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介绍一种简便而灵敏的DNA染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简便而灵敏的DNA染色法过去在光学水平对DNA进行特异性染色大多用孚尔根(Feulgen)染色法,此法特异性高,染色后颜色鲜艳,但染色程序繁杂,而且难以对微量DNA进行精确定位。如线粒体、质体的DNA。在此介绍一种近年才发展起来的能精确定位微...  相似文献   

2.
胡适宜 《植物学通报》1994,11(1):57-58,4
实验(四)孚尔根(Feulgen)整体染色法在研究胚囊中的应用胡适宜(北京大学生物系北京100871)BLOCKSTAININGOFFEULGENPROCEDUREUSEDINTHESTUDYINGOFEMBRYOSACS¥HuShi-yi(Depa...  相似文献   

3.
人工培养的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花粉管发育的早期含有较丰富的可溶性多糖,特别是顶端生长区。胼胝质拴塞显示PAS阳性反应。当生殖细胞进入花粉管后,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近营养核,并与其相贴合。然后才开始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细胞。生殖细胞核孚尔根染色反应要比营养核以及后来形成的两个精核的染色深,生殖细胞与营养核PAS反应均为阳性。用氨—银染色法测定组蛋白的细胞化学所见,生殖核显示出黄黑色的反应产物,而营养核则显示有很丰富的精氨酸组蛋白黑色反应产物。在精子形成之后,营养核染色质扩散,孚尔根染色及组蛋白染色均很弱,并经常位于两精子的附近。  相似文献   

4.
宁夏枸杞胚珠孚尔根染色后经透明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直接观察各发育时期胚珠内部结构。结果显示,用孚尔根染色后,枸杞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清楚呈现。此种方法克服了胚囊因深埋在胚珠体细胞组织中而难以观察的问题。与经典的切片方法相比,该法可对胚珠整体进行观察,操作简单、可在较短时间内大规模地检测胚囊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5.
云南油杉受精过程中新细胞质及蛋白泡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在受精前,精核与卵核周围的细胞质鞘不明显。受精后,合子核周围出现细密的新细胞质。应用孚尔根核染色法,可以较清晰地将新细胞质染出,呈现较弱的正反应,而合子的核质及受精前的精核与卵核染色极弱。卵细胞质及其中的蛋白泡均为负反应。原胚形成后,除上层外,其余几层细胞质内开始积累淀粉粒。此时胚原细胞核的孚尔根染色深度有所增加。幼胚形成后,在顶端的胚原细胞群中核的孚尔根染色反应已恢复正常。在原胚及幼胚胚原细胞质中也呈现很弱的正反应。在电镜下,胚原层细胞质及新细胞质中均含有核样电子致密小体或称作染色质小体,而原胚莲座层细胞质及四周套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则不含这种核样小体。因此,大蛋白泡在卵核形成的早期数量不多,当合子形成时含量最高,而随着游离核的分裂进程,蛋白泡以及原卵质均逐渐地解体,在原胚形成后全部消解。  相似文献   

6.
在莲的种子或马铃薯块茎等植物贮藏组织中的淀粉质体,含有丰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图1,显示生长后期的莲胚子叶细胞中的淀粉体DNA。孚尔根反应后与固绿对染,淀粉体为白色,部分淀粉体中显红紫色的为孚尔根正反应物质(DNA),放大倍数1630。图2,材料同图1,用锡夫试剂染多糖(淀粉粒),然后用  相似文献   

7.
油橄榄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基本上与一般被子植物的正常情况相似。小孢子发生是同时型的,形成的四分体呈四面体型。花粉具有三个萌发孔。花药开裂时成熟花粉是二胞型的,在开裂过的花药中残存有三胞型花粉。生殖核呈孚尔根强的正反应着色深,营养核呈孚尔根弱的正反应着色浅。营养核和生殖细胞先后进入花粉管,然后生殖细胞在花粉管中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二个雄配子。在雄配子形成过程中,营养核始终存在,这一现象说明营养核可能与生殖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相似文献   

8.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极其重要的细胞器,是进行人类和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最终能量来源的光合作用的场所。本世纪五十年代早期发现叶绿体有孚尔根染色反应,说明它含有DNA 存在。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证明  相似文献   

9.
对几种百合科植物基因组大小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孚尔根显微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洋葱(AlliumcepaL.)、头(A.chineseG.Don,)、分葱(A.ascaloniumL.)和黄花(HemerocalliscitrinaBaroni)4种百合科植物根尖的细胞核DNA含量,并根据各自的核型得出了每个物种的基因组大小。它们分别为:洋葱18.16×109bp、头12.84×109bp、分葱10.44×l09bp和黄花7.48×109bp。由此认为,基因组是生物体维持其生存所需的全套基因。它反映了生物物种全部的、特定的遗传信息。与胞核DNA含量相比较,基因组大小更适合作为生物研究的特征参数。这不仅对细胞学、分类学和遗传学,而且对分子生物学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弘远  周嫦 《遗传》1979,1(3):35-36
朱至清等(1978)[1]提出的花药整体制片法, 在小麦、黑麦、玉米等植物的花药培养工作中都 已证明是研究雄核发育的一项有用的技术。但 水稻花粉孚尔根反应不明显,因而有必要探索 其它整体染色方法。通过试验,我们发现爱氏 苏木精(Ehrlich's hematoxylin)整体染色效果 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史上的一件憾事──从达尔文不知孟德尔论文谈起张青棋(安徽大学哲学系合肥230039)19世纪的欧洲曾产生过两个著名的科学人物:一个是英国博物学家、生物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C.Dar-win),一个是奥地利神父、现代遗传学奠基者孟德尔(G.Men...  相似文献   

