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市场经济作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经济形式.具有非凡的活力。但市场经济 并不能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道德的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 主义道德具有相容性和一致性,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 求,进而也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应澄清集体主义原则不适 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模糊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理直气壮.名正言顺地加强社会 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依据,设计了一个由多层次构成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导向系统,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途径:以立为本,加强教育;合理利用传统道德资源,恰当借鉴西方道德理论的合理成分;建立健全保证公民道德规范实施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3.
由于国内外腐朽东西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自发的急功近利倾向的负效应,致使社会生活中出现某些道德约束弱化,为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研究和借鉴传统道德的修养方法和约束机制,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也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唐能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必然促使经济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发生深刻文化.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道德,是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一、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  相似文献   

5.
徐宜国 《南方论刊》2008,(10):41-43
恩格斯对杜林唯心主义道德观的批判,其论述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有着现实意义,我们应充分重视道德作为精神力量对市场经济的作用;在现实的道德困惑下要加强道德建设必须认识到辨证地处理好其中几对关系的重要性,同时努力建立市场经济所倡导的道德观,当前建设的重点是市场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尤其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推进,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主客观原因和历史传统的影响,道德融合不可避免,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分析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评价标准的变化可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建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林效廷 《中州学刊》2001,1(6):171-173
要客观辩证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经济关系及其变化对道德的影响,市场经济对社会道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效应,社会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道德合理性 ,因为其深度追求的价值向度符合人类“善”的生活目的。市场经济的“善”性规定了市场经济道德“为己利他”的本质属性。市场经济道德内含“基本道德”和“理想道德”两个层次 ;以“基本道德”为基础 ,以“理想道德”为指导的价值追求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9.
鞠凤芝  杨玉环 《理论界》2004,(6):328-329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道德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同时存在。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道德,借鉴汲取宗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有助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有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道德失范·道德成本·道德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视角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道德成本的利益权衡及道德补偿激励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信用的缺失已给我国社会的经济秩序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与无序,而整治经济秩序,重塑社会信用不仅需要强化诚信观念,加强道德建设,而且更需要国家在立法、执法、法制宣传及监督机制等环节上予以完善,以解决社会信用低下的问题,真正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仍要坚持集体主义。但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1、把集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区分开。它们产生的根源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 ,集体主义是对整体主义的“扬弃” ,将二者混淆有极大的危害。2、把无产阶级集体主义与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分开。二者在产生条件 ,主要内容、适用范围上有差异。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二者仍有并存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儒家道德与近代西方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确立起来的道德体系有着明显差异。前者强调道德的内在性,认为道德是人的本性;后者强调道德的外在性,也即功利性,认为人们追求道德是为了得到利益。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道德体系,应当充分吸收两种道德观的精华,对道德的内在价值和功利基础都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4.
没有健全的法制,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就不可能建立;而没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法制建设也会缺乏必要的道德基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有社会主义法制作为保障,也离不开良好社会道德秩序的支撑。面对带有法治经济和道德经济双重属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需要用法治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实现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增强公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不能原封不动地奉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主义,也不能奉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主义。应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的真正的集体主义。这种新的真正的集体主义,应该是注重个人、完善集体的集体主义。在这样的集体主义指引下,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林金忠 《学术研究》2012,(2):89-95,160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流认识,其思想来源于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源配置中心论”和作为原东欧国家改革之指导理论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由于这两种思想来源本身的固有缺陷,由此而来的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流认识局限于资源配置问题,却撇开了社会制度的内涵.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是对经济活动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它是由一个具有三层结构(即表层结构、中间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构成的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我国30年的改革进程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仅涉及市场经济的表层结构,而中间层及深层结构却未被触及.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30年后思考继续深化改革的方向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杨鲁慧 《齐鲁学刊》2004,3(1):121-1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是按规则运作的经济、是讲信用的经济、是共同富裕的经济。法制是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石,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公平是市场经济的价值基石,这三大基石构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体。法制是外在的约束,信用是内在的自律,公平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三者互促互动,共同推动市场经济健康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价值导向、行为规范和精神激励的作用,是实现我国经济活动有效性和利润最大化的有效保障机制,是当前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的特点入手,阐述了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对精神文明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着重分析了市场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精神文明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指出应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行为,以人为本,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共同进步,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