20.
2004-2005年中国肺癌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我国2004-2005年肺癌死亡的分布特点及流行趋势.方法 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共调查142 660 482人年,其中男性72 970 241人年,女性69 690 241人年.从中抽取气管、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死亡记录.根据不同性别,城乡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分别计算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地区别死亡率、肿瘤死因构成比、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世标率)及死因顺位,并与中国前2次死因回顾调查(1973-1975年和1990-1992年)的肺癌死亡统计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004-2005年全国死因抽样调查肺癌共死亡43 993例,粗死亡率为30.84/10万,中标率为20.24/10万,世标率为27.62/10万,占被调查全部恶性肿瘤死亡(193 841例)的22.70%;男性死亡30 167例,粗死亡率为41.34/10万;女性死亡13 826例,粗死亡率为19.84/10万.肺癌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城市中肺癌粗死亡率为40.98/10万(19 628/47 899 806),在城市肿瘤死因顺位中排第1位,占城市全部恶性肿瘤死亡(71 936例)的27.29%;农村粗死亡率为25.71/10万(24 365/94 760 676),仅次于肝癌排第2位,占农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121 905例)的19.99%.全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肺癌的死亡率也明显不同,粗死亡率最高的是东部地区,为37.85/10万(19 893/52 556 694);西部地区最低为21.76/10万(8774/40 322 563).肺癌粗死亡率与1990-1992年第2次死因调查(粗死亡率为17.54/10万)相比上升了75.83%,与1973-1975年第1次调查(粗死亡率为5.46/10万)比较,上升了464.84%,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肺癌是影响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其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