12.
中国瓶尔小草科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瓶尔小草科2属7种的孢子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瓶尔小草属6种,即裸茎瓶尔小草(OphioglossumnudicauleL.f)、尖头瓶尔小草(O.pedunculosumDesv.)、钝头瓶尔小草(O.petiolatumHook)、狭叶瓶尔小草(O.thermaleKom.)、心脏叶瓶尔小草(O.reticulatumL.)和瓶尔小草(O.vulgatumL.),蛇蕨属1种,即蛇蕨(又名带状瓶尔小草OphiodermapendulaPresl),对每个种的孢子形态特征进行描述。根据孢子形态特征,我们认为将中国的瓶尔小草科植物分为瓶尔小草属和蛇蕨属两个属是合适的。通过观察,进一步认定孢子外壁的纹饰特征极具分类参考价值,并可以作为种的界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奚耕思  郎东梅 《昆虫知识》2003,40(2):172-175
用孚尔根及甲基绿 -派洛宁组织化学染色法了解北京油葫芦Teleogryllusmitratus(Burmeister)卵子发生各时期阶段中卵内DNA及RNA动态变化规律。在卵子发生的最初阶段 ,核中DNA的合成和复制最活跃 ,以后便慢慢减弱 ;而RNA则在第 2阶段合成最旺盛。在卵子发生各个阶段 ,滤泡细胞中DNA ,RNA均为阳性反应 ,并在卵细胞的卵黄形成期活动旺盛 ,为卵母细胞卵黄蛋白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卵子发生第 4~ 6阶段 ,滤泡细胞开放时期 ,血淋巴内一些物质可能直接或间接通过滤泡细胞间隙进入卵母细胞内 ,参与卵母细胞的发育和构建。研究表明卵子发生初期卵母细胞的发育和物质构建主要以内源性合成积累为主 ,中后期则有外源性物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一种用苏木精染色显现蚕豆染色体异染色质区的方法,与低温处理加孚尔根反应法作了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异同点。作者根据前人工作和本实验结果,提出了在典型异染色质区和常染色质区之间应有一些过渡等级存在的论点,并把蚕豆 M 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区初步区分出五个等级,对它们的性质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5.
十足目甲壳动物精子发生过程顶体形成和细胞核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足目甲壳动物精子发生对于细胞学家是一个长期有趣的主体,早期对十足目甲壳动物精子发生的研究结果,往往把无鞭毛的精子细胞器与可运动精子的归为同类.McCroan使用孚尔根(Feulgen)染色方法观察绿螯虾(Cambarus viridis)的精子发生,首次发现在其辐射臂观察到有核物质[1].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荧光显微镜的改进,荧光染料的不断增多以及免疫荧光技术的发展,荧光显微术已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广泛应用。荧光显微术用于研究细胞核和染色体已有较长的历史,不过目前除了哺乳类染色体分带荧光技术和孚尔根型荧光染色有所发展外,曾经使用过的一些核的荧光染色方法已应用不多。  相似文献   

17.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对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受精前后,原胚及幼胚形成早期细胞内的DNA、RNA、碱性蛋白质,酸性蛋白质及多糖物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DNA在卵核受精前后为孚尔根弱正反应。在原胚及早期幼胚发育过程中,胚原细胞核DNA含量恢复正常,RNA及酸性蛋白质含量均较丰富,特别是在胚原细胞内。新细胞质中碱性蛋白质呈负反应,而DNA、RNA、酸性蛋白质及多糖物质均呈现正反应。  相似文献   

18.
控释肥料对桔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药用植物栽培基地,采用盆栽技术研究控释复合肥(N∶P2O5∶K2O = 14∶14∶14)对桔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普通复合肥(N∶P2O5∶K2O = 15∶15∶15)处理相比,等养分用量控释复合肥处理能够提高桔梗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根体积和根系活力,增加根粗,但降低了根长度;氮素施用量在0.24和0.32 g·kg-1时,控释复合肥的桔梗根产量分别提高了26.78%和22.50%;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总皂苷含量分别提高了9.77%和6.99%、11.38%和2.20%、8.85%和5.47%.施氮量增加使桔梗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总皂苷含量上升.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0.24 g·kg-1的控释复合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水稻花药的一种整体染色制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至清等(1978)提出的花药整体制片法,在小麦、黑麦、玉米等植物的花药培养工作中都已证明是研究雄核发育的一项有用的技术。但水稻花粉孚尔根反应不明显,因而有必要探索其它整体染色方法。通过试验,我们发现爱氏苏木精(Ehrlich’s hematoxylin)整体染色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型的DNA荧光染料-DAPI的光学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荧光显微镜的改进,荧光染料的不断增多以及免疫荧光技术的发展,荧光显微术已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广泛应用。荧光显微术用于研究细胞核和染色体已有较长的历史,不过目前除了哺乳类染色体分带荧光技术和孚尔根型荧光染色有所发展外,曾经使用过的一些核的荧光染色方法已应用不多。最近,一种新型的DNA荧光